浅谈LTE的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LTE的发展前景虽然3G在全球范围内还处于刚开始大规模部署阶段,但国际上对下一代通信技术(4G)的研发早已争先恐后地展开了。目前,业界公认的移动无线技术演进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WCDMA和TD-SCDMA,均从HSPA演进至HSPA+,进而到LTE;二是CDMA2000沿着EV-DORev.0/Rev.A/Rev.B,最终到UMB;三是802.16m的WiMAX路线。那么,作为4G移动无线技术演进标准之一的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在未来的技术标准竞争中发展前景如何?LTE的市场发展现状(1)运营商力挺LTE目前已经得到了拥有最多运营商的GSM协会的支持,各主流运营商也纷纷表态选择LTE。美国AT&T首先表示它将采用LTE技术。AT&T移动通信事业部执行长RalphdelaVega表示,对于AT&T而言,LTE技术将是符合逻辑的选择,未来几年视情况将投入LTE网路建设。2007年9月,英国沃达丰宣布其LTE计划,沃达丰CEOArunSarin表示:“我们将从HSPA到LTE,而Verizon则从EV-DO到LTE。LTE的部署将会在3~4年后。”2007年11月,GSM协会选择了LTE标准,并声称全球有超过700家GSM运营商会首选这一标准。2007年12月,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Wireless宣布将采用LTE构建4G技术平台,并计划在2008年展开测试。2008年2月15日,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在巴塞罗那举行的2008年3GSM大会上表示,中国移动将携手英国沃达丰、美国Verizon加入LTE的测试。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NTTDoCoMo则可能成为首家大规模部署LTE的移动运营商。目前,DoCoMo正在积极推动提高日本手机宽带服务速度计划,并期望LTE能够担当起这一重任。对于DoCoMo而言,部署LTE的优势在于其可以运行于现有的3G网络上。现在,DoCoMo已经启动了对LTE的测试,并选择了LTE合作伙伴。在全球移动运营商的普遍支持下,LTE展现了美好的未来。来自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Research的研究报告称,2012年全球LTE服务用户将达到2400万,LTE将成为移动宽带技术中长期的继任者。(2)设备商跟进运营商普遍选择LTE为全球移动通信产业指明了技术发展的方向,设备制造商纷纷加大在LTE领域的投入,从而推动LTE不断前进,使LTE的商用相比其他竞争技术更加令人期待。在商用产品推出方面:按照3GPP制订的工作计划,LTE将于2008年或2009年推出商用产品。与此对应,设备制造商纷纷计划推出可商用LTE产品计划。其中,华为计划于2009年正式推出基于多制式基站的LTE商用产品,并在全球开始部署LTE商用网络;北电计划于2008年推出LTE相关产品,以满足2010年前后大规模商业部署LTE网络的需要;NEC预计LTE有关服务将于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推出,因而积极准备相关网络及终端产品;大唐则与爱立信在LTE领域展开合作,重点研发LTE/TDD技术,并预计TD-LTE系统将于2010~2012年之间推出,并可实现热点地区覆盖。在应用测试方面:在设备制造商的合力推动下,LTE有望于2008年开始部署试商用网络。目前,LTE应用测试进展顺利。2007年11月,阿尔卡特朗讯和LG电子通过采用前者的LTE解决方案和后者的LTE试验终端,成功地完成了LTE呼叫测试。这是LTE商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紧随其后,诺基亚在德国柏林完成了世界上首例在市区环境中对LTE的多用户野外试验,证实3GPP标准技术能够满足LTE的性能要求,表明LTE从实验室向正式商用又迈进了一步。LTE的发展前景◇运营商决定技术路线发展方向在3G向4G的长期演进中,基于WCDMA、TD-SCDMA、CDMA2000以及新批准的WiMAX四大3G标准,分别形成了LTE、UMB、WiMAX三条演进路径。当这三条演进路径清晰之后,全球的移动通信产业便开始迈出从3G向4G演进的步伐。未来多种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中谁是主流、谁是边缘?LTE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笔者认为这取决于移动运营商的选择。移动通信技术路线的选择权正经历着从设备商决定到运营商决定的变化。2G时代的GSM、PDC、IS-136以及IS-95之所以发展成为主要的2G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设备商决定的,设备商强大的研发实力使得其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具备了绝对的话语权,若干家设备商形成的联盟阵营共同推行一个通信标准。在双方的博弈中,运营商由于研发实力较弱,使得其必须听从设备商的建议,接受设备商的一揽子解决方案。3G时代的情况依然没有大的改观,WCDMA的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CDMA2000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TD-SCDMA由我国大唐电信提出,WiMAX由美国厂商提出。设备商联盟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运营商只能在其提供的几种标准中选择,各种技术标准的发展态势基本上由设备商联盟依靠其技术实力或政治力量方面的博弈决定,最后各种标准达到一种均衡状态,共同存在。由此看出,在2G和3G时代,设备制造商成为技术发展走势以及技术路线选择的主要推动力量。随着全球移动通信业的迅猛发展,运营商的用户规模不断增加,资金实力不断增强,国际交往合作不断加深。在未来技术标准的选择上有了更多基于实现自身利益的现实考虑。首先是互联互通。不同的技术制式在实现互联互通和国际漫游上有诸多障碍。Verizon目前的网络以CDMA为主导,未来平滑过渡的方向是UMB,然而,其却选择了被公认为GSM网络的升级方向LTE,在很大程度上是考虑与沃达丰网络的兼容漫游。其次是规模经济的影响。运营商共同选择一项标准,集中力量将该主流标准的产业链做大可以带来很多好处,如减少网络建设投资,增加业务终端种类,终端成熟度高等等。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和国际合作的加深,各运营商之间形成了一定的控股关系,运营商的决策互相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运营商联盟阵营。而设备商之间的竞争则越来越激烈,联盟出现分化,力量变弱,在双方博弈的过程中,运营商联盟更具有优势。运营商联盟阵营对技术路线的共同选择导致设备商只能被动接受。因此,在4G时代,移动运营商将成为技术发展的风向标,其对于技术路线的选择,决定着整个移动通信产业技术发展的方向。◇4G时代的主流标准尽管UMB将于2009年中商用,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280Mbps,但目前没有任何一家运营商表示测试该项技术,其市场需求几乎为零。而一直忠实于高通公司的美国Verizon公司公开宣布支持LTE,这对高通公司是一个重大打击,对UMB也是一个重大打击。作为北美最大的CDMA网络运营商,Verizon对LTE的支持,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其他地区CDMA运营商的选择,导致设备商缩减在UMB研发的投入,进而一步步导致UMB出现衰退。WiMAX则是一个未知数,由于它是全新的技术,在标准化、产品、终端等各方面均有待提升。其他两大标准已经开始跑马圈地,领跑4G,先入先发优势明显,与之相比,WiMAX已显滞后。此外,由于TD-SCDMA与WiMAX存在着直接的竞争关系,不但面临用户市场的竞争,还面临频谱资源的竞争,是中国独立研发的TD-SCDMA走出国门的头号对手,难以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中国移动明确宣布对LTE演进方向的态度,也使得两者难以建立持续的合作关系。根据中国目前的形势,未来3G市场将会采用WCDMA、TD-SCDMA和CDMA2000技术。对于其中最为成熟的WCDMA网络运营商,经由LTE演进至4G将成为其必然的选择;对于获得C网的运营商而言,由于CDMA网络对数据业务的支撑相对较强,使其与WiMAX合作的空间不大,其未来的演进路径也将在UMB和LTE之中选择。总之,在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上,WiMAX很难再有市场空间。与前两种标准相比,LTE可谓“风景这边独好”。目前,LTE已经拥有最多运营商的支持。在由运营商取代设备商成为技术风向标的4G时代,运营商对于LTE的青睐,无疑指明了LTE发展的美好前景。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移动运营商选择LTE,也将引发更多的设备商积极投身LTE的研发,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产业链,促使LTE不断进步成熟、实现商用。从发展态势看,LTE很有可能超越UMB以及WiMAX而在3G向4G的演进中成为主流。结束语面对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我国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科学规划,赢得先机。2007年12月26日,“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并原则通过,体现了我国政府把中国从“通信大国”打造成为“通信强国”的决心。国际电联将从2008年10月~2009年6月征集4G标准。当前,新一轮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的竞争即将开始,知识产权争夺的最高形态就是标准的争夺,实际上也是对未来产业主导权的争夺。从1G、2G时代开始,由于缺乏自己的技术专利,我国不得不付给国外厂商巨额的专利费。3G时代,我国力挺TD-SCDMA这一本土3G标准。在4G标准的选择上,目前世界上几大阵营正在较量之中。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政府应该看到未来的发展方向,组织相关科研机构院校加大研发投入,在战略策略上早做规划,或联合,或独立,在涉及国家间的利益博弈方面早做对策,从而使我国在4G时代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对我国移动运营商而言,应该积极参与,联合研发,合作共赢。目前,国际上很多运营商在新技术开发方面越来越处于主导地位,我国运营商在4G研发过程中应该力争改变当前的落后局面,缩小差距。我国运营商目前在LTE研究方面的整体研发实力与国际一流研发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难研发世界一流的产品和设备,因此,应注重与价值链相关方的合作,比如与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合作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争取更大的知识产权比例,打造国际竞争力。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