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中国科技与论文院(系):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120222学生:张甜甜学号:1202091322014年09月2浅谈中国科技与国力张甜甜学号120209132(西安工业大学120222班)摘要:科技兴国。综合国力的提高需要科技的支持,科技落后国家难以自立。中国的科技曾经是世界的引领者,代表世界科技的巅峰。17世纪之后中国的综合实力江河日下,而西方国家却站在了当时的科技之巅,不断侵略中国,由于武器的先进,思想的先进,最终中国沦为列强的殖民地。直到21世纪前后,沉睡的中国逐渐清醒,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技,国力以及国际地位开始提高。关键词:衰落;科技发展;创新;国力前言:结合历史探寻17世纪后的中国科技与国力开始衰落的原因,分析我国现状、及与发展国家的差距,提出加快提高科技和国力的有效途径。过去不能代表将来,以史为鉴,发展科技是缩小差距的第一要务。现代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一直领先于各国,数学和三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也是当时世界科学技术的最高峰。自秦大一统,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之后,当时中国的科技实力较为雄厚,西方各国不敢对中国有所作为。这使得当时中国政府虚骄自大,认为中国地大物博,安于享乐、不思进取,社会开始倒退,科技与国力一落千丈。我认为科技和国力衰落有以下几个因素。一、经济因素16世纪是中国明清之交的年代,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已发展得极其完善,但正是这种完善为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制造了强大的阻力。封建经济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是一种封闭的小农经济。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生产基本可以满足生活的全部需求,没有多少剩余产品可以交换,也不需要太多交换,因此工商业发展缺少必要的市场,发展程度很低。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没有为了生产更多商品而提高技术水平的欲求,也不存在从事科技研究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中国的统治者为了确保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一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手工业进行严格地控制。这样就减缓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速度,阻止了尚处于萌芽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成长和壮大。二、政治因素中国知识分子因为科技不能使他们升官发财而不愿从事科技。加之,封建社会从明朝以3后推行科举八股制度,尽揽天下文才,文人多数只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对科学技术知之甚少。千里马尚需伯乐,而那些技艺精湛者,善于“天元术”者,未进缙绅之列,得不到重用,才能得不到发挥。自始至终,封建统治阶级精于治世,而疏于制“天”,这是中国传统的缺陷。早在明清之前,即使在宋元时期,根深蒂固的中国古代科技由于自身的缺陷,已经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势头。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在封建社会早期曾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其功能仅在于为统治者提供比民间水平略高的武器和技艺,因此科技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手段和享乐的工具,丝毫没有与人民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何况管理科技部门的通常是一些官宦子弟,比起仕途名利、升官发财,他们对搞科学技术研究实在没有多大兴趣。此外,为了应对近代外部势力的侵扰与外来影响的加强,中国曾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该政策不仅阻塞了中国与海外的通商、贸易,而且断绝了中国与外界进行科学文化交流的渠道,使中国失去了吸收外国先进技术的途径。另外中国统一已经很久了,在政治上产生的依赖和腐朽的心理也不是一个朝代所能消除的,举国上下一片祥和,人人满足现状,不能居安思危,远远没有想到盛世仍需警惕,万万不可懈怠,对暴风雨降临之前的风平浪静丝毫未注意,而反观西方各国发展经济、提高科技、研究航海技术,加快了中国的被殖民脚步。三、传统思想文化因素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它在中国古代社会思想中长期占统治地位。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和父子君臣的伦理纲常,讲究的是以“中庸之道”促进社会和谐。这种思想的主要对象是社会,协调的是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对人与自然、人与科学的关系并不关心。由于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儒家思想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中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中,以至于中国人普遍缺少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特别是科举制度确立以来,“儒学”成为考察知识分子才能的唯一标准,视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于是,中国知识分子越来越习惯于“头悬梁,锥刺股”的死记硬背,一旦金榜题名,又开始忙于应付官场中复杂的繁文缛节和勾心斗角。试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谁又有时间和精力去搞发明创造呢?由此可见,中国社会中的某些传统对人思维的禁锢和对知识分子智慧的浪费。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加快,综合实力增强,GDP89404亿元,比1999年增长8.0%。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262亿元,比1999年提高86.2%,达到90年代以来最高水平。市场物价止降转稳,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际收支形势良好,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外汇储备继续增加,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656亿美元。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主要国得益于资源的部分改善及经济活动能力、对外经济活动能4力、社会发展程度和军事能力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发展中各要素的作用:从对90年代综合国力各要素的贡献看,资源、经济活动能力的贡献一直站60%以上,在其他要素中,对外经济活动能力的份额有较快提高,而其他变化不大。我国增加了对研究开发的投入,在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的比重分别增加了50%和36.9%。而且,科技人员数也有回升,表明采取改善科技人员待遇的对应措施以见成效。我国教育、文化、保健、通讯和城市化都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而发展,使社会发展程度成为综合国力增强的原因之一。但是大学、中学、和中专等培养的各类专门人员比率仍然偏低,反映了社会发展在这一方面严重的供求不平衡,从长远看有可能影响社会经济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继续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克服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种种障碍,积极参与多边外交和国际组织活动,为我国争取比较良好的国际环境。国民素质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人口素质状况令人堪忧。据统计,在现在人口中,接受过9年及9年以上教育的只占40%,接受过12年及12年以上教育的只占11%,青年适龄年龄组中上大学的人数比例仅为3%,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是我国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中必须正视的重大问题。作为曾经饱受列强欺侮和凌辱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迫切需要在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下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中国二十年来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在科技发展方面,保持对外开放的格局,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紧密结合起来国外先进技术与加强自主开发。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我发展能力。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创新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进步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推动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经济的增长总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又由于科学技术具有传承性,后来的科学总是在先前的水平上发展的,所以不能孤立地割断这种联系,而只片面讨论某一历史时期的科学和思想。所以要符合国情的引进各国先进思想与科学技术,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到的风景才更壮阔。发展科技,必须以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为基础。通过持续的科技研究、开发和创新,不断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适应时代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为提高我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提供有效的人才保证。因此,加强教育必不可少。历史表明,发展科技决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发展中国家完全能够占领一席之地。新中5国成立50年来,我国在高科技方面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辉煌成就,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落后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必须具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必须形成万众一心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创新是厚积而薄发。所以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工作,不仅需要先进技术更需要灵感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科技的进步要紧跟时代主题,我们要实时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拒绝技术垄断,让技术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而不是代价。科技进步,综合国力才会进步,这样我国才能在世界上立足,我们的民族才能成为有特色的优秀的民族。总之,科技实力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科技不创新,民族就不能走向世界,我们国家就永远落后与别人,所以提高国家科技实力迫在眉睫。参考文献:[1]高科技与综合国力--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李学勇.2001.9.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