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公司理财11刘情2011312487公司理财11高阳2011312480公司理财11丁雅璇2011312482公司理财11李博楠2011312468公司理财11刘书剑2011312489浅谈中国经济增长模式2目录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回眸…………………………………………………………3二、衡量中国经济发展的指标……………………………………………………………………4(一)经济发展的定义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区别……………………………………4(二)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5(1)GDP……………………………………………………………………………5(2)幸福指数………………………………………………………………………6(3)财富与收入……………………………………………………………………6(三)中国应该建立怎样的经济发展指标…………………………………………7三、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对策………………………………………………8(一)投资与消费失衡………………………………………………………………8(1)投资过热………………………………………………………………………9(2)消费不足………………………………………………………………………10(3)解决方案………………………………………………………………………11(二)产业结构……………………………………………………………………12(1)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12(2)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16(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7(1)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具有粗放型的特征………………………………………17(2)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严重后果………………………………………19(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20(四)收入分配问题………………………………………………………………21(1)问题分析………………………………………………………………………21(2)收入分配不公带来的影响……………………………………………………25四、结语……………………………………………………………………………27五、参考文献………………………………………………………………………27浅谈中国经济增长模式3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回眸以下表格整理了1949年至今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表一经济发展历程时间事件结果1949-1952国民经济恢复期国民经济从战时状态回到和平建设阶段1953-1956对农业、工业、手工业进行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95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出台过分强调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领域内左倾错误不断,引发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损失1959-1961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难民无数1960-1962“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出台国民经济恢复生气1963-1965国民经济在曲折中前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均有发展1966-1976十年文革阶级斗争严重,左倾错误泛滥,经济严重破坏,社会动荡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1984第一次通货膨胀物价上升,抢购狂潮,银行挤兑1988严重通货膨胀浅谈中国经济增长模式41990-1991经济严重衰退1992苏联解体,邓小平南巡讲话回答了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的关系1993严重通货膨胀1999扩大内需,高校扩招,住房改革,医疗改革2000-2003经济低速增长2003-2007经济高速增长2008年面对世界金融危机2009年四万亿刺激计划由此不难发现,中国经济从总体来看呈现从曲折中向前发展的道路。在此过程中,关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摸索与讨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我们走了不少弯路,但是最终中国经济还是保持了一段时期的高速增长。即使是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中国也依然顽强地挺过。二、衡量中国经济发展的指标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建立合理的的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并对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量,从而进行国际间和地区间的比较,是必不可少的。(一)经济发展的定义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区别过去,各国政府一直将经济增长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驱使下,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率,从而导致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在发达国家,诸如贫富悬殊的扩大,社会结构严重不合理,污染愈来愈严重等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国内工业体系十分脆弱,产业结构极不协调,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外国资本和技术的支撑。这种状况的出现,浅谈中国经济增长模式5迫使经济理论界对以经济增长作为政府目标的缺陷进行反思,提出用经济发展来弥补经济增长作为目标的不足。经济增长概念的含义非常简单和单一,它是指一国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总产出或实际总收入的增长,因而经济增长仅仅意味着规模的扩大。经济发展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指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的变化。所以说经济发展并不单纯意味规模的扩大,它的核心是结构转化,并且结构转化的内容包括了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但是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也并非毫无关联,他们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经济增长,结构转化难以实现,经济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但是,经济增长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在许多国家就出现过无发展增长的情形。(2)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如果将手段作为目的,那就毫无意义。如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而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得不到丝毫改善,并不能说有经济发展。(二)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从现有阶段来看,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主要有GDP,财富,收入,幸福等。以下我们将对各指标的利弊进行分析。(1)GDPGDP,又称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商品与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他不仅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但是GDP在反映经济发展方面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从GDP的定义不难看出,其注重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价值量大浅谈中国经济增长模式6小,更多强调的是经济的增长。至于这些价值能否带来国民的效用,能否带来国民财富的积累,从而增强国民的幸福感,并不在GDP的考察范围之内。事实上,如果GDP代表的部分价值对社会无用,或者其带来的国民收入分配不均,都将影响到效用、财富、幸福感等指标。(2)GDP忽视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情况。这表明GDP在度量经济增长方面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如果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那么其产生的巨大负外部性就降低了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与状况,而且其产生的危害是持久的、延续的。为此,有学者提出了发展绿色GDP的想法。绿色GDP的提出可以说非常先进,但是它在实际的操作中难以实现。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将经济发展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货币化,从而有效计量。(3)GDP本身只是一个纯粹从数量上观察社会经济量变化的指标,它对反映社会其他质的变化,反映这个社会非经济方面的变化,反映这个社会总体的文明进步,则有相当大的局限性。(2)幸福指数人类发展经济说到底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这个指标本身统计非常简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不同地区、国家、城市和居民的幸福满意度。由此,作为反映不同地区、国家、城市的社会经济文明进展的指标体系和基本标志。虽然幸福指数能反映一定的问题,但若用它来衡量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主观性太强了。仅仅通过主观选择和问卷统计,而缺乏实际经济数据的支撑,其结果缺乏依据与客观合理性,可能会使结果远远脱离一个社会的真实发展现实。(3)财富与收入财富与收入能最直观地反映国民从经济发展中的获利。其中,财富是存量概念,收入是流量概念。但是这两项指标同样也存在它们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就财富来说,财富的一部分是过去的积累,因此财富多少并不能真实反映当浅谈中国经济增长模式7前经济发展状况。另一方面,财富也忽略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富足程度。同样,对于财富的来源以及用途也没能完全体现。而收入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财富分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均收入的概念不能真实反映贫富差距。而且收入中没有刨除灰色收入与黑色收入的部分。另外,收入应该考虑通货膨胀对名义收入的影响,体现出居民真实收入的增长。最后,居民的收入应该与其为改善生活状况的实际相匹配,从而得出收入是否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的结论。(三)中国应该建立怎样的经济发展指标度量一个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在统计指标上是有困难的,但无论多么困难,我们都要不断去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做出判断,基于这种判断来做出经济发展的战略安排和制度安排,以及制定各项相应的政策。衡量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应该有下面的两类指标:一类是以GDP指标为核心的经济数量指标,包括GDP的总量、GDP的人均水平、GDP的国际比较水平、GDP的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的变化情况和按现行价格计算的GDP的变化情况。这一系列指标,就是以GDP这个指标作为核心的经济数量指标体系,是从数量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达到了什么规模。另一类是以经济结构变化指标为核心的经济质量指标,包括地区结构、产业结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的投入产出比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这一系列的结构指标,就是以结构变化为核心的经济质量指标,是从质量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达到了什么阶段。在此基础上,适当加入衡量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指标,可以进一步完善整个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方便社会从多方面评级一个阶段的经济发展成果。总而言之,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去衡量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是非常必要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浅谈中国经济增长模式8三、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对策(一)投资与消费失衡投资、消费、净出口作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同时也是社会总需求的组成,其中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消费需求作为最基本的需求,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表2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年份贡献率拉动贡献率拉动贡献率拉动(%)(百分点)(%)(百分点)(%)(百分点)197839.44.666.07.7-5.4-0.6198071.85.626.42.11.80.1198585.511.580.910.9-66.4-8.9199047.81.81.80.150.41.9199544.74.955.06.00.3200065.15.522.41.912.51.0200150.24.249.94.1-0.1200243.94.048.54.47.60.7200335.83.663.26.31.00.1200439.54.054.55.56.00.6200537.94.339.04.423.12.6200640.05.143.95.616.12.0200739.25.642.76.118.12.5200843.54.247.54.69.00.8200947.64.491.38.4-38.9-3.6201036.83.854.05.69.20.9注:1.三大需求指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大构成项目,即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2.贡献率指三大需求增量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浅谈中国经济增长模式93.拉动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三大需求贡献率的乘积。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我国过去的经济增长结构中,投资、消费、进出口三者所占比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投资与消费比例的严重失衡。由于投资需求具有“名为当前需求,实为下期供给”的双重特性,导致投资只能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最终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