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藏书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晚清四大藏書家四家,首推鐵琴銅劍樓,是清中葉以來,歷史最長久。詩云:“琴劍飄零百百宋空,八千卷散海源同;崢嶸一閣留天壤,文獻東南此大宗。”詩中所提是晚清南北四大藏書樓,即江蘇常熟鐵琴銅劍樓(南瞿),山東聊城海源閣(北楊),浙江湖州陸氏皕宋樓,杭州丁氏嘉惠堂八千卷樓。一、鐵琴銅劍樓鐵琴銅劍樓位於歷史文化名城常熟古裏鎮,是清代四大私家藏書樓之一。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建築面積285平方米。已經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原名“恬裕齋”,創始人瞿紹基,瞿氏五代藏書樓主都淡泊名利,以藏書、讀書爲樂。瞿氏第二代、紹基之子瞿鏞,對鼎彝古印兼收並蓄,在金石古物中,瞿氏尤爲珍愛一台鐵琴和一把銅劍,鐵琴銅劍樓由此得名。在全國各地的眾多古藏書樓中,鐵琴銅劍樓與山東聊城楊氏“海源閣”、浙江歸安陸氏“皕(音bì)宋樓”、浙江錢塘丁氏“八千卷樓”合稱爲全國四大藏書樓,有“南瞿北楊”之稱。四大藏書樓中,鐵琴銅劍樓巍然獨存。該樓系蔭棠先生之祖建於乾隆中。原有四進,其中第一、二兩進毀於抗日戰爭中。收儲多爲鄉邦文獻以及未收入《鐵琴銅劍樓書目》之宋元明本及舊鈔批校諸書,長篇巨著不多。藏書除部分遭劫外,絕大部分于建國初由瞿氏後人捐贈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常熟市圖書館等。爲陽湖縣學訓導瞿紹基及子孫五世藏書處。因主人收藏有鐵琴與銅劍,故命名爲“鐵琴銅劍樓”。樓主瞿氏數代藏書,給後人留下了一筆豐富的文化遺產。1991年12月,鐵琴銅劍樓紀念館開館。在常熟歷史上,從中國文化發展史看,自明代趙琦美“脈望館”、毛晉父子“汲古閣”、清初錢謙益“絳雲樓”、錢曾“述古堂”以後,瞿氏鐵琴銅劍樓更有其獨特的地位。鐵琴銅劍樓之藏書,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間,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民國數朝,又從新中國成立至今,經歷了初創、發展、鼎盛、劫難、穩定、善終等階段,給後人留下了比較完整的藏書和藏書樓,爲中國歷史文化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二、海源閣海源閣,海源閣現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歷史上(清代)最著名的私人藏書樓之一,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進士楊以增所建,總計藏書約4000餘種、22萬餘卷。珍本書主要得之于黃丕烈等藏書家,很多是孤本秘笈。故與其現存的藏書書目有《楹書隅錄》及《續編》、《海源閣宋元秘本書目》。其中宋元珍本逾萬卷。與北京的文淵閣、皇史宬,寧波的天一閣同爲中國歷史上公私藏書典範。它與江蘇常熟縣瞿紹基的“鐵琴銅劍樓”,浙江吳興縣陸心源的“皕宋樓”,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樓”合稱清代四大藏書樓。其中以瞿楊兩家所收藏的宋元刻本和抄本書爲最多,因之又有“南瞿北楊”的美稱,深爲海內外學者2所仰慕。地理位置及相關介紹海源閣藏書樓位於光岳樓南萬壽觀街路北楊氏宅院內,爲單簷硬山脊南向樓房,面闊三間,上下兩層,下爲楊氏家祠,上爲宋元珍本及手抄本等秘笈收藏處。藏書樓上層中間門額上懸掛“海源閣”陽言語匾額一方,爲楊以增親書,額後有楊以增自題跋語。海源閣藏書浩瀚,是楊氏四代人潛心搜集的結果。楊氏第四代人楊保彝編著《海源閣宋元秘本書目》及《海源閣書目》計有208300卷有餘。另有不載于書目者尚多。海源閣爲單簷硬山脊南向樓房,上下兩層。下爲楊氏家祠,供楊氏先人牌位,上爲宋元珍本及手抄本等秘笈收藏處。藏書樓前有一長條狀小院,東側有兩座長廊式高臺讀書亭。樓下東首爲通往後院的通道,楊宅第四進院內爲海源閣明清版本藏書處。海源閣藏書浩瀚。至清末,海源閣藏書已達三千二百三十六種計二十萬八千三百卷有餘,是楊氏四代人潛心搜集的結果。後歷經戰亂,迭遭破壞,所藏圖書大部散失,只有一小部分輾轉收入北京圖書館和山東省圖書館。現已在原址按原來的結構樣式重建,並開始對遊人正式開放。三、皕宋樓湖州的皕宋樓:皕宋樓藏書爲三部分:皕宋樓(藏宋元刊及名人手鈔手校者)、十萬卷樓(藏書以明刊本爲主)、守先閣(.藏明後及明刊的重校本和傳鈔本)。距今一百三十多年前的大清同治年間,著名藏書家鬱松年的宜稼堂藏書開始散出,引起各方的爭購風潮。據時人李宗蓮《皕宋樓藏書志序》說皕宋樓中藏有“宋刊至二百餘種,元刊四百餘種”,皕宋樓超過天一閣的地方有五;大學者俞樾的《陸心源墓誌銘》也持此說。葉德輝《書林清話》雲:“如近人陸心源之以比宋名樓,自誇有宋本書二百也。然析《百川學海》之各種,強以單本名之,取材亦似太易。況其中有明仿宋本,有明初刻似宋本,有誤元刻爲遼金本,有宋板明南監印本,存真去偽,合計不過十之二三。自欺欺人,毋乃不可”---只有五十種上下,不能確信。藏書昭和五年(1930年)出的《靜嘉堂文庫圖書分類目錄》---原屬皕宋樓藏書的有:宋版書一百二十四部,二千七百七十九冊;元版書一百一十六部,二千零七十冊;金版書一部,十冊。皕宋樓藏書散出,如吳興周越然之言言齋,曾收宋纂圖互注《南華真經》、稿本《吳興蠶書》、明初本《管子》、吳鈔《疑獄集》、丁鈔《栲栳山人詩集》等八種。惟宋元版書多,總藏量也富,至光緒八年(1882年),不計普通坊刻之本,總數已達十五萬多卷,遠超天一閣。陸心源于1894年方去世,此時總量應該還要多,散失,至1907年出售時的藏書數尚有四千部二十萬卷。1993年中華書局出版《清人書目題跋叢刊》,《皕宋樓藏書志·續志》以晚清的輩分而列《叢刊》第一種。(注:皕宋樓和十萬卷樓爲陸氏故宅的二室而已,陸心源3親手所建爲潛園,規模宏大,他的另一藏書樓——守先閣即在其中,守先閣嘉惠學子,空前絕後,待後敘。)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陸心源長子陸樹藩將皕宋樓十萬卷樓守先閣等藏書售於日人,舉造成中國文化遺產的重大損失,著《書舶庸譚》的董康說:“古芬未墜,異域長歸,反不如台城之炬、絳雲之燼,魂魄猶長守故都”,稱“皕宋樓事件”。陸樹藩將守先閣剩餘之書捐贈給剛辦的海島圖書館,計一千余部一萬四千多冊(事見《陸氏守先閣捐助書目》);後陸樹藩又曾在蘇州辦孤兒院並任院長,于民國十五年(1926年)過世,享年五十九歲。皕宋樓藏書東渡後,杭州丁氏“八千卷樓”,經張之洞、端方、繆荃孫及丁氏後人努力,端方代官方購下,建江南圖書館(南京)收藏;次年,湖州姚氏、揚州徐氏藏書,先後購至京師廣化寺收藏(《張文襄公年譜》);又次年,京師圖書館立。光緒三十三年,英國漢學家斯坦因來敦煌,首次帶走570種精品。四、八千卷樓八千卷樓被譽爲清末四大藏書樓之一。中國清代杭州丁丙藏書樓。丁丙,字嘉魚,別字松生,晚號松存。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清末四大藏書家之一。與其兄丁申在其祖父丁國典、其父丁英藏書的基礎上訪求圖書,或購或抄,在將近30年間,聚書1.5萬多種、20余萬卷。丁氏指的是對杭州歷史文化作出過突出貢獻的丁家。除有宋本40種左右、元本約百種之外,明刻精本、《四庫全書》底本、名人稿本和校本、日本和朝鮮所刻漢文古籍等較多,是其藏書的主要特色,而且其中很多都曾爲明清藏書家所遞藏。光緒三十四年(1908)丁氏後人將全部藏書低價售予江南圖書館,後藏南京圖書館,該館辟專庫貯藏,完好無損。八千卷樓藏書目錄,主要有丁丙撰《善本書室藏書志》,丁仁編《八千卷樓書目》。傳說丁家門裏曾經出過幾位人物,丁敬是其中之一,他是印學家,“浙派”篆刻藝術的鼻祖,他的藝術成就對後來的“西泠印社”有深刻影響。“西泠印社”仰賢亭裏有他的石刻像。丁申、丁丙是著名的藏書家,八千卷樓的主人。丁氏宅院的祖居自清末、民國和抗戰後日漸衰落,丁氏子孫徙居各處,八千卷樓也似“王謝舊堂”。在清末民初,丁氏後人中的丁立中做起了絲綢生意,組織起綢業會館,其中一間兩層樓房“天章閣”打造成了財神殿。會館建成後,他們還專門刻了一塊《杭州重建觀成堂記》綢業會館的碑石。解放後,綢業會館成了杭州一家機械修配廠的廠房。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