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蚕僵病防治技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晚秋蚕僵病防治技术要点晚秋蚕饲养期间,气温常会出现大幅下降并伴随阴雨天气,早晚气温低于蚕儿生长发育适温,相对湿度偏大,接近饱和状态,蚕儿处于低温多湿环境中,如果蚕农没及时做好蚕期的消毒防病工作,很可能会造成僵病爆发,甚至颗粒无收。为此,为防止僵病危害,确保晚秋蚕茧丰收,通过分析僵病发生的特点和蚕儿的易感期,结合生产实践,提出晚秋蚕僵病预防的技术措施。一、僵病发生的特点温、湿度和真菌分生孢子(僵病病原)的发芽关系十分密切。在适宜的湿度下(饱和湿度),分生孢子在10℃才开始发芽。10~28℃,温度越高,发芽、生长越好。最适温度为24~28℃。28℃以上生长受到抑制甚至不能发芽。在适宜的温度下(25℃),湿度越高对真菌分生孢子的发芽、生长更为有利。一般以湿度98~100%最适,70%以下时不能发芽。如白僵菌,湿度在90~100%时发芽、发育都好;80%时能发芽,但发育不良;75%时能发芽,但大多数不能发育;70%以下时不能发芽。所以养蚕生产中僵病感染率的高低,受湿度影响最大。问题是:蚕的生长发育适温也基本适合真菌的生长发育,因此,在加强消毒防病的同时,做好晚秋蚕期的升温排湿和通风排湿显得尤为重要。二、蚕儿僵病的易感期蚕体壁表面的结构与僵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蚕儿僵病的易感期,从个体来说,是蜕皮(或孵化)~饷食;从群体而言,是见起(或见苗蚁)~饷食,另外,熟蚕也是僵病的易感期。由于小蚕和各龄起蚕体皮较嫩,体表粗糙,体壁多皱,易为真菌分生孢子附着和发芽侵入,故发病率高。随着蚕儿食桑增多和龄期增长,体皮逐渐坚硬增厚,真菌感染率下降。蚕儿从感染僵病到死亡,最快的2天,最慢的7天。小蚕感染发病率高且发病快,大蚕感染发病率低且发病慢。三、防僵技术措施针对晚秋蚕期的天气情况和可能出现的长期阴雨、低温多湿的天气状况,要求蚕农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加强蚕期中消毒,坚持定期用含有效氯0.5%的漂白粉液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喷雾消毒,控制病原传播污染;二是做好桑园除虫工作,防止交叉感染;三是根据蚕期天气情况采用防僵药剂进行预防,控制僵病发生;四是对已发病的病蚕一定要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免再次感染。同时,要做好小蚕期的升温排湿和大蚕期的通风换气工作,努力控制僵病的发生,确保蚕作安全。具体做法是在全面彻底做好蚕前消毒防病的基础上,抓住以下几点:1、提高饲育技术,加强饲养管理,缩短群体易感期的经过时间,减少个体感染机会。做好补催青和收蚁工作,分批收蚁,严格淘汰苗末蚁,不搞“二夜包”、“三夜包”。如果蚕儿发育不齐,要及时提青分批,分批就眠,分批饷食,减少个体在眠座中的经过时间,避免起蚕、眠蚕、青头蚕“三代同堂”。蚕儿及时食桑,可避免蚕儿因饥饿而体质虚弱,蚕体随之伸展,减少僵病的感染机会。同时,增加除沙次数,可及时发现僵蚕,及时拣出并集中深埋或烧毁,将蚕沙送至远离蚕室和桑园的地方挖坑沤制,减少病原扩散。2、用防僵药剂,抓好易感期蚕体、蚕座的防僵消毒,抑制僵病的发生与蔓延。蚁蚕、各龄起蚕、熟蚕,不管有病无病,都要用防僵药剂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收蚁后给桑前、各龄起蚕饷食前或上回给桑已经吃尽时,用防病一号、蚕座净、优氯净防僵粉、灭僵灵、漂白粉防僵粉(小蚕用含有效氯2%的石灰漂白粉;大蚕用含有效氯3%的石灰漂白粉)等撒布蚕体、蚕座消毒5~10分钟,再给桑喂蚕。根据天气适时用402防僵剂浸网或体喷,1~2龄用402水剂700倍,3龄用402水剂500倍,浸网覆盖。4龄用402水剂2000倍,5龄用402水剂1500倍,在晴好天气中午桑叶食尽后喷蚕体、蚕座。3、调节好蚕室温、湿度,改善易感期多湿的环境条件,控制真菌孢子的发生和传染。低温时,加温排湿;高温时,通风排湿,降低蚕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能有效控制真菌孢子发芽、发育与传播。易感期除使用防僵药剂外,要多用新鲜石灰粉、焦糠等干燥材料,特别要注意防止眠座阴冷潮湿。一旦发生僵病,则每天需撒防僵药粉2次(早、晚各一次),直至病情控制后,改为1~2天一次。必要时,在桑叶食尽后,用优氯净1.5克/立方米,或硫磺3~5克/立方米,或半干半湿的无毒艾草、松毛、黄荆条、柏枝等发烟材料10~15克/立方米,关闭门窗薰烟30分钟,然后通风排烟,每天一次,既利排湿,又有消毒作用,效果很好。当然,易感期容易感染僵病,不等于其它时间绝对不会染病。因此,平时也不能麻痹大意,也要注意使用防僵药剂和干燥材料,防治僵病要贯穿整个养蚕过程的始终。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