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乔家大院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浅谈乔家大院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摘要:从资料调研、图像分析入手,探究山西祁县乔家堡乔家大院的建筑文化意蕴,着力分析建筑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人文景观;使建筑能充分吸收历史,融合人文,从建筑中看到人文历史。关键词:建筑文化;建筑装饰;传统文化1.乔家大院的概况1.1乔家大院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历史上的乔家以经商为主,主要经营票号。而乔家的繁荣很大程度上靠其对教育的重视,创造出“学而优则贾”的治家家训,并且代代恪守,人才辈出,儒商兼容。清代时晋商的辉煌时期,和众多的山西成功商人一样,经商致富后的乔氏家族在自己的故乡开始了大规模的宅院建筑建设。作为恪守礼仪传家、尊师重教、树人为本的文化世家,经过几代人的陆续修建,不仅使其宅院具有功能齐全的庄园特性、井然有序的中华礼仪传统,而且有典雅浓郁的儒家文化品味。大院的建筑将浓郁的建筑美和人文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无论在规模上、布局上还是建筑装饰上,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被恰如其分的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刻明珠”。1.2乔家大院的总体空间布局乔家大院初建于乾隆年间,完成于民国初年,正值我国造园艺术的高峰期。占地8千余平方米,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以此为东南院、西南院、新园。庄园的主人数代的精心修缮,决定了乔家大院精致、肃静的高雅格调。走进乔家大院的正门,一条长80米、宽7米得石铺甬道将6个大院分割在南北两边,分别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东南院、西南院和新院。这六个大院各由三五个小院组成,院中有院,院中套院,共有20个小院、313间房屋,布局、格式各不相同,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每个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为主人居住,2偏院则为客房及佣仆的住址和灶房。正院比偏院要高出一截,两者的房顶结构也不相同。所有6个大院、20个小院都由正院和偏院构成,正院与偏院在结构的高低、房顶标志使用功能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和大多数富商家族相同,乔氏家族“商而优则仕”,到第五代传人乔景俨官至二品,因此乔氏家族在修缮宅院时,其兼容了官僚府第的气派也体现了富商巨贾的奢华。2.大院的建筑格局体现出的封建等级文化自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王朝赖以维持封建统治的思想理论支柱。儒家的礼,主要就是讲人与人关系中的尊卑等级和秩序。孔子的思想影响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反映在建筑上,就有了等级和尊卑之分。乔家大院也不例外,它也遵循儒家“礼制”思想。比如,正院与偏院在结构的高低、房顶的标志、使用功能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每个四合院的正房必须是单数,如果地面只够盖四间,那就要“四破五”,盖成三间标准正房,两边各盖半间耳房。正房是父母长辈的居住,东厢是哥哥居住,西厢是弟弟居住,这就叫“兄东弟西”,小姐则被安置在很隐秘的绣楼之上。这不仅是显示建筑学意义上的高低有致、层次分明,更体现出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下每个社会成员,按照礼制规定的秩序,各安其位,各守本分,形成一个等级分明,上下尊卑,有序而又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再比如:过厅,即厅堂,是传统宅院建筑中规格较高的建筑。在古代,住宅的外形和布局,必须符合宅主人的身份等级,品官的府第也不能超越他的品味应有的间数、进深、装饰、色彩等级。这也充分体现在乔家大院中,它采用了五间八架梁前后出厦的结构,(间是指房屋的宽度,两根柱子算一间,架是指房屋的深度,屋顶内部用几根檀条就叫几架),标明了宅主人二品官员的身份地位,而王府的规制不过是“五间七架”。乔家大院的建筑组合总体上追求一种秩序井然的空间序列。从大门、过厅、正楼都运用轴线贯通、左右对称的空间序列和节奏,也体现了一种符合封建礼制居住环境。3.乔家大院的建筑装饰艺术乔家大院的建筑装饰主要集中在门窗、屋檐、勾栏、烟囱等部位,装饰手法分砖雕、木雕、石雕、彩绘四种,其中基础部分多为石雕,结构部分以木雕和彩3绘为主,屋顶部分用砖雕。砖雕主要分布在屋脊、山墙、影壁、烟囱等部位,屋脊砖雕多饰在正脊两端和中央,其中两端为几何博古图案,中央饰树木花草,一般为浅浮雕。山墙一般饰砖雕,题材一吉祥图案为主,如四季花卉、松竹梅兰、暗八仙等。影壁的题材主要有喜鹊登梅、葡萄百子(图1-1)、麻雀戏菊、六合通顺、凤凰戏牡丹等。烟囱的饰砖,种类繁多,构思巧妙。院内的木雕艺术随处可见,而且个个都有其民俗寓意。全院现存有木雕艺术三百余件,包含很多民俗内容。比如,一院进门的木雕卡口为葡萄百子图(图1-2),二院正门木雕有八骏马和三星高照图,正方门楼为南极仙骑鹿和百子图。其他木雕还有日升月垣、麒麟送子、招财进宝等。这些图案构图巧妙、手法细腻,是院中装饰艺术的经典之作。乔家大院中的的石雕主要体现在柱础、勾栏、门砧石部位。虽然比较少见,但在民俗方面却表现的十分精细。五院门砧石底座为“金狮白象”、“马上封侯”、“辈辈封侯”。南房的柱础为“渔樵耕读”、“麻姑献寿”等,六院的门砧石上有“出将入相”等。大院中的所有房间屋檐下都有真金彩绘,内容以人物故事为主,除“燕山教子”、“麻姑献寿”、“满床笏”、“渔樵耕读”外,还有花草虫鸟,以及铁道、图(1-1)砖雕葡萄百子图图(1-2)木雕葡萄百子图4火车、车站钟表等多种多样的图案。这些图案,堆金立粉,各有别致。所用金箔,纯度很高,虽然长期风水日晒,至今还是光彩熠熠。还有线条勾金,敷底上色,都是天然石色,因此,可保持经久不褪,色泽鲜艳。4.大院装饰艺术中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综上所述,大院的建筑装饰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百姓中的传承。吉祥观念是一种习俗,是勤劳善良的人民群众追求的一种美好生活的愿望。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活文化,使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所以吉祥物也就作为一种信仰、一种理想、一种追求融入生活,化为民俗。在人们传统的民俗观念中,福禄寿是民间百姓所最为喜闻乐道的。乔家大院的整体建筑即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大吉大利的双喜字形,在一种祥和的氛围中昭示出一派喜庆之意。而福禄寿则是人生的三大追求,福禄寿三星齐聚才是没有缺憾的人生。此外,大院中的某些雕刻还极为明显地体现了人们传统观念中对于生命的膜拜和对于子嗣的重视,如我们在乔家大院的门楼雀替中经常可见的葡萄百子图,女墙眷雕中的香炉博图等,其中的葡萄和香炉就是作为一种生命的吉祥物而被人们传承记载下来。在人们普遍的观念中,“梅、兰、竹、菊”合称四君子。中国人素来就喜欢梅花,因为它于冰雪严寒之中傲然开放,显示出一种高洁雅致和无所惧的情怀。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清淡幽远,具有一种隐逸风格,因其喜欢梅花,故而孟浩然踏雪寻梅作为一种精神的象征,表现在了乔家大院的彩绘图案中。兰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芳草。早在春秋时期,兰就被称为国香,兰最早的含义为爱,是爱的吉祥物。由于屈原在诗歌中将兰比喻为君子,后人也把兰理解为隐士高洁的象征。竹为坚贞的象征。古人认为,修竹、茂林乃君子之居所。在乔家大院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竹的图案。如大院东南院偏院门两侧有一组砖雕照壁,最顶端为流云,底端为大海,中间为枝叶繁茂的竹。此外,民间百姓认为,门前有竹的人家,必有有才德的贤人,因此,在传统的建筑文化中,这一类砖雕照壁便有了一个极其雅致的名字——“书香门第”。菊花不仅是代表着长寿,更由于东晋大隐士陶渊明对于菊的偏爱,而使得后世文人将菊作为一种人格的象征,与陶渊明追求自由、隐逸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凡此种种,或取其形、或取其意,都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人类传统的审美观。55.大院体现出的中国儒家中庸思想“中庸”【2】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最高价值原则,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他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乔家大院从布局到装饰、从名称的命名到各建筑物的组合,都体现了中庸思想。从命名上看,乔家大院原来的名字叫“在中堂”,意为“不偏不倚”,很符合儒家伦理思想的中庸思想。从布局看,乔家大院从传统意义上归类于四合院,其建轴中对称,每个的独立的院落为一个小四合院,每个院中的建筑,院与院之间都平实序,和谐有序。整个建筑向平面展开,其建筑空间序列重重叠叠、又井然有序,形成简洁而有序的空间组合。它们的风格以群体的对称、协调、错落有序来相互辉映,形成整体的和谐之美。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对乔家大院建筑的文化内涵有了初步了解,它给我们现今的建筑立意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参考文献[1]汤广敏.防乔家大院[J].学术论坛.2001.3.[2]程昌明译注.论文[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3]王正前.乔家大院[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1.DiscussiononthecultureconnotationoftheartchitecturealartofqiaojiadayuanYangShuo(HenanCollegeofengineeringDepartmentofartdesigninHenanZhengzhou451191)Summer:Fromthestartwiththeinformationresearch,imageanalysis,exploreationofShanghaiartchitecturalcultureconnotationofQiXianqiaojiadayuan,focusedonanalysisandcombinationof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ofarchitecturelandscape;makethebuildingfullyabsorbhistory,integrationofHumanities,fromconstructiontoseehumanityinhistory.Keyword:Architecture,architectural,traditionalculture作者简介:杨硕(1989-),女,河南郑州新密人,河南工程学院在校学生,从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学号:200815112101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