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岩石按其地质成因划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火成岩(岩浆岩)是三大类岩石的主体,占地壳岩石体积的64.7%。它由岩浆冷凝形成,是岩浆作用的最终产物。岩浆作用:指岩浆发育、运动、冷凝固结成为火成岩的作用,包括喷出作用、侵入作用。第一节喷出作用与喷出岩一、岩浆的概念岩浆:地下深处形成的高温、高压粘稠状熔融体。其成分主要为硅酸盐,富含挥发份。岩浆温度一般为800-1200℃。一般存在于地下数公里至数十公里。岩浆是具有较大黏性的流体。影响黏性的因素有:1.化学成分:一部分为Si和部分Al的氧化物,构成络阴离子,基本形式为[SiO4]4-和[AlSi3O8]-;另一部分为Fe、Mg、Ca、Na、K等金属离子构成阳离子。阴阳离子呈互为消长关系,若阴离子含量高,则黏性大。2.温度:温度高,黏性小。3.气泡与呈溶解状态的挥发物的多少:气泡多,黏性大。溶解状态的挥发物数量越多,黏性小。岩浆黏性的大小和挥发物的含量,决定了火山喷发的猛烈程度。二、喷出作用与喷发产物喷出作用(火山作用):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固结的过程。火山:是岩浆活动穿过地壳运移上升到达地面或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具有特殊机构及形态的地质体。喷发物有气体、固体、液体三类。1.气体喷发物岩浆上升,挥发性成分在围压降低的条件下,会以气体形式分离出来。气体喷发物以水蒸气为主,其含量常达60%以上。此外有CO2,硫化物,以及少量CO、H2、HCl等。气体具有高度活动性,是火山喷发的前导,贯穿火山喷发的始终:①如果气体逸出量越来越多,气体中的硫质成分越来越浓,气体的温度就会越来越高,就是大规模火山喷发来临的预兆。②如果气体逸出量逐渐减少,气体中CO2成分逐渐增多而硫质成分逐渐减少,且气体温度逐渐降低,则意味着火山活动在减弱。2.固体喷发物火山碎屑物:火山的固态喷出物。来源多方面:(1)火山通道中原先凝固的熔岩;(2)火山通道周围的围岩;(3)岩浆喷至空中冷却凝固的产物。火山碎屑物按其性质和大小分类:火山灰——粒径2mm火山尘——粒径0.05mm火山砂——粒径0.05-2mm火山灰中含有大量SO2、CO2、氯化物、CH4等气体,具有危害性:①进入人或动物肺部,会导致窒息;②破坏臭氧层;③遮挡太阳光,使地球气温下降、变冷;④高温的SiO2化合物进入飞机发动机,导致发动机停转。(2)火山砾——粒径2-50mm(3)火山渣(熔渣)——粒径数cm-数十cm,多孔洞,似炉渣。(4)火山弹——粒径50mm,常见纺锤状、球状、次圆状。(5)火山块——粒径50mm,常为棱角状。火山碎屑岩:由火山碎屑物堆积并固结而成的岩石。火山灰→单独成岩→凝灰岩;火山砾+火山渣→火山灰胶结→火山角砾岩;火山块50mm→火山灰胶结→火山集块岩;火山渣→快速冷凝的岩浆块→浮岩(色浅、质轻、浮于水)3.液体喷发物熔岩:液体喷发物。熔岩流:熔岩沿地面斜坡或山谷流动,其前端呈舌状。熔岩被:分布面积宽广的熔岩流。岩石导热性差,熔岩的外壳虽已冷凝或基本冷凝,但内部可保持熔融状态,继续流动。故在内部熔体流动的推挤力以及因外壳冷凝而产生的收缩力作用下,熔岩表面常常发生变形。波状(绳状)熔岩:表面较光滑,呈波状起伏,或扭曲似绳索状。为黏性较小、流动性较强的熔岩所常有。块状熔岩:熔岩表层破碎成大小不等的棱角状块体并杂乱堆积者。为黏性较大、流动性较弱的熔岩所常有。火山:较粗的固体喷发物及熔岩一般就地堆积,在地面构筑起一定规模的山体。火山锥:火山外形似锥体。火山口:锥顶常有圆形洼坑,是火山物质喷溢的出口。火山通道:火山口下有呈管状的通道与地下岩浆的源区-岩浆房相连。火山颈:充填于火山通道上部已冷凝的岩浆。4.火山喷发方式①中心式喷发:岩浆沿管状通道上涌,从火山口中喷出。其火山锥形态在平面上多为圆形或椭圆形。②裂隙式喷发:岩浆沿地壳中狭长裂缝(断裂带)喷出。喷出岩(火山岩):由火山喷发物形成的岩石。包括火山碎屑岩、熔岩。三、喷出岩浆的类型及其喷发特征岩浆中Si02的含量对岩浆的性质及岩浆喷发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Si02含量越高,粘性越大。一般根据Si02含量将岩浆分为4种:①超基性岩浆(SiO245%)富含铁、镁氧化物,缺少钠、钾氧化物;熔岩冷凝速度较快。代表性岩石:科马提岩。②基性岩浆(玄武岩浆)(SiO2:45~52%)岩浆温度为1000-1200℃,黏性小。以裂隙式喷发为主;代表性岩石:玄武岩。陆地上喷发:多具波状(绳状),少见块状熔岩;海底中喷发:常形成枕状构造。玄武岩常呈黑色,致密,常有气孔,密度较大。由辉石、斜长石组成。与浮岩区别:浮岩颜色较浅、密度较小、浮于水。③中性岩浆(安山岩浆)(SiO2:52~65%)岩浆温度为900-1000℃。代表性岩石:安山岩;由中性斜长石与角闪石组成。④酸性岩浆(花岗质岩浆)(SiO2:65%)岩浆温度650-800℃。代表性岩石:流纹岩。由石英、钾长石与钠长石组成。中性与酸性岩浆黏性较大,尤其以酸性岩浆为甚,故喷发常很猛烈。中性熔岩的颜色一般较玄武岩略浅,而酸性熔岩的颜色属于浅色。黏性由小到大: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颜色由深到浅: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四、火山喷发的间歇性间歇期长短不一,有的数年,数十年,有的数百年甚至更长。破火山口:比原有火山口大得多的洼地。火山口湖:洼地常积水成湖。根据火山活动的状况,火山可分为:活火山:仍在活动或周期性不断活动的火山;死火山:人类历史以来未曾活动的火山;休眠火山:人类历史上曾经活动过,但长期以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火山(有可能再度活动而变为活火山)。五、世界火山的分布1、环太平洋火山带(近300余座活火山)占全球活火山数的60%以上。这一火山带的位置正好环绕太平洋,因而有火环之称。环太平洋火山带主要喷发中、酸性岩浆,尤其以喷发中性安山岩浆为特征。2、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活火山70余座,喷发的岩浆性质从基性到酸性均有。3、大洋中脊火山带洋脊是绵延全球个大洋洋底的山脉,有活火山60余座,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洋脊部分。有的火山在水下喷发,有的火山已露出水面,成为火山岛。4、红海沿岸和东非裂谷火山带(22座)我国活火山有限,主要见于台湾和东北。第二节侵入作用与侵入岩一、侵入作用概述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侵入岩:侵入作用形成的岩石。侵入体:被周围岩石封闭起来的岩浆固结体。围岩:包围侵入体的原有岩石。根据岩浆侵入深度的不同可分为:深成侵入作用(深度>地下10km):深成侵入体。中深成侵入作用(地下3km-地下10km):中深成侵入体。浅成侵入作用(深度<3km):浅成侵入体。二、侵入岩的产状侵入岩的产出状态(产状):指其形状、大小、展布方向及其与围岩的关系。根据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分为整合侵入体和不整合侵入体。1、整合侵入体:指与围岩的层理或片理呈平行接触关系的侵入体。按其形态又可分:①岩床:岩浆顺围岩的层间空隙挤入、扩展后冷凝,固结成岩。侵入体呈层状或板状,其延伸方向与围岩层理平行。厚几米-几百米,以基性、超基性岩体为主;②岩盆:平面上呈圆形,顶底面下凹的盆状侵入体,规模一般较大,多由基性岩或碱性岩组成;③岩盖:底部平坦,顶部拱起的透镜状侵入体,规模一般不大,直径3-6km、厚1km±,形成深度一般较浅,以中酸性侵入体为主。2、不整合侵入体:切穿围岩层理或片理的侵入体。常见的有:岩基:规模较大的侵入岩体,一般出露面积100km2,可达几千km2,平面上常呈长圆形,其上与岩株相连。岩株:规模较大的侵入岩体,但出露面积一般100km2,平面上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似树干,故又叫岩干;岩墙(岩脉):与围岩层理或片理斜交的脉状或板状侵入体,厚一般几厘米-数十米、长数米-数千米;三、侵入岩的主要类型1、超基性岩(SiO245%)主要由橄榄石、辉石和少量的基性斜长石组成,不含石英。代表性岩石:橄榄岩,辉石橄榄岩等,黑色,多具粒状结构,岩石致密,密度大。2、基性岩(SiO2:45~52%)主要由辉石和基性斜长石组成,基本不含石英。代表性岩石:辉长岩,因辉石呈黑色,斜长石呈白色,故常呈黑白斑杂颜色,粗晶状或似斑状结构,密度较大。3、中性岩(SiO2:52~65%)主要由角闪石和中性斜长石组成,可含少量辉石或黑云母或石英。代表性岩石:闪长岩,呈黑绿色,粗晶状或似斑状结构,岩石致密,呈块状。4、酸性岩(SiO265%)由更长石、钠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或白云母组成,可含少量角闪石。代表性岩石:花岗岩,颜色浅,等状粒、似斑状结构普遍。斑岩:斑晶由钾长石、钠长石和石英组成者;玢岩:斑晶由斜长石(钠长石、钙长石)组成者。第三节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一、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结构:指岩浆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及晶粒间的关系。可以反映岩浆结晶的冷凝速度、温度和深度。1.冷凝慢,晶粒粗大,晶形完好;冷凝快,晶粒细小,晶形不规则;冷凝极快,形成非晶质。2.结晶早,晶粒较粗,晶形较好;结晶晚,受空间限制,晶粒细小,晶形不规则。1、按矿物结晶程度分:①显晶质结构:由矿物晶粒组成,可用肉眼识别。粗粒结构(5mm)中粒结构(5~1mm)细粒结构(1~0.1mm)②隐晶质结构:晶粒细小,肉眼看不清楚。③玻璃质结构:未结晶,显微镜下也不能看清。2.按矿物颗粒大小分:等粒结构:矿物颗粒基本相等。不等粒结构:矿物颗粒大小相差显著。大的称为斑晶,小的或未结晶的称为基质。斑晶:晶形较完整,是在高温、深部环境慢慢结晶形成;基质:晶形多不规则,形成于冷凝较快的浅部环境。似斑状结构:基质为显晶质且成份与斑晶相同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的不等粒结构。二、岩浆岩的构造岩浆岩构造:指岩浆岩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1.块状构造:岩石呈均匀的块体。属岩浆岩中最常见的构造;2.流动构造:岩石中柱状或片状矿物或捕虏体彼此平行呈定向排列。表明岩浆边冷凝边流动。流纹构造:火山熔岩中不同成分和颜色的条带,以及拉长的气孔相互平行排列。常见于酸性或中性熔岩,以流纹岩最典型;3.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气孔构造:在熔岩中或浅成脉体边缘呈圆球形、椭球形的空洞。杏仁构造:气孔被矿物质填充。4.枕状构造:多见于水下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安山岩。5.球状构造:多发育在辉长岩和闪长岩中。6.晶洞构造:常见于碱性花岗岩中。7.层状构造:火山碎屑岩中。第四节岩浆岩的分类一、岩浆岩(火成岩)化学成分特征岩浆岩中化学元素主要为:O、Si、Al、Fe、Ca、Na、K、Mg、Ti等;总量达99%以上。按氧化物计:SiO2、Al2O3、FeO、Fe2O3、CaO、Na2O、K2O、MgO、H2O等。二、矿物成分特征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有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占99%以上。颜色较浅的称浅色矿物,以SiO2和K、Na、Al硅酸盐类为主,故又称硅铝(长英质)矿物;如石英、长石等。颜色较深的称暗色矿物,以Fe、Mg硅酸盐类为主,故又称铁镁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三、岩浆岩的野外识别1.从岩石的产状和宏观特点、岩石结构与构造特征入手:①色率:暗色矿物在岩石中的体积百分含量。超基性岩色率75,基性35-75,中性20-35,酸性20。从超基性侵入岩到酸性侵入岩,铁镁质矿物(橄榄石、辉石)含量逐渐减少,长英质矿物(长石、石英)含量逐渐增多;颜色由深变浅,密度由大变小。②如果岩石与围岩呈侵入关系且边缘有围岩的捕虏体存在,可以判断是侵入岩。③如果岩石为层状,有气孔构造及流动构造,则是喷出岩。④如果含有火山碎屑岩的夹层,则属喷出岩。⑤如果岩石为全晶质,颗粒粗大,则为侵入岩而且是深成岩;如果岩石是隐晶质或非晶质,则很可能为喷出岩或浅成侵入岩。2.从鉴定岩石中的主要矿物入手:暗色矿物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浅色矿物是石英、斜长石、钾长石。①暗色矿物中,橄榄石常呈翠绿色等粒状集合体出现,而辉石或角闪石常呈黑色柱状。橄榄石与石英通常不共生。②辉石与角闪石都是暗色柱状矿物。如果某岩石色率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