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讲义第一章心理学概貌本章概要: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研究什么?心理学家如何研究?心理学的历史演变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科学研究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一、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心理过程(process)分析心理现象的时间进程心理结构(structure)揭示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关系心理的脑机制(mechanism)探讨心理现象与脑的关系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心理与环境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因果研究(causeandeffect)揭示心理现象的因果联系相关研究(correlation)事物间的另一种关系人生全程发展生理现象认知过程(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心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喜、怒、哀、恶、惧等)意志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等)个性心理个性心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等)理特征社会人格(气质、人格、认知风格)现象心理发展学习个案研究(case)从个别案例中发现有价值的结果二、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与思辨相对发展性原则与静止相对系统性原则与单一相对三、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法(observationmethod)自然条件下对行为进行系统观察分析而得出规律适用条件:优点:保持自然性和客观性缺点:难以重复验证难以精确分析研究现象没有出现观察容易各取所需测验法(measurementmethod)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基本要求:信度:测验的可靠程度效度:测验的有效性优点: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同时分析多个变量的相关缺点:难以推出因果性的结论实验法(experimentalmethod)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种类: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自然实验:在正常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优点:设计严密,具有可重复性研究有主动性,可得出因果结论实验法(experimentalmethod)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种类: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自然实验:在正常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优点:设计严密,具有可重复性研究有主动性,可得出因果结论个案法(casemethod)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优点:收集资料深入详尽缺点:适合个别情况,难以推广运用其它调查法临床法作品分析法第四节:现代心理学研究简史一、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背景(理论基础)理性主义(rationalism)笛卡儿天赋观念;我思故我在经验主义洛克人类心灵如“白板”;一切观念从经验中所得。生理学背景(方法基础)神经生理;感官生理二、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心理学哲学是父亲,生理学是母亲,生物学是媒人冯特(1832—1920):心理学之父《生理心理学原理》(1874):心理学独立宣言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1879):心理学诞生标志三、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人物:冯特(1879,莱比锡);铁钦纳观点: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由元素构成,强调意识的结构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人物:詹姆斯观点:意识是连续变化的,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行为主义(behaviorism)人物:华生;斯金纳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人物:弗洛伊德观点: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psychology)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认知心理学(cognitivepsychology)重点:对信息加工历程的研究时间:Neisser,1967年《认知心理学》起源: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认知神经科学(cognitiveneuroscience)重点:研究认知功能的脑机制、认知与神经活动的关系、脑发育与认知发展等。第二章心理的生理机制本章主要内容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大脑皮层及其功能脑机能学说第一节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一)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构成。神经元分类(功能)感觉(传入)神经元:•其功能是接受内外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到中枢神经。运动(传出)神经元:•其功能是将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冲动传至反应器,使肌肉、腺体产生反应。中间神经元:•其功能主要是联络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起桥梁作用。(二)神经冲动的传导静息电位全或无原则突触——神经元间的传导(三)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干间脑小脑边缘系统大脑第二节1.人脑的原始部分脑干(brainstem)脑最古老的部分,包括延脑、桥脑、中脑和网状结构。它负责人的基本生命活动,比如:呼吸、排泄、吞咽面部肌肉活动、调节睡眠、意识状态等。间脑丘脑(thalamus):脑干上方,大脑半球的下部两个鸡蛋形的神经核团。感觉的重要中继站。下丘脑(hypo-thalamus):丘脑下更小的一块神经组织。对于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对情绪起重要作用。小脑(cerebellum)主要作用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核协调动作,人体运动和平衡的重要脑组织。边缘系统(limbicsystem)大脑内侧深处的边缘结构,他们组成了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包括扣带回、海马、附近的大脑皮层、以及丘脑、下丘脑、中脑的内侧被盖等。哺乳动物以下没有边缘系统,边缘系统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关,比如:喂食、攻击、避险和交配等。边缘系统还与记忆、情绪有密切的关系。2.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大脑的结构大脑是心理的生理基础。大脑有三条沟裂: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大脑分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大脑外层为灰质,内层为白质。大脑的结构大脑的分区初级感觉区•视觉区:枕叶;听觉区:颞横回;机体感觉区:中央沟,触觉、痛觉、运动觉、内脏觉。初级运动区•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前部。躯干、四肢、面部。言语区•言语主要定位左半球•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顶枕交界,言语视觉中枢联合区大脑单侧优势大脑的左右半球具有不对称性:右大且重于左,左灰质多于右;左右颞叶不对称;左右丘脑不对称;神经递质分布左右不对称。大脑的协调活动通过胼胝体。割裂脑研究RogerWSperryMichaelGazzaniga大脑两半球优势不同第三节脑功能的学说定位说(localizationtheory)源自颅相说,将颅骨与人的行为建立联系。认为心理的特定功能是定位于特定的脑区。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整体说(wholistictheory)早期的弗罗伦斯:鸡和鸽子实验发现功能的丧失与皮层切除大小有关。拉什利:白鼠研究发现,功能的障碍与部位无关,与损伤的面积有关。机能系统说(functsystemtheory)鲁利亚(AlexanderLuria,1902-1977),认为脑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第一机能系统:动力系统,保持大脑觉醒。第二机能系统: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系统。第三机能系统:调节系统。模块说(moduletheory)-瑞士军刀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出现的理论。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行为。第三章意识和注意第一节意识的一般问题一、1.意识的内涵a)是一个古老而难解的迷i.从心理状态看:ii.从心理内容看:iii.从行为水平上:iv.从哲学层面上:b)不同角度的理解i.是一种觉知。ii.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iii.是一种心理状态。2.无意识的内涵c)概念i.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d)种类i.无意识行为:自动化的行为不受意识控制。ii.对刺激的无意识:没有觉察到对其行为产生影响的事件。3.无意识的内涵e)概念i.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f)种类i.无意识行为:自动化的行为不受意识控制。ii.对刺激的无意识:没有觉察到对其行为产生影响的事件。二、意识的类别有意识(对周围事物的意识、自我意识)和无意识(梦、对生理心理过程的非意识性、下意识动作与行为)心理动力学观点Freud意识潜意识无意识压抑、检察官三、意识的功能局限性表现:许多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刺激,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缘由:同时意识到哪些东西与认知过程的性质和认知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关。能动性表现:有时候人们可以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意识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第二节睡眠一、睡眠阶段:•①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约10分钟。•②偶尔会出现“睡眠锭”的脑电波,即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约20分钟。•③脑电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也会出现睡眠锭。约40分钟。•④深度睡眠阶段,以大多数△波出现为标志。•#快速眼动睡眠#:前四个睡眠阶段之后进入的一个阶段。此时脑的生理电活动迅速改变,△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眼球移动,伴随梦境。•第一次持续5-10分钟,相隔90分钟后,第二次快速眼动睡眠,时间长于第一次。周期性循环中,三、四阶段的睡眠会逐渐消失。小结:睡眠阶段清醒和警觉时:betawave(14Hz)阶段1:thetawave(3-7Hz)阶段2:纺锤波、K合成体阶段3和4:deltawave(1Hz)REM自主活动增加(血压、脉搏、呼吸);有梦伴随;但身体不动(肌肉放松)。二、睡眠的功能使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修正和恢复。或是睡眠的一部分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与生物进化有关的生态学理论认为,动物睡眠的目的是避免消耗能量,以及在一天中不适应的那段时间里避免受到伤害。三、梦精神分析:梦是被压抑的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它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霍布森: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认知观点: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将个体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将新旧记忆联系起来。第三节注意的一般概述一、注意和意识注意不等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当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比较清晰。注意的外部表现注意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并伴随某些特殊的动作。注意和外部表现并不一一对应。二、注意的功能选择的选择性,是个体进行信息加工和各种认知活动的重要条件,也是个体完成各种行为的重要条件。三、注意的分类不随意注意概念:~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原因:①刺激物自身的特点:新异性、刺激物的强度、运动变化等。②人本身的状态。需要、情感、兴趣等。随意注意概念: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原因:①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②对兴趣的依从性。③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④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⑤对人格的依从性。随意后注意概念: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四、注意的性质a)选择性注意(即注意的转移)i.概念: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b)持续性注意(即注意的稳定性)i.概念: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ii.注意的动摇:不同于持续性注意,它是指注意在短暂时间内的起伏波动。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