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心理出彩的人生---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干预对策【摘要】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最佳途径。本文浅谈本地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现象、发展的趋势和存在问题,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分析;并指出了现阶段农村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产生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对策,引导我们学校、家庭、社会对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干预对策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存的竞争和发展的压力已经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加重着人们的心理负荷。目前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心理素质水平与时代要求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农村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令人担忧,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如今,少年强则国强。农村孩子的未来就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则我们民族的明天的建设者心理健康。健康的体魄,更需要健康的心理支撑。因此,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就是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培养未来高素质创新人才。可以说,在新形势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加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双重挑战。近年来,在实践工作中,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亦面临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进一步努力。其中表现异常突出的有以下几个问题:(一)目前我国农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还缺乏统一、规范的要求,对心理健康概念的理解亦有较显著的差异。(二)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诊断、测量、评价工具不统一。虽然在各项调查中,大多数研究者都选择采用了敏感、高信度的标准化测量工具,然而由于研究角度、层面的不同,在诊断、测量、评价工具的使用上也显现出多样化的局面。(三)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现象描述多、问题分析少;意见倡议多、贯彻实施少等。教育干预措施操作性不强,难以真正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收效不明显。二、中学生心理健康初步调查与分析某偏远山区农村初中,有400多人。为了对中学生心理问题做进一步深入的调查分析,我们精心设计了许多问卷,对本校学生做一些问卷调查,下面抽2个表格,做一下简要说明:1.对象与方法本校政教处管理德育工作,对本校初中七、八、九级的十个班级400名学生做了个随机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98份,其中男生收取200份,女生198份,回收率为率为98%。方法:在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由经过集中培训的测试员集中施测,平均用时20分钟,所有测验均按要求在下午进行。2.调查过程及结果首先,我们对本校的心理咨询室“心语心苑”每周开放时间的情况做了个简单调查,心理咨询室“心语心苑”每周开放时间情况表分开放时间、咨询次数和具体开放时间的总人次数几个部分。具体见下表:心理咨询室“心语心苑”每周开放时间情况(表一)开放时间1小时以下1-3小时3-5小时5小时以上咨询次数15864咨询人数52043咨询总人次数751602412(注意:咨询人数*咨询次数=咨询总人次数)调查结果表明: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每周开放在三小时以上占10人,咨询次数是7次,咨询总人次数是36次。这表明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的咨询时间及其次数,总咨询人次数十分有限,咨询活动远远不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年段、不同性格学生心理咨询的需要。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咨询场所太有限了,还有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解决。“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有八个方面内容量表:分别是冲动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对人焦虑、学习焦虑、身体症状。具体见下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诊断(表二)比例内容男女比例内容男女冲动倾向18.2%12.3%对人焦虑21.4%8.9%恐怖倾向15.4%10.5%学习焦虑35.5%15.5%孤独倾向19.6%17.9%身体症状0.2%5.5%自责倾向14.8%13.2%过敏倾向16.9%8.6%根据调查检测反映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最大因素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及冲动倾向。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内心宁静和身体素质方面的情况。男生和女生的数据表明,影响男生心理健康的更多,心理问题更严重。说明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三、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原因分析1.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问题是指个体在适应和发展中产生的个体意识到或意识不到的主观困惑或不良状态。根据学生心理生活的实际状况,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可以分为心理偏差、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三个层次。(1)心理偏差心理偏差是比较轻微而又极其普遍的心理问题,主要与一个人的不良态度、不良习惯、不良行为倾向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心理偏差一般是指不好的心理活动如自卑、骄傲、虚荣、多疑、自我中心、说谎、怯场、懒散、逆反、烦躁、任性、厌学、畏难、多愁善感等。心理偏差,习惯上可称为心理品质的缺点或缺陷,每个人都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存在。有心理偏差的学生一般能正常地学习和生活。(2)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中等程度的心理问题,是心理偏差与心理疾病的过渡阶段,是在诸多心理偏差的基础上积累起来,出现了心理要素的结构性失衡,即认知、情感、意志、欲望、需求等心理要素严重失调、失衡而形成的。如焦虑、恐惧、孤独、苦闷、冷漠、嫉妒、狂妄、情绪冲动、心境压抑等。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内在心理冲突、心理矛盾比较激烈,在日常生活中往出现许多不适应、不协调、不理智甚至错误的行为反应。(3)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是严重的心理问题,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受到了较严重的创伤,出现了诸多有违常理、常情、常规的言论和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常表现出许多不可理喻的异态反应。学生中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有精神焦虑症、神经官能症、抑郁性精神病、躁狂性精神病、幻觉、社交恐惧、感知缺损、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病态人格等。这三种心理问题的层次划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他们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内在连续性,在心理危机的程度、心理冲突的广度和深度上均存在着层层加重的趋向。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心理疾病相对来说,所占重较小。如果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处理不好,心理偏差可能演变成心理障碍,心理障碍也可以演变成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积极和谐的心理状态,即是一种高效、满意、持续的心理状态,包括认知、情感和人格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与外部行为的和谐、协调状态。它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美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成最佳状态。目前在我国,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过程。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①正确的人生态度;②满意的心境;③和谐的人际关系;④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⑤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2.目前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1)学习目标不明确,在“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下,他们缺乏人生理想,读书不用功,上课不听讲,有的趴桌子上,昏昏欲睡,哈欠连天,懒洋洋的样子;不爱学习,甚至有厌恶学习;学习的过程中,记忆力不好,思维迟钝,反映慢。平时作业不按时完成,经常发呆,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习没有乐趣,做事拖拉、迟到、旷课、早退、逃学,严重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2)心理脆弱,经不起考试的失败、学习的挫折和生活的艰难困苦,在困难面前容易屈服、悲观消极、缺乏毅力韧性,没有恒心,尤其是没有自信心。现在的许多农村家庭,父母为了生活在城市打工,家里就剩下爷爷奶奶,留守的孩子没有父母的监管和教育,内心很孤单,造成了不少孩子心理问题;自卑、封闭、孤独;缺乏朋友的关爱和真诚的友谊;不爱运动、不爱说话、喜怒无常、情绪化严重、多愁善感,喜欢独处;还有大多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父爱或母爱,眼睛里充满忧郁和无助。他们没有自我约束能力,心理十分脆弱,有的学生动不动就离家出走,自杀等。(3)人际交往不主动,和人关系紧张,自私自利,小心眼,打架抽烟喝酒赌博,样样都会来。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小偷小摸,爱占便宜。他们在家里缺乏父母信任,在学校老师也不喜欢,在同学中也不受欢迎,时常处于孤立的边缘。(4)由于受青春期的影响,有的学生喜欢看一些言情武侠暴力小说和些成年人的爱情故事片,没有自己约束自己的能力,缺乏健康的青春期心理引导,早恋现象严重。有的学生喜欢戴戒指耳环项链等首饰,追求时髦,把头发染成黄色或者留着长发,模仿成年人的装饰;有的学生不听父母劝告,迷恋网络游戏,经常和父母吵架,甚至离家出走,给家庭造成严重的伤害。基于一些农村中学生的心理不健康不成熟的表现,在此,笔者特提出一些干预对策。四、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对策(一)学校要推进素质教育,教师要更新教学方法。1.教师要更积极组织相关活动,培养坚强的学习意志。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意志、勇敢和目的性的培养问题,是具有头等意义的问题之一”。学生对某学科知识的学习,不可能不碰到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不能不靠意志来支撑。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而人的意志和行动是分不开的,意志总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准,并有意识地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在实践中锻炼他们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培养他们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真分析主客观原因和现实条件,重新确立努力目标或改变行动策略,培养他们敢于竞争、善于竞争,面对挫折不妥协、不气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有意识地训练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自立能力和抗挫能力,让他们在实践的磨练中提高自己的意志力。2.多给学生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健康的体魄。学生正在长身体的阶段,要加强营养,注重锻炼,加强运动,培养健康的体格。运动和游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思想修养、遭受挫折的经验、社会经历、文化修养、对挫折心理准备状态、主观知觉判断等诸多因素。各种各样的游戏对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是有益的,比如玩泥沙能开发智力,滚铁环能培养平衡能力,打弹子能培养眼和手的协调能力,适当的活动空间对于激发孩子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更为有益。运动和游戏过程也是一个挑战、竞争、合作交流的过程,特别是在活动中能够拉近人的距离,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3.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形成学生的健康的心理。只有健康的体魄,才会有良好的智力,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完美的人生。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参加社团,创建校园文化,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读报看杂志、看书、听音乐、交朋友,创造与人交流、合作的机会。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要开展多样化形式的活动,如绘画书法比赛、体育比赛、歌唱比赛、知识竞赛、登山、演讲、交友联谊会等;要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要让学生多读名著、名人传记,让他们汲取知识的营养,感到伟人名人精神的力量,受到文化的熏陶。学生多动手参与,自己去领悟科学的奥秘,懂得求知的真谛,学会宽容,让孩子感受被爱和被尊重,最后达到身心全面发展。(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进一步明确功能和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开足开齐心理辅导课,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培养全面的心理健康的人。根据心理学的原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对发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促使他们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及时防范和推荐治疗,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早日的解决。2.开展团体咨询活动。出现同类心理疑问的小组成员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自由议论,利用团体的相互影响、启发、引导和帮助,形成团体的共识,使学生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和理解,进而改进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达到治疗的效果。在心理学上,根据人的气质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胆汁质型学生性情急躁,动作迅猛;抑郁质型学生性情脆弱,动作迟钝;多血质型学生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粘液质型学生性情沉静,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