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摘要:我校处于赣东北欠发达地区,本文就结合我校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一些经验,谈谈如何才能在农村搞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1、利用现有资源,解决资金缺乏问题。2、更新观念,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3、立足本校,培养一支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4、克服学生接触电脑少的困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根据本校实际,选择教学内容。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资金观念师资在农村小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创建和谐社会最有效的途径。然而,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却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含量的系统工程。对于我们这些刚刚完成“普九”任务,才解决危房问题的农村小学来说,信息技术教育就将是一句空话。我校处于赣东北欠发达地区,本文就结合我校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一些经验,谈谈如何才能在农村搞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一、利用现有资源,解决资金缺乏问题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经费短缺,如果农村小学存在等着国家投入的话,那么必然要耽搁上好几年,积极的做法是:1、寻找外援。走访市区内的各中小学校,了解掌握这些有能力、有资金对本校进行更新换代的学校更新机器的信息,当这些学校进行换代时,低价购买他们换代下来但仍能正常使用的机器。这样积少成多,便能暂时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2、挖掘内能。在配置了档次高的机器后,对一些已淘汰的机器应再次重做、升级,这样就尽可能的把机器多用起几台来。对于农村小学来说,配置信息技术教学设施最切合实际的、最经济的就是高低搭配、新旧结合。二、更新观念、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民族的振兴、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必须依靠教育,这是大家的共识。现代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这为农村地区培养人才提供了必要保证。然而,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实践者落后的教育理念是农村地区实施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障碍。在调查中发现:我市农村地区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存在好多问题,如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认识不清,把它看成是继体育、音乐、美术之后的又一门副课,可开可不开。尽管有些学生很喜欢这门课,但在升学的压力下,不得不为考试科目让路。所以,农村小学要开设好信息技术课就必须解决好观念和认识问题。1、要转变传统教育评价标准和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将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的人才观。以前,我们评价教育结果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分数,知识的拥有量是一个人是否是人才的主要标志,但知识量的急剧膨胀使得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全部知识。在信息社会,大量信息的存储、检索极其方便,使得博闻强记已经不很重要,相反,怎样利用现有知识,创造新的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加工复杂的信息则更为重要。2、要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关系。我们国家长期实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制,这种体制对于系统的传授知识具有一定优越性,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难以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压抑学生个性、不让学生主动思考、扼杀创造性思维等是与当代素质教育的根本精神相违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通过与周围学习环境进行交互,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而得到的。3、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只是口号,要以实际行动来体现。学校联入“腾图”远程教育卫星网后,学校里的每台电脑上随时都可以上“腾图”网调用、检索和下载相关的资料,为广大师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了物质基础。要求教师不仅要树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远大理想,而且要充分利用网上的有利资源,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素质,主动迎接各种挑战,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学校尽可能将机房向学生和教师随时开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已学科所需要的学习资料,教师同样也可以查询、下载自已所需要的教学信息为自已的教学服务,让师生从实际工作和学习中转变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注:我校因资金缺乏原因未接入Interent,只由电教馆免费接入了“腾图”远程教育卫星网)三、立足本校,培养一支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关键。有了设备,没人用,一切都是空的,但是目前农村小学大多数教师的素质不高,多数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固守老一套粉笔加黑板的方式,连投影仪都很少使用,对计算机甚至有畏惧感。这两年随着教师计算机考核的开展,情况稍好一点,但是距离信息技术教育要求,差距还是很大的。而等待分配师范计算机系的毕业生,在当前计算机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农村中小学是很难如愿以偿的,因此只能立足本校,自力更生,通过培训,建设一支适应信息化技术的教师队伍。然而,在农村小学,每个教师都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上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除每学期安排少部分老师参加系统培训外,对大多数老师要结合学校实际需要,利用寒暑假、节假日、晚上等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进修培训。由于教师的年龄、文化层次都大不相同,教师的培训一定要做到分类分层次,对一般老师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入门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如WINDOW98/2000/xp、WORD2000/xp,POWERPOINT、EXCEL、IE游览器,视频展示台的使用等。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应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教学软件的设计制作与评价知识。如Autnorwrae、Photshop、FLASH等多媒课件的制作等。四、克服学生接触电脑少的困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学生家里几乎都没有电脑,而学校的电脑又不多,使得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少,所以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难免有陌生感,对教学内容也就掌握不好,长此以往便会对信息技术课失去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关键是在保证学生的上机课时外,要让学生了解、熟悉电脑、喜欢电脑。1、搜集、整理、提炼资料,主办各种电脑知识讲座,但一定保证形式要活泼、要能互动,即要能吸引学生。本人就利用洪恩公司出品的“开天辟天”软件对学生进行电脑知识讲座,学生非常感兴趣。2、利用墙报开办图文并茂的电脑知识专栏。我校每月都在学校宣传橱窗内办一期《信息技术》的专栏,吸引了很多学生浏览。3、定期举办“电脑小知识”竞赛,在学生中营造学习电脑知识的氛围。五、根据本校实际,选择教学内容由于我校的电脑档次低,很多大型软件不能运行,而且学校电脑数量少,学生要两人共一台才行。所以,我校在规定的教学课时内,根本无法完成教材需要掌握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对现行信息技术教材进行取舍。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以及考虑到学生今后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我校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安排。三年级主要学习“电脑基础知识”、“鼠标的使用”、“画图”,要求学生在学年结束后能画出一幅比较美丽的图来。四年级主要学习“键盘指法”、“汉字输入法”,要求学生在学年结束后能熟练进行汉字录入。五年级主要学习“Word排版”与“Interent网络”,要求学生在学年结束后能制作出一份属于自己的电子报刊,并能熟练使用“IE浏览器”访问“腾图”远程教育卫星网。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只有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信息时代的到来不可阻挡。江泽民同志指出:“广大农村人口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小康和现代化的大问题。”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又是充满光明的。只要我们能从实际出发,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占领信息技术教育这个制高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时间:2010-12-0308:31来源:互联网作者:admin[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而培养其创新思维。[关键词]求知欲望学习迁移自主探究对于新课改理念的要求来说,自主性学习能让学生综合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内在的动力支持,并从学习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了。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这才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的,没有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就没有积极有效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参与能力,是我们当前数学课堂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创设最佳情境,唤起学生求知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从而唤起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和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解“展开和折叠”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将圆锥形的冰激淋筒沿一虚线剪开展成一平面的扇形,再把长方形纸折叠数次围成棱柱的侧面。学生通过观察,主动说出教师的演示是“展开”和“折叠”。紧接着让学生拿出实物模型进行展开与折叠,并提出这样的问题“平面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棱柱吗?”通过探究、合作、交流学生提出并解答了下列问题:棱柱的上下底面一样吗?它们各有几条边?棱柱有几个侧面?侧面是什么图形?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多边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棱柱有几条侧棱它们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于是,我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感受图形的变化过程,将更多的数学空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感悟棱柱特征结论的生成过程。从而改变了单项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我还利用教育心理学上的“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解“水压机有4根空心钢立柱,每根的高h都是18米,外径D为1米,内径d为0.4米,每立方米钢的重量为7.8吨,求4根立柱的总重量”这道题时,通过比较,学生发现,用因式分解进行计算可以提高计算速度。因此,感觉学习因式分解很有用。于是,我就抓住这点利用“因式分解”引导学生解证。这样的教学可以打动学生的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方法。二、妙用迁移理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技能、方法对于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方法会产生一种影响和作用,这种影响和作用,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学习的迁移”。在这里所说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不是简单的思维定势。迁移在各个学科中普遍存在,数学也不例外,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方法等都能迁移。例如,学习整式加减对分式加减的学习就有促进作用。数学知识中的相似点越多,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示新的学习材料,就尽量提示出它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数学知识的相似、相通之处,这样学生就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比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对“角的平分线”进行复习概括,将“角平分线”的认知结构研究方法迁移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学习中,效果很好。本来“集合”概念较难理解,但是对照“角平分线”的集合解释,学生们很容易得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是到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这样巧用迁移规律,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三、有机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