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各类评价方式对学生技术素养形成有效性的探索鄞州区姜山镇中学陈颖颖【内容摘要】当今时代所必需的技能不仅包括传统的核心竞争力,还有技术素养、创造性思维、沟通合作,以及自我指导的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劳动与技术学科作为义务段教育中的技能类学科对于促进学生技术素养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因此对其的评价不能是单一的检验学生的学习结果,而要将指导、活动与评价处于完全动态的过程中,相互贯穿、彼此渗透。合理的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手段,完整的评价管理体系,不但能实现对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的更为准确的评定,还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激发他们亲手实践的勇气,使学生有主动学习技术知识和提高技术能力的意识,为今后的生活就业奠定必要的基础。笔者就如何提高评价对学生技术素养形成的有效性进行了各种方式的尝试,在此,想提出一些自己初步的想法和做法,望得到各位的指正。【关键词】评价方式策略有效性【正文】从接触劳动与技术教育开始,到对这门课程的逐渐认识和深入,总有一些问题在困扰着我。让学生完成教材指定的项目,就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那些成绩能拿“优”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态度和动手能力也能拿“优”吗?怎么样才能让那些不爱动手的学生对亲手实践产生兴趣呢?如何让那些课程项目完成情况不是很好的学生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呢?……这几年,我尝试着借助课堂、学校、家庭等不同的平台,使用各种模式的评价方式,逐渐摸索出一套全方位、多角度的学生劳动与技术学业的评价体系,不断提高了学生对技术学习的重视。这种以课堂为中心,各类活动为契机,家校互动为纽带的评价体系,对提高学生学习劳动与技术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以项目为中心的积分制评价方式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项目为载体的教育活动,根据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一般会以学习某种技能为目的,精选几个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学习。如木工的学习,主要通过九巧板、八卦锁、飞板、手掷飞机这几个项目来学习放样、三视图,并学习手工锯、钢丝锯、木锉、木凿等常用木工工具的使用。作为劳技教师,根据作品打分是对学生技能掌握最直接也是最方便的评价方式。为了激发学生完成作品的动力,我制定了一套积分制的评价方式。(1)根据作品完成质量,分等级给分,并根据作品的难易程度来确定评分标准。等级(优+)优优-良+良良-及格不及格作业未交难度适中5.554.543.532.520难度较大111098765401、细化分值,缩短差异。这样的评分对于教师而言,工作量可能会比较大,但是这样做,不但将作品按质量高低进行了区分,更重要的是缩短了学生成绩的差异,一个作品的质量好坏会涉及到技术性、合理性、美观性,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观念、对作品精致程度的感觉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将打分细化,教师在评定成绩的时候可能会更加综合的去考虑学生的程度和作品的质量。2、减少不交作业的现象。作品质量的好坏也许关系到学生能力的问题,但是作品上交与否就涉及到学生的态度问题。使用这种评分制度,因一次未交作业就会与其他同学拉开距离,影响到整学期的成绩,所以推行这种评分制度以来,作品的完成率不断提高。3、鼓励学生从完成作业发展到使作品更加完美。其实我们每一次的作品起评分为5(或10)分,而作品的质量如果特别高,或者能融合进自己创新元素的,则能取得(优+)的分值。为此,学生在按要求完成项目的同时,还会考虑更多的东西,比如给铁皮畚斗装上柄能更实用,为纸质的建筑模型周边放上绿植、铺好道路,让其更美观等等,这无形中就在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让他们所想的变为现实,逐渐让他们形成敢想敢尝试的积极的态度。4、鼓励学生挑战难度,培养耐心。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些项目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安排的课时比较多,如八年级的八卦锁,从放样到最后的调整锁合,学生必须一步一步踏实地完成,做错任何一步都将会以失败告终。所以在课前,我就跟学生交代清楚,此次项目的评分标准以10分为起评分。分值高了,对学生的吸引力便更大,制作过程中认真加细心,不敢有一丝怠慢。(2)平时成绩取所有项目成绩的平均值。计算公式:平时成绩=所有成绩的总和÷作品数如八年级的甲同学第一学期成绩如下:九巧板三视图绘制八卦锁铁皮畚斗扳手小榔头飞板手掷飞机平时成绩4593.54.52544.6采用这种评价计分公式以来,学生对劳技成绩的关注度大大增加,而且还会主动地计算自己的得分情况,并定出下一步的计划,比如我下次作业再拿一个优,平均分能超过4.8等。有些学生可能由于个别项目没及时完成,看到这个积分情况,还会及时地补交作业。这种评价应该说非常地公开,每一次的作业我会录入电脑后,会将具体分数表交到各班的课代表手中,所以学生很清楚地认识到,我一定要做作业,而且要争取做得更好,自己付出怎样的努力就能取得怎样的成绩。二、以考试为手段的综合评价方式刚刚开始任教劳技学科的时候,借鉴老教师的做法,劳动和技术课没有期末考试,但是试了几学期,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根据教材的安排,每个学期都会有几个侧重的知识点组成。比如七年级上册主要是纸艺,七年级下主要是风筝和各种雕刻技能。每一个模块,虽然完成了几个特定项目,但是学生对于所要掌握的技能究竟掌握了多少,遇到类似的技术问题时,能灵活应用所学技能进行解决吗?有些能够带回家加工的作品,学生是亲手完成的吗?说实话,我心里是没底的。后来,为了验证学生技能掌握的情况,我会在学生完成一个专题的学习后,另外组织一次当堂课能完成的技能测试。比如,八年级上册的九巧板、八卦锁、飞板、手掷飞机都是木工工艺的典型学习项目,要求学生掌握的是:1、放样;2、对木材性能的了解;3、钢丝锯、手锯、木锉等工具的使用。根据以上要求,设计考题如下:请同学们根据图样将提供的模板进行切割,并分别粘贴在下面的样图上(左下图)。出该题的想法:1、提供的模板是一块窄长形的木块,大致形状如右图。所以学生在放样的时候要考虑到放样的合理性,怎样节省材料,怎样能在这块木板上,放下8块图形;怎样能利用原有的木板边缘减少锯割的次数,加快操作速度。2、完成这个任务,需要用到手锯、钢丝锯、木锉。3、这个作品最终需要拼完后粘在图纸上后上交,这就对作品的精致程度提出了要求,若锯割不到位,此作品就无法紧密拼合。4、这个作品的难度不是特别高,能够在一节课内完成,所以最能体现学生对技能的实际掌握程度。这种综合性测评,是总结,是回顾,更是学生对自己掌握技术水平的认定,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必不可少。三、扬创新之光、借家长智慧的评价方式。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每个人都各有所长,有些人善于思考,有些人善于动手,而我们所需的技术型人才不但要有操作型人才,更需要有设计型人才。我们要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进行必要的技术模仿练习,还需要在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引发出创新的思维,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劳动与技术的创新教育只有经过学生自已的探索性思维活动和实践性尝试活动后才能获得,才能使学习成为有意义的活动,才能使知识和技能活化。如果说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以技术能力的学习和练习为主的话,那么借助课外、家庭这些平台就能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实践。考虑到我们学生生活经验并不丰富,平常的动手操作机会又少,家长对于学生技能操作的忽视,从上几个学期开始,我采取借助家长之力共同完成创新作品的评价方式。每个学期,我都会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布置自创项目制作的任务。比如,七年级下册的自创项目的任务布置。总体要求如下:1、必须亲自动手,根据选择类别,从生活中寻找相应材料。2、作品要求新颖、精致、美观、大方。可邀请家长共同出谋划策,但是不允许家长代替孩子制作。3、不允许购买市面上的手工产品,或直接能由材料包制作的作品。可供选择类型(四选一)1、布艺类:材料可选各种布料,突出缝纫工艺(无缝纫机,可用手工缝制),作品要体现实用性、美观性。2、泥塑类:材料可用陶土、彩泥、粘土等,(橡皮泥亦可,但不容易定型),捏制成各种物件或造型,可以是单件的一个作品,也可以构建一个场景,场景的装饰可自行选择其他材料搭配。作品要求精致、美观,作品尺寸不易过小。3、纸艺类:材料可选用各种类型、各种色彩的纸,通过折、叠、卷、粘、拼装等,制作成平面或者立体的纸艺造型。4、木工类:材料可用桐木、杉木、松木,或者木工板、三夹板等,通过锯、割、凿、锉、拼、接、粘等各种工序,制作出木工作品。作品尽量体现实用性、科学性、原创性。若能结合机械、电子等工艺,则更佳。所有作品上交时,附上制作说明(每人一张):我的创意手工作品作品名称班级姓名作品介绍参考:1、设计的构思、创新的理念。2、使用到的材料工具介绍。3、作品的功能、用途等。4、制作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及解决方式等。因为自创项目的成绩将记入到期末成绩中,难度自行控制,还能邀请家长帮助,所以学生们都是踊跃参与。考虑到学生各有所长,所以每学期的任务布置时尽量多提供可供选择的类型;另外考虑男女生的性别差异,一般会分别设置适合男女生的项目供大家选择。让学生针对自己喜欢的项目类型展开设计制作。这种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实践能力、创造思维都有帮助。1、这种评价方式的实施,最初的想法来自于一个关于美国中学生开展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讲座,他们的学习形式是教师提出一个要求,由学生自行构思、设计、制作,最后实验或者展示。整个过程中,让学生的技术学习不再停留于“纸上谈兵”或是单纯的“模仿练习”。这样的一个技术学习过程,融入了学生自己大胆的假设,以及对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尝试,完全是一次手脑结合的亲身实践过程。借鉴这种模式,我发现其实我们的学生也有很多新奇的想法,而这些,是单单完成课程项目所无法体现出来的,有些作品甚至是很好的小发明作品,这种发现让我对自己的这种评价方式不再怀疑,加强这种课外技术拓展对学生的技术素养发展一定会有帮助。2、在我任务布置的时候,我多半要求学生从项目的实用性出发进行考虑,而对于生活经验比较缺乏的学生而言,一般都会寻求家长的帮助。现在的大多数家庭中,因为独生子女的关系,家长对孩子动手能力的要求相对较少。任务刚下达之初,很多家长都会对老师布置的这种家庭作业感到麻烦,但为了孩子完成任务,他们也不能懈怠,只能和孩子一起出谋划策,可当他们看到一件件作品从孩子手中诞生时,虽然不精致,甚至有些看上去很幼稚,但是看到孩子的成功后,他们会产生有别于孩子获得好成绩时的另一种兴奋。有一个家长,告诉我她的女儿很少在家里动手做东西,为了完成任务,只能向她请教如何使用缝纫机,学了整整一下午,总算完成了一个环保布袋……那位母亲叙述的时候洋溢着是满满的幸福,“没想到还学得很快!”,这是孩子带给她的骄傲感。还有一位男生的家长,说他的孩子为了完成一个木板做的乒乓球板,把家里能用的工具都找出来,从设计、画样、锯割、打磨用了两个周末的空余时间,爸爸的原话是,“做得东西还挺像模像样的,比一直玩网络游戏好多了。”说实话,布置这种任务的初衷,我并没有指望学生做出特别唯美的作品,我要的就是让他们体验整个作品诞生的过程,用心地通过自己的亲手操作去感受技术学习的乐趣。3、当学生上交自创的作品时,还需要附带“制作说明”,将设计的理念、作品的先进性、材料工具的应用、制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逐一说明,这个过程,其实是一次让学生自我反思性评价的过程,通过自我反思性评价,达到自我发现、自我调整、自我改进,不断学习和进步,使评价过程本身也成为学生学习、体验和发展的过程。四、激励小组合作的评价方式放眼现在的社会,处处离不开合作,学会与人合作已经成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鉴于劳动与技术学习是以学生亲历实践为主的特殊性,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会经常碰到需要同学帮忙的情况,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大大提高技术操作的效率,为了实现1+1﹥2的效果,合作必不可少。作为教师,大可可以借助学生的这种合作模式加以鼓励。在我的所教的班级中,一般以4人组成一个小组,对于那些操作中关系和谐、互帮互助,整体完成快又好的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