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美学与景观设计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现代主义的乌托邦理想与理想的破灭现代艺术——形式的创新前论:现代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希腊哲学:本体论,以探求世界的本源、本质为目的,探索绝对真理——世界是什么。古典主义哲学:“认识论转向”使人类将自己主要的精神力量用于对知识(认识)的追求上,追问“我们能认识什么”、“我们怎样认识”。现代主义哲学:现代哲学则关心逻辑问题。即不是考虑认识的根据和能力,而是考虑认识的可传达性,以回答“知识是什么”为目标了。1.1现代艺术的形态学意义的革命及其特征西方现代艺术和美学就产生在由分析理性(科学技术)、工业制造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世界进行符号编码的过程中,是通过肢解自然形式和进行符号编码的重组来构成一个属于现代的艺术和符号的表达世界。传统艺术和审美总是形象的和具体的。而20世纪的现代主义艺术和审美却走向了建立抽象形式和对抽象形式进行观照的道路。20世纪现代艺术和审美中的抽象,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05年到1915年的“具象抽象”,艺术流派有:野兽派、立体派、未来主义、早期表现主义和后来的超现实主义。第二个时期是1916年到50年代,“非具象抽象”,艺术流派有:抽象表现主义,构成主义,极简主义等。50年代以后的西方艺术仍然在延续着已经作为现代之“传统”的抽象形式语言,如美国的新抽象表现主义,大色域绘画等。1.1.1艺术形态创新的动因与基础艺术形态创新的动因思想层面的需要——自然意义不再自明,变成了纯粹对象性的存在物;“我思”主体同时发展出“工具理性”来对付自然世界。自然与人的关系疏远了。同时,作为信仰的上帝的真理也破产了,人的意义和价值处于晦暗不明的状况,这就产生了“抽象冲动”。社会层面的需要——抽象的出现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大工业生产的标准化、定型化和批量性,必然要求对形式的某种抽象。。内在表现的需要——走向“抽象”是追求内在表现的必然结果。“抽象冲动”其实就是表现的冲动,通过与外部现实没有任何语义关系的抽象符号形式来建立表现世界。艺术形态创新的基础艺术形态的创新有其艺术哲学的基础,这种艺术哲学不是处理艺术与对象世界的关系,而是把形式作为艺术的本体,并对这个形式本体进行种种的探讨,其主要理论基础如下:1、艺术作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是艺术品之为艺术品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唤起这种审美情感的特殊品质。2、艺术作为完形形式2在1912年左右产生的格式塔心理学作为现代心理学具有生理——物理学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基础,它也与当时欧洲的形式——构成主义有着直接的关系。格式塔的精髓在于“平衡”,艺术构图中的平衡都反映了一种宇宙中一切活动所具有的趋势。3、艺术作为符号形式把艺术作为纯粹的符号形式,是20至30年代发展出的以德国哲学家、美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和美国美学家、哲学家苏珊·朗格为代表的符号哲学美学的基本观点。这一派别把构成主义美学思潮建立独立自足的艺术本体的运动推到了完全成熟的境界,并完成了美学领域的“语言转向”。1.1.2艺术形态创新的特征及意义艺术形态创新的特征传统艺术是再现、写实、摹仿性的,现代艺术走向了抽象,在形态上进行了根本性的创新,其特征有二:形态抽象现代艺术抛弃了再现、摹仿,与外部世界语义信息的联系减到了最低限度,甚至被完全割断,彻底走向了抽象;而艺术表现的因素被增加和被强调,并且是通过某种抽象结构或“纯构图”的形式。精神反叛现代艺术以反叛传统为旗帜,将整个西方艺术史的演变历程理解为自觉反叛传统的历史,试图以全新的观念来取代传统的审美态度,建立起新的价值标准和审美体系。语言个性现代艺术放弃了对客观对象的观照也就彻底得到了解放,实现了语言的个性化、多样化。艺术形态创新的意义现代艺术走向抽象、艺术形态的创新实现了艺术形态与设计形态的直接互动。视觉方式的革命关注形式、创造和使用纯形式使得现代艺术形态创新成为一次彻底的视觉方式的革命,一个形态学意义上的革命。艺术与设计的互动现代艺术的形式创新全面走向抽象,使得艺术与设计(包括景观、建筑等领域)有了同构的形式关系,相同或相似的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直接互动。设计的原创动力对景观与建筑形态与艺术创作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就是为当代景观创作在艺术中去寻求创作的灵感和原创动力。1.2现代艺术的主要艺术现象及其观念分析现代艺术主要包括:印象派与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表现主义绘画达达派超现实主义3未来主义构成主义………..1.2.1表现代替模仿野兽派相信色彩具有其独立的生命。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画家首先实现了绘画色彩的解放。由毕加索、勃拉克共同创建的立体主义来完成了造型的解放。彻底放弃摹拟自然的艺术形式,与具象艺术决裂的是以康定斯基、马列维奇和蒙德里安等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1.2.2时间代替空间现代艺术抛开客体,追随内在生命的过程,特别是人的体验和情感,这种内在的东西的涌现,则是一个时间的川流。当审美知觉不是局限对一定确定对象的观照,而是生命内在力量的自身流溢,那么它的呈现样式则是一种时间形式,是一种绵延。审美的空间形式必然是静态的,但时间形式则必然是动态的。因此,尽一切努力去表现流动和运动就成了现代艺术的必要手法。1.2.3从具象抽象到非具象抽象的发展从野兽派、立体派到早期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具象抽象之具象性逐渐减弱,它们所创造的画在指称外部对象方面逐渐减少。发展到了以抽象表现主义、构成主义、极少主义、概念艺术等为代表的非具象抽象。非具象抽象有两条发展的路径:一条是以康定斯基和抽象表现主义为代表的“表现性抽象”;另一条是以蒙德里安和构成主义为代表的“构成性抽象”。1.2.4从表现到构成观念的转换在现代主义的第一阶段,以“表现”为核心。在第二阶段,以“构成”为核心。作品形式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艺术符号形式系统内部的规律制约,这种制约表现为符号系统自身的规定和自主行为,也就是抽象艺术自身呈现的力量。这一阶段的现代艺术,其形式因素的点、线、面等构成关系与现代景观、建筑设计的造型因素有了相同和相似的构成语言。1.3现代艺术影响下的现代景观艺术分析——艺术形态与景观风格二十世纪初现代艺术抛弃了传统的再现论和模仿论,建立了独立自足的形式,即艺术的自足独立性,就像语言一样,在其内部的组合中产生自身的意义(与外部世界无关),从而导致了抽象艺术的产生。在景观设计领域虽然要保守得多,但景观也逐渐抛弃了装饰图案和纹样,开创了以设计内容决定设计形式的功能主义设计理论与实践。现代的抽象艺术语言与景观设计语言具有同构的点、线、面、体、明暗、色彩等元素符号,只是它们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在现代主义影响下的现代园林景观中,尤其是立体主义所倡导的不断变换视点、多维视线并存于同一空间的艺术表现方法可以说是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手法之一,对称布局已经逐4渐消失,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园林中的轴线由多个轴线所取代空间在不同的轴线组织下相互渗透和叠加也使人们对空间产生了新的体验。第二章后现代艺术的大众消费现实与现实的矛盾后现代艺术——观念的革命前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社会背景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典科学的世界图景的简单性、严格决定论、解析性,不再具有独一无二的优越地位。复杂性、不可预测性、非解析性,正在成为科学的世界中不可忽视的特征。二.战争后的反思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强烈地震动了人们的心灵,它使全世界的人们从19世纪的“科技神话”中惊醒过来,不断出现的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危机、信仰危机等等,也使人类开始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怀疑。三.反叛运动2.1后现代艺术的文化学意义的革命及其特征2.1.1艺术观念转变的动因及基础艺术观念转变的动因艺术回归自然社会,走向生活,艺术观念的转变有几个动因。1、工具理性的畸形发展与人文精神传统的萎缩;周期性经济危机对社会政治、文化、心理的影响;人类生态圈的破坏、生态失衡等。艺术家面对这些问题通过对自身的反思,得到了一个文化共识——“关心问题”的思想观念。即艺术的使命应该是向当代社会提出质疑,表现自己的关切。2、现代艺术在达到形式主义的高峰后,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形式,丧失与生活的对话能力,滑向形式和语言的游戏,在走向极端的同时,孕育着新的关注社会、关注大众、关注艺术观念创新的后现代主义的出现。3、现代主义的整个文化形态的缺陷与当时西方已进入多元化的后工业社会背道而驰。4、自由市场的扩大化。艺术走下神坛,成为“大众可消费”的艺术。5、大众社会的出现与大众观念的觉醒大众传播媒体的广泛发展改变和控制了大众的生活方式。由于艺术的传播天性和媒体的复制特点,后现代艺术与媒体的结合也就使它通过复制得到传播和销售。6、叙事主体的消亡后现代艺术家不再是通过无限挖掘其内在自我、通过自我探索来形成自己的意义本源。艺术主体已经变得虚无。主体的衰落,个体——自我主体作者的“死亡”以及所谓本源的形而上学的瓦解和崩溃,使得后现代艺术失去了精神、意义上的根基,一切都变成了“只是游戏而已”5总的来说,后现代社会商品、技术、传媒、娱乐与艺术的结合是后现代艺术产生的重要基础。艺术观念转变的基础1、分析美学与结构主义美学的“语言的囚笼”后现代文化是一种整体上陷入语言或符号的“囚笼”中的文化。人类社会贯穿性的主题就是人怎样和如何本真地与现实相关。但到了后现代时期,这个人类文化的核心主题突然间消失了,语言或符号取代了直接现实,人所面临的和拥有的只有语言和符号,语言和符号就是我们所能面临的唯一现实。。2、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消解和解构解构主义就是一种解释学,如果我们把结构主义看作是一种建构的解释学的话,那么解构主义就是一种拆解的解释学。3、大众社会的出现与大众观念的觉醒传统的艺术审美观念是建立在精英性的基础之上的,而大众社会的出现与大众观念的觉醒,使得大众性成为当代艺术审美观念的转型的契机。大众性使得当代艺术被重新改写,将艺术置身于商品、技术、娱乐这前所未有的三极之间,从而催生一种与精英艺术相对的以商品性作为前提、以技术性作为媒介、以娱乐性作为中心的艺术类型。2.1.2艺术观念转变的特征与意义艺术观念转变的特征1、绘画艺术的终结。从当代艺术中的行为绘画、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和观念艺术等的创作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似乎都与绘画无关,“绘画的艺术”已经终结,作为概念和观念的艺术得到了发展。2、艺术与生活“距离的消失”现代艺术所强调的纯粹的形式被当代艺术关注的现实的“生存”、“生活”所代替。当代艺术家对于我们自身生存生活状态的关注,使得他们将艺术转变为生活,又把生活转变为艺术,艺术与生活得到融合,跨越了艺术与现实、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大众之间的鸿沟,最终达到了超越现代艺术的目的。3、艺术反艺术、反形式、反审美当代艺术在解构以后的无序,呈现出反艺术、反形式和反审美的“总体”面貌——一种中心失落之后的荒诞。艺术观念转变的意义首先,它从现代艺术的注重艺术形式、脱离现实世界,转化为注重艺术观念、关注社会现象,注重自己的社会责任;其次,后现代艺术打破了艺术的传统界限,打破了艺术各个领域,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使得艺术不在高高在上,而是进入社会和大众生活的每个角落,改变了大众的生活面貌;另外,后现代艺术观念的转化极大地解放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和创作观念,促进了艺术创作理论的创新和研究;最后,以上各方面开拓了当代景观与建筑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的思路,并且为其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其影响是不可估量的。2.1.3艺术与理论(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的关系重构现代艺术过渡到后现代主义艺术,艺术家也由技术、技巧型向学者型、理论型转化。这样,艺术家绝不再是画工,他身兼两职——艺术家与批评家。他要让艺术存在于对自己作品的观念解释之中,这种解释是艺术家的艺术实体——思想、观念、精神的视觉形式。621世纪的艺术作品不仅要满足视网膜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要重铸文化精神、智慧和思维方式。总结一句话就是塑造一个思想,而非塑造一个形式。2.1.4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比较现代艺术:国际化、实验性、反传统、崇尚新、风格化、形式美、同一性、标准化、经典化、永恒化、精英意识、理想主义、迷信理性、信奉科学、崇尚技术、自我中心主义、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