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享受到喜悦,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呢?一、巧设课堂导入语文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的教学环节,教师应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做到动脑、动口、动手;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并有意地建立起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为顺利教学创造有利条件。巧妙新颖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运用能回顾旧知的复习导入、趣味性很强的故事导入、与教材有密切关系的歌曲导入、能身临其境的多媒体情境导入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进入新课的学习起到铺垫。如学习《范进中举》时采用的导入:“‘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被古人称作人间四大幸事。试想:插花游街,衣锦还乡,这是何等的荣耀!有人‘金榜题名’、有人‘一举成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科考者范进,看看他中举后的情景。”在学习《背影》时,讲述我的老父亲爱我的一些具体事例来导入课文。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导入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二、运用风趣语言课堂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最大的魅力在于感染,教师在课堂上有声有色的描绘,抑扬顿挫的语调,幽默风趣的会谈,使学生受到感染,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与敬佩,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语言的交流,抑扬顿挫、富有魅力的语言是课堂充满活力的保障。枯燥呆板、词语贫乏、语无伦次的语言不可能表达丰富而深刻的教学内容,也很难唤起学生的欲望。富有激情的语言是真实的、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是情感自然而充分的流露。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感觉轻松、愉快、充实,与其说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不如说在享受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必将使语文教学魅力四射,风采迷人。三、精心设计疑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趣味的问题有其独特的魅力,可诱导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起到调动学生兴趣的目的。课堂提问要紧扣课标、教材,把握好角度、难度、效度,所提的问题精彩而有趣,学生才会乐答。在教学中,通过老师提出的问题,使课堂有效地与生活相连接,与社会相连接,课堂真正做到了由封闭走向开放,课堂才能不断地生成智慧,也才使得课堂具有生命的活力。四、开展竞赛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竞赛。如诗词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抢答比赛、演讲比赛、办小报比赛等,将竞赛活动引入课堂,活泼多样的语文课堂竞赛实践性强、信息量大、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主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学生积极配合下,教师合理优化课堂结构、适时组织课堂竞赛,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课堂效率。五、加强情感交流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也是与学生情感的交流。通过情感的传递,使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作为教师,要注重情感的投入。教师的每一句话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甚至学生的人生发展。教师要肯定学生在学习中得出的结论,赞扬学生在过程中的探索、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赏识中得到发展。教师聚精会神的投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学习《白杨礼赞》时,教师学会歌曲《小白杨》,在课堂上哼几句,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有利于加强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科学,也是一门永不完美的艺术。生命因活力更美丽,教学因活力而迷人。语文课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多方引导学生发问,投入情感,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在网络条件下进行作文教学的尝试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题。学生谈作文色变,无法燃起写作激情。传统教学的枯燥、呆板、成效缓慢而结果难测等问题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以强大的功能,巨大的开放性,越来越多地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能否借助网络这个现代高科技的魔法,来破解“作文教学难”的咒语呢?这几年我通过互联网进行作文教学,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健康人格,从而达到强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一、借助网络丰富的资源,培养学生采集、储存写作材料的习惯现在不少学生由于迷恋网络游戏,阅读量少,再加上生活面狭窄,阅历肤浅,写作时“无米下锅”,思想苍白,语言贫乏。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无从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其中有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供开发享用,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它的查询功能和储存功能为我们的作文服务。我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和阅读所需图书、文章,扩大阅读面,还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网站,如中国语文网、中华电脑书库等。建立班级资源库,让学生把从网上下载的中外名言警句、优美段落、高考佳作、技巧讲座、写作素材、社会热点新闻等都收集到资源库,或者自己的mp4里,以便感悟和借鉴。网络上涉及课文内容的素材比比皆是,利用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找到写作的源泉。比如,学了《道士塔》后,让学生上网了解“中国文化流失”的情况,以“荣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写作材料和思路。学了《我的呼吁》后,让学生观看下载的几幅照片:《非洲饥饿的儿童》、《阿富汗的难民》、《无钱治病、濒临死亡的老人》、《汶川地震灾对这几幅照片,学生内心深受触动,最终真正领会了“敬畏生命”这个主题的含义。作文时,学生不但激情澎湃,而且思想认识加深。在今年的高考备考中,我布置学生上网搜索冬奥会、校园遭袭等社会热点新闻,然后进行筛选、分类、储存,提炼出其中蕴含的主题,作文时学生左右逢源,很快就打开了写作之门。二、借助网络开放自由的空间,满足写作的需求,促进学生思考和思辨能力的提高网络环境不仅广泛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审美取向,而且还影响到学生作文的思想倾向。上QQ群、发帖子、进入论坛、建立博客、阅读网络文学都是中学生交流思想的方式,同时也是他们接触各种信息的渠道。据了解,大部分学生经常光顾班级QQ群、校园论坛和“宾阳吧”,并且喜欢在上面发表见解。在2010届高三毕业班三月份模拟试前,根据网络上热议的话题,我布置他们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我县两位女生为情跳楼值得吗?2如何看待富二代?3如何看待女大学生愿嫁黄世仁?4当今社会陶渊明品格是否值得学习?学生在网络上谈自己的看法之后,我把上面问题引入课堂讨论,启发学生着重思考两个主题:关爱生命何等重要;应当正确摆正奋斗与享受的关系,并以此作为备考的训练作文。还鼓励学生在校园BBS论坛上对热衷的网络文学作品进行讨论,最后写成读后感。从作文中发现,学生思想逐渐走向成熟,价值取向趋于完善。今年高考全国语文卷一的作文题正好涉及我们关注的第二个主题,备考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实践告诉我们,这种“网络课堂讨论作文”的学习模式,就是进行人文关怀,培养能够适应高度发展的社会需求,具有健康的人格品质的人才的渠道。三、借助网络作文平台,反馈信息,传达意见,取长补短批改学生作文,是对学生写作情况的一种反馈。传统的做法是老师批改,学生被动地接受。赞可夫说:“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现在我们不妨利用电脑网络开辟新型的评改方式。我的做法是:学生初作成文后,教师浏览,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用扫描仪将其扫描到校园网上。批改时打开校园网,或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然后各人对照标准对自己的作文进行重新审视和修改,使单一的教师批改方式变为“师媒生三元反馈方式”。还把每次月考的低分作文收入网络资源库,让学生分析优缺点。教师还可以借助校园BBS论坛,或学生制作的个人作文网页,发动学生对作文及某些问题进行评价和讨论,将课内讲评延伸到课外,从而实现远距离的作文讲评教学。这种利用网络、师生共同参与的评改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又具有实效性。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给作文教学注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使作文教学朝着积极、健康的目标前进,呈现作文教学前所未有的最佳状态。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地转变教育观念,把网络教学作为改变作文教学的陈旧思想和作文教学的手段和内容,最终达到“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个根本目的。浅谈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策略-“妈妈,这张画送给你!”耳边传来一句稚嫩的话语,正当我还在疑惑不解的时候,随之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张笑脸:泛黄的脸颊,月牙儿似的双眼,微抿的双唇。哦,原来是她!在你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小女孩,扑闪的双眼特别的澄澈,仿佛是降入人间的小天使。没想到这样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是个随班就读生,更出乎意料的是——她还是个孤儿。面对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学生,我更多地给予其关爱和帮助,但是,一段时间相处下来,我发现在她天使般的面孔下隐藏着许多不良习惯,例如,爱撒谎、小偷小摸。几次的谈话教育后效果甚微,对于初次接触随班就读生的我挫败感油然而生。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地摸索,我终于找到了一把开启她心灵的钥匙:要改变她必须先温暖她,给她母亲般的爱。一、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读者》杂志上有这样一篇卷首语一直让我难忘:许多年前,有一个叫约翰•霍普金的美国教授给他教的毕业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去贫民窟找200个年龄在12岁到16岁之间的男孩,调查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然后预测出他们的未来。学生们认真调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将有一段在监狱服刑的经历。25年后,教授给另一批学生也布置了一个作业:检验25年前的预测是否正确。学生们最终与原来的200个男孩中的180个取得了联系,他们发现其中只有4人曾经进过监狱。为什么那些男孩在犯罪多发的地方却有这么好的成长记录呢?在进一步的调查中,他们发现75%的孩子都是一个妇女教过的。这名妇女回想起多年前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情景,脸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语地说:“我只是很爱那些孩子……”原来,教育竟是如此简单,有爱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是的,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有爱的老师才是真正成功的老师。面对这样一个特别的学生,我不得不给她特别的爱——母爱。作为一名孤儿,从小在福利院长大的她,缺少了家庭的温暖,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因此,她的一些道德行为并不规范。俗话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正这些不良的行为呢?母爱,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如果我能以母亲的爱呵护她,相信她一定会改正这些恶习的。于是,每天早晨,我们常常以这样的开场白见面:“早上好!你早餐吃了吗?昨天睡的好不好呢?”刚开始的时候,她有些不知所措,过了一段时间,她会微笑着回答我,又过了一段时间,她居然主动地问候我。看来,母爱的效果初现端倪了。我再接再厉,上课的时候给她一个微笑,下课的时候给她一个抚摸。常常鼓励她画画,也多次地称赞她,还买一些学习用品送给她。渐渐地,我发现她不再关注别人的物品而是小心翼翼地收藏我给她的东西,接下来的日子,她居然还将捡到的钱交来给我,当时,我非常惊讶,欢喜地拥抱了她。就这样,我们相处了一个多学期,她逐渐与我靠拢,见面时也不再那么羞涩了,和我说话也挺流畅的。我由衷感到,是母爱的力量在融化她冰冷的心。一日,她拿着一幅画来问我:“这是谁?”原来画里是一位怀抱婴儿的母亲。我告诉她“是妈妈。”当我说出口的瞬间就后悔了,“妈妈”是多么平常的一个词,可是,她或许从来没有说过。眼看着她的眼睛失去了光彩,我立刻摸摸她的脸告诉她“妈妈,就是时时关心你,特别爱你的人,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