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幼儿自主学习的认识2004/1执笔:沈晔现代儿童学习观认为,孩子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学习,是使孩子身心获得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的学习。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能使幼儿成为一个有主见、有主意、有办法、能独立做事和不断向自己挑战的人,所以,“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孩子自己学习”就成了我们的目标。一、幼儿自主学习与环境创设学习的性质是由环境决定的,什么样的环境里,就有什么样的学习。可以说,孩子自主学习的环境,应该就是可供孩子独立自由地选择的学习环境。1)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我们发现孩子的学习状态,并不在于内容的深浅,而在于这个内容是不是孩子喜欢的,能否激起孩子学习的热情,能否引起孩子探索和认识的兴趣,能否使之成为孩子当前的需要,因此,在自主学习中,我们尽量从孩子兴趣中,从孩子的问题和矛盾冲突中,确定孩子的学习内容。例如:每天中午吃完饭,班里的幼儿都要吃上一片水果。杨澄一看今天的水果是橘子摇摇头说:“我不喜欢吃。”一旁马诗瑶一边吃橘子,一边说:“橘子很好吃的,酸酸甜甜。昨天,我在家里也吃过的。”接着听到孩子纷纷模仿:“我也在家里吃过的。”你们愿意把苹果、橘子带到幼儿园里来吗?我们开个水果乐园。幼儿对“吃”有着最直接、最丰富的经验和兴趣。而水果又是幼儿所熟悉的、喜欢的。由此,水果乐园的主题产生了。接着又引发了西红柿是不是水果而争论起来。类似这样的学习内容和主题还很多,它们要么是孩子玩耍的核心,要么是孩子生活周围的事件引发的热点。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孩子们为了玩耍而学习,为了满足好奇的周围事物而学习,这时的学习已经成为孩子的需要,这样的学习,应该是孩子自己的学习了。2)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我们已经知道,孩子是通过动作,通过接触具体事物和感性形象,来感受信息、积累经验地学习。总之,我们在孩子自主学习时,一定提供给孩子可以操作的具体的、直观的材料。作为教师在提供这类材料时,应更细致地研究材料的信息价值,让材料与孩子对话,并且让这种话语比较直接而明白。那么,这时的学习,即可使孩子自主地进行,又可收到较好效应。例如:在《小司机》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各种积木、蜡笔、手工纸让幼儿任意进行选择用各种方式表达你眼中的汽车样子。pp=style=margin-top:0px;margin-right:0px;margin-bottom:0px;margin-left:0px;padding-top:0px;padding-right:0px;padding-bottom:0px;padding-left:0px;“有材料陪伴”的学习,是孩子的学习特点,材料的适宜性,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自主学习的成效。提供丰富、合适的学习材料,供孩子自由自在地选择,犹如为孩子提供了千万条大道,让孩子依据自己的水平和意愿,愉快地奔向共同的目标,获得发展。3)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展进程孩子是有差异的,孩子的愿望也是各不相同的,与他人不同是孩子应有的权利,他们可以有自己喜欢的内容、材料,也可以有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进步速度。所以,自主性提倡“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个体”的理念,也在孩子的自主学习中,得以充分体现。在学习活动中,孩子选择了与自己水平相一致的材料,同时也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速度,如在装饰苹果时中,有的孩子选择了有暗示或少难点的材料,(如:教师提供画好的苹果轮廓进行装饰)为缩短与成功之间的距离;有的孩子则选择难度大,对自己是全新的、有挑战的材料,(自己画苹果并装饰)满足自己探索,排除万难的愿望,体会成功的快乐。二、在自主学习中开出自信的花朵自信是自主性中的主要的品质,它是孩子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心理基础。作为“精神世界的一朵鲜花”,自信,可以使孩子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愉快的情绪,如果孩子自己连自己都不相信,是难以快乐的自由自在地投入活动的,因此,自信是一件事情成功的开始。自信是一种愉快的情绪,成功能给孩子成就感,能带来较高层次的情绪体验,从而逐渐形成和增强自信心。在自主学习中,由于孩子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喜好,选择方式和视角,发现自己的独特,以自己的发展进程取得成功,所以,孩子的自信的建立,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如:在装饰手套时,有的幼儿画上苹果、太阳来装饰很漂亮,有的幼儿由于能力的有限只会用一种颜色涂色也完成了手套的装饰。作为老师都很欣赏幼儿的作品。幼儿获得了老师的鼓励和赞同也都是十分高兴。因此,在自主学习中,我们不仅注重孩子们究竟获得多少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孩子在学习中的成功体验和经验的积累,自信会引导孩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获得更繁多的信息。自信心的树立,使孩子的自主学习有了更大的驱动力。三、关于幼儿自主学习的误区在幼儿园的活动中,让孩子“自己管自己”真正地自主学习,我常常感到:“他们有时候的学习行为出乎我的预料,我就着急了。”于是,孩子在教师给予的环境中,仍然无法摆脱老师的牵制,无法主动处理学习材料,成为环境的奴隶。因此,如何以孩子的发展为本,如何让孩子自主地发展,如何让孩子真正地自主学习,还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自主性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张琼一、幼儿自主性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教师的许多行为存在着忽视儿童发展基本权利的地方。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首先,多年来我们单纯地强调儿童以年龄特征表现出来的共性,而忽视每个幼儿活生生的发展现实,更谈不上根据每个幼儿现实的发展水平对儿童施以个性化的教育。其次,多年来我们过分地强调从社会的价值取向看幼儿教育的目标,而忽视了儿童发展需要的价值取向。这样一来,幼儿教育的实践就显得孤立而僵化了。在实践中,幼儿自主性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几个方面。1.在活动目标的价值取向上,强调从个体一生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幼儿教育的作用,关心幼儿所获得的经验对其一生发展的意义。因此,在幼儿自主性活动课程中,我们不仅关心幼儿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结果,更关心在学习的过程中儿童可以获得的使其一生受益的东西。2.在活动的过程中,强调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关注幼儿间的个体差异,以幼儿的现实发展为本;强调教育应当与幼儿的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和扩展幼儿现实的生活经验,让幼儿从生活实际的层面上去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幼儿的实践活动与其生活经验的结合。3.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强调教师与幼儿多种角色的转变和互换,积极提供幼儿多种形式的自主性活动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有机会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幼儿是否有充分的机会进行自主性活动,也是实现上述各方面理念的前提条件。二、自主性活动课程的教学管理由于自主性活动课程所反映出来的基本观念和途径与传统的模式大相径庭,这就迫使我们努力在管理上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并获得了一些初步的经验。应当说,这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很有启发意义的过程。1.开放地看待幼儿园系统幼儿自主性活动课程从本质上看,体现了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幼儿教育理念,与此相对应,我们对幼儿园的理解也应当是开放的。幼儿园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但同时也是其所处的大环境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幼儿园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应当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并且充分利用家庭与社区的资源。我们要把幼儿园的活动室扩展到家庭与社区中去,把家庭与社区纳入幼儿园整体教育资源中来考虑,从补充和完善幼儿园教学内容与手段的层次去利用这些教育资源。2.信任与支持教师幼儿自主性活动课程的特点是给幼儿提供充分的自生活动机会,这就要求管理者充分信任教师,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这种自主权不仅是制订计划与选择活动内容上的自主权,还应当包括安排和管理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的自主权。幼儿园不再以固定的活动安排表去规定教师的工作,而是把安排教学与幼儿生活的自主权下放给教师。我们认为,什么样的教育真正适合每个幼儿的需要,最有发言权的是教师,而不是园长。在自主性活动课程中,教师与幼儿站在同一平面,并以支持者的身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帮助。同样,在进行教学管理时,管理者也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在平等的地位上给教师提供政策的支持、资料的支持和环境的支持。3.对教育工作的评价在对教育工作进行评价的时候,我们更倾向于评价教师为幼儿准备与提供的学习环境;评价的标准更强调教师能否找到与孩子相互交流的特殊方式,能否和孩子一起寻找有意义的活动;着重考察教师能否制订出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的、可以随时根据实际进行调整的计划。儿童的实际发展情况是评价教育工作的最重要的指标。三、实施效果分析自主性活动课程实施一个学期后,我园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教师不再单纯地追求教学计划的完成,她们开始真正关注幼儿的需要,开始真正把幼儿的实际状况作为考虑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教学中的决策权得以真正体现,她们逐渐明确,作为与幼儿交往最多的人,对于什么方式才是幼儿真正需要的方式,自已最有发言权。这样一来,教师的主动性和自主权也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落实,教师的积极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虽然试验在我园才刚刚起步,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在幼儿身上体现出的一系列变化。对比过去由教师安排为主的活动中幼儿缺乏主动怀的种种表现,我们的幼儿对自己的探索和研究非常着迷,每个幼儿都关注自己的活动,活动室中很少出现无所事事的幼儿。个别性别孤僻的幼儿,情绪上的紧张状况也得到了缓解,行为得到了改善。师幼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过去我园的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是由教师安排的,幼儿对他们将要进行的活动一无所知,在教师没有安排活动的时间里只会无所事事。而在自主性活动中,由于幼儿对活动选择和安排有了自主权,幼儿总能找到自己想干的事情,总能有序地安排自己的活动,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大增强。在游戏中老师应当“教”还是“不教”刘焱游戏和教学的关系问题,在我国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在游戏中老师应当“教”还是“不教”,正是这个问题在实践中的具体化。造成这种争端的根源在于,人们对于成人在儿童游戏中的作用的看法以及对于教学概念的理解不同。本期《游戏讲谈》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成人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支持幼儿游戏、密切师生情感、促进幼儿发展在游戏中老师应当“教”还是“不教”,这个问题首先涉及到如何认识成人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游戏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教师对幼儿的这种自主自由的活动要不要施加影响,进行干预或指导?对于这个问题,历来有不同的观点与主张。在西方幼教界,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在60年代以前和60年代以后有较大的变化与发展。20世纪6O年代以前,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占主导地位。当时的西方幼教工作者比较注重游戏的情感宣泄和治疗功能,认为游戏的主要功能在于帮助幼儿解决他们的情绪情感问题。例如一个男孩对于他新生的小妹的嫉妒感,游戏可以帮助他释放这种消极情绪。成人的角色只是帮助幼儿进入游戏,观察和了解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情绪问题。成人既不直接参与幼儿的游戏,也不对幼儿的游戏进行任何干预。人们认为成人的干预会影响幼儿的游戏,使幼儿不能体现自己真实的情绪,从而降低游戏的治疗效果。60年代以后,受以皮亚杰、维果茨基等为代表的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的影响,人们开始从注重游戏的情绪宣泄功能转向注重游戏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功能。在6O年代至70年代,人们进行了一系列游戏训练的实验研究。游戏训练的研究结果表明,游戏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认知与社会性发展。同时,对游戏训练效果因素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指出,游戏训练之所以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认知与社会性发展,其关键因素在于成人的参与。只有当成人和幼儿在游戏中相互作用,游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功能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时,研究还表明,游戏性作为个性特征,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对待游戏性强弱不同的幼儿,教师帮助的方式方法以及影响干预的程度应当是不同的。在这种理论与研究的影响下,人们原先对待幼儿游戏的那种比较消极、不干预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成人参与游戏的作用受到肯定和普遍的认同。人们认为,成人参与幼儿的游戏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支持幼儿游戏的功能。成人参与幼儿的游戏,向幼儿传递了一种非言语的信息:即游戏是有价值的、重要的活动。成人参与的行为本身就表达了成人对待幼儿游戏的态度,它可以影响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