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山区小学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张淑娟(宜良阿乃小学云南昆明)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山区小学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为缺乏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其他困难,山区心理健康教育长期无法开展,依据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心理发展的生态系统论,山区小学可以通过建构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生态系统的办法,可短期以解燃眉之急。关键词:山区小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发展生态系统儿童环境经验嵌套系统赏识教育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所认识。2002年教育部发布第一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全国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如何在学校里做好健康心理教育工作做了大量探索,一线的广大教师们在实践中做了很多许多有益尝试,多途径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绩。由于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在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边远山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就更大。作为一名多年工作在山区的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也做了一些实践,下面就如何在山区小学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谈谈我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对大家以后的工作有所启发。一、在山区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心理健康教育是山里的孩子们需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如今的山村面貌早已今非昔比。以交通为例,受惠于国家的村村通工程,即使是很偏僻的山村,不通公路,不通电话的情况已经极少了。随着山区进城打工的人日益增多,打工的人们不仅仅把技术、财富带回了村里,不知不觉中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生活、思维方式也在悄悄地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由于目睹各类差别加大造成的心态不平衡感、打工流动带来的不安全感、不仅使人与人之间出现情感淡化,也加剧了人们之间的心理冲突。浮躁、焦虑、失落、等不健康心态开始侵蚀着山里人往日宁静的心灵,慢慢改变着那里的朴实、淳厚的民风。卫星电视在山区农村的普及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件很开心的事,可是如今电视节目里少儿不宜的东西太多,加之廉价盗版DVD光盘的泛滥,我们的传媒业真正做到了“金玉与泥沙俱下,彩凤与乌鸡齐飞”。山里的孩子们鉴别和抵抗能力方面大都比较弱,面对着这铺天盖地、良莠不齐的信息,所受影响就可想而知了。另外,再看看如今山里小学生的书包,也不比城里孩子小的多少,想想我们小时候的书包有多大,所以说山里的孩子有心理健康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从我到过几所小学看,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还在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不仅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一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存在这样和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困难的问题,如厌学、考试焦虑,学校恐惧症,注意力障碍等;高年级的学生有青春期烦恼的问题,如身体发育引2起的烦恼,异性交往的烦恼的以及情感误区的烦恼等;心理品质与行为的问题,如儿童强迫症,学习能力缺失、说谎、孤独、嫉妒、自卑、抑郁、多动症,以及极少数学生因受环境影响和不良影视剧的误导而产生了的自暴自弃,玩世不恭的念头和行为。山区小学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2山区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二、在山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师资力量薄弱、数量不足,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瓶颈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再加上目前国家对山区任教的教师在经济上和政策并没相应有倾斜,使得多数科班毕业的年轻教师喜欢在城镇和经济发展比较优越的区域任教,不愿去山区任教。以至于这些地方的教师严重饱和、超编,而真正需要教师的山村边远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因而出现了大量的代课教师。即使是这样大多数山区小学教师仍然教学任务较重,我曾经见过一位教师一周负担35课时的课堂教学,而且这种情况还不是个别现象。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使学校抽不出足够人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山区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给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带来了许多困难在实践中,山区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给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带来了许多困难。有的山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深,不知从哪里着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念一念文件,做一做表面文章,为的是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也有的学校落到了实处,开设了心理健康课,但方法不对把它当作一门类似思品、科学一样的课程来上,课程化倾向严重,教学目标仅仅变成了传授心理学常识,背离了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宗旨。造成这样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山区小学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很低,大部分教师没有专门学习过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更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科班毕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是奇缺。而且山区小学心理教师在学校多数是兼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其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3现有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老化问题日益突出这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性别的不合理、年龄结构的不合理、教师地域分布和流动的不合理等不合理现象。在山区小学中,女性教师占大部分,而男性教师显得极为紧缺。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少。最终导致山区的教师“女多男少,老多青少的普遍现象。以我所任教的学校(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阿乃村小学)为例。全校共9位教师,四男五女,30岁以下仅有一人,平均年龄48.32岁。其中初始学历为本科的仅一人,专科学历一人,中师学历6人,高中学历一人。9人中还有一人经常患病在家休养,上级教育部门因各种困难一直无力解决,类似这种情况在全镇各山区小学普遍存在。由此可以看出山区教师的知识结构大多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们需要充电补充新的知识。34人文环境欠佳山区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以我所任教的村委会为例(昆明市宜良县汤池镇阿乃村委会),全村委会在册人数约为1991人,其中小学毕业文化人数不到一半,而小学五年级文化以下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五分之一⑴。学生家长外出打工者,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父母踪迹难寻;留下本村务农学生家长,多生于斯长于斯,极少外出视野受到限制。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多数家长来说更是闻所未闻的概念,因此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而言几乎是一片荒漠。另一方面生活的压力,使得农村人变得比较现实,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尽管学校方面也和进行他们沟通交流,希望他们和学校配合做好健康心理教育工作,可是他们反应并不积极。对于这种短期内不能见成效的教育工作,让他们很迷惘,因为在大多数家长眼里,我的孩子吃得饱、穿得好、身体棒棒,哪来什么健康问题?结果就是,对于学校的要求,他们要么不知该怎么做,要么方法不当,要么置之不理,甚至有的家长还认为老师故弄玄虚,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三、另辟蹊径的山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如上所述山区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而要想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又极不现实,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山区小学无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只不过意味着山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照搬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现成的教育模式。山区小学可以另辟蹊径通过建构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微观系统,引导和完善学生同伴群体微观系统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建构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生态系统的理论基础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U.Bronfenbrenner),他基于对心理学研究的反思和批评,提出了心理发展的生态系统论(ecologicalsystemstheory),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真实环境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儿童成长的环境是一个多层子系统构成的生态系统,这多个子系统相互连接,共同影响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而且,儿童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如下图:⑵文化环境的宏观系统4儿童环境经验的嵌套系统最内层的环境系统为为微系统,(micro-system)。它是儿童生活与其中。并直接与之相互作用的环境,包括家庭、托儿所、幼儿园及学校的班级、同伴群体等。微系统对儿童的影响是直接的。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同伴直接影响着儿童心理发展,而儿童自身的心理和行为也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微系统外面是中间系统(mesosystem),他处于生态系统的第二个层次,主要是儿童生活于其中的各种微系统之间的联系。家庭、学校的班级和托幼机构之间的联系就构成了这样一种环境。学校的教师会经常家访,或定期开家长会,以增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家长或家长会可能会改善父母的教育方式,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可能直接影响儿童对学校或家长的态度,对儿童产生直接的影响。第三层环境是外系统(exosystem)。它是儿童生活的外围社会环境,如父母的职业和工作单位、亲戚朋友、邻居、社区、儿童的医疗保险等。这些环境通过影响儿童生活的微观系统和中间系统,间接的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例如,亲戚可能影响父母的教育态度,从而影响儿童的行为;父母的工作是否顺利,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这又影响到亲子关系和儿童情绪的发展。宏观系统(macro-system)处于生态系统的最外层,包括宏观的社会文化、价值观、风俗、法律、社会福利制度或其他政治制度。它们影响着儿童生活的外层系统、中间系统和微系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也是间接的。2心理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对山区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实意义外部系统1父母的工作场所外部系统2学校委员会的决策中间系统微观系统1微观系统2微观系统3知觉到的活动角色人际关系知觉到的活动角色人际关系知觉到的活动角色人际关系外部系统3姐姐的同伴网络学校家庭同伴群体5它给山区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仔细观察这个系统,我们可以看出,居于系统最核心位置的是三种微观系统及学校、家庭和同伴群体,他们对小学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影响最为深远,而居于第二层的中间系统和外系统以及最外层的宏观系统对儿童的影响力呈逐渐弱化递减状态。山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利用这种关系通过改变某一环境(一个微观系统)的破坏因素,把学生从一个不合适的环境转移到一个有利的环境中,以利他的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山区农村社会环境对于学生心理发展来说,就是一个外部系统,学生家庭就属于核心的微观系统。通过前文的分析,在当前形势下这两个系统不能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属于系统中的破坏因素,我们就可以通过改变或弱化这两个不可控系统的作用,强化学校、同伴群体这两个微观系统的作用来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3建构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生态系统的途径首先我们要明白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什么?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建构生态系统。通过观察对比布朗芬布伦纳的《儿童环境经验的嵌套系统》中我们可以发现,学校微观系统和同伴群体微观系统是一样的,这表明同伴群体微观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原理与学校微观系统的也是一样的,里面只有四样东西:角色、活动、人际关系以及在这个系统中角色的知觉。如果从学生的视角上看,就是在这个系统中他要扮演许多不同角色,例如学生、玩伴、朋友、旁观者、合作者等等。他与周围的人因为参与发生在学校的各种活动,而结成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合作伙伴、朋友、玩伴等等。他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影响周围的人和事,而活动的发生、过程、结果以及周围人对他的态度、评价以及周围出现的人和事在他的心中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知觉,反过来对他的心理发展造成影响。据此我们有两点收获,第一,我们找到了建构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生态系统的方法,学校通过组织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让学生在扮演各种角色时获得各种有益的知觉体验,帮助他们建立各种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二,就是在建构心理健康发展生态系统时应该注意以师生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