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顺论文网摘要流动人口是在中国户籍制度条件下的一个概念,指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的人口,但目前尚无明确、准确和统一的定义。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加473万人。这其中的外出农民工就是本文中所述的流动人口。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发展以及外出打工的普遍化,这一群体还将继续庞大。而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缺失情况,日益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将通过对东部沿海流动人口群体中的文化缺失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来揭示这一文化缺失现象的重要影响,并挖掘一些可行的举措来减弱这一文化缺失现象以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关键词:流动人口文化缺失影响举措宜顺论文网目录一、当前东部沿海流动人口群体中的文化缺失现状………………………………4(一)当前东部沿海流动人口基本状况……………………………………………4(二)当前东部沿海流动人口群体文化缺失状况…………………………………4二、造成流动人口群体文化缺失现象的原因及由此带来影响……………………5(一)造成流动人口群体文化缺失现象的原因……………………………………5(二)人口群体文化缺失现象带来的影响…………………………………………6三、改善流动人口群体中文化缺失状况的一些建议……………………………7(一)国家层面……………………………………………………………………7(二)地方层面……………………………………………………………………8(三)个人层面……………………………………………………………………8宜顺论文网一、当前东部沿海流动人口群体中的文化缺失现状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人口流动主要是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人口可以分为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流入人口是指来到该地区的非户籍人口,流出人口是指离开该地区到其他地方居住的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根据流动性可以分为常住流动人口和短期流动人口,常住流动人口一般指在该地区居住较长的一段时间(如5年)。目前流动人口的行政管理以公安部门为主,主要抓流动人口的治安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教育,计划生育,社区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等部门分别管理流动人口的不同方面。由于户籍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挂钩,离开了户籍所在地流动人口就权益得不到保障,比如流动人口中学龄少年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一)当前东部沿海流动人口基本状况据调查显示,中、西部地区农民工以外出为主,其目的地多为东部发达沿海地区,成为当地流动人口。2012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16980万人,比上年增加443万人,增长2.7%,占农民工总量的64.7%。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流动人口很庞大,这一群体虽然在当地获得了较好的劳动报酬,但是他们所从事的行业更为辛苦劳累,对于文化知识的要求很低,对于职业技能的需求也是所谓“熟能生巧”型的劳动密集行业。他们在当地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各方面都远低于本地居民。这些因素会给流动人口的心理产生细微的影响,这些影响中很多是不好的,会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一定影响。总的来说,流动人口获得了比在老家好得多的经济回报,但却过得并不幸福,二战其中很大的一个现象就是文化的缺失。(二)当前东部沿海流动人口群体文化缺失状况分析当前东部沿海流动人口群体文化缺失的状况,我们也可以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检测报告中一窥究竟。该调查显示,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青年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在农民工中,文盲占1.5%,小学文化程度占14.3%,初中文化程度占60.5%,高中文化程度占13.3%,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4%。外出农民工和年轻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占26.5%和36.4%(见表1)。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决定了他们在一个社会文化生活所处的地位。他们的文化程度越低,意味着他们可能产生的进步越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表1:2012年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构成单位:%非农民工全部农民工本地农民工外出农民工30岁以下青年农民工不识字或识字很少8.31.52.01.00.3小学33.814.318.410.55.5初中47.060.558.962.057.8宜顺论文网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多数,青年农民工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低。在农民工中,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10.7%,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25.6%,既没有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69.2%。青年农民工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要高于年长的农民工,年长的农民工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要高于青年农民工,年龄层次越低,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也越低(见表2)。从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参加过农业技术技术培训的流动人口比例极低,他们很难在东部沿海地区从事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没有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流动人口,很难在初到一个地方后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他们中大部分只能从事体力消耗为主或者需要时间累计的劳动密集型工作。作为两项培训都没有参加过的流动人口,他们对工作选择的主观能动性很低,只能接受一些待遇差、相对更辛苦的工作。特别是年轻流动人口的培训比例也很低,这对于这一群体的未来是严峻的挑战。表2:2012年不同年龄组农民工参加培训情况单位:%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参加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两项培训都没有参加过16-20岁4.022.376.021-30岁6.231.666.031-40岁11.026.768.041-50岁14.923.169.550岁以上14.516.974.5从图表中不难得出,流动人口群体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与沿海本地居民相比更是有十分明显的额差距;另一方面,流动人口缺失没有足够的培训经历。这两方面的文化缺失,决定了流动人口只能从事某些特定的行业,加剧了这一群体的聚集化,就更凸显了文化缺失问题的重要影响。二、造成流动人口群体文化缺失现象的原因及由此带来影响(一)造成流动人口群体文化缺失现象的原因流动人口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出现文化缺失这一现象,其原因是深层次的,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先天性”的文化程度低和“后天性”的文化资源缺失,也有流动人口本身对于文化的追求意愿较低,还有就是在融入当地文化过程中的种种障碍。1、流动人口文化缺失的原因在于流出地的教育基础差。流动人口大多来自于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另一方面,优越的地理优势也促进了这些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拉大了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在巨大经济差距的背后是当地人民群众在生活品质各方面的巨大差别,而教育问题是其中突出的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的居民,特别是义务教育适龄孩子享受着我国最高水平的基础教育,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教师宜顺论文网资源,抑或是教育理念,都是这个国家最好的,甚至家长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堪称“极端”。与此同时,我们的中西部孩子的教舍、课本、老师都也许还没有着落,即使政府大力推进“希望工程”的情况下,教育质量依然堪忧。很多中西部家庭长久以来养成了学习无用的思维,迫于生活的压力,他们呢更偏向让孩子辍学赚钱来补贴家用。我们发现,大部分流动人口家庭都生育多个子女,却绝大多数没有受到应有的义务教育。他们中的很多都成为了流动人口。这就导致了沿海地区所接纳的流动人口,本身就是接受教育很少,乃至是文盲的一个实际情况。2、流动人口文化缺失在于其本身追求文化生活的意愿低。流动人口来到东部沿海地区的最大原因就是赚钱。流动人口的工作一般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他们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工作来获取尽可能高的报酬。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清楚的发现,比较典型的一种情况就是流动人口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左右,除去做家务和睡觉的时间,几乎没有多少多余的时间了。即使有空余的时间,主动接受培训、看书学习或者其他文化生活也不会是流动人口所优先考虑的,甚至,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增加自己的文化来提高自己,同时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职位和待遇。绝大多数按部就班上下班的流动人口都很满足于当前的工资待遇。亲历过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生活状况的人都清楚这一份满足感有多实在。正是因为沿海地区对于劳动力的强烈需求,让很大一部分本来只打算种好地、干好农活的“农民”踏出了勇敢的脚步,来到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了流动人口,付出体力劳动以获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报酬。一个在家务农的西部农民一年的收入还比不过他外出打工两三个月的收入,与此同时,他还能享受更优于老家的生活品质。因此,流动人口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的主观意愿普遍较低。3、流动人口文化缺失在于流入地针对这一群体的文化空白。教育,或者说文化生活,应该说是各地政府提供给居民的一项基本服务,对于居民本身具有很大益处,另一方面,这也将促进本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更好发展,应该说,发展文化事业是一个良性循环。但是在我国,省以下的各级政府最关注本地居民的文化生活状况。以教育为例,国家在拨款的时候就将经费按省划拨到位,流动人口的经费在流出地,但他们携带子女出来打工后,却需要在流入地来享受义务教育,这就意味着,东部沿海地区的政府需要为一个如此庞大的适龄孩子提供教育支出。这是流入地政府所不愿意的,同时,国家层面的政策也没有明确要求当地政府需要承担所有实有人口中适龄孩子的教育支出,这就造成了很大一部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只能辍学或者在费用较高的民工子弟学校就读。其他的文化服务也是同样的情况。政府在财政预算中,有一定比例是用于公共文化支出的,开展技能培训、举办文艺演出或者是其他公共文化服务,但这一切都没有把流动人口纳入在内。作为一个地方政府,他不必须、不愿意,也无法做到为流动人口群体提供与本地居民一样的文化服务。4、流动人口文化缺失在于其老家文化与本地文化的差异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各地都有自己独有特色的文化财富。两个突出的方面就是语言和生活习惯。语言是沟通的最好手段,但是由于各自语言的差异以及普通话的使用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使得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之间的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起码没有各自方言内部那么流畅。由于语言的障碍,流动人口很难了解到本地的文化特色,更别提学习和融入本地文化生活中了。另一方面,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之间生活习性的差异,导致双方并不能像老乡之间那样有很多共同语言。久而久之,流动人口中,老乡们更多地聚在了一起,这就减弱了他们融入了本地文化的欲望,宜顺论文网最终导致流动人口只是生活在东部沿海地区的老乡群体。(二)人口群体文化缺失现象带来的影响庞大流动人口群体对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这一群体的付出,就没有东部经济如此发展的今天,也没与我国多年来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增长的良好局面。同样,这一群体的文化缺失也有同样巨大,甚至更严重的负面影响。1、流动人口文化缺失不利于我国公民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在国家的层面,不管流动人口来到我国的哪个区域,依旧还是全国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党的十八大还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要实现这些目标,流动人口群体的文化状况至关重要,流动人口群体的文化缺失将直接影响到十八大提出的目标的实现状况。2、流动人口的文化缺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