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与预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与预防学生姓名赵岳争学号1033001419492指导教师赵士龙专业法学年级2010春学校浙江电大文成分校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第1页共10页【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转型时期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众多,其中青少年违法与犯罪问题已成为今年来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不断引起社会多方关注。同时也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其犯罪特征明显:如犯罪情节恶劣、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团伙犯罪增多,集团化趋势明显、犯罪诱因简单、突发性、盲目性突出,从犯罪手段来看,高科技犯罪初见端倪,智能化、成人化犯罪凸现等等。因此,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并采取一定措施预防青少年犯罪,使青少年健康成长,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现状,特点,原因,预防措施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第2页共10页引言青少年犯罪指的是从14岁至25岁以下的青少年所实施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的反社会行为。这已被国际社会列为吸毒和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在我国,青少年犯罪在社会转型期剧增。据有关资料统计,50年代我国青少年犯罪仅占刑事犯罪总数的20%以下,而当前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面对这一严峻问题,社会应当积极研究青少年犯罪这一社会现象,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这也将为目前的青少年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1、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近年来,在我国各种犯罪案例中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并且其犯罪现象呈现以下几种明显的特征:1.1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情节恶劣。据统计,2003年,25岁以下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占全国刑事案件作案人员总数的45%,占全国治安拘留人员总数的33%。从2008年到2010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在以平均14.18%的速度逐年上升。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几乎已经涉及整个犯罪领域,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寻衅滋事等方面,特别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诈骗、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等新型犯罪。1.2未成年人犯罪年龄出现低龄化,且犯罪数量日益增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由于未成年人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的影响等原因,我国青少年犯罪呈现明显低龄化。特别是14至16岁的未成年人在犯罪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较以前平均提前了2-3岁,2002年上半年,18岁以下青少年犯罪达到80%以上,上升了大约120%,14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上升了大约280%。[1]另一方面,未成人犯罪数量增加较快。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各方面的转型期,致使未成年人犯罪量由过去的20%-30%增加到现今天的70%左右。[2]1.3团伙犯罪增多,集团化趋势明显。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团伙数量越来越多,据有关资料统计,团伙犯罪在目前我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第3页共10页国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占据大约60%以上的比例,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青少年犯罪团伙以一定的方式和社会联系为纽带结成,以成年犯为主少年犯参与,少则3-5人,多则20余人,进行抢劫、强奸、盗窃等团伙犯罪活动。未成年人流窜作案也是近年来的一个新趋势。2003年2月16日,新密市公安局平陌派出所破获的杨晓军、张文龙、王彦伟抢劫、盗窃团伙,在平陌镇盗窃一辆摩托车后,骑着行往登封县城,沿途分别对两名单身女子实施抢劫,又将其中一个打成重伤,并轮奸。通过上述两个案例可知,未成年犯罪还有反复作案、作案手段恶劣、不计后果等特点。[3]1.4犯罪手段呈现智能化、动机呈现无因性。犯罪手段比较灵活,例如使用手机、对讲机等智能工具,同时反侦察能力不断增强,实施犯罪之前精心策划,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转移证据。黄石实中的三名中学生为了100元钱,堵、勒死另一名中学生,并脱光其衣服,隐藏尸体,在作案过程中尽量不留痕迹,企图逃避打击。[4]从犯罪动机上看,突发性的犯罪较多,大多数的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容易因一时冲动犯罪,且一些未成年犯平时表现不错,甚至很老实。但在特殊情况下,由于一时冲动,容易导致激情犯罪。未成年犯中的绝大多数在犯罪时,不知道或不考虑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有些未成年人犯罪原因仅仅是因为看人”不爽”就动手伤害而导致犯罪,许多犯罪是临时起意,动机不明,盲目为之。[5]1.5从犯罪手段来看,高科技犯罪初见端倪,智能化、成人化犯罪凸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逐步普及,利用高科技或以高科技产品为对象的青少年犯罪现象在一些地方日益增多。在网上传播反动言论或不良文化,有的制造病毒破坏他人的网络系统,有的非法攻击和入侵国防尖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据统计,因互联网传播不良信息诱发的青少年犯罪增加了5倍。1.6从犯罪身份来看,离异家庭、贫穷家庭的子女居多。一般说来,他们文化程度偏低,贪图享受,法律意识不强,在实施作案时常缺乏明确的动机和目的,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第4页共10页2、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青少年犯罪是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新旧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复杂过程中,社会内部蕴藏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竞争加剧,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滋长,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我们必须找出并且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从而解决这一社会难题。2.1主观原因。未成年人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主观控制力差,可塑性强,而又缺乏社会经验,对事物的认识有浮浅性和片面性,遇到失败容易灰心丧气,甚至破罐破摔,同时分辨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较差,经不起诱惑,意志力比较薄弱,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实施犯罪。再者,由于没有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凡事喜欢攀比,具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再加上法制意识淡薄,一旦自己的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容易步入歧途。2.2客观原因。2.2.1社会因素青少年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他们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真真切切的现实生活当中,社会当中很多不良风气和环境自然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1)受经济发展负面的影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等不良风气。于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风气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2)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在文化市场上,一些不健康的图书、报纸、音像出版物、不良网站和网络信息,宣传着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的内容,这些低级、暴力、庸俗的文化侵蚀了青少年的思想。另一方面,适合青少年的健康娱乐、体育场所少之又少,有的收费不低,致使一些孩子去了他们不该去的地方,这些不良文化制品成了滋生违法犯罪的土壤。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第5页共10页2.2.2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1)家长自身素质较差。有的家长自己做事不检点,不庄重,工作中腐败堕落,生活上出现作风问题,或者父母经常大吵大闹,互相指责,甚至动手殴打,家庭气氛异常,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阴影,而且这样的家长通常都没有精力和心思多关心教育孩子,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冷漠,感情淡化,最终容易使孩子形成畸形的性格。(2)过分溺爱子女。现在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以及爷爷奶奶对孩子过分溺爱,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使孩子从小养成了贪图享受、懒惰成性、自私自利、任性、霸道的性格和不良品质,对自己妄自尊大,说一不二,形成为所欲为的个性,对他人冷漠无情,漠不关心,缺乏道德责任感,养成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的品格。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一旦步入社会生活,很容易不顾社会道德,法律约束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从而发生违法犯罪的行为。(3)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有些家长简单的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孩子犯了错误或者考试没考好,父母立刻采取“棍棒教育法”,而不和孩子做任何沟通,导致孩子犯了错误不敢回家,容易和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走上犯罪道路。同时,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也会形成冷漠的性格,以后一旦遇到任何不如意的事情,首先选择用暴力解决问题。部分家长的高压使孩子的心理渐渐扭曲、变态、自暴自弃、逆向反应,甚至轻生、杀人等现象屡屡发生。(4)婚姻失败以及家庭失和对孩子的成长伤害最大。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较多,这样家庭的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少健全家庭的呵护,造成孩子性格变异、心理畸形。2.2.3学校因素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倡导了很多年,其意义和重要性也不用多说,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学校还是在大搞特搞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视不够,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育管理上,大多偏重于抓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我们在评价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时候,都是看他近年来的升学率。甚至老师的待遇都和这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第6页共10页所谓的“升学率”挂钩!在如此重视智育的背后,谁关心学生的德育怎么样?谁关心这些孩子知道不知道一些社会的常识、法律的常识以及做人的基本道理?还有很多老师只关心成绩好的学生,因为他们可以给老师挣面子、挣奖金,对成绩差的同学缺乏爱心,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多,导致这些学生自暴自弃,甚至辍学,过早地进入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3、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解决青少年犯罪的问题,既要抓住重点,又要有发展眼光,才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造成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很多,有青少年自身的问题,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我国目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不力、防范不足,缺乏切实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法律体系。故要积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协力,群策群治,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3.1及时矫正青少年犯错误前的心理状态。3.1.1不平衡心理。这是当前青少年犯错误前的一种主要心理状态。不平衡心理的产生与互相攀比及尊卑感等因素有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分析,有不少家境较好、从小有优越感、中小学成绩也很优秀的学生,当他们进入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后,面对来自各地的优秀学生,优越感变成了失落感,心理产生不平衡又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去适应环境,日积月累就容易形成心理疾病,严重时就可能走向极端。3.1.2逆反心理。这是对青少年有很大的消极影响的不健康心理。主要原因与“代沟”和教育方法不当有关。青少年与中青年人由于学识和阅历不同,在认识观、人生观方面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3.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家庭预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划生育政策的充分落实,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大家庭日趋瓦解,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小家庭,逐步取代了存在几千年的“四世同堂”的传统大家庭。传统家庭中的诸多功能正在逐渐丧失,广大青少年对家庭的依赖和保护作用开始减弱,家庭教育职能逐渐弱化。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家庭教育的早期启蒙作用、长期感染作用、环境熏陶作用都是学校和社会教育无法比拟和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第7页共10页难以取代的,甚至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作为父母要努力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并非简单的物质基础方面,更重要的是道德素质的教育和影响。使孩子们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父母来说,生育子女是一种本能,而教育子女,进而把子女培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才是父母之爱的升华。培养、教育子女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养不教,是父母的失职;教子不善,则是父母的罪恶。作为父母应该努力从思想上教育孩子,使他们远离罪恶,千万不要把孩子当作宝贝一样,对孩子过分的溺爱,以免将来铸成难以挽回的过错。3.3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学校预防。我国很早就开始实施九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