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论文题目浅谈恩施的旅游业发展姓名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日期2012年2月8日摘要通过对恩施州旅游业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调查分析,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根据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找出恩施州旅游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对恩施州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关键词恩施州旅游业旅游交通恩施经济恩施州旅游业发展历程在20世纪80年代,恩施的旅游业才开始起步。按照”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州现有国家质量等级旅游景区10家,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家。同时神农溪、腾龙洞已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恩施大峡谷和坪坝营也相继对外营业。恩施市、利川市开始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接待能力逐步增强。现今全州有星级饭店33家。其中4星级4家:旅行社34家。其中有2家国际旅行社。另外取得国家导游资格的386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7.5万人。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巴东已发展成湖北首批旅游强县。如今巴东县旅游局下设风景管理处,管辖8个自然景区、12个旅游企业,资产规模3.8亿元。近年来,巴东县紧紧围绕神农溪这一极具特色的品牌,先后自筹和争取国家扶持资金。修通旅游公路和景区公路102公里。修建、复建两个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新建6个旅游专用码头,打造212艘环保游船,改造餐馆、住宿条件。使神农溪这一国际景区的旅游接待有了质的飞跃。另外全州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绩:神农溪、腾龙洞、梭步垭石林、清江闯滩、坪坝营、鹤峰满山红烈士陵园等一批景区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已产生了一定影响。现在恩施州旅游产业已具雏形.这对恩施人民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恩施旅游产业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5】。政府和旅游业工作者观念的转变随着近几年整个恩施地区旅游收入的迅速增长。人们开始转变观念,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加快推进”产业兴州”的重点产业来抓。确立了旅游业在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深化了对”绿色繁荣、特色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更大程度地调动了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旅游经济水平得以提升。2007~2010年恩施州接待人数及收入统计表年份全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合计(万元)20072008200920104254409466841566359001062498040755.8655885.1389800.00500000.00从表中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当地经济繁荣的深远意义。2010年,全州旅游收人逐年大幅上升。由于各县市看到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因此纷纷制定出台了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发展旅游的目标。恩施市将现代工业、特色板块农业和旅游业作为该市三大支柱产业重点支持发展。加快旅游资源整合,调整旅游发展工作布局,加大旅游项目的开发及营销力度,全市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的旅游格局初步形成。人们开始把旅游当成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思想意识的改变对今后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研究的意义一、有利于加快州内经济发展。旅游业是一项复合产业,它的关联性是很强的。恩施州位于湖北鄂西地区,现阶段与全省其他地区相比,发展差距比较明显,为了促进恩施州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圈”有利于加强鄂西地区地区间横向联合,带动区域之间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形成推进鄂西地区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这对恩施州内经济的发展犹如久旱的大地迎来了一场及时雨,恩施州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二、促进人们对恩施民俗风情文化的了解。随着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旅游者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很多以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文化渐渐被人们了解和熟悉。通过开发恩施州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以提高旅游开发的层次和水平,进而向游客展示恩施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文化内涵。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一)恩施州饭店业发展现状起步较晚,但增长速度较快,20世纪80年代以来,恩施州的饭店业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也慢慢发展起来。进入21世纪,恩施市的饭店业逐渐形成规模,旅游接待能力逐步加强。恩施州饭店数量和规模逐渐增长。左图为近年来恩施州星级酒店增长柱状图。市场需求旺盛,前景辽阔。依托于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底蕴,大量游客慕名而来。这无疑给恩施州增加了大量客源,促进饭店消费。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及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恩施州的经济逐渐增长。这更给恩施州饭店业的发展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规则缺乏导致发展无序。目前,饭店业最权威的标准是国家旅游局颁布的《中国旅游饭店星级评定与划分》,该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恩施星级饭店共33家,占整个住宿不到一成。星级标准的制定和产生本身就是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而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饭店市场已今非昔比。大众化观光,商务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促使饭店业高速发展,饭店形式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趋势,原有的标准显然不能适应整个饭店业,这一行业现状自然就造成了90%的饭店企业缺乏专业化、规范化的标准予以约束,反映到现实中自然就出现了管理水平良莠不齐、恶性竞争、个别饭店藏污纳垢等现象。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凭借租凭的简易楼房,稍加粉刷即可开门营业,这为日后的经营和消费者的消费埋下了质量和安全的隐患。(二)恩施州旅行社发展现状截止2010年为止,恩施共有旅行社4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6】。创新产品开发的欠缺一直是困扰恩施州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恩施州旅游01020304050602007200820092010星级酒店数量线路不少,但是精品线路少。而对于其中那些实力较弱的中小旅行社来讲,更乐于充当市场跟随者而不是市场领导者的角色,更舍不得投资开发新产品,大家互相“克隆”别人的旅游线路,一旦发现备受欢迎的旅游线路,许多旅行社都会争相模仿,在各自的领域内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产品没特色,只能在价格上做文章,而价格战的结果只会是多败俱伤【7】。久而久之,形成了旅游线路单一、老化的普遍情况,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也滋长了旅游市场中的许多不规范行为,恶性竞争加剧,消费陷阱、导游服务打折扣等将会严重影响旅游接待地产品的形象。(三)对恩施旅游业发展的制约恩施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层出不穷,可开发的旅游资源景点很多,但是,由于旅游交通发展落后,目前有大量的旅游资源还“养在深闺无人知”,处在原始未开发的状态。现已开发的旅游景点不多,开发率很低,而且那些已经开发的景点也由于交通原因,开发程度较低,仍处于开发的初始阶段。旅游产业的形成,有赖于交通运输业、旅馆、饮食业、商业以及文化艺术等行业的支撑。要把旅游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首要的是加快旅游交通的发展,便利的交通,是旅游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而闭塞的交通,则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发育成长,也限制了旅游脱贫致富。由于恩施旅游交通滞后,还影响了州内外的联动开发。不少游客因交通问题只好抱撼而归,致使恩施州很多的旅游景点、宾馆长期闲置,人财物没能充分利用。同样,恩施州旅游交通与其他县市没有形成良好的网络,这样很难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产业,从而影响旅游效益。如位于利川的腾龙洞,由于宜万铁路的开通,交通相对便利,旅游者可进入性较大。在旅游旺季,旅游者日流量可达5000多人,旅游产业很快成为了利川当地财政收入和当地居民的一大收入来源。而交通不便的地方,旅游业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由于交通不便和其它原因,还有很多人对恩施州的旅游资源、旅游风景区知之甚少。如恩施坪坝营、水布娅等景区,不如腾龙洞、恩施大峡谷知名度高。一方面,恩施州公路特别是几个市外的其它地区公路较差,山高路远,费时劳累,吸引不了省外游客到那里旅游,许多省外外游客即使飞到恩施,也不愿下地区游览美景。另一方面,落后的飞行交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恩施州旅游业的拓展。从整体上看,恩施的旅游交通还不是很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恩施旅游业的发展。恩施州旅游地图(四)恩施州旅游业与恩施经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显示:一个社会的产业结构无论从劳动人口比重还是从国民收入比率来看,均有从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进而向第三次产业推移之势。恩施市产业结构也按这一规律发展着,并呈现出第一产业逐步下降,第二产业在波动中上升,第三产业快速上升的特点。每五年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统计表(1985~2010)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19851990199520002005201048.8%48%36.4%34.3%32.6%30.6%25.4%23.6%33.9%31.1%24.9%24.7%25.8%28.4%29.7%34.6%42.5%44.7%恩施产业结构柱状分析图(1985~2010)由图表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在恩施州产业结构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其所占的分量更是举重若轻。恩施旅游业有一个天然的地域优势,加上国家对西部开发的重视以及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的贯通,便利的交通方便的人们的出行,恩施旅游业与恩施经济更加联系密切。恩施旅游业和恩施经济成一个正比的关系。恩施经济要有所发展,必须在旅游业上投入资金,改变经营方式。从旅游业的各个方面对恩施旅游业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个个解决。当恩施旅游业走上正轨之后,恩施州的经济一定会更蓬勃的发展。恩施州旅游产业及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由于恩施州旅游产业起步较晚,且走的又是一条由下而上、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之路,因此,恩施旅游业虽然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但至今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没有领导旅游产业发展的强有力的工作班子;二是没有形成全社会办大旅游的共识;三是没有概括资源特色的主题形象;四是没有明晰的战略构架;五是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六是没有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七是没有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八是没有按照支柱产业进行投入。总之,恩施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离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把恩施州建成生态风情旅游目的地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一)认识问题恩施旅游业发展最缺的不是资源,而是观念。一是对资源的认识不足,没有足够的信心;二是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意识,表现在上面热、下面冷,少数热、多数冷;这里热、那里冷;口里热、行动冷;三是认为两路贯通后,旅游自然就搞好了,没有提前介入的意识;四是没有把旅游真正当作支柱产业投入;五是没有明确的旅游发展思路;六是对旅游“六要素”的配套建设重施不够。(二)定位问题一是产业定位模糊。到底是把旅游业培植成为拉动我州的第三产业支柱产业还是龙头产业?目前认识模糊。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二是形象定位不准确。目前《规划》定位是“绿色恩施州、土(苗)风情园”,这种定位比较宽泛,不能代表恩施州景观和文化的本质特征。(三)规划问题我州各县市都制定了旅游发展规划,但没有进行系统的策划,而且这些规划都是延请外地旅游规划专家做的,没有征求本地旅游、民族宗教、民族文化等方面学者的意见,因此规划本身存在着许多缺陷,而且在运用中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修编,加上没有一部科学的、权威性的景区开发详规,因而严重影响了各景区的深度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四)投入问题制约我州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还是投入不足。政府主导宣传缺乏力度,旅游配套设施严重滞后,由政府负责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也跟不上景区开发的步伐,甚至拿不出钱来搞景区的开发详规。(五)体制问题一是没有一个权威、高效的工作专班。州里及各县市虽然成立了旅游产业领导小组,但只是一个协调指导机构,而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一些县市虽然设立了风景管理处,但其权限很小,无法在决策和实际运作中发挥作用;各县市旅游局虽能代表政府行使职权,但因为旅游资源分别受到农业、林业、国土资源、民族宗教、文化卫生等各方面权利部门的管辖和制约,所以也很难施展手脚。二是一些景区的管理体制混乱,多头管理,无人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七)融资问题恩施州旅游的可进入性差、景区分散、配套设施不全,导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