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所接纳和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个“必要”的过程中,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创设、对于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相关问题,以加深理解,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一、激发兴趣,引发动力,积极参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应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使学生有兴趣去读、去学。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氛围营造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可以说,人们在心理上往往趋向于轻松愉快而躲避紧张压力。只有在和谐融洽、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自由地深入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老师要改变思想观念,转换角色,从神圣不可侵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一切为了学生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援助者,放下架子,要学会热爱、尊重学生,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以营造一种宽松的、愉快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2.图片展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在每堂课教学之前,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的亢奋状态。比如说,可以进行图片展示,如“理解他人”一课主要是要教育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懂得尊重他人,能将心比心,体谅他人。在课堂教学伊始,展示图片“少女还是老妇”“酒杯还是人像”让学生观察。这种图片的展示,形象直观,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明白,同样的画,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世界上的人也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看问题也有各种各样的差异,所以要相互理解。二、创设问题,引导思考,提高能力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问题有助于锻炼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创造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使之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与教学的这一过程相一致,问题意识的培养也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渗透、实现对问题意识的培养呢?教学中,我注意做示范,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矛盾,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同时也要求学生遵循其方法,自己找出矛盾,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八年级上册“自尊自信”要达到的能力目标主要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尊心与羞耻心的关系,懂得做人必须有羞耻心,能够识别什么是卑下无耻的行为,学会节制自己,拒绝卑下,维护自尊。自尊对于健康人格形成的意义:自尊心是人进步的动力。自尊能够推动青少年蓬勃向上、力争上游、不甘落后。自尊也会阻止人去做损害自尊的卑下的事情。自尊对于健康人格形成的意义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即自尊使人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格是健康人格,什么样的人格是不健康的,健康人格为什么必须通过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形成。这样示范引导,久而久之,就能使学生从中学到提出问题的一点方法。总之,让学生有“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政治课,也要“思维”。没有思维,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从而导致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抑或死记硬背、“消化不良”。三、引导讨论,促进理解,加深感悟讨论是思维碰撞出火花的基石,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合理的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研讨意识,在学习中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初中政治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讨论,可以促进学生思考,促进体验,加深学生明辨是非曲直,获得道德认知,形成道德素质。比如,八年级上册“将心比心,与人为善”一课要让学生认识与人为善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教师课前布置四组同学分别表演一个情境,然后再组织其他各组的同学一起来讨论。如情境一:A和B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考了62分,他急忙问B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A偷偷看了B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9分。A于是很骄傲地对B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C对A说:“我考了95分,你和他差不多啊,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假如你是A,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习,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思维层面、思维的方式得以相互补充,从深层次上体现了教学的互动。学生就从实质意义上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反映出的是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开放的、张扬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会变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机。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特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内容,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学效果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作者:钱宗杏文章来源:八桥初级中学点击数:852第9期文章录入:gyyq一、实施思品课的有效教学要关注教学设计,突出“实效性”1.教学期望要合理。教学期望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构想。首先,思品课的教学期望要紧紧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德育主题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其次,教学期望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再次,教学期望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把握住教学的基点和训练的梯度。2.教学内容要精选。教材是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但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从思品课学科价值观的高度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从教材中精选出教学内容,并做出适当的信息处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施有效的教学。3.教学结构要优化。优化教学结构,应综合考虑这样几个因素:一是学科特点和学科教学理念;二是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三是体现课时特点和课时目标。其中学生是最活跃和核心的因素。优化教学结构,着重要符合学生孵学习动机、学习顺序和学习方法,体现教学设计和策略。4.预设生成要兼顾。课堂教学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两者的联结点在于学生。学生装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弹性设计,它兼顾到预设的计划性和生成的可变性。如果说教案是教师的课前设计,那么课堂就是教师的现场设计。具备这二度设计,课堂才是科学的、艺术的。二、实施思品课的有效教学要关注学生活动,突出“生活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抓好常规知识教学的同时,应关注教材中各单元的活动与探究,一定要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好活动教学。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利用身边素材、生态资源适时开展探究与活动。在这里,我们要对新课标下思品课的活动探究有个正确和全面的认识。就我的教学体验来说,有这几方面的体会:1.开展探究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充分挖掘生活素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阐述某种体验、提出某些问题,并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这样,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就会被调动起来,从而避免了过去那种教师在讲台上兴高采烈,学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的尴尬现象。2.思品课的探究活动是学生独自探索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一言堂”、“填鸭式”灌输的过程,学生装不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而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这要求我们不仅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而且平等地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让政治课成为学生生活的课堂、实践的平台。如在教学实际中,我在七年级曾开展过“体验盲人生活,关爱残疾人生活,树立坚强意志”为主题的体验活动,在八年级开展过“道德和法律”的辩论会,要求全班学生全部参加,都动起来,在准备阶段走进学生,帮助出谋划策,提建议出主意,客观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3.思品课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新闻调查、模拟法庭、辩论会、等活动,开展情境教学。在活动中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人的意识、情绪和思维是受他所处的环境影响的,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也不例外。我们教师可以运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实物、画面、音乐等渲染课堂气氛,创设出与教学要求相吻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参与、去感悟、去理解、去体验,从而进一步增强趣味性,提高实效性。课堂,既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也是学生生活的方式之一。课堂教学应贯彻生活化原则.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我们的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活动,以体验生活的方式,最终达到指导学生生活的目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2010-12-2221:48:05一、有效教学问题的提出经过广泛调查了解,在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教学导入缺少情境创设。教学导入简单直接,形式单调缺少情境变化,甚至没有导入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导入环节缺少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过渡,制约了学生系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养成。2.教师满堂灌,学生缺乏活动空间。教师的讲解充斥课堂,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忽视了学生思考、表达、书写等过程,多采用强化训练和重复操练来提高学科成绩,加重了学生的负担。3.教学流程简单、随意,设置问题过于简单。低效互动多,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表面上的课堂活跃,搞形式互动,忽视教学活动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落实。4.作业设计不够科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整齐划一的作业多,供学生选择的难度不同的分类作业少。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实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上述现象表明,新课程改革还只是停留在部分教师的口头上,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还没有真正运用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笔者认为,探究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改变教师的陈旧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真正落实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二、有效教学的基本特点“有效教学”一般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果的惟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2.有效率。指教学时间利用的高效率,在单位时间内教学造成最佳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用的课时越少,课堂教学效率越高;在一定的课时内,学习的内容越多,学生的收益越大,课堂教学效率越高。教师能不能高效利用时间是区分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3.有效益。实施有效教学并不是不要教学质量,并不是不要升学率,而是要使教学质量更高,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时间更加经济,教学结果更加显著。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在了解当前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现状和有效教学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点,运用有效教学的教学基本理念和教学策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三、有效教学基本理念针对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