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模式的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学模式的研究一.教学模式的定义:最早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的是美国的乔伊斯(B.Joyce)和威尔(M.Weil),他们在1972年出版的《教学模式》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教学模式的概念,即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的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示范型或计划。我国广大教学模式研究者所熟悉,并逐渐被归结为“计划说”。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对教学模式研究以来,迄今为止,已有相当多的人曾致力于教学模式概念的梳理和界定工作,在反思和借鉴“计划说”的基础上,我国教育理论界又出现了理论说、方法说、程序说、结构说、策略说等几种较为典型的观点。我们小组通过查找资料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二.教学模式的五个要素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要素,这五个要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着就是教学模式的结构。1.理论依据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概念获得模式和先行组织模式的理论依据是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而情境陶冶模式的理论依据则是人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理智与情感活动在认知中的统一。2.教学目标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正是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这种极强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个性。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3.教学程序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4.教学条件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等。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目前,除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外,有不少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三.教学模式的特点1.指向性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2.操作性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3.完整性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4.稳定性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时间活动的理论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带有的普遍性规律。一般情况下,教学模式并不涉及具体的学科内容,所提供的程序对教学起着普遍的参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教学思想提出来的,而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又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因此教学模式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的水平联系,受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制约。因此这种稳定性又是相对的。5.灵活性作为并非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现某种理论或思想,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操作的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微的方法上的调整,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四.教学模式的种类由于教学实践依据的教学思想或理论的不同,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和过程必然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从不同角度看,教学模式的分类方法也不同。对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分类,既是教学模式研究的内容,也是揭示教学模式本质的研究方法和途径。在国外,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个别化教学模式、社会互动教学模式、行为控制教学模式四大类。在国内,教学模式的分类可谓是多种多样。有的根据师生活动的不同强度把教学模式依次分为注入式、启发式、问题式、范例式和放羊式等五类。有的把教学模式分为认知模式、非理性模式、社会学模式、程控模式、导学模式和整体优化模式等六类。有的按师生活动的关系水平将教学模式分为三大类别: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模式;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模式;综合性模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思想的教学模式)。有的把教学模式分为哲学模式、心理学模式、社会学模式、管理学模式。还有人根据教学模式形成或创立的方法把教学模式分为归纳教学模式和演绎教学模式两大类,等等。下面介绍几种对教育技术研究比较有用的分类方法。(1)按学习理论依据分类的教学模式在教育技术界,较多地引用按学习理论依据不同的分类法,将教学模式分为四个族类:①行为修正模式。主要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刺激对学习者行为结果的影响。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和强化理论、班杜拉的观察模仿学习和行为矫正理论等。其教学方法有程序教学,掌握学习法,模拟,计算机操练与练习等。特别适用于知识技能训练。主要依据社会互动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社会联系。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等。其教学方法有合作学习,群体讨论,角色扮演,社会科学调查等。特别适用于培养人际交往沟通能力。②人格发展的个人模式。主要依据个别化教学的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强调个人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个别化教学。其教学方法有非指导性教学、启发式教学、求同存异讨论教学等。适用于个性培养、求异思维、培养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信息加工模式。主要依据认知主义的信息加工理论,把教学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其教学方法有概念获得的探究方法、范例教学、有意义接受学习、发现学习、调查方法等。用于提高逻辑思维,批判思维能力。④建构主义模式。主要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通过别人的帮助,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其教学方法有情境法、探索发现法、基于问题式学习、小组研究、合作学习等。特别适用于“劣构”领域和高级知识的学习以及培养科学研究精神。(2)基于教学论分类的教学模式下表列出了这五种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其基本教育过程。模式名称模式特点基本教育过程问答模式C1型师生问答,启发教学提问→思考→答疑→练习→评价授课模式C2型教师中心,系统授课授课→理解→巩固→运用→检查自学模式C3型学生中心,自学辅导自学→解疑→练习→自评→反馈合作模式C4型互教互学,合作教育诱导→学习→讨论→练习→评价研究模式C5型问题中心,论文答辩问题→探索→报告→答辩→评价教学论的五种模式是一个发展序列。从C1到C5,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渐增强,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规律,而且从C5到C1,教师的主导性逐渐增强,体现了“教是为了发展”这一规律。(3)哲学角度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分类祝智庭教授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研究信息化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个教学模式分类框架,并且认为教学模式的差别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差别。教学模式的文化差别可以从认识论与价值观两个维度来考察。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存在着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从价值观角度来看,同样存在着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体主义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英等西方国家的价值观的核心,在教育中表现为普遍采取个别化的教学计划,鼓励学生个人间的竞争。个别化CAI与这种价值观是完全吻合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许多东方国家中占主导地位,在教育中表现为普遍采取集体化的教学计划,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发扬团体精神。将价值观与认识论看作考察教育文化差别的两个基本变量,将每一变量看作为一个连续体,可得到如图5-3所示的关于教育文化的二维分类模型,四大类不同的教育文化:①个体主义-客观主义;②个体主义-建构主义;③集体主义-客观主义;④集体主义-建构主义。图5-3教学模式的文化分类对于一种具体的教育文化来说,它可以处在这个平面的某一位置上。这个分类模型还有助于刻画教育文化的变迁问题。例如,美国的教育文化传统基本上是属于Ⅰ形的,现正在向Ⅱ形迁移。日本的教育文化是非常典型的Ⅲ形文化,我国的教育文化就其本质来说也是偏向于Ⅲ形文化的。从传统的到最新发展起来的各种教学方法都能在这个分类模型中找到其相应的位置。从客观主义-建构主义维度来认识教学模式的文化取向问题。带客观主义倾向的教学模式一般说来适合于“良构”领域中基础知识的学习,其学习结果是能够“收敛”的(学生很容易达成共识),在知识应用能力方面通常表现“近迁移”,因其采取直接传递的教学形式,通常具有较高的教学效率;带建构主义倾向的教学系统比较适合于“劣构”领域和高级知识的学习,其学习结果往往是“发散”的(学生不易达成共识),在知识应用能力方面通常表现为“远迁移”,因其大多采取发现式和讨论式的教学形式,一般说来耗时较多,其意义是注重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实际效果。无论中国和外国,传统的教育文化是倾向于客观主义的,但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教育研究已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建构主义,这与世界上的科学研究开始向那些劣构及发散领域冲击的趋向是一致的,并且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保证。图5-4对这二类教学模式的性质提供概括性诠释,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图5-4.教育模式的选择:客观主义-建构主义维度五.“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多年来,教育界(特别是在中小学老师中)往往把教学活动进程的结构习惯地称之为“教学模式”。我们原来为了尊重传统惯例,也采用了这种说法,但是随着教改试验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为了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必须从理论上澄清“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这两个不同的重要概念,否则将无法对当前教育战线正在蓬勃发展的教学改革实践做出正确的指导,因此在这里将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做出严格的论证。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通常都是直接引用美国乔以斯(B.Joyce)和威尔(M.Weil)在1972年出版的“ModelsofTeaching”(教学模式)一书中的观点。乔以斯和威尔对教学模式作了开创性研究,他们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了四大类(信息处理类、个人发展类、人际关系类、行为教学类)共25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国际范围内(包括在我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该书把教学模式定义为“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它场合教学的计划或范型”。按照这种定义,教学模式的内涵是指导课堂教学或是其它场合教学的一种计划或范型(即有一定代表性、能起示范作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程式)。这样,根据这种内涵所表述的特性应可以把教学模式划入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的范畴。这是因为,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策略”是指行动的指导方针和工作的方式、方法。而“方法”,众所周知,这是指解决问题的计划、窍门与程式。目前国内教育界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教学方法是小方法,教学模式是大方法”,其根源盖出于此。下面我们再看看“教学结构”的内涵与特性。按照前面所定义的教学结构,其内涵应具有下列五种特性:①依附性——它强烈地依附与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换句话说,用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就必然形成不同的教学活动进程结构。策略与方法对于思想、理论不一定有这种依附性,同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有时可以在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不同教学活动中采用。这种对理论的依附性是区别教学结构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本质特性之一。②动态性——教学结构是“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这里强调的是“进程”,即必须是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当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结构形式才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