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怎样体现以学生为本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教学中怎样体现以学生为本浅谈数学教学中怎样体现以学生为本关键词:思想态度,基本功,理念,方法,内容,过程。长久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影响,教师主要扮演着知识占有者和输出者的角色,学生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掩盖了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今天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象春风迎面扑来,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不但要更新教学观念,而且要转变教学行为,真正使学生经历问题的提出过程、感受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暴露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过程,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位一体的统一。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下如何转变教学行为、搞好课堂教学的几点见解与认识。一、思想态度与教学基本功:态度重视与否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关键。只有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投入,才能坐下来、平心静气地深入挖掘教材、广泛地搜集素材充实教学内容及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生的每节课内容的教学方法,以至于教学过程中节奏明快得当、方法灵活多变、内容处理到位、教学目标达到。自信心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条件,而得体的教态、精炼的语言、条理的板书是教师最基本的条件,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教学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充满信心、讲究仪表、注重提炼语言、合理设计板书、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久而久之影响自己,才能潜移默化地显现出来,使自己具备良好的教学基本功。二、教学理念:1、教学主体是教师还是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展示教师知识水平的舞台,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学习的指导者、文化的传播者、课程教材的执行者、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容器。那么教学过程到底是看教师的表演还是学生的活动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从中不难看出,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的角色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作为一个组织者就是做教学内容的确定者、课堂结构的设计者、课堂节奏的把握着、教学效果的评价者。作为一个引导者就是架起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指导学生找到最佳的学习途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所谓的合作者就是思维水平的下放者、活动的参与者、人际关系的平等者、知识的再发现者。2、教学目标是单纯的知识掌握还是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师还大有人在,他们过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往往忽视了思维价值丰富的知识发生过程,掩盖了学生富有个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利于通性通法的获得,致使部分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不能同步,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与信心,从而学习成绩不尽人意。而注重过程教学才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真正使学生经历问题的提出过程、感受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暴露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事实的认可、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内容是来源于实际、旧知识的迁移还是凭空产生?教学中“开门见山”的引入方式已经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主要是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而是通过旧知识的迁移引入。4、教学容量是体现课堂容量还是思维量?一节课是看处理的题目数量,还看学生思维量的大小?5、教学评价是注重结论的正确与否还是学生的参与程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教师不但要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更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三、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转变应体现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为此我们要选择适合新形势下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形成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备的数学知识,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国家的有用人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经历了这样一个进程:讲解式→讲练式→练讲式,它是广大教师教学理念转变过程的具体体现。而每一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理念下又选择了那种教学方法呢?以下笔者谈一谈自己的体验与做法。1、遵循认知规律:特殊→一般→特殊。我们的很多老师在教学时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新授课遵循的是一般→特殊,教学内容是知识到题,对应的教学方法就是讲练,学生掌握知识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缺乏感性的认识,典型的“灌输式”教学。如在进行《函数》的学习时,课本上只列举了一个求汽车行驶路程的实例:s=30t,就得出了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函数定义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每位老师试想一下:这样教学学生能理解、领悟、掌握函数的定义吗?学生也只能囫囵吞枣。而我的认识是再多举几个实例:求圆面积的过程:s=πR2、平均分苹果的过程:y=等,然后然学生根据实例来填空领会函数定义:一般的,在___________过程中有两个变量____和______,如果对于_____的每一个值,______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_____是自变量,_____是_______的函数。在此过程中,不但让学生知道谁是谁的函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觉到函数描述的是一个变化过程、一个动的过程,从而加深对函数定义的认可与理解。习题课遵循的是特殊→特殊,教学内容是题到题,对应的教学方法还是讲练,不注重题型的归类与一般方法的总结,不注重每道题所用到的知识点、应注意的问题总结,从而使学生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学生掌握知识是“山涧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形不成理性的东西,典型的“就题论题”。2、遵循教学原则:在遵循常规性的教学原则即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巩固性原则等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学习、内化、贯彻新的教学原则如尝试原则、合作原则、返悟原则等,注重学习的过程即问题的设计过程、思维的暴露过程、结论的得出过程、知识的巩固过程等。3、遵循一定的教学模式:虽然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鉴于教学规律和新的教学理念,在一定时期内我们提倡以下教学模式供大家参考使用。(1)概念课:提出实际问题→引出所需知识→感受知识特征→教师适时命名→学生归纳定义→教师指导规范→应用、解决问题。(2)习题课:师生提出问题→个体尝试解决→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订正规范→学生返悟简记。尝试感受是问题解决的开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打开学生思维的天窗。通常有下三种类型的尝试:(1)例题型尝试;(2)习题型尝试;(3)试题型尝试。合作讨论是问题解决的桥梁,促进学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加快学生思维的进程。以下时机需要合作讨论:(1)问题在个体尝试解决后;(2)学生群情激昂即意见难以统一时;(3)学生迷惑不解即难以听懂时;(4)似懂非懂即难以表述时。规范返悟是问题解决的结束,达到学生理性认识的目的,完善学生的思维过程。返悟的内容:(1)问题解决所用到的知识点;(2)解决问题中应注意的问题;(3)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四、教学内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1)新知识点的生长点是什么?(2)新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3)利用新知识点解决了什么问题?因此在备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流程:1、通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构造知识教与学的框架。如我在进行《函数》一节的备课时应明确三部分:实例感受、得出定义、举例领会。2、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引入方式,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即本节课的知识切入点。如我在进行《函数》一节的引入是利用实际生活的实例引入。3、选择可类比的思想方法。如在学习几何《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先学习了判定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它是学习其它三个判定定理的基础,学习的方法是类似的,都是先构造全等三角形,然后再用预备定理。又如解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问题。4、深挖教材,提炼出你自己认为有新意的规律性东西。如在学习去括号的法则: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掉括号和它前面的负号,括号里面的各项都不变号时,写出-(a-b)=-a+b,就不如写成-(+a-b)=-a+b直观,从而才能明显的感觉出符号的变化。5、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性、可操作性与可接受性。不能只是用空洞的理论来指导,而更重要的实效性。6、查阅材料,取长补短。只有在自己尝试备课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有批判性的吸收别人的东西,否则很难认同,更谈不上输出,只能是比着葫芦画瓢。五、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真正达到教师教的过程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学的过程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功效,故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不提倡预习,教学中建议学生合死课本,尽量给学生提供可尝试感受的直观情景,使学生有足够的感性认识,从而得出原汁原味的结论。2、把握课堂节奏,师生活动时间分配得当3、教师提出问题但最好不读题、不做任何提示,问题解决一定要给学生留出思维的时间与空间,真正给学生尝试、合作、讨论、解决的机会。4、反对一问一答式、齐声回答式的提问。5、问题及解决尽可能的书面化与图形化,反对长篇大论的口述。特别是几何题,在讲解是一定要有可参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6、数学推理的每一步过程都有其原始的依据,没有显然除非公理。7、课堂任务要当堂完成,课下巩固不起决定性的作用。浅谈数学教学中的以人为本科技以人为本,数学教学更应以人为本。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特点是不仅具有创造性而且具有个性。数学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工作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心目中要有学生,一切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和谐统一。下面笔者就数学教学落实以人为本,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一、变“教”为“导”,关注学生学法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即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创造性和学习的独立性。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尽管现在已经进入了教学改革的深化阶段,中职数学的课程体系、评价体系进行了多项变革,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和校本教材,积极推进了教学设计等,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在教学教育中仍然存在着教师只是在为让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地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教师在教学中属主动的主知识能力并重学校教学应使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掌握最基本、最普通、最重要的知识,让他们具备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能力。知识的传授,不是进行简单传输,而是让学生掌握由这些知识所构成的基本知识结构或框架。因为学生通过学习形成了知识结构,他所学得的知识才具有稳定性、广泛性和适用性等特性。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握三点:第一,努力把知识发生、形成过程揭示出来,如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定理公式的推导和发现过程是如何得来的,等等,使学生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丰富的历史和现实背景,进而多角度地理解知识。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先让学生用纸片摆出长方形,然后观察、交流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有什么关系,进而让学生在观察与交流中自我探索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第二,舍得花时间和精力,把数学知识的内涵尽可能适度地挖掘出来,并且让学生借助于丰富的内涵,搞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透彻理解知识,全面掌握知识和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