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城乡规划概论结课论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姓名:张宸祥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303学号:201310729指导教师:施小斌2014年12月24日题目:浅谈旧城改造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旧城改造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摘要】城市旧居住区,是在一个城市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也是城市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缩影。旧城区功能过度集中、房屋破旧、居住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市政和公共设施落后等问题。许多城市把建设重点转向旧城改造、城中村拆迁治理,该政策可以提高城市品位,有效节约土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供很大商机,解决城乡并存二元结构,给老百姓营造干净舒心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关键字】旧城改造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旧城一般指的是在市区的一些小区或者是厂房的改造,主要是因为这些小区和厂房年代久远,好多已经成为危房,所以必须实行改造,这种改造相对来说补偿要高一些。旧城区通常历史化遗存比较丰富,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比较完整,但同时也存在城市格局尺度比较小、人口密度高且居民中低收入人群占的比例比较高、基础设施比较陈旧、房屋质量比较差等问题。城区是城市在长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我国旧城区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旧城区数量多面积大。在规划初期,有些人为了贪大贪全,为了搞政绩,建设大规模的建筑群,只是机构不协调.第二,旧城区是商业、金融、贸易中心,也是人们生活的密集区。一方面旧城区房屋混杂,不仅有大量住宅,而且还有相当多的商业用房、仓库用房、工业厂房、办公业务用房等;另方面旧城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仅新旧房屋交错,而且居住和经营交织。第三,旧城区房屋陈旧,配套设施及环境质量存在先天不足。旧城区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很好的规划,大多房型老化,式样陈旧,房屋质量、设备、各种质量指标远远不到规范设计要求,老化度较严重。特别是在老城市中,房屋陈旧的状况尤为明显。旧区房屋不仅存在原有质量先天不足或房屋使用不善留下的隐患,而且乱搭乱建的现象特别突出,严重破环了住宅区环境和公共设施。第四,旧观念旧旧思维方式难以转变,环境意识不强。我国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呢?1.重视城市再开发,忽视旧城原有设施的修复和保护旧城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城市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手段,是集开发、修复、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建设。但在我国的旧城改造项目中普遍采取片区整体拆迁重新建设的操作模式。诚然,采取此种方法对于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及改变地区的整体风格有很大的优势,但采取这种模式的同时也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和历史文化古迹遭到破坏等。有时这种方式也会造成旧城中可以修复、利用的城市设施弃之不顾,转而投入大量的资金予以拆除重建。2.忽视改造后新城的园林绿化问题:由于旧城通常位于城市的心腹地带,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张,这些地区成了寸土寸金的黄金地带,造成地价飞涨,旧城改造成本大幅增加。成本增加直接意味着开发商的利润减少,甚至意味着有负债的风险。于是旧城改造项目的实施者不愿意大量资金和人力投入在费力不讨好的园林绿化上,这样就造成新城建成后的园林绿化率急剧降低,改建成一个大杂院。3.盲目追求都市化景观,忽视城市的特色建设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不同的城市存在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有不同的气候,不同的自然景观。同时我国又是一个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不同的城市也具有不同的人文、历史风貌。综合这一切,我国的每个城市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但现在的旧城改造都一致的去追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景观,造成千城一面的情况,毁灭了城市独特文化的流传。甚至有人认为高楼大厦就是现代化城市的代表符号,却不知现代信息技术时代已经使摩天厦失去了高度优势,人们更多的开始追求风格迥异的城市建筑风格。旧城改造使城市人口密度越改越密,交通越改越拥挤,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特征不明显,整个城市没有任何特色。引起了城市地区人口和产业的过度集中,工业废物,生活垃圾,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增加,城市绿地的急剧减少,导致了城市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此外,城市建筑,特别是住宅高层化不但给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变,而且对城市地震、火灾、城市热岛效应等灾害的预防工作造成了潜在的隐患,城市居住环境的安全性令人担忧。4.在旧城改造中不能合理地综合利用土地由于在旧城改造中采取片区拆迁,全部重建的模式,开发商拆住宅后仍建住宅,拆商业门面后仍建商业门面的方式屡见不鲜,这就造成对土地的无法综合规划、评估,造成土地使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谷�。经济的发展和旧城改造的展开是改善城市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并为城市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了契机。这个契机不容坐失。在旧城改造中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A.加强理论研究旧城改造:这不单纯是城市建设问题,它涉及国家和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它也不单纯是城市规划建设部门的职能,而是需要多学科共同的研究领域。鉴于当前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殊情况和旧城改造工作的复杂性,必须充分研究我国城市当前和今后发展的合理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文化体制,利用多学科知识,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合理、可行的,包括城市社会、文化背景研究、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设计、实施保证与规划管理在内的控制体系,以对旧城改造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当然,这个体系必须有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支撑。B.提高规划技术水平:(1)在旧城改造的规划中,专业人员应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充分研究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不为开发商的利益所左右,坚持长期、全局的利益,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旧城改造规划工作;(2)对规划控制指标的确定应重新考虑。现在城市控制性规划的指标体系定得太死,反而不能适应旧城改造的复杂性,确定每一地块开发强度、用地性质的理由并不充分,造成控制中的模糊性,反而导致开发强度的失控;(3)在进行环境改造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城市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要保证城市居民对城市环境潜在、但必不可少的文化需求。对文化这类柔性城市要素的规划建设,应有切实可行的规划设计方法。这方面的工作过去考虑不少,但具体实施的方法仍不完善,应特别予以关注。C.加强行政管理:(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保护法律,做到有法可依;(2)在规划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执法,充分认识规划管理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按控制指标严格控制;(3)对经济效益不高、人民生活需要的公益项目,政府要严格掌握,增加投入,以切实改善旧城的文化教育功能,提高市民素质;(4)大力提倡市民参与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听取群众意见,并建立市民监督体制,以保证旧城改造的真正合理性,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对旧城区改造的过程中,如何才能使城市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走,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先对旧城区进行一个全面的调查与评估,再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第二,注意传承与发展相结合,拆必须拆的,尽量留可以保留的。面对旧城区的改造,我国很多地方的做法是拆了重建,这不仅破坏了历史,而且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这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明智之举。第三,对于旧房子由政府逐步进行统一规划改建为商品房,再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出租出去,以回收资金改建其他公共设施,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房地产过热的现象,房子在设计时必须采用人性化设计,门口应留出少量的土地面积,由户主自行进行设计,房子与道路之间留出一条绿化带,由每栋房子的住户进行栽种植物和轮流养护(开始由政府要求强制执行,久了人们自然会改变观念,变成自主执行,借以培养居民的环境意思,达到“爱护环境,人人有职”不仅仅是口头禅而已);第四,城市总是有那么一些废弃的角落:空地、池塘、小溪流小河流等。这些地方废弃了可惜,而且影响城市景观,若加以改造,却可成为大家休息的好地方。空地——无需建造精致的建筑物——一片草坪、几棵大树、几张石凳足矣。如果空地够大,可安装一些高质量的儿童游乐设施,交由个村委会管理,谁弄坏谁赔偿。池塘——只要保障水质干净,池中养一些小动物、池边几棵大树、几张石凳、在铺上一点草坪,早已美不胜收,如果池塘够大,可以养鱼苗,让人用以垂钓,规定钓到一斤半以上的鱼可以由他们用市场价六到八折的价钱买回去,但小于这个重量的必须放生,赚到的钱又可以对此进行保养。小溪流小河流的做法可以效仿日本的古川町——各户治理各户的,各村治理各村的,其他的可以效仿池塘的做法。如果河面较宽,可以在出租泛河小船,此处就成了一旅游景点了。公共空间的设计可以征求附近居民的意见,甚至可以有他们共同参与设计。第五,经费问题。旧城区的改建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全部交由政府来投入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民间团体的参与。第六,一旦实施,就必须持之以恒,不可朝令夕改,要有一旦实施就得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心里准备。从多个旧城区改造成功的例子来看,其成功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其能持之以恒。旧城改造不仅应满足于完善公共设施、改善市区环境,使之成为更适合居住工作或休憩的场所,从而提高物业价值、改善地区经济状况、增加政府税收或减少政府支出,而更应希望通过反映并代表公众心声和利益的更新,使旧城可持续改善、社区可持续发展居民可和谐生活。【参考文献】[1]沈克宁.批判的地域主义[J].建筑师,2004(5):33—34.[2]余熙文.社会学视角中的地域建筑文化研究[J].山西建筑,2008,34(4):31—32.[3]顾震弘,韩冬青.体验建构[J].建筑学报,2003(8):51—54.[4]王群.解读弗兰姆普敦的建构文化研究[J].A+D建筑与设计,2001(1):6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