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区综合交通规划简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村区综合交通规划简介曹辉1、芳村区发展概况芳村区是广州十大行政区之一,位于广州市西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发展最活跃地区的腹地——“大广佛都会区”广州与南海、佛山之中心位置,珠江自西北向东南环区流过,全区三面环水,西与南海黄歧区陆路相连,北、东、南三面分别与荔湾区、海珠区、番禺市、南海市三山港、平洲区隔江相望。现辖花地、鹤洞、冲口、石围塘、茶窖5个街道办事处和东漖镇(下辖17个行政村)。全区面积46.2平方公里,1999年常住人口17.5万,加上流动人口,总人口约27万人。芳村1985年才正式纳入市区建制,为城乡结合区域,城市建设起步相对较迟,城市化水平较低。当时芳村被称之为“荒村”,建区之初,一桥、一路、一车、几渡舟(即珠江大桥、芳村大道、19路公交车、轮渡)是当时芳村城区交通的写照。随着近年对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芳村区新建了一大批交通设施,如过江桥梁、隧道,以及地铁一号线,将芳村区与广州中心区以及珠三角各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周边地区特别是南海、佛山、中山、顺德等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芳村区作为广州市对外联络区域,其重要性日益增强。芳村不再'荒',路路连四方,已是如今广州市芳村区的新形象,到过芳村的人无不慨叹城区建设变化之快。但是从发展上看,芳村区作为广佛都会区的重要桥梁,未来随着广佛都会区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芳村地区交通枢纽、物流、客流中心地位将会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也将相应产生更大发展。因此,在芳村区建立一套高效、快捷、完善的综合交通系统,促进并引导未来的持续发展是本次规划的目的。2、规划目标本次《芳村区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明确芳村区道路网形态及功能,落实道路红线;制定芳村区近、中、远期的交通发展战略与交通规划方案;完善轨道交通枢纽和对外交通枢纽的交通组织,并为其配套设施发展提供预留用地。本次交通规划应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为芳村区的道路交通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为芳村区的交通发展提供指导。3、芳村区交通现状与分析3.1政府与公众咨询调查分析根据调查,大部分芳村居民对芳村区交通还是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占67%);芳村的交通管理情况一般(占84.4%);对目前芳村区公交车的服务质量感到比较满意(占50.2%)。3.2道路交通设施现状芳村区现状主要道路包括:进出口道路“三桥四路”,珠江大桥、珠江隧道、鹤洞大桥,广中公路、龙溪路、广佛公路、西南环高速公路(增漖立交、海南立交、黄歧立交);区内主干道“两纵一横”,芳村大道~东沙大道、花地大道、鹤洞路;区内次干道要信息要舒适要快捷公众的需要要环境要经济要安全“两纵三横”,东漖北路~东漖南路、洞企石路、花蕾路、浣花路、龙溪中~东路。由于芳村区经济与人口发展相对较慢,现状交通需求并不强烈,交通设施提供的服务水平较高。现状整体路网负荷度为0.39,其中高快速路负荷度为0.39,主干路负荷度0.44。现状道路网高、快速道路和主干道比例较高,道路密度已达设计规范标准,(设计规范快速路网密度0.4~0.5km/km2,主干道路网密度0.8~1.2km/km2),次干道、支路较少,特别是支路严重不足,按规范支路路网密度应达3~4km/km2。表一现状道路网指标道路等级高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合计道路长度(km)9.429.720.713.1672.96比例(%)12.940.728.418100道路密度(km/km2)0.551.741.210.774.2道路面积(km2)0.31.50.60.162.56道路面积率(%)1.758.83.59.215注:建成区面积17.1km23.3居民出行特征分析根据对芳村区居民的抽样调查,所有居民的人均日出行次数为1.83人次/日。有出行居民的人均出行次数为2.21人次/日。芳村区日均出行总次数为50万人次。由于芳村区是广州市西南地区客流集散地,对外交通占了总出行的一大部分。表二芳村区居民不同出行方式出行量构成比例(%)交通方式摩托车小客车出租车单位车公交车地铁自行车步行轮渡其他合计1998年市区10.352.280.725.0517.490.0221.4741.92未计0.701001998年芳村区11.482.190.052.1924.040.0125.1434.43未计0.471002000年芳村区10.873.780.370.9821.55.3417.0532.437.68/100由上表知,2000年芳村区居民步行、自行车、公交车出行占全部出行的71%,是芳村区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也是最基本的出行方式。公共交通出行约占35%(包括地铁、地面公交、轮渡、出租车),比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20%要高。摩托车的比例占约13%,基本与自行车持平,轮渡出行方式占7.68%不容忽视。3.4公共交通现状分析现状公共交通设施包括地面公交、地铁和轮渡。地面公共交通比较发达,共有34条公交线路,联系广州中心区的公交线路有25条,联系南海佛山的公交线路有9条,联系海珠区的有4条,只在芳村区内的公交线路有两条,日均运量为20.2万人次。地铁一号线部分经过芳村,在芳村区内设西朗、坑口、花地湾和芳村四站,芳村区段日均运量为4.6万人次。轮渡地位不可忽视。芳村现有6个轮渡客运码头,8条客运专线,日均运量从1998年的8.3万人次下降到2000年6.4万人次。目前芳村公交系统中,地面公交还是起着骨干的作用,占总运量的65%。地铁所占比例虽然只有15%,但由于地铁出行距离长,主要解决跨区交通,所以地铁还是起着芳村公交主干线的作用。轮渡作为芳村区的传统交通方式以及特色交通工具,在芳村区公共交通规划中是非常值得重视的。目前轮渡客运量占芳村公交总运量的20%,但都以短线为主,且发展趋势不断萎缩。3.5现状主要交通问题1)过境交通穿越中心地带,过江交通北重南轻,进出口道路过境比重大,出口通道能力较弱。2)路网结构缺陷,连通性差,交通过于依赖主干道。主要表现在次干道与主干道不能形成一个干道网络系统。主次道路比例失衡、主多次少,主次道路连通性差、不成网络。如芳村中心地区主干道围成的三角形地带,花地大道和芳村大道在长达3.6km内,无任何横向道路相连,次干道全部截止在花地大道以西。芳村大道北——广佛公路无平行道路分流,早高峰小时双向车流量达3150辆。3)公路客运站场进出交通不畅,配套设施不完善,站点功能有待论证。4)芳村区现有的交通组织与管理相对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行人设施极其匮乏;交叉口缺少路口展宽与渠化;灯控交叉口较少;缺少道路标志、标线。5)大型集散点停车设施不足。6)公交线网密度低,覆盖率低,非直线系数略大;主要道路重复线路多,布局失衡;公交线路车辆配备不均;芳村公交车均站场面积偏小,更有部分公交首末站占道设置;现状没有公交停车场和保养场,公交车辆停车保养十分不便;公交中途站在选点、站距、几何设计、停靠公交线路设计等方面不尽合理;交通方式换乘较弱,三种公交方式衔接不够顺畅。4、芳村区交通需求研究首先进行交通小区划分、土地利用模型、矩阵模型、路网模型的更新,对过江桥车流量、出入口车流量、现状主要道路车流量等进行校核;接着分析特征年(2005年、2010年)和远景年对交通量进行预测,内容包括交通供给假设、未来经济增长预测、人口与就业预测、居民出行量预测、车辆增长预测、交通方式划分、机动车高峰出行OD量等;最后对特征年的路网服务水平进行评估,得到的整体路网情况。表三广州市及芳村区人口与就业岗位情况广州市人口与就业芳村区人口与就业年份人口(万人)就业岗位(万个)人口(万人)就业岗位(万个)2000年5552502712.82005年58028036172010年6003104020表四广州市及芳村区个人出行需求市区出行芳村区出行芳村区占的比重全日出行量万人次出行率万人次出行率比重(%)2001年10352.18501.834.82005年11102.18681.886.12010年12072.2781.946.4表五芳村区不同出行方式出行量构成比例出行方式步行单车摩托车小汽车公共汽车出租车交通车地铁轮渡2000年比重(%)32.4317.0510.873.7821.50.370.985.347.682005年比重(%)25.313.987.57.126.53.370.656.57.12010年比重(%)22.89.84.313.628.55.207.87.0表六芳村区整体路网情况年份车公里负荷度速度路网容量2000年1267000.4535.62815562005年2055160.4933.14194202010年2768610.5831.94773475、芳村区交通发展战略本次规划的一大特点是在总体战略及规划方案确定前,进行了多方面的战略方案的选择,用以确定芳村区的道路网络形态、轨道客运线网布局、公共交通网络发展方向、对外交通枢纽的选择、停车供应的选择、界定各种交通方式的作用等。5.1总体战略强化芳村区作为广州西南门户的交通枢纽地位,建设先进的物流和客流集散中心,建立具有网络城市结点功能及体现生态环境优势的综合交通体系,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逐步形成广州辐射西南的客货运枢纽,广佛地区城市间公路运输网连接的纽带,轨道交通客运线网的换乘中心,功能级配合理的地区道路网络,快捷、舒适的多元化公共交通体系,技术先进的交通控制系统,以促进芳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次规划主要突出“具有芳村区特色”即要突出①芳村区是广州市西南交通门户;②是西部人流与物流的集散中心;③水上交通特色;④生态环境优势。5.2交通发展战略目标建设4个完善、发达、先进的交通系统,构筑人本交通、生态交通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体系。即建设完善的道路网络体系;建设发达的对外交通体系;建设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先进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维护并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设施与公共交通设施;重视并改善行人步行系统和步行环境。规划中根据芳村区交通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了道路网络、客运交通、对外交通及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战略要点。6、芳村区综合交通规划(2000——2010年)芳村区综合交通规划遵循整合、优先、容量控制及可持续发展原则,使规划具有前瞻性、超前性与可操作性。6.1道路网规划道路网规划着重要解决以下问题:城市出入口的选择与过境交通走廊的布置;与中心区的衔接通道;对芳村区经济腹地、生态绿地的交通屏蔽与保护;公路客、货运通道的布置。具体措施包括增加西南出口快速通道,加密东西干道,改善站场及码头交通衔接,开辟滨河景观道路,完善路网结构,强化道路功能分级,提高支路网密度等。芳村区规划路网格局为:三纵五横、一个半环、二个绿环、六座过江桥(隧)、六个城市出口。“三纵”为如意坊主干道、花地大道、芳村大道;“五横”为珠江大桥放射线、花蕾路、浣花路、龙溪路、鹤洞路;“一个半环”为西环高速公路;“六座过江桥”为珠江大桥、如意坊大桥、珠江隧道、洲头咀大桥、鹤洞大桥、东沙大桥;“六个城市出入口”为广佛公路、穗盐路、南海联桂路、龙溪路、广中公路、广珠高速公路西线;“二个绿环”为环绕珠江和花地河沿岸景观道路,规划宽度40米,为次干道。表七芳村区不同规划时期的道路网指标合计规划阶段道路等级规划范围(km2)高快速路(km)主干路(km)次干路(km)支路(km)道路长度(km)道路密度(km/km2)道路长度29.714.4233.5426.5658.83133.054.48规划近期比例(%)10.8252044.2100道路长度29.724.1328.7367.1262.8182.786.15规划中期比例(%)13.215.736.734.4100道路长度29.729.635.865.5160.8291.79.8规划远期比例(%)10.112.322.555.1100**芳村区行政范围为46.2km2,扣除珠江和花卉基地,道路规划指标统计范围为29.7km2。针对芳村区现状人行系统极不完善的情况,本规划确定至近期增设人行设施7座,远期鉴于芳村区的景观,建议多修行人地下通道。规划至2010年芳村区自行车出行比重控制在10%以内,应尽可能引出主干道及重要的次干道,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