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油画之中西融合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浅谈油画之“中西融合”理论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品德.道德.风俗等构成优秀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然而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油画的发展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在历史的进程中通过继承.发展和创新向前推动的。“中西融合”这一绘画理念对油画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油画的“中西融合”理念,我们油画中要谈的中西融合是要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更新更好的艺术语言,建立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的中国油画。关键词:中西融合中西异同发展民族精神时代性LightabouttheconvergencetheoryofchinaandwesternStudentmajoringinfineartsNameShiJingTutorZhangYangLiuYingHongAbstract:Chinesehistory,passeddownalongideologicalmoralandCustomsconstituteagoodtraditionofChineseculture,butcultureisnotstatic.Similarly,thedevelopmentofoilpaintingisadynamicprocessofdevelopment,isinthecourseofhistorythroughinheritanceinnovationmovingforward.Sino-Westernconceptofthepaintingonthecanvasplayedanindelibleroleinthedevelopment.ThisarticlediscussesthreepaintingsofChineseandWesternfusion,thinking,wewanttotalkaboutChineseandWesternpaintingintheintegrationofChineseandWesternarttoattempttobreaktheboundaries,creatingakindofnewerandbetterlanguage,theestablishmentofanationalstyle.Keyword: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andWesternfusionofChineseandWesterndevelopmentofthenationalspiritofthetimes引言:走进中国军事博物馆,每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扬眉吐气。我们仿佛看到了历史的一幕幕,了解到中国的历史.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当我看到军博陈列的好多枪支上标有“英国制造”,“美国制造”时,心里相当不爽。但这些使我们明白,当我们在某一方面暂时落后时,我们要敢于承认这一点敢于向他人和他国学习,使发展自己壮大!诚然,我们中国油画的发展也同样如此。二十世纪,守旧的文人画风阻碍了中国绘画的发展,中国传统油画的活力萎缩和流失。留欧回来的徐悲鸿.林风眠.潘玉良等对中国之古典油画的存续指明了一条路:“中西融合”。他们致力于复兴中国美术,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精湛艺术技巧的作品,鼓舞和启发着成千上万的美术工作者和爱好者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继续奋斗。一.从中西油画的异同找革新之原由谈到“中西融合”我们必先分析异同。第2页西方国家大都属于商业社会,商业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带有冒险性。个人不断的向外谋求发展。我们上初中时经常会看的文学书刊《堂.吉诃德》《鲁滨.孙漂流记》等,都是以个人为起点向外开拓,不断的自我追求自我扩展。影响到油画创作上是不断地追求革新,追求新的技法和新的理念。西方虽然也有古典,也有古今之争,但总的来说,西方油画的发展追求的是向前的是要求变和要求新的。这在浪漫主义运动之后显得更为突出。到二十世纪,则差不多日新月异,一个一个新流派像昙花一样一个接一个的开放出来。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封闭式的自我满足。它不要求动而要求静。这些在中国古代的文艺和美学思想上具有特殊的力量,成为了中国美学思想中评价文学艺术作品的难得的褒奖词汇。在这样一种以古为式的静止的封闭社会中,诗人艺人追求的不是向外斗争的精神,而是《老子》那种“小国寡民”“知足常乐矣”的精神。长此以往,传统思想阻碍大胆的创新。20世纪初的中国,刚刚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正是百费待业之时。但是保守势力.封建残余思想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中国的发展。其在油画上的现象即颓败保守的文人画风。中国的油画正日益丧失最可贵的创造精神。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带来艺术审美特征方面的差异,归纳起来包括如下两点:1.西方油画基于写实的基本知道,重于立体感,追求中.远.近三层空间的表现。中国油画追求的是意境。基于写意的指导思想,画面倾向于平面,虚白。中国古代表现艺术特别繁荣,因而中国古典油画一般都偏重于意境的创造。意境不是一个凝固的概念二十一个流动的历史范畴。写意以状为凭依,以景结情,情在景中。艺术家赋予艺术媒体的任务已主要不在于再现自然之型而是造型写心。相对的说,西方油画偏重于写实,重视对现实的模拟,人物的再现写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变更。画家以自然为师进行改造。在创新变更的同时油画技法和油画审美理念得到革新。2.西方油画重色,中国油画重线。事实上西方的很多油画家也不排斥线的存在。色的边缘就是线。万物皆有轮廓,轮廓均有线。西方的油画比较注重颜色,比如印象派大师莫奈的油画作品《鲁昂大教堂》,就是通过颜色表现不同时期的教堂景象的。中国的绘画六法中所说的“随行赋彩”所指也是用色,但二十世纪的挺多油画家不敢大胆用色,在国画中“以墨代色”就是色彩运用的创造。二.“中西融合”的中国油画改良1徐悲鸿站在新文化运动的前列,成为中国油画的革新者。我们所敬重的不只是徐老师的画,更是他为振兴中国绘画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徐悲鸿是十分珍视的。他提出革新对于传统中的优缺点是区别对待的。他从一开始便提出了“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可采者融之”。这种改革理念一直作为徐悲鸿以及后来的绘画者继承和发展中国油画的准绳,并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美术教育体系。徐悲鸿老师的中西融合的探索始终以“润”为基石,主张以西润中。与同第3页留法的艺术不同,徐悲鸿的精神深层的根基是传统的,因此一方面倡导西方写实主义,另一方面在创作中表现一种古代文人的气质,即回避现实地“寄托高深”。徐悲鸿老师认真研究欧洲的艺术传统,掌握了精湛的油画技法。继承了西方古典油画的油画传统,吸收了印象主义的色彩,融合中国传统技法,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开辟了道路,早在二十年代初期,他就尝试运用西方油画中特有的工具技法表现中国人物,具有很高的成就。代表作品有《箫声》.《女孩》。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高超的西欧传统的油画技法,更为可贵的是同时体现了中国风格的情调。中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美的东西,我们应该将中国传统技法融合进去,创作一批具有真正中国民族形象和民族风格的油画作品。《田横五百士》,源自历史题材,歌颂中国人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他将西欧古典传统的构图法与中国长卷式人物构图融合,使人物顶天立地,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空间,画面充实,均衡,气势雄浑夺人。他在人物与背景处理上,发挥中国画线描的特长,色彩上具有浓厚的中国情调。与此同时,他在造型的体积感,质感,空间距离感以及光感与色感方面,充分发挥了西欧传统油画的特征,可以说是一幅融汇中西具有强烈的民族气魄的中国油画。与徐悲鸿的以西润东不同,有一位美术教育家顽强地拒绝政治,对于中西绘画的原料技法和构图,纯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绝对的改造,完整地创造一个新画题。这位教育家是现代画家林风眠老师。第4页在中国油画发展史上,林风眠的地位极为重要。他是中国现代美术和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林老师将现代美术的变革,从单一的写实引向四面八方。他与其他艺术家不同的是,他彻底放弃传统艺术的样式和意念,不漏痕迹的融通后印象野兽派立体主义,从未着眼文人画传统,更多地重现心灵和视觉。身体力行的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抒情画风,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也是20世纪实践中西融合具有革新精神的先驱。林风眠很早就开始创作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罕见的《裸女》画。躺椅的样式以及裸女的姿态很有时尚感,类似马蒂斯、莫迪利阿尼等西方大师的手法;然而给人新鲜感的是,后面的栏杆、荷塘分明是中国式的,暗示是在东方的凉亭中。这种中国元素和西方元素同时存在的组合,让人产生了一种亦梦亦幻的美妙感觉。“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这是他国立杭州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时的观点。他培养出了李可染吴冠中艾青等一大批艺术名家。他的学生吴冠中曾在百花园里忆园丁,吴冠中文集中说到“概括的讲,相对的说,西方美术重于性能与质,而中国美术则更重于神和韵,无论西方和东方,都有不少画家探索两者的结合。”林风眠绘画的中西结合就是以中国韵律为骨干,画面中行的变化转折服从韵律的指挥,是对中西融合绘画形式的深刻认识与理解。三“中西融合”之我见过去是现在的传统,今天是明天的传统。时代的车轮在不停运转,艺术也要“与时俱进”。时代牵引艺术的发展。当以往的规范审美标准技法不能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大胆进行对旧的传统油画进行改革的“中西融合”。有不少同志,特别是年轻画家,强调向西方学习敢于标新立异,为中国油画的发展探索新道路。他们的大胆探索精神是可贵的!但不可忽略中国的传统,中国文化的根基。中西油画个自成体系,各有各的发展规律和独特的只是文化背景。正如潘天寿先生说的“就如两大高峰,对峙于亚欧大陆之间,这两者之间尽可互取所长,以为两峰增加高度和阔度,这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绝不能随随便便的吸收,不问所吸收的成分是否适应彼此的需要,是否与自己民族历史所形成的民族风格相协调。在吸收之时,必须加以研究和试验,第5页否则,非但不能增加两峰的高度与阔度。反而减少自己的高和阔……”。中国油画应该以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为底蕴,应该有中国独特的民族风格,中国油画如果画得同西洋油画差不多,实无异于中国绘画的自我取消。我们油画的“中西融合”不是二者合一的半对半的结合。而应该是“洋为中用”以中为体,以西为用。对于西方油画的吸收我们也不可采用全盘吸收,应辩证的看待,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吸收消化外来文化不断丰富和构建自己的东西。对于中国油画的发展应该是批判性的,用哲学的观点来说是“否定之否定”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融合”的绘画语言是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中西融合”是中国油画在新时期的一个现象,一个选择,一个方向。“中西融合”的油画理念即不同于中国古代也不同于西方,是以中国人的独特的哲学思维,中华民族的心里特征,传统民族精神面对世界做出的选择和衔接,是赋予时代性的“中西融合”,是中国油画的个性化.民族化和时代化.结语今天的中国只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今天的“中西融合”的艺术观念,也只能是中国传统油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个发展。如何根据中西油画的异同,学习借鉴融合民族传统艺术,创造出更多更有创新精神和中国气魄的油画作品还有待于新一代热爱油画的者的共同努力。致谢大学四年已经接近尾声了,在此对我的老师我的家人我的同学表达我由衷的谢意。这次毕业论文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特别是张炀老师和刘英宏老师给我的耐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他们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回想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体会颇多。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立,中期论文的修改,后期论文格式调整等各个环节中都给予了我细心的指导。在此谨向张老师和刘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参考文献1李志雄《中西艺术比较》1988年12月第一版2徐翼《中国书画名家话语图解—徐悲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3郑重《林风眠传》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01月第6页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