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滨水区空间设计摘要:针对滨水地区是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通过对其特点总结及实例分析,提出了滨水区城市设计应突出滨水区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作用,营造亲水空间,重视滨水空间的可达性与整体性的策略,从而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滨水空间。关键词:滨水区,空间设计,亲水空间对欧美发达国家而言,城市滨水区建设是伴随着旧城改造应运而生的;对我国来说,城市滨水区建设是城市化运动中的又一个新亮点,是继步行街、城市广场、景观大道等城市热点之后的新热点。在城市设计中,城市滨水区属于开敞空间的一种,作为一种连续的线性元素,城市滨水区与城市街道、广场、标志物等都联系紧密,对它的投入和建设往往可以拉动周边地区的土地价格,带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1.滨水区的范围从规划用地的角度,可以将滨水区分为3个区域:水域区,公园区和公共区(见图1)。1)水域区是指从岸边延伸至水面的一段水域带,其功能以水2)面活动为主。2)公园区是指临近水域的一片陆地范围,一般以滨3)水道路为边界,功能以休闲、运动和观赏水景为主。3)公共区由临近公园区的土地组成,以居住用地和公共性用地为主。在城市滨水区,开敞空间的基本形式可以概括为:水域空间,滨水绿化公园(包括滨水广场,滨水人行步道等),滨水区街道及附近的公共设施等。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滨水区生产功能的下降,游憩功能得到提高。随着城市中水运地位的下降,滨水区内的码头、船坞、仓库、工厂等设施遭到废弃,使得滨水区的用地性质有了功能转换的可能性。同时,城市居民对自然的向往,也使人们逐渐认识了滨水区的景观价值。2.对滨水轮廓线的控制城市滨水区既是观赏自然河道、湖滨、海岸风光的一处观赏点,同时,由于人们在水域内的活动,公同区和公八区内的建筑往往也成为代表城市边沿的一道风景。这里,我们可以把临水建筑的轮廓线称为第一轮廓线,而把其后的建筑或自然山体的轮廓线依次称为第二轮廓线,第三轮廓线……第一轮廓线是表层轮廓线,而第二、第三轮廓线则是中远景轮廓线。3.建筑退让线和界面控制蓝线是规划水陆用地的分界线,控制滨水建筑后退蓝线距离如同控制街道建筑后退红线同样重要。建筑后退蓝线距离为建筑物距水岸的最小距离,与水体尺度、滨水地形地貌有着密切关系。对蓝线距离的控制应满足滨水开敞空间、绿化、滨水活动组织的用地要求,同时与控制滨水开敞空间、滨水绿化带相统一,与滨水区内的建筑高度相协调,以达到舒适协调的空间尺度效果。建筑后退蓝线的距离一般应大于建筑高度,即DH。滨水建筑界面要与滨水空间序列组织相统一。滨水建筑界面要针对滨水区内的建筑布局分别确定高层建筑界面线、多层建筑界面线及低层的控制界面。滨水建筑界面控制总体上应表现连续感,但在重要的视廊区间应断开,以防止形成一排封闭感很强的墙。一般认为建筑临水面不应大于水体长度的70%。4.建筑高度控制建筑高度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形成良好的空间尺度和优美的天际线,使建筑高度从临水处向陆域方面逐渐地增大;保留足够的开口,使通向水面的视线不受阻隔,营造一种丰富的景观层次。滨水建筑高度控制要以水体尺度、景观视廊分析、天际线组织和标志性建筑布局为依据。对于临水建筑,为了体现滨水空间的开敞性,考虑视觉与观赏效果的心理感受,通过高度控制来引导建筑形体向水体跌落,形成向上收分的建筑形式。下面以浙江长兴县护城河项目来说明滨水区建筑形态的控制。长兴县护城河两岸设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沿河两岸景观设计,其目的在于通过护城河两岸地区的整治改造,带动整个老城区的发展。在设计范围内有一地块根据总体定位定为商业精品区。由于原来的硬驳岸较高,使得水体与人的活动分隔开来,为达到亲水的目的,沿河绿化带向水体方向形成缓坡,并在河道交汇处设置亲水平台和码头,达到景观的渗透和共享。该商业精品区南面建筑后退较多,形成了一个较大面积的集散休闲广场,使得人流可以很方便的到达亲水地带,人与水得到有效的互动;而建筑高度又得到很好的限制,使得建筑高度远远小于退让河道的距离,既使建筑的体量得到一定的削弱,又能使离河岸稍远建筑的景观视线得到很好的渗透,可以更好的欣赏到河道两侧的景观(见图3)。在长兴港南侧建筑处理上,规划以点式居住类高层建筑为主,建筑底层架空,使沿河绿化景观和小区内部景观相融,同时也能与对岸的商业活动形成呼应,达到视线的渗透和两岸的动、静对比。从视线高度上可以分为高、中、低3种。亲水平台和码头位置为低角度视点,集散广场和那边住宅的架空位置为中等角度视点,而位于商业建筑和住宅上的视点为高角度视点(见图4)。滨水区应该具有富有生机和多样化的混合功能。实现平衡的混合功能强化了24小时城市概念,在这样的城市中,人们可以得到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多种机会。在城市设计框架中,各种功能的分布应该能够促进场所营建和多样化目标的实现。滨水区设计注重开敞空间的营造,做到“还水于民”。滨水区开敞空间主要包括滨水广场、滨水步行道、滨水公园等。5结语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城市滨水区的设计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对滨水开敞空间、滨水建筑组群、滨水道路交通、滨水绿化景观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现代人对城市生活的需求,已不仅局限于空间使用功能的满足,更主要的是在于环境质量的提高。因此物质、精神和心理需求等都需要加以综合考虑,创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具有人性的空间,这也在以后的设计中对我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参考文献:[1]梁雪,肖连望.城市空间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2]张庭伟.滨水地区的规划与开发[J].城市规划,1999(2):50255.[3]马良伟.漫谈城市设计[J].北京规划建设,1998(1):56257.[4]张庭伟.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