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管理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翻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翻译一、出示一段学生翻译的文章:晏子之晋,见披裘负刍息于途者,因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曷为而至此?”对曰:“齐人累之。吾名越石甫。”晏子曰:“嘻!”遽解左骖赎之,载而与归。(注)刍chú:喂牲口的草。学生译文:晏子到晋国,看见一个穿着豪华衣服背着柴草的人在路边休息,因为他是个君子。派人问他说:“你为什么来到这里呢?”那个人回答说:“齐国人连累了我。我名叫越石甫。”晏子感叹道:“啊!”立即解下自己的左边骖马,把他赎了出来,并且载着他一同回齐国。参考译文:晏子到晋国,看见一个披着破衣服背着柴草的人正在路边休息,认为他是个君子。便派人问他说:“您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呢?”那个人回答说:“是齐国人使我受害的。我名叫越石甫。”晏子感叹道:“啊!”立即解下自己的左边骖马,把他赎了出来,并且载着他一同回齐国。二、翻译中的十种失误(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译成:晋国的侯王和秦国的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二)以今义当古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扩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能以今义当古义。下面几例翻译均是不妥的。1、是女子不好……得再求好女。《西门豹治邺》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长得不漂亮)……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2、(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去了(才离开)。3、先帝不以臣卑鄙。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地位低下)。(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注意: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四)一词多义选用不恰当。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注意: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惜”的意思。又如: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译成:假如我不从事这种劳役,那么早已生病了。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责备)单于。(五)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注意:句中语气词“也”应删去。(六)省略成分没有译出。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七)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再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注意: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八)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致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九)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十)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三、文言翻译的原则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信”、“达”、“雅”。信: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达:翻译出的现代文要通顺明白,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雅:规范,典雅,得体。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一点是翻译的最高要求,对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因此,中学生能做到“信”、“达”就可以了。要做到“信”、“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语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可增减。四、文言翻译的种类1、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也不够通顺。2、意译: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如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直译: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亚父面向南坐着,——亚父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着;张良面向西侍坐。意译:项王、项伯坐在西面;亚父坐在北面,——亚父就是范增;沛公坐在南面;张良陪同坐在东面。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以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手段。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再采用意译。五、文言翻译的方法1、加字法文言文单音词多,翻译时应逐字对照。在文言单音节词之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表达准确、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复音节词或短语。如: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翻译为“阐明”。“大”翻译为“重大意义”。“重”翻译为“重要作用”。如:当是时也,商君佐之。“佐”翻译为“辅佐”。如: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筑”翻译为“修筑”。“守”翻译为“把守”。2、解释法也叫“对译法”,即对某个词怎样解释就怎样翻译。如: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瑰”翻译为“珍贵”。“观”翻译为“景象”。如: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系”翻译为“捆绑”。“组”翻译为“绳索”。“首”翻译为“头颅”。如: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董”翻译为“监督”。“振(通震)”翻译为“威吓”。3、区别法即对有些词的翻译与对其的解释是不同的,要加以区别,不能把解释当作翻译。如: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奄”解释为“覆盖、包住”,而翻译应为“占有”。如: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絜”解释为“衡量”,而翻译应为“比比”。如: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盛”解释为“多”,而翻译应为“热闹”。4、转述法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种修辞格的文言词语。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是古代大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借代用法。翻译为“做官的人”。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比喻用法,翻译为“像云一样地”。“响”,比喻用法,翻译为“像回声一样地”。“景”,比喻用法,翻译为“像影子一样地”。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封狼居胥”,用典故,翻译为“想要建立像汉朝霍去病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那样的功绩”。5、保留法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如帝号、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以照录保留,不必翻译。如: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6、改写法将文言文中的习用语改换为现代说法。如:又嘱学使俾入邑庠。“邑”改写翻译为“县”,“庠”改写翻译为“学”。如: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促织”改换为“蟋蟀”,“岁”改换为“年”。如: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业根”改换为“祸根”,“而”改换为“你”,“翁”改换“爹”,“汝”改换为“你”。7、补充法文言文中常出现借一定语境省略某些句子成分的现象,为使译文准确、通顺,翻译时应将某些省略了的成分先补上,然后再翻译。如:郑穆公使(人)视(于)客馆,则(其)束载、厉兵、秣马矣。审视之,(之)短小,黑赤色,(成)顿(觉)非前物。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8、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不译。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也”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均无实在意义,删去不译。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夫”是语音助词,起提起下文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删去不译。如: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之”在句中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删去不译。9、调序法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把倒装句译成非倒装句。如:豫州今欲何至?调整为“豫州今欲至何?”“至何”翻译为“到什么地方去”。如:甚矣,汝之不惠!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翻译为“你不聪明太严重了!”。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调整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翻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壮的筋和骨头”。10、扩充法对言简意丰的句子加以扩展。如: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可翻译为“自从丈夫离家外出经商后,我便独自一个人守着空船在江口盼望着;船儿常在明月照耀下的寒冷江面上漂来泊去。可哪里有丈夫的踪影啊。”11、凝缩法把用了繁笔的文句译为简笔。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可翻译为“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六、文言翻译的注意点1、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如1999年高考第14题“在郡多有出息”中“出息”就是关键词,它不是现代汉语的“有前途,有志气”的意思,而是文言文中的“产生利息、收益”的意思。2、充分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如“古之人不余欺也”,正确的语序应是“古之人不欺余也”。同时还应保持原文语气,即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等。3、看清上下文的意思和关系。认真领会原文,要把词放在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到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绝境”不能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无法生活”,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会生活无着,“绝境”当是“与世隔绝的地方”的意思。4、一般词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如“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其中的“东西”、“南北”实际都是“到处”的意思,用意译就比用直译好。七、文言难句的翻译1、注意词的古今意义由于词义的发展变化,有的词古今意义有所不同,需要仔细辨别,准确理解。例如,“去”的今义常用是“到……去”,而古义常用是“离开”,动作趋向古今恰恰相反。《荀子·致士》:“川渊枯则鱼龙去之。”译为“河流干枯了,那么鱼和蛟龙就离开这里。”又如,“偷”今义常指“偷窃”,古义常解为“苟且”、“马虎”。《商君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译为“善于治理国家的人,粮仓即使充实,对农业也不马虎。”2、注意一词多义有的文言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如果理解有误,也容易导致文言难句翻译的失误。例如,同是“兵”这个词,在汉贾谊的《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句中,“兵”指的是“兵器”;在《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兵四十万”中,指的是“军队”。这就需要仔细辨识。3、注意词类活用常见的词类活用,主要是指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意动、使动;形容词活用为意动、使动;动词的使动用法……(即前面所讲的各种活用情况)4、注意文化知识有的文言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