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建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建筑节能技术课程论文学院名称:土木建筑学院专业班级:工管1101班学生姓名:赵岩学号:2011140201092014年4月8日浅谈绿色建筑摘要:为落实国家倡导的绿色建筑战略,本文阐述了绿色建筑的概念、特点,以及绿色建筑技术在房地产市场开发中的现存问题,分析了绿色建筑技术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应用现状,从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等方面探索绿色建筑新技术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发展和应用,并提出了立足本地,设计先行,应用前沿科技来创新绿色房地产的战略思路。关键词:绿色建筑;房地产开发;节能技术可持续发展1.引言绿色建筑概念及内涵在GB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为: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提出了绿色建筑理念,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绿色建筑的发展,对我国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毫无疑问,绿色建筑需要特别关注人对于建筑品质的需求,这与开发商致力于满足客户需求的诉求不仅没有矛盾,反而高度契合;而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开发商,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也要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2.绿色建筑概念分析由绿色建筑的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能够提供给人类健康、安全、舒适的内部居住空间,它同时还要具有能够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外部建筑环境。绿色建筑内涵我们可以做如下的理解和归纳: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建筑对环境负荷的压力为前提,运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的建筑方案和技术,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最终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经过对相关概念的研究,综合分析整理,本文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内,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以健康为主,适度舒适,实现“人、自然、建筑”三者和谐统一的建筑。3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房地产市场应用中的现存问题3.1城市能源在建筑物中的应用不尽合理目前我国还是以煤为主要燃料,城市能源结构不合理,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和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中利用率还很低。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落后发达国家20年。在我国,建筑总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和建筑能耗)约为全国能耗总量的30%,其中用于建材生产的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12.48%。在建筑能耗中,围护结构材料保温性能差、保温技术落后,传热耗能高达73%~77%。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3.2重视主动式技术而轻视被动式技术现在大部分地产商为了包装楼盘,注重主动式技术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应用,而忽略了投资回报率较高的被动技术的应用。既花费了大量的投资,又未能取得很好的节能效果。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了很多这种现象:大部分提出利用了绿色节能技术的小区,大部分的客厅和卧室都采用了落地大飘窗、规划中对建筑群体之间的通风与日照考虑不足、住宅周边大量设置了硬质铺面的停车位、建筑设计上基本没有考虑遮阳、对小区微气候基本没有考虑,等等。应该说被动式绿色建筑技术是整个绿色小区首要考虑到的技术手段,因为被动式技术是一种“顺手拣的便宜”,投资低、实施简单、综合效益高,而且持久性可以和建筑使用年限一样长,不存在任何后续费用的优势。之所以出现重视主动式技术而轻视被动式技术的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开发商对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的非理性迎合甚至误导,以及对房地产开发利润的最大化追求。比如落地大飘窗的流行在于人们认为其是传统豪宅的一种标志性构造,同时对自然景观的最大接触的渴求;而规划中对建筑群体之间的通风与日照考虑不足,往往是因为开发商过于追求建筑容积率。4绿色建筑设计4.1,建筑师应着眼于大局。绿色建筑中融汇了许多现代的理念和技术,像污水的有效处理、太阳能、风能的采集及利用等。许多技术范畴超出了建筑行业的知识认知水平,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略知一二,勤于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进行及时的交流和学习,在多方的配合下,共同实现绿色建筑行业的开发和兴起。设计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循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在尊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将“四节”: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落实到实处,达到既满足人类对建筑的功能和空间的需求,又让建筑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目的。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对自然环境的理解,使人们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早期规划中就应制定出绿色建筑技术的导则,利用简单的实用技术、使用节能的建筑材料。要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避免使用易破坏环境、产生废物的建筑材料;同时还应注重地域性,尊重民族习俗,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根据绿色建筑的概念内涵,本文从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环节来分析绿色建筑技术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应用现状。4.2开发绿色房地产应立足本地实际我国的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需根据实际情况,而不能照搬发达国家和先进城市的原有经验,不能简单机械地引进价格高昂的绿色技术和产品,也不可能等经济发达了或者等产业程度高了再考虑绿色和节能,而应不失时机地在现代化进程中加上信息化、生态化水平等基本衡量指标,在房地产建设中注重节能与环保。4.3开发绿色房地产应主抓规划设计规划设计是重中之重。主要节能技术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地块选择、规划布局、建筑群朝向、日照、形体系数、自然通风、立面设计、屋面空气层、窗墙比、遮阳、生态铺地、绿色水体、风向处理及整体绿化。例如在建筑间距、建筑朝向、建筑密度、建筑布局、建筑体型上确保房屋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通过加强周围绿化来解决房屋的热环境问题,等等。本文将从主要的小区规划、建筑选址、建筑形体与建筑及其配套系统设计四个方面来提出相应的措施。(1)小区规划方面在设计住宅小区时,在总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低密度、高容积率对节能有利,在通风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可因地制宜进行建设。(2)建筑选址方面建筑的选址是设计前首要考虑的问题,日照、遮阳、通风是建筑选址最先需要考虑的三个因素。所以,选址要结合建设地段的地形、地物、地貌、主导风向,合理布局建筑物。例如建筑基地应选在向阳的地段上,为争取日照创造先决条件,而不宜选择在山谷、洼地及凹地等处,因为冬季冷气流易在凹地里形成对建筑物的“霜洞”效应,位于凹地的建筑所消耗的能量,就会相应地增加。(3)建筑单体设计①建筑布局设计。一个好的建筑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场的资源来减少建筑得热和改善室内的环境质量,采用以下措施可使建筑的布局得到优化。.使用现场已存在的树木或其他植物来减少建筑的热负荷,仔细划分建筑内的使用功能区,使不需要窗户的功能区域尽量安排在建筑物的北面,使具有相似使用功能的功能区域尽量位于同一区域,以利于建筑物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及节能。②建筑形体设计。严格控制建筑形体的外表面积是节能控制的关键,在相同平面面积前提下,尽量少的围护结构面积对减少能量流失意义重大。综合各项因素考虑,板式住宅在多方面占据节能优势。这种优越性不但体现在建筑能耗较少的方面上,而且还体现在板式住宅由于其朝向佳、形体舒展,能给人们创造一种舒适、生态的居住环境,没有点式住宅带来的局促感。(4)建筑及其配套系统设计①新风系统设计。是保证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关键手段,要想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势必加大新风的使用。②自然能源的使用。绿色建筑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节能,一般绿色建筑的能耗水平大约是同类普通建筑的1/4~1/2,绿色建筑的要求是在节能的同时,又不能降低建筑室内环境的质量,自然能源的利用对实现绿色建筑的节能至关重要。总之,我国对于绿色建筑这一理念的认识日益完善,绿色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默默无闻到成为时尚,从理想到现实,发展迅速,成绩显著。5结语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要克服这些问题,提升节能技术的应用效果,需要房地产企业在开发项目中致力于保护全球生态系统、自然气候。在设计理念上,应当充分考虑选址和与环境的协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当地自然条件,从小区规划、建筑选址定位与建筑单体设计三个方面都达到绿色设计。从而使绿色节能技术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应用更加合理化、有效化。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生态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推行绿色建筑不仅是政府的一项政治措施,更是人民福利的工程。因此,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申唐,毛贤君,张天宏.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发展应用[J].江苏建材,2009,14(1):16-18.[2]夏发斌.浅议房地产开发和绿色建筑[J].现代经济信息,2009,8(1):31.[3]熊小萌.中国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4]张静.浅探绿色节能建筑设计[J].世界建筑,2009,35(5):12-13.[5]牛季平.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J].工业建筑,2009(12).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