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浅谈英汉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江苏电大武进学院姚丽萍【摘要】从女性主义立场出发,对英汉传统文化所反映出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分别作了论述和比较,阐明了社会角色中的男女在不同文化中的期望值。【关键词】英汉传统文化性别歧视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每一个民族都有他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英汉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在它们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完全对等是极为少见的,但是在男女关系之间表现出来的对女性的歧视和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却存在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处。一、英语传统文化中出现的性别歧视英语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体现在诸多方面:1、英语称谓语中出现的性别歧视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特定身份角色的称呼即为称谓。这种称呼反映着一定的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英语的描述和称谓中,女人经常被说成植物或弱小的动物,如:vixen(雌狐)-悍妇,bitch(母狗)-泼妇,cat(猫)-讨厌的女人,cow(母牛)-既懒又蠢的女人,hen(母鸡)-尤指爱管闲事或爱讲闲话的女人,称呼男人?2、以男性为中心的婚俗人类从母系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男女角色进行了再分配:“男主外,女主内”,妇女的主导地位也随之失去。男子在家中被看作是身强力壮、主宰诸事、赡养妻小的一家之主,而女性则是依附者,活动的范围一般局限在家庭中,妇女的存在仅仅是对男子的点缀和装饰。男性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领域中都占着绝对的主宰地位,而女性的天地则缩小到家庭。众所周知,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与人的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当社会形成了男性占统治地位和女性居附庸地位的局面时,语言会有突出的反映。例如在以男性为中心的英语社会的婚俗中,一位女士嫁给一位男士后就会失去自己的姓名而变成“某某夫人”,就会从Miss变成Mrs.,或失去姓而只留下名,该女士也随着这种“附庸”关系而获得其社会地位,即使这位男士已经过世,她仍然是他的遗孀(如:Tom'widow)。如果要表述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结了婚,正确的表达只能是:Janewasmarriedto(notwith)John.句中的介词“to”明确地告诉我们,是Jane嫁给了2John,Jane的地位从属于John。下面的例子也许能更好地说明这种“男娶女嫁”的婚姻规则:Shewantedtomarryherdaughtertoarichman.从婚俗来看,男性的中心地位和女性的附庸地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女性只有首先获得了这种法定的附庸地位,才会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3、男尊女卑的宗教思想英语族人虔信宗教,其主要宗教是基督教,上帝虽然不拒绝女信徒,可他并没有把女信徒和男信徒放在同等的地位。在《圣经》中有过这样的记载:上帝先造了亚当,又从亚当的身上抽了一根肋骨(rib)造了夏娃,于是就有了用“Adam'srib”指代woman的用法。夏娃造出来后,亚当就说:“这是我骨头中的一块新骨,我皮肉上剥离的新肉;因为她取自于人(man),所以她将被称作女人(woman)”。可见从一开始,上帝就把男人放在了统治地位,女人则只能附属于“他”而存在。虽然早期基督教所宣扬的博爱平等思想使它赢得了众多的追随者,但基督教在男女关系问题上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宗教。在教堂举行的婚礼上,牧师会这样宣布:Inowpronounceyoumanandwife.(not“husbandandwife”)结了婚的男士还是man,仍可逍遥自在。而结了婚的女士却已经变成wife,身份一经确定,就不得再有非分之想。另一方面,结了婚的man,照样在外打天下,挣面包,呼风唤雨,而变成wife的女人,其天地则缩小到家庭,只能呆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伺候丈夫、照顾孩子、当丈夫的陪衬和点缀。英语国家的宗教语言中显示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是显而易见的。二、汉语传统文化中出现的性别歧视1、汉语称谓语中出现的性别歧视在古代中国,女人常采用表示地位低下的称谓来自称,如“奴”、“奴家”、“妾”等,而称呼丈夫则要采用表示尊敬的称谓,如“夫君”、“郎君”、“官人”等,而男性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室”、“荆妇”、“内人”、“房下”等。在农村还有称“堂客”、“孩子他妈”、“他/她娘”,当着外人提及自己的妻子时,用“屋里的”或“我那口子”或用自己的孩子的名称来称呼。现代?2、以男性为中心的婚俗中国是个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婚姻习俗很多,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建立在“男尊女卑”思想基础上的。中国有句古语:“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嫁”虽是“女”、“家”组合而成的,但这个家不是女子之家,而是丈夫之家,说明了中国的传统婚姻“规则”——“从夫居”,这和英语族人的婚姻传统毫无区别。一旦进了夫家的门,与英语族人不同的是,女子就失去了自己的名,只留下了姓。如果被国人看着的家谱,其中所列某某人的妻子只是3在姓后加一个氏字,如“刘氏”、“李氏”、“张氏”等。墓碑上只告诉别人“家母”姓什么。口头上,叫某个男人的妻子时,甚至连她的姓都省去了,只称作:“刘家的”、“李家的”、“张家的”等等。即使在现代文明程度很高的香港,仍有其残迹:现任香港律政司司长陈方安生、凤凰卫视的新闻记者吕丘露薇、陈鲁豫等,都是有名的女性,但名字念起来却很别扭。很明显,她们是将丈夫的姓氏冠在自己姓名的前面,虽比起古人只有姓氏而不传其名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夫姓冠首,所反映的还是一种隶属关系,看似新潮、前卫,实质仍是封建传统的遗留。事实上,香港、澳门等地有许多新女性都将丈夫的姓放在自己姓名的前面,以示所属,它表明性别歧视仍不是个别现象。3、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观中国文化的主干是儒家文化,可是儒家鼻祖孔子在两千多年之前就讲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在孔子的心目中,女人与“小人”是同一个档次的。自从有了孔子给女性的定位,妇女的地位在封建社会中就没有高过“小人”。首先体现在完全不平等的夫妻关系上,丈夫可以随意“休妻”,正式规定的休妻理由就有七条,即所谓的“七去(出)”:“不顺父母去,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后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盗窃,为其反义也。”[2]而且,休妻的手续也特别简单,只要丈夫一低“休书”,妻子就会沦为“弃妇”,受到社会的歧视。另一方面,妻子却没有“休夫”的权利,只能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即使丈夫已经去世,妻子仍然不能选择第二次婚姻,她必须为死去的丈夫“守节”,因为,“好马不伺二主,好女不嫁二夫”,“一女不吃二家饭”,“好马不吃回头草,烈女不配二丈夫”。而相比之下,丈夫不仅可以在妻子死后名正言顺地续弦,就是妻子在世时,仍然可以有三妻四妾。在礼教最为盛行的宋朝,还专门给妇女的言行立了“规矩”,即所谓的“三从四德”。“三从”指“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便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把女人牢牢控制在被统治地位上,一辈子也没有自己当家作主的时候。而“四德”则强调女人的生存目标就是要以男人为中心,要以伺候男人为己任。除此以外,对妇女还有一些更为严格的限制:“笑不露齿,话莫高声”。荒淫无耻的南唐后主竟然别出心裁,将女人的脚裹成“三寸金莲”以供其享乐玩耍。如此种种封建伦理,任由女人怎样挣扎,也逃不出男人的手掌心。(三)不平等的宗教信仰观宗教信仰对于人们的精神和心理需要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妇女更是如此。因为,妇女长期处于被压抑和屈辱的地位,她们对自己卑微的社会及家庭地位无法正确理解,想4从宗教信仰中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但是,就几种在我国流传较为广泛、影响较大的宗教而言,她们是不能如愿的,她们在那里的地位甚至更低。无论是本国的宗法性传统宗教:道教,还是“西土”传来的佛教,都有明显歧视妇女的性别观,都视妇女为“不祥、不洁”之物从而排斥、贬低她们。如我国宗法性传统宗教中的祭祖仪式,都是由男性族长或家长主持,无论是享祭者还是在祭者都严格按照父系血统的辈次排列,女性后人不能进入本家族的祖宗系列。丧夫的妇女、再嫁的妇女、产妇、孕妇和行经期间的妇女等都无权参加祭祖[2]。我国民间土生土长的道教,虽然其中的“太平道”也曾主张社会的“极大公平”,但这个公平是不包括妇女在内的。《太平经》说:“天法阳教一,阴教二;故阳者奇,阴者偶……阳者尊,阴者卑。故二阴当共事一阳,……二女当共事一男也”。[2]其中“男尊女皓”的思想一目了然,而且还为“一夫多妻”提供了“理论”根据。在国人心里占有重要地位的佛教更是将妇女贬到了社会的最低层。它视女性为“污垢、罪恶”的结晶,《阿含经》论述妇女有“九恶”:(女子)污秽不净;口恶;反复无常;好嫉妒;悭吝;喜游乐;多嗔恚;多妄语;举动轻佻。[2]《大菩萨藏经》中还说:“妇女是众苦之本,是障害之本,是杀害之本,是系缚之本,是忧愁之本,是怨寇之本,是生育之本。应当知道,妇女是消灭圣慧之眼的。”[2]《诸经要集》说的更狠毒:“在家的俗女多恚毒,近之则失国破家,触之则如遇蛇,其言如蜜,内心如鸩。”[2]总之,妇女在佛教里比魔鬼还要坏三分,他们把一切罪过都记到了妇女的头上。三英汉文化传统中性别歧视现象之比较(一)英汉传统中性别歧视的相似之处虽然英语与汉语属于不同的两大语系,说这两种语言的人属于完全不同的民族,但是,他们都生存于“人类”这个大家族中,有着相同的人类进化历程,都经历了漫长的父系社会——父权社会。无论是从传统习俗、习惯还是从传统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类似之处:对女性的歧视现象。英语中,夏娃只不过是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试想,肋骨能离开它的依托,独立发挥作用吗?不能。因此,英语中体现了妇女社会地位的高低有赖于丈夫社会地位的高低,越是法定的附属关系,其社会地位就越牢靠。当人家的wife要比当mistress(情妇)强,而当人家的mistress又比当spinster(老处女)要好。要知道,spinster一词含有明显的贬义,含有身心不太健康、行为古怪的“老处女”之意。反映在称呼上就是,Mrs.的社会地位要高于Miss,Miss的社会地位次之,Ms则给人含混不清、神秘莫测的感觉。汉语中,妻子只是丈夫的“贱内”、“贱妾”或“拙荆”而已。男性代表着权利、地位,可以支配一切,而女性只能依附男性而存在,所谓“夫贵妻荣”、“母凭子贵”。女性的活动范5围局限于家庭那狭小的空间,其生存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就是替夫家传宗接代,伺奉丈夫,取悦丈夫,作父权社会中的点缀和装饰而已。古代中国,封建时代有把朝代更迭说成是因女人乱了朝纲(如妲己、杨玉环),却避而不谈封建统治者腐败导致革命的事实,因而有了“红颜祸水”之说,又如“哲夫成城,哲妇城倾”、“牝鸡司晨,惟家之常”,如此说法英语中也有相同表达:“Itissadhousewherethehencrowslouderthanthecocks”,“It’sasillysorry,flockwheretheowehearsthebellwomenarethedevil’snets(妇人是万恶之源)”,“Nodevilissobadasshedebit(女人没有灵魂)”,“Womenhavenosouls(恶魔还没有凶恶的女人历害)”,“Nothingagreesworsethanalady’sheartandbeggar’spurse(妇人之心和乞丐的钱包一样,糟糕透顶)”。(二)英汉传统中性别歧视的不同之处英语国家与中国相隔万里,其历史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别。因此,在文化和传统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首先,中古时期的骑士风度传统虽然源于妇女是弱者需保护的心理,但它起码反映出强者应该保护弱者的姿态。从某种意义上讲,妇女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其次,英国的封建社会时期要比中国的短得多。13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14、15世纪时已经席卷整个欧洲,1840年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大革命,从此进入资本主义时期。文艺复兴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妇女的地位相应得到提高。尤其是始于19世纪的女权主义运动,为争取妇女的平等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大提高了欧美妇女的社会地位。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