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情境教学法在高中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6页浅谈问题情境教学法在高中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姓名:刘栋丽职称:中教二级单位:民本中学联系电话:13524680534摘要:问题情境教学法是以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问题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主动探索,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个人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去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习得新知,完成教学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本文详细探讨了问题情境教学法在高中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问题情境;主动探索;高中信息科技教学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日益加快。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教学需求,更不能满足内容非连续性、跳跃性大、技术性高和实践性强的高中信息科技教学需求。而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兴趣和动机,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高中信息科技教学特别适合于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授课。一、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含义问题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在问题情境中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认知策略,以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怎样去分析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该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二、高中信息科技教学现况目前,我们学校高中信息科技教学现况为:第一,硬件设施有限,不能满足每节信息科技课都能进机房的条件;第二,学生面临着高考升学的极大压力,基本以学习语、数、外为主,高一入学时就自行选择一门高考选修科目,并把其目纳入主课行列等同对待;第三,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课余时间少,很少有学生愿意花时间去学习信息科技或者完成信息科技练习、作业;第四,目前我们高中信息科技教材由“信息技术基础”、“网络基础”、“算法与程序”等三个教学内容组成,这些教学内容和初中的信息科技教学内容有本质的区别,前两个单元比较侧重于揭示信息技术原理性的教学,第三个教学内容更侧重于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难度的增加和教学环境的改变,让学生有了畏难的心理没有了学习的兴趣;第五,学生、家长甚至学校部分老师都不能正确认识信息科技课程,第2页,共6页认为我们高中信息科技课上与不上、有与没有一个样;在学校里,信息科技课程只是一门被忽视的小学科;第六,教学内容从实践操作向原理讲解的转变,导致教师较多地在教室里采用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脱离了电脑和网络,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锐减;第七,高一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优越感很强,不服输的念头也很强,同样探知欲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也很强,他们更希望能在一个开放的情境中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学习。三、问题情境教学法在高中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基于以上教学现状的分析,尝试在高中信息科技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来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具体做法就是以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问题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启发和同学间相互协作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个人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去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习得新知,完成教学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通过实践研究,笔者认为问题情境教学法在高中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应该包括以下六个阶段:1、分析教材、学情,设计问题不能简单地认为问题情境教学,就是在课堂上运用提问的形式来完成的教学过程。一般的提问教学是针对某一知识来设计,主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问题本身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问题情境教学,“问题”不仅涉及必修的知识内容,而且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把学生置身于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怎样去提出问题、怎样去分析问题,怎样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以形成有效的认知策略。问题情境教学,问题设计是关键,只有问题设计好了,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问题前,教师要认真分析学习内容,把一节课或一个章节的学习内容分成许多连续的知识点,再用问题把这些知识点串成一个系列,整个系列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进行安排;并且要对学习者的需求和特征以及学习环境进行充分的分析,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设计几种不同类型的问题。问题应当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要学习知识的重点、难点,又要与目前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紧密相连,这就要求问题设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问题要有趣味性,能迅速吸引学生。比如我在上《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一节课时,引入了“牧羊人带着一只羊、一只狼和一颗大白菜过河”问题,迅速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知兴趣和学习热情;第二、问题要由易到难,层层提高,由下而上形成一个系统。我在上《信息的数字化》内容时,设计的问题系统是:“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什么是信息技术?怎样把字符、声音、图片等信息转变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信息?”形成一个系统;第三、问题要体现真实性和合理性。问题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要适合大部分学生的理解和学第3页,共6页习需求;第四、问题的设计要兼顾学生的差异性,以适应不同认知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我在上《分支结构》第一节课时,针对分支结构的知识点,设计了三个不同难度的问题:“出门是否带伞?找出两人中跑步最快者?找出三人中跑步最快者?”。第一个问题要求学生人人完成,然后尝试思考完成第二个问题,对于悟性较高、接受能力快的同学在完成前面两个问题后可以继续探究第三个问题。2、引出问题、激发兴趣,提供“学案”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问题之中,并提供给学生相关知识的“学案”,充分发挥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的主动性;学生在主动探索、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习得新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然后以探索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这个阶段,教师要适当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知欲望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比如我在上《循环结构》这一内容第一节课时,提出了用算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假如你在学校的“400米”跑道上进行“一万米”长跑测试,你每跑一圈,会想是否跑完了全程?如果没有跑完全程,那么又会想离终点还有多远?作为引入,后面又陆续抛出了此问题情境下的相关小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着化解循环结构算法的重点、难点来设计的。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了,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尝试着使用流程图和程序来解决问题。在这样一种设计下,学生的探知欲望高涨,很愿意带着问题去学习“学案”中的知识并轻松地习得了新知。3、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引出问题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会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点拨,采取先粗略后精细逐步求精的点拨方法。在一个教学环节中不要急于把所有的问题一次性都提出来,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发现问题和解答问题的实际情况逐级导入新问题;这样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再继续探索新的问题,学习新的知识。比如学生学习了取整函数、取余数等知识,但是只会死记硬背,不会灵活应用。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抛出了辨别“水仙花数”的问题。学生对“何为水仙花数”产生了兴趣,对如何解决“水仙花数”问题却感到很迷茫。这个时候,老师就和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水仙花数”?原来水仙花数就是一个n位数(n≥3),它的每位上的数字的n次幂之和等于它本身,例如:1^3+5^3+3^3=153,153就是一个水仙花数。那么在算法中,如何来判断一个三位数是否是水仙花数呢?聪明的学生马上分析出把一个三位数分离成三个数字,分别判断。怎么分离一个三位数呢?在进一步的追问中,学生马上明白了,原来就是要灵活运用取整函数和取余数。在这样一个层层推导的有趣的问题情境氛围中,学生很快就理清了思路,开第4页,共6页始尝试用流程图和程序来解决这一问题,而且找出了不少水仙花数。这时学生的探知欲望已经非常强烈了,就带着问题主动的去学习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高效提升。4、点拨重点,减少走弯路针对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建议,及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于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如果学生问题概念、解题思路模糊不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明确的分析,适当举例示范;如果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的,教师就可以先从实际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入手去点拨学生,然后提出用计算机解决这类问题又该如何实现的问题。这样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可避免学生多走弯路。如初次接触“百钱百鸡”问题,学生会尝试用循环算法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想不到用循环嵌套,此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回顾分支嵌套知识,进而点拨是否可以在循环结构里也嵌套循环结构?这时,学生恍然大悟,但是在循环变量设置上还是出现了习惯性问题,比如很多学生喜欢把循环变量都设置为i,不知道在多重循环中每级循环变量设置要各不相同,此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复习变量赋值问题等相关知识,并点拨多重循环变量设置要注意的问题。此时学生都会尝试设置不同的循环变量来解决这一问题,少走了许多弯路。5、交流讨论、理清思路,解决问题经过上面的学习活动后,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应该是比较清晰了,也迫切的想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时教师要多鼓励他们去自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仔细探究问题,运用习得的知识构架解决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避免其陷入毫无目的尝试或机械模仿;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大胆创新。另外,教师可以组织或引导学生全班或分组交流、讨论,共同探究问题,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即和自身争辩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或者更优,然后再相互协商:即对当前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接着教师应该给出评价量规,要求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参照评价量规作自我评价并对自己解答问题的方法进行完善和改进。对解答问题有困难的小组或个人,教师可以与他们一起探究问题,给予恰当的引导,但不可越俎代庖。对解答问题快的同学或小组,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帮助其他同学,或者鼓励他们换种解题方法或者完成拓展任务巩固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求十个数平均数”问题,有的学生用的是“当型循环结构”流程图,有的学生用的是“直到型循环结构”流程图来解决问题的,初始条件也不一样。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用另外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可以适当提示比如“换种循环结构”、“改变初始条件”等。经过我的引导后,学生做出来的答案是多样、开放性的。我随机调取了一个学生画的流程图为样例,点第5页,共6页拨学生如何验证流程图是否能成功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课堂的有效性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6、评价总结对学生来说激励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学习的最终结果需要有一个恰当的激励、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肯定,让其有成就感;在学生学习目标基本实现的时候,要根据评价量规,进行自我反馈评价和相互学习评价并交流心得,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做出及时的反馈和总结,对学生的点滴出色表现或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热情,维持主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要指出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或者有待完善的地方,以激励学生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作风,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四、结束语在高中信息科技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有以下几点体会:第一,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因为在该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去主动的学习,学习动机发生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从而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二,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面貌;因为在该模式的学习氛围中,首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主体意识明显增强,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提升,自我探究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其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可以自由讨论,互相帮助,加强了团队的合作意识,增进了同学间的友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