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情况分析一、课标对本年级的要求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4.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测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试验的意义。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和谐发展。二、教材分析1、全册内容和各单元教学目标:五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是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在“沉和浮”单元里,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在“时间的测量”单元里,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在“热”单元里,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在“地球的运动”单元里,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教学进度周次日期教学内容教时1-22、22-3.4一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233.7-3.1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243.14-3.185.浮力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253.21-3.25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263.28-4.1二热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274.4-4.8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284.11-4.155.金属热胀冷缩吗6.热是怎样传递的294、18-4.227.传热比赛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210-114.25-5.6三时间的测量1.时间在流逝2.太阳钟2125.9-5.133.用水测量时间4.我的水钟2135.16-5.205.机械摆钟6.摆的研究2145.23-5、277.做一个钟摆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2155、30-6.3四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2166.6-6.103.证明地球在自转24.谁先迎来黎明176.13-6.17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2186、20-6、24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2196、27-6、30期末复习第___1____单元教学计划课题或内容一、沉和浮单元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2、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3、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5、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6、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教学重点1、通过简单的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活动获得结果。2、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3、学习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教学难点1、学会用弹簧秤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利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3、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表示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关注要点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认识到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3、认识到阅读、收集更多的相关信息资料,能丰富自己的认识,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第___2____单元教学计划课题或内容二、热单元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2、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递,不同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不同的。3、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4、大多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5、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并通过观察、实验,搜寻证据以解决问题教学重点1、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并通过观察、实验,搜寻证据以解决问题。2、改进实验方法,以获得更多、更明显的观察现象。3、根据已有知识,运用推理对现象做出解释。教学难点1、尝试自主设计实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2、对观察结果选择合适的方法(文字或图示)进行描述和交流。3、学习正确使用酒精灯、温度计等仪器开展观察实验活动。关注要点1、发展探究热现象的兴趣2、相信自己的感受,但更愿接受客观事实。3、意识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被人们所认识的。第___3___单元教学计划课题或内容三、时间的测量单元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3、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4、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教学重点1、观察和记录有关太阳运动变化周期的信息。2、学习辨别和控制实验中的可变因素。3、预测和测试怎样改变一个可变因素从而影响实验结果。4、解释结果及总结可变因素是如何改变、影响实验结果的。教学难点1、学习用图表、表格等来记录、整理、交流信息。2、设计、制作和改进“太阳钟”“水钟”和“摆钟”等简易计时器。3、阅读和研究科学资料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关注要点1、发展探究时间以及计时工具的兴趣2、认识重复实验证实结果的重要性。3、欣赏前人在测量时间和解释自然现象方面所作的贡献。第___4__单元教学计划课题或内容四、地球的运动单元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2、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4、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5、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教学1、对地球的运动进行较系统、持续和细致的探究。重点2、根据所要模拟的对象特征做模拟实验。3、通过观察、模拟实验、收集资料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收集有关的证据。教学难点1、、对获得的证据进行批判性选择和思维加工,最终形成解释。如解释有多种可能性,需进一步探求证据。2、、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和测量的结果,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关注要点1、懂得在探究活动中,需要审视观察到的事实和探究所获得的证据。这些事实或证据,在不同的参照系中可能有2、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科学知识是长期探究、不断修正的结果。着不同的作用。课题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课时数1总课时数:1上课时间:2.22三维目标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难点沉浮状态不改变。教学过程备注(教法)一、明确目标: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记录表。5.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三、当堂检测: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四、拓展延伸: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学生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的顺序进行,因为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而且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如胡萝卜、蜡烛头等,这样2.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的设计都体现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教学反思:为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我在课堂上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如,上课开始创设了让学生猜测四种物品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情景,让学生集中了注意力去观察,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显神通。这时候,不是老师让他们猜,而成了他们自己要猜,争先恐后地要猜,为这节课的继续探索创造了较好的效果。课题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课时数1总课时数:2上课时间:2.24三维目标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2.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教学过程备注(教法)实验二: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的沉浮(从小到大排列)立方体1号2号3号4号5号我们的发现:预测结果3.小组领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分析。4.组织交流: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第一层次:-----------------------------------------------第二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