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第十五中学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精神,学校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同时,努力优化地方课程,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优质课程和教材。在注重学生整体发展的同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形成学校特色。一、指导思想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设计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旨,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学生主动、有个性地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来开发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力促教育创新,使课程体系充满生机活力,促使学生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探索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建构指向学生发展的整合的课程结构。追求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和谐、高效发展,为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全面提高办学质量,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二、课程目标学校目标:与国家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学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师目标:通过课程的开发,拓展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行为,增强课程意识,提高科研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三、课程开设的基本原则全面贯彻“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结合我校在师资、场地、设备等方面的条件,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使课程方案更人性化,更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课程突出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健全发展”,让学生建立自信,形成能力。课程的呈现形式既有学科课程也有活动课程,注重认知、体验、感悟等学习生活形式的统一,关注课程开发的过程,重视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专业的成长、学生个性的张扬、学校特色的突显。课程开发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过程性原则。课程开发从目标确立、内容选择到组织实施与评价不是一个单向一维的过程,而是一个基于教师不断实践反思基础上的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同时,课程的形式也不是一个物化的、纯文本的、固定的东西,而是随着开发实施而不断地修正完善的过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而个性的成长本身是一个过程。同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旨在学生的参与,强调学习的过程。因此,对于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更应注重过程的评价。2.多样性原则。课程内容具有多样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不同个性发展需要。尽可能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全面开发校本课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满足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3.主体性原则。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优化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给学生在适应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4.时代性原则。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要充分反映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既要遵循课程开发规律,又要讲求课程实施效益。5.可行性原则。学校在确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使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实用可行。四、课程设置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五、课时安排1.地方课程从初一到初三,每两周每班开设1课时。2.校本课程初一、初二、初三每两周一课时,共计有14门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要求自主选择。六、课程的管理建立规范科学的课程管理制度。制定“课程管理与评价制度”规范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开设,加强课程管理中的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为了保证课程的成功开发,学校教导处、教育处作为推进工作的主要部门,负责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教导处负责课程培训、检查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课程教学设计档案整理等工作。1.课程开发的管理地方课程使用上级统一下发的地方教材,教师各自备课,使用统一下发的备课本。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备课按照正常的备课和常规教学的要求执行。校本课程及其他(1)教导处指导教师探索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授课的组织形式,制定课程实施计划,并组织落实。(2)制定完善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鼓励每位具备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3)根据教师申报课程,对学生兴趣、特长、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开课内容。(4)教师认真制订学期课程活动计划,使用统一的备课本,备好教案。按正常备课和常规教学要求执行课堂教学。教师应准时并作好充分的准备,确保课程活动质量。(5)每次活动后,授课教师根据课堂反馈,写出反思体会。(6)各类课程应确保其正常开展,教师如有特殊情况不能上课,须事先通知教导处,不得擅自调课、停课。(7)由教导处负责课程的考核工作,加强巡查、听课和教案检查,防止课时他用的情况,做到专课专用。(8)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教师开发的优秀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时存档。2、课程开发的保障(1)学校对参加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课程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2)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3)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实施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4)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5)学校对授课教师做好各类教学活动的资源保障,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6)对教师开发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校组织评选其中优秀的成果,存档并予以奖励。七、课程的评价加强课程评价,提高学校和教师对课程的开发、研究和实施能力,使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真正适应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健康发展。学生评价:1、突出发展。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进展。2、注重过程。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尤其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力的提高、情感体验的衍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体现多元。课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内容与方式多元,避免教师评价唯一、终极结果唯一的现象。3、强调自评。课程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改进,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习、进步。对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发展。以促进实现自身价值为最终目标。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活动评价三种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发言、作业,问卷调查及活动记录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教师评价:1、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记录。2、教师要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3、教导处通过听课、学生问卷、检查教案、学生座谈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纳入业务档案。对教师的评价重过程,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学校采取期末检测考核的办法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授课教师实施单项考核,考核指标等同于其他学科考核,根据教师工作量化指标算出积分。课程评价:对课程的评价由教师课程作业和学生问卷评价两部分组成。对课程实施每学期一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八、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安排表济南第十五中学地方课程一览表课程名称开设年级授课教师课时安排传统文化初一卞春景张霞间周一节人防教育薛珊间周一节安全教育吕世祥间周一节环境保护申翎间周一节职业生涯刘宝柱间周一节济南第十五中学校本课程一览表课程名称开设年级授课教师课时安排书法篆刻初一初二郝振陈军间周一节美术(素描)初一初二耿永胜间周一节美术(国画)初一初二程建文间周一节手工编织初一初二陈学敏毕玉静间周一节象棋初一初二吴立丁间周一节围棋初一初二李立志间周一节经典诵读初一初二陆海燕间周一节趣味数学初一初二吴志城间周一节趣味英语初一初二孙莉间周一节生物兴趣社团初一初二王秀琴李文间周一节合唱社团初一初二李新莉间周一节舞蹈社团初一初二苏文丽间周一节羽毛球初一初二叶茂刚王广民间周一节跳绳初一初二李健敏间周一节电子琴初一初二冯探春间周一节济南第十五中学学生研究性学习评价表活动内容班级____姓名______时间_____评价项目评价要点自评组评师评参与态度(30分)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主动提出自己的设想。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乐于合作,能和同学交流,尊重他人的想法与成果。能力发展(30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有求知的好奇心、探索的欲望。能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反思”,寻求改进的方法。乐于研究,积极实践,发挥个性特长,施展才能。活动成果(40分)成果陈述、展示水平成果的可信度、实际水平综合评价积星汇总总评等级我最大的收获:小组的话老师一句话评语说明:1、每项:优秀—10星;良好—8星;合格—6星;不合格—2星2、每项在自评与组评的基础上,由指导老师评定。3、结合学校与班级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个人积星的高低,确定总评等级。评价结果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和D(不合格)四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