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课堂教学技能的思考何为课堂?——众说纷纭,我们姑且只认为是一种学生借助于外来帮助的特定的学习过程。何为课堂教学技能?——当其可时谓时。《学记》上这样为我们陈述。德国的学者有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将在享受佳肴的同时,将15克盐完全吸收了。教师之于知识,汤之于盐。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高低,尽皆显现。故,新课程发展的今天,新时代执教的我们,应该有效的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技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源泉。简而述之,课堂教学技能可以分为一下十个方面:一、课堂导入技能导入技能是教师应用各种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的一种技能。导入技能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良好的导入技能,熔铸了教师的教学风格、智慧和修养,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做为数学教师,一定要深刻理解导入技能的内涵,发挥导入技能的作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导入的作用1、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望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向,这种意向使得感知清晰,思路活跃,情绪稳定,意志坚定,有利于学习的成功,而成功的快感又会进一步激发新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学生在产生学习兴趣前提下,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地求知欲望,学生就会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并产生坚韧的毅力,表现出高昂的探索精神。2、启迪学生思维,促进积极思考思维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导入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设计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增长学生的智慧。因此数学课堂的导入也应看作是一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创造性活动。它不仅能够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3、创设适宜情景,培养探究能力成功的课堂导入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通过创设适宜的情景引入新课,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提供广泛的空间。数学教学中的导入,是一个主要环节,而创设情景是课堂导入的一种常用方法。情景创设的得当,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探究心理,激发学生的探究渴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使学生顺利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4、架设旧知桥梁,做好新知铺垫课堂导入的主要目的是“引生入课”,即导入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联系旧知的基础上,温故知新,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让新知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使新知识能够顺利地纳入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结构中,扫除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所要遇到的思维障碍,突出新知识的生长点,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精彩的课堂导入,能找到新旧知识的“关联点”,选取新信息走进学生经验世界的“切入点”,从而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建构新知。(二)导入的类型1、直接导入法直接导人法就是教师上课开始,就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直接阐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重点和难点,将本节课完整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迅速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引向所要探索的问题上来,引起学生思想重视并产生认知需要。也可以直接将学习引入求知领域,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要学的内容及要求。2、温故知新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是一种从旧知出发,探求新知的导课方法。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往往离不开旧的数学知识,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运用这种方法导人新课,可以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基础上,对新知识的理解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问题导入法问题导人就是教师在讲授新课前,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设计问题,引起悬念,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这是一种以认知的冲突方式设疑,构成悬念的导课方法。科学研究表明,思维从疑问开始,由问题而进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再不断反复进行,直到问题的解决。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是在“求疑一质疑一释疑”的过程中进行的,这个过程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4、生活情景导入法生活情景导入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和现实素材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导入方法。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导人方法,它注重实践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生比较熟悉,有亲身感受,所以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创设思维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5、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就是通过讲故事来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这种导入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能够激发他们对即将学习的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特别是对学习热情较差的学生更起作用。导入法能给数学课增加趣味性,帮助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但值得注意的是,故事的内容与课题要紧密相关,做到贴切、典型,以更好地起到激活学生学习思维的作用。6、类比导入法类比导入法是通过比较两个或两类数学对象的共同属性来引入新课的一种导入方法。G·波利亚说:“类比是提出新问题和获得新发现取之不竭的泉源。”当新旧知识有较强的相似性时,我们可以通过类比导入法让学生用旧知识类比来得出新的知识。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通过这种类比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重要手段。(三)、导入的要求1、目的鲜明2、具有启发性3、方法灵活多样4、从学生的实际出发5、优质高效二、课堂提问技能提问技能是一项综合性技能。它既能体现教师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如提问语言的运用,师生之间的交往等,又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如对待学生的错误所采取的行为是积极引导还是消极否定,对于解决问题是乐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还是愿意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等。(一)、提问的类型1、回忆型提问2、理解型提问3、分析性提问(二)、提问的功能激发学习兴趣1、启发数学思维2、反馈调控课堂3、诊断评价学习4、激励学生参与(三)、提问的原则1、有效性原则课堂提问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难度适中,切合学生能力。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吧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分为,“现在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说的就是这个问题。课堂提问,要“挑一挑。够得着”。2、科学性原则这里面包括问题设计的科学性以及问题表述的科学性。3、序列性原则课堂提问的问题要具有序列性是指根据具体的提问目的,把所问的问题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排列,是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性,有助学生思考。(四)、提问的细节1、把握时机提问过程中把握时机是十分重要的,正如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就是不在学生想求明白而不得时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问问题应问在当问之处、当问之时。有时就是一个追问或一个反问让学生豁然开朗,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2、找准对象问题提出来,找哪类学生来回答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正所谓“因材施问”,找准回答问题的对象在整个提问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所提问题应当与回答问题的学生的数学水平相适应。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先问一些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方面的问题,如果问这些同学相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就容易使他们产生挫败感,慢慢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某种程度上还会产生对问题的恐惧心理。而对于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提问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思考含量,否则他会失去探索的兴趣,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下一步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找准对象”指的不是要难倒哪个学生,如果把难道学生作为出发点是绝对错误的。提问是为教学服务,而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问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思考,促进提高的。找到哪些容易犯错误的同学回答问题,可以用“分享错误”的方式,即同学做错了,可以让他和同学分享他错在哪里,给同学们以温馨提示,从他自身的视角提出应该注意的地方,这样的处理,学生会知道即使错了,也错的很有价值3、注意用词“教师的语言可以塑造一个天才,也可以毁灭一个天才。”教育无小事,课堂无小事,教师的每一句话对学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注意用词。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师这样问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人能回答吗?你们今天怎么了?”不妨分析一下,教师对问题进行了一个定位就是“简单”,那么基础好的学生不屑回答,基础薄弱的学生也有尊严,他们会想“难道我就只配回答简单的问题吗”,这样就造成谁都不愿意回答这个“简单问题”的课堂局面,可惜的是老师还不知道为什么没人回答.教师在问问题的时候不用强调难易,对于难度大的题学生回答上,可以给出真诚的肯定“这么难的题你都做上了,很不错.”而对于没有答上的同学也可以说“这个题确实有一定难度,你可以再好好想想。”小胜以智,大胜以德,至胜以爱,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定是真诚的,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想法,在提问时对学生的回答要充满期待。事实证明,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更容易认真思考,踊跃回答。4、给足时间思考需要时间,尤其是当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和探索性问题时,更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活跃,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直接回答,有时直接让学生讨论,看似热闹繁华,其实枯燥无味,没有思考的课堂就没有美。有些教师从自己的认知能力出发,某个问题只给学生二、三分钟甚至几十秒的思考时间,学生没有思考充分,教师就自问自答,开始急匆匆赶进度,进入下一个问题。长此以往,学生上课就会紧张,越想快点解决问题,越想不出来,看似提高的教学效率,实质是降低了教学效率,学生走马观花,没有实质性地提高。一般难度越大的问题,学生需要的思考时间就会越长,反之则越短。教师在提出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后,可以走到同学中间去,观察同学对问题的探索进程,决定结束思考的时间,这一点对青年教师尤其重要。5、恰当理答恰当理答指的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或提问作出准确、迅速的评价和应答。对于正确的答案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重点内容做以强调;对于错误答案更要明确纠正,指出问题症结。恰当理答的前提是教师有良好的职业修养、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职业修养能够保证教师心态平和,不急功近利,正确地面对学生的错误,更要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充满信心;深厚的学术功底能够保证教师驾驭课堂游刃有余,高屋建瓴,给学生以醍醐灌顶之引导;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保证教师灵活应变,智慧理答,艺术地处理“突发”问题。(五)、提问的案例【案例】“有理数”教学片段在一所学校里,一名初一的小同学和他的老师一问一答。“老师,课本上说,整数和分数的总称叫做有理数,‘有理’就是有道理的意思,我不明白,整数和分数这两种数有什么道理呢?”教师回答“这是数学上的规定,没有为什么!”孙维刚老师听过这节数学课后,非常惋惜,大师认为一个难能可贵的思考火花被教师无情的回答熄灭了。孙老师用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告诉我们为什么把整数和分数的总称叫有理数,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是翻译上的一个失误。“rationalnumber”这个单词,日本人把它译做了有理数,我们又从日文译成了中文,在这里译者只知道“rational”的最常用的意义:理性的,合乎情理的。一般字典上也只有这个译法。但“rational”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比。“rationalnumber”是指“可以准确地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这样一来,真相大白,因为分数当然是两个整数的比,如4/7是4:7,整数同样是,如3是3:1,也是6:2,……所以,整数和分数总称做“rationalnumber”(可比数)。教师不了解这个背景,是不是可以说“我需要查查资料,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而不是“没有为什么”。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为什么的事物。三、课堂讲解技能讲解又称讲授。具体说就用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方式。数学讲解技能就是教师运用系统、连贯的数学语言表述、阐明教学内容,传授知识的教学行为方式。也可以用叶圣陶先生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