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的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牛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处理好课堂的有效提问,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方法的交流、经验的分享,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一、提问在思维发生障碍时。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的地方,往往是教学重点所在之处。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处于“心求通而未得”的“愤悱”状态,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教师要敏于捕捉、善于把握,也需要巧于引发、善于创设。如,在引导学生解答鸡兔同笼问题“鸡和兔子数头共10个,数脚共30只,鸡和兔各有几只?”时,因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思维发生了障碍,这时教师可以点拨提问:“你们觉得有难度是不是因为这里既有鸡又有兔呢?如果把这10只动物都看成鸡,该有多少只脚呢?为什么少了10只?”经这样一问,学生思路顿开:因为把4只脚的兔子也当成2只脚的鸡了,所以少了10只。每只兔子少算2只,最后少了10只,说明有5只兔子,用除法计算。这道难题就较为容易地被解决了。可见教师这个问正是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既疏导了学生思维的障碍.解决了疑难,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2、提问在思维产生“模糊”时。所谓思维“模糊”,就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教师在学生思维产生“模糊”时,应采用反问或点拨性提问能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运用正确思维规律,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如,一位教师教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后,要求学生做25x32等于多少。有的学生把32变成4x8之后,又用25x4+25x8,得出100+200。这说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存在着片面性,有些模糊不清。在分析这些学生做错的原因并订正后,教师没有到此为止,而是适时引问:如果要使答案是25x4+25x8,那么前一步应该是什么?这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进而释然。这一问题恰恰把乘法运算定律中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的方式,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提问在思维缺乏深度时。由于学生受阅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问题往往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停留在一般或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时教师要及时提问,步步探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向纵深拓展。探究性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思维水平。例如,教学“小数乘法”时,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5x0.8和5x1.8谁的积更大?一位学生答:“我发现乘零点几的数积就变小,乘一点几的数积就变大。”很明显,学生的思维缺乏深度,这时,老师只要启发性地引导就可打开学生的思维。如问:如果乘1呢?怎样表述更准确?最终得出结论:一个数(0除外),乘上大于1的数积就变大,乘小于1的数积就变小。这样的及时提问,步步深究,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得到拓展。4、提问要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要能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认知“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及什么是对边、什么是对角”的知识后,就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搭一搭”的数学活动,当学生搭好“平行四边形”,教师组织评议后,作如下引导:师:你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生1:我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先搭一个长方形,再拉一拉。生2:我认为是选4根对边相等的小棒。……上述教学中教师以“你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这一问题作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给予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大,这样的提问无疑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巧妙地认知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4、提问要兼顾宽泛性和指向性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大气”,不能太小,那种答案显而易见,一问一答的问题要尽量减少。“大问题”首先要是一个具有现实性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其次“大问题”也必须是指向明确的,它的提出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如: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教师在引入学习时用多媒体出示游泳池,并说明游泳池的平均水深1.40米。教师:你去游泳,安全吗?学生:安全,可以在浅水区。学生:安全,可以,带救生圈。教师追问:真的安全吗?学生:安全,可以叫家长陪同。……教师只好出示游泳池的剖面图:最深处1.6米,最浅处1.2米,中间1.4米。教师:1.4米是怎样算出来的,是什么意思?很显然教师提出的“你去游泳,安全吗?”这个问题,目的是想让学生理解平均数,问题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也有很大生成空间,但是这个问题缺乏明显的数学指向性,难以引起学生数学的思考。笔者认为当出示主题图后,可以提出一个具有定向性特点的问题——“有一冒失鬼,一看平均水深1.4米,自己身高1.42米,马上往水里跳,你们认为这样安全吗?”估计学生就会顺着问题指示的方向,理解平均水深的含义。精彩的课堂提问既能体现教师的基本功,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要实现有效的提问,我们必须努力做到:心中有学生——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心中有目标——做到“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心中有策略——让学生的思想在碰撞中升华,智慧在交锋中闪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挥动“有效提问”这一引领有效课堂的翅膀,在数学教学的时空里,与学生一起振翅翱翔吧!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