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在有限空间犯无限的错误•焦化总厂安环处有限空间的特点空间大小或设定的空间大小可让人体进入并完成指定的工作;有限空间的入口受地点及位置影响,人员出入受限制,入口的大小和位置往往给事故营救带来困难;有限空间的设计目的针对产品和材料的储存、处理、运输等过程,而不是让员工进入从事例行工作;有限空间存在公认的健康危害,危害具有隐蔽性,并且多种危害可共存;有限空间的危害具有环境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有限空间通风、照明情况差,进行检查、维护、清理或类似任务时风险大,可导致人员伤亡。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凡进入塔、釜、槽、罐、炉、器、机、筒仓、地坑或其他有限空间内进行检修、清理、施工,称为有限空间内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的危害性环境危险性施工危险性施工管理危险性作业人员自身素质的缺陷有限空间环境危险性缺氧、富氧易燃易爆物有毒有害物有限空间内转动构件衬体、粉体物料倒塌超人体承受能力的工业风、高压水有限空间施工危险性触电危险动火危险脚手架及使用隐患防护器材及使用缺陷施工机具缺陷焊接烟尘、高温危害有限空间施工管理危险性与个人素质缺陷施工管理危险性救护措施不齐全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个人素质缺陷施工经验缺乏技术素质差缺乏自救知识存在生理禁忌中毒窒息气体辨识生产过程中常见中毒窒息物质主要包括三类:中毒物质,如甲烷、氨水、二氧化硫、氯气、二氧化氮、臭氧、光气、乙醚等;单纯窒息物质,如氮气、二氧化碳、乙烷、氢气、氦气等;化学窒息物质,如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等种场所:封闭、半封闭设备,如船舱、储罐、反应塔、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矿井、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车间、试验场所、烟道等。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原因缺乏知识或自以为是是造成许多有限空间事故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低估了面临的危险;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过分相信自己的直觉;没有严格遵守已建立的规章制度;试图救助同伴。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注意的事项了解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会遇到的危险;认知遇到各种危险的症状和征兆,明白暴露在危险下的后果;没有得到相应的授权,则不要进入任何的密闭空间;与监护人保持联络,及时报告危险状况或伤害事故。进入者自行撤离时通知看护人;知道如救生索、呼吸器或制服对安全进出限制空间作业的重要性;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注意避免外来的危险;不要从事影响作业任务的其它活动;在有限空间作业时,不要移动任何的换气装置,对各种设备的使用要适当。作业场所空气含氧量的规定作业场所空气含氧量正常值为19.5%—23%;空气中含氧量高于23%时易发生爆炸,降到19.5%以下时,应加强通风或使用隔离式呼吸器;空气中含氧量在15%-19%时,降低工作能力,产生心脏、肺和循环系统早期症状;空气中含氧量在13%-15%时,作业人员会突然晕倒;空气中含氧量的作业临界值为12%,此时作业者会出现面色苍白、意识不清和呕吐症状,并可导致死亡;空气中含氧量降至4-6%时,可导致作业人员在40秒钟内死亡。对缺氧环境作业的主要规定从事缺氧危险作业时,遵循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缺氧作业环境的作业场所,需才采取充分通风换气措施,使氧含量保持19.5%以上,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作业人员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通风差的作业场所,二氧化碳灭火器须放置牢固,防止二氧化碳意外泄出,并设立明显标志。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条件发生燃烧或爆炸必须符合四个条件:气体中必须含有适量的氧气适量的燃气(超过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火源足够的分子能量维持火链反应如果这四个其中的任何一个没有或不足,燃烧就不可能发生,这也就是为什么测量爆炸性气体的时候一定要检测氧气浓度的原因。缺氧窒息、中毒案例1988年,某化工施工单位进行罐内检修,因罐内存在施工用乙炔、可燃性泡沫材料与浸油枕木,施工中局部着火,导致6名施工人员缺氧窒息死亡。2005年,海口某食品加工公司一位员工在废弃的电梯井里清洗水池,突喊缺氧呼救,随后有7人盲目下井救人,结果8人全部因缺氧窒息死亡。90年代广州某包装材料厂纸浆池作业中,因纸浆分解产生有毒气体,作业人员呼救后先后8名工人盲目施救,最终导致8人死亡,一人重伤。1999年,湖南某厂使用水性无机富锌涂料对钢制除尘器内壁进行防腐处理时,因涂料中使用大量锌粉,并以硅酸钠、硅酸锂作粘结剂,涂刷后在空气中发生下列反应而固化:Li2SiO3+CO2→SiO2+Li2CO3Zn+Li2SiO3+H2O+CO2→ZnSiO3+Li2CO3+H2↑Fe+Li2SiO3+2H2O→FeSiO3+2LiOH+H2↑最终反应产生的大量氢,挤占了氧气存在的空间,造成作业人员缺氧窒息引起的2人死亡、2人住院的事故。1997年,南京某化工公司操作人员在黄化罐内涂刷除锈剂MD82(主要成分是HCl(15%)、NaNO3和生物型乳化剂,基本无挥发性、无毒,呈强酸性。)时,呈酸性的除锈剂与粘胶皮内的纤维素黄酸酯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CS2有毒气体,导致罐内4名操作人员发生急性CS2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案例事故分析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因存在微生物行为、置换(其它气体,如氮气、干冰等进入空间使得空气量降低)、燃烧、氧化、吸收和吸附等行为导致缺氧或产生有毒气体。有限空间存在潜在的火源:产生热量的工作活动、打火工具、光源、电动工具、电子仪器甚至静电;安全管理不善,操作人员贸然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发生事故后盲目施救;缺乏安全常识和安全意识,对可能发生的危险认识不足;企业安全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检测、安全防护和救护设备设施个人防护要求要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呼吸器等防护器材;作业前要检查防护器材是否存在缺陷;缺氧环境下应使用隔离式呼吸器,不能使用过滤式呼吸器;隔离式防毒面具要自供空气(氧气),不能使用染毒空气。案例1992年,某化工厂合成塔内体损坏,为保护塔内触媒进行充氮保护时,塔内操作工人氧气呼吸器软管接头脱落,导致窒息死亡。通风换气规定作业时操作人员适宜的新鲜风量应能够达到30~50立方每小时,存在自然通风局限时,须采取机械强制通风,通风次数不得少于3~5次每小时;严禁使用纯氧通风换气。超过常量的氧气可能会加速燃烧或其它的化学反应;对可能存在可燃、可爆气体的舱室使用机械通风时,应采用防爆通风机械。使用风机进行强制通风时,要充分考有限空间内部结构和风管的位置设定,以保障风机的换气效率。有限空间通风换气次数为通风量与通风空间体积的比值,通风量为单位时间被输送到制定地点气体的体积,通风量反应了风机通风能力的大小。实际上,换气次数的正确确定,须根据有限空间的体积、有无有害气体、何种有害气体、进入操作人数等综合因素确定,不能简单地套用3次-5次/h。电气设备与照明安全规定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电气设备设施宜具有防爆、防静电功能;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进入金属容器(炉子、塔、罐等)和特别潮湿、工作场地狭窄的非金属容器内作业,照明电压≤12V;使用电动工具或照明电压>12V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其接线箱(板)严禁带入容器使用。作业环境存在爆炸性液体、气体等介质的,应使用防爆电筒或电压≤12V的防爆安全行灯,行灯变压器不得放在容器内或容器上;有限空间内进行焊接作业时,电焊机需加防触电保护器;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关于手持电动工具的规定手持电动工具的分类Ⅰ类工具Ⅰ类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它还包含一个附加的安全预防措施,其方法是将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与已安装的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地)导线连接起来,以这样的方法来使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在基本绝缘损坏的事故中不成为带电体Ⅱ类工具Ⅱ类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它还提供例如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附加安全预防措施,没有保护接地或依赖安装条件的措施Ⅱ类工具分绝缘外壳Ⅱ类工具和金属外壳Ⅱ类工具Ⅱ类应在工具的明显部位标有Ⅱ类结构符号Ⅲ类工具Ⅲ类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依靠由安全特低电压供电和在工具内部不会产生比安全特低电压高的电压关于手持电动工具的规定手持电动工具使用的规定在一般作业场所,应使用Ⅱ类土具;若使用I类工具时,应采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隔离变压器等保护措施在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架等导电性能良好的场所,以及在修理、建造的船舶上,应选用Ⅱ类或Ⅲ类手持电动工具;在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密闭舱室内,应使用Ⅲ类手持电动工具。绝缘电阻应符合下列要求,应有至少每年定期检测记录:Ⅰ类电动工具不小于2兆欧;Ⅱ类电动工具不小于7兆欧;Ⅲ类电动工具不小于1兆欧。有限空间有害气体的检测有限空间作业进入之前要进行有害气体检测,并且要在非接触情况下按以下顺序进行检测:氧气的确认:检测当前氧气的浓度水平;易燃气体的确认:检测易燃气体的变化情况;有毒气体的确认:检测有毒气体浓度是否低于OSHA规定的允许暴露极限。有限空间有害气体检测的方法从场所外放置动物(如小鸟、白鸽、白鼠、兔子、鹌鹑等)进入场所,放置前先要搅动场所的杂物,是有毒气体释放,观察是否有中毒窒息反应;对特定的场所,如古井,确保不会发生爆炸的情况下采用点火试验方法;有害气体仪器检测分析。有限空间有害气体仪器分析的要求针对各类不同的生产场合和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气体检测仪器类型;要在有限空间外进行非接触检测,因而必须选择带有内置采样泵的气体检测仪;有限空间中不同部位(上、中、下)的气体分布和气体种类有很大的不同,需要通过吸气泵在外面对空间内的各个阶层进行连续检测。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工作须一直持续到工人离开有限空间为止,以避免由于泄漏、毒气释放、温度变化等原因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变化造成其中人员的伤害;有限空间气体检测仪应当具有实时数据采集显示、瞬间声光警报、体积小巧,不影响工人工作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