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地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9页2014年浙江省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地理能力测试卷(二)本试题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每小题选出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第Ⅰ卷(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条大江在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2003年7月2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自然遗产。读图回答1~2题。1.有关“三江并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流域地区降水较少,河水流量较小B.横断山地相对高度大,垂直地带性明显C.板块挤压形成褶皱和流水侵蚀共同作用D.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流水沉积作用强烈2.关于“三江并流”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优势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旅游资源数量丰富,集群状况好B.加入《世界遗产名录》,得到更好的保护C.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D.道路四通八达,且离客源地近3.右图为粤西某县域功能分区规划示意图,该县是全国县级最大的干电池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县承接了来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建筑材料、化妆品等工业,逐步形成工具集聚区。工业集聚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是A.运输成本增加B.环境质量改善C.资源利用率提高D.粮食单产降低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30.3ºN,103.0ºE)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下图表示本次地震的时距曲线(a是横波,b是纵波),回答第4题。4.关于此次地震叙述正确的是A.距震中越远,a波、b波传播速度越快铁路、火车站高速公路县城、建制镇县城界线河流西江图例广西省界线N第3题图第1、2题图喜马拉雅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通天河第2页共9页B.距震中越近,逃生的准备时间越多C.本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幔层D.本次地震a波比b波早到武汉市5.下表为某地区主要工业产品年内产值占总产值的百分比变化图,该地区10年间发生的变化,根据表格可以判断年份纺织品鞋帽制品玩具生活金属制品机电产品精密仪器199813.2%4.1%3.8%9.3%39.6%1.9%20089.1%0.8%1.1%10.0%52.7%4.8%A.纺织品产值提高B.生产效益降低C.廉价劳动力涌入D.产业结构升级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6题。6.据图中信息判断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甲地D.乙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甲地下图为1980年~2000年我国某市人口密度等值线(图中数值为人口密度相对值,即该地人口密度与城市平均人口密度比值。)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26283032343638401214161820222426距离(千米)距离(千米)779112000年263032343638401214161820222426距离(千米)距离(千米)997111980年28乙丙乙丙乙丙26283032343638401214161820222426距离(千米)距离(千米)7911771990年第6题图甲乙010002000300040005000km109867542310震中距时间(分)ab第4题图第3页共9页7.有关该市人口分布变化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老城区人口密度最高,增长速度最快B.人口密度向西、向南增长最快C.人口密度峰值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变化D.各区人口密度都在快速增加8.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B.甲区土地地价最低C.乙区居住环境逐渐改善D.丙区域热岛效应最小随着中央农业政策的落实,我国许多地方发挥区域优势,打造出各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国内外,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而且为我国农业增收和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下图为我国部分优质农产品基地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9.甲、乙两地均为我国重要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甲地位于黄河河谷地区,冬季气温较高,露天蔬菜仍可正常生长B.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且纬度较高,受寒潮影响大,气温低,病虫害少C.乙地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冬季热量较丰富,满足蔬菜生长D.乙地纬度低,冬季光热充足,距海近,灌溉便利,利于蔬菜生长10.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鲜奶往往需要进行加工。为满足市场需要,图示丙、丁两地均发展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其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第9、10题图甲乙丙丁第4页共9页A.丙:原料丁:技术B.丙:原料丁:市场C.丙:劳力丁:市场D.丙:政策丁:交通11.下图是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H甲-H乙)的年变化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地纬度小于乙地纬度B.甲乙纬度都大于23.5°C.甲乙两地都位于北半球D.甲乙两地纬度相等37.(28分)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材料1: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是孕育渭河平原的主力。图1为渭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渭河流域某地气候资料图。材料2:天水市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境内文化古迹甚多,曾经商贾云集。(1)简述渭河水系特征,并用相关地理原理解释其形成原因。(12分)(2)阐释“水”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8分)(3)分析天水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8分)2014年浙江省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冬至0°40°-40°H甲-H乙秋分春分夏至冬至第11题图第11题图省会105°110°35°地级市天水36题图136题图2第5页共9页文科综合(地理)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44分)1.C【命题立意】本题以三江并流区域为载体,考查内外力作用下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解析思路】从图上可以看出,三条大河在此处干流较近,但又不属于同一水系。其形成原因是由于该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板块挤压形成褶皱地形,加上本地区流水侵蚀切割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地形,导致了“江水并流而不交汇”,C正确;该地区位于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交汇处,降水较为丰富,A错误;横断山相对高度大,垂直地带性明显,不是三江并流的成因,B错误;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应该是侵蚀作用强烈,D错误。2.B【命题立意】本题以三江并流为载体,考查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解题思路】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三江并流位于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该地的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本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条件,其中之一是由于其加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可以得到更好地重视,更好的加以保护,B正确;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典型的独特性,但这里自然景观突出,缺乏“集群性”,A错误;本地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旅游基础设施较差,且远离经济发达地区,C.D错误。3.C【命题立意】该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工业转移及工业集聚对环境的影响。【解题思路】工业迁移对迁出地而言,环境质量得以改善,但是对迁入地(集聚地)而言,或多或少都会有环境污染,B错误;由于工业的集聚,大批量的产品运输,运输成本应该是降低,A错误;工业集聚,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C正确;工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粮食单产不可能降低。D错误。4.A【命题立意】以雅安地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地震波的了解,和对地震的了解,考查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和对地球经纬度知识的掌握。【解题思路】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以纵波与横波形式向地表传递能量。纵波速度快,横波速度慢,二者间有一个时间间隔。从图上来看,震中距越大,地震波曲线越平直,说明地震波传播单位距离用的时间越少,速度越快,A正确;距离震中越近,地震波到达越快,逃生时间越短,B错误;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3千米,从经纬度来看,雅安位于青藏高原边缘,此处地壳厚度大于陆地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因此地震震源应该位于地壳,C错误。从图上信息可以看出,b波速度更快,应该是a波比b波早到武汉,D错误。第6页共9页5.D【命题立意】题目以工业产品的生产值变化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图像信息的解读能力和工业生产知识的掌握。【解题思路】题目信息中为各种工业产品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理解这个“百分比”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纺织品只是比重降低,因为没有给出工业生产“总值”,无法看出纺织品产值是否降低或提高,A错误;同理,也无法看出生产效益是提高还是降低,B错误;从图中信息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品、鞋帽制品、玩具等)产值比重下降,而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精密仪器产值比重增加,可以判断是产业结构升级而不是廉价劳动力大量涌入。所以C错误、D正确。6.B【命题立意】本题以云量等值线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及降水原因的掌握。【解题思路】云量是个新概念,题目给出了云量是以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由此看来,数值大的地区,云量多,降水也会多一些,日照会少一些。A选项中甲地的云量小于乙地,日照时数应该大于乙地,A错;多云的天气和少云的天气相比,多云的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B正确;云量多,说明空气中水汽含量大,湿度较大,降水肯定也会多一些,C、D错误。7.C【命题立意】本题是根据广州市城市发展过程中各处人口密度的变化,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1980年至2000年的20年间,老城区(1980年人口主要集中区)人口密度相对值,没有增加(甚至有所减小),A错误;分析图中数据,可以看出人口密度东部、南部数值增加最快(等值线密度增加最快),B错误;1980年该城市只有一个明显典型的人口峰值区(甲),1990、2000年出现了几个峰值区,因此人口密度峰值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变化,C正确;老城区人口密度相对值变小,说明人口密度变小,D错误。8.D【命题立意】该题以城市人口分布的变化为切入地,考查学生对城市化过程的理解及城市功能分区的掌握情况。【解题思路】从图中人口分布可以看出,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也不断增加,A错误;甲为该城市老城区,也是其城市形成的核心,人口也最为集中,因此土地地价不可能最低,B错误;乙区域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居住环境会变差,C错误;丙区域离城市中心较远,且是一个新兴区,人口密度也较小,所以在四个区域中热岛效应最小,D正确第7页共9页9.C【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优质农产品生产区域为载体,考查学生对不同地区反季节蔬菜生产区位因素的理解。【解题思路】A地成为我国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主要是由于其位于河谷地区,受寒潮影响小,光照充足,毕竟该地冬季气温低,没有塑料大棚蔬菜不能生长,A错误;气温低无法满足蔬菜的生长,不能成为反季节蔬菜的生产条件,B错误;B地纬度较低,冬季热量丰富,适宜蔬菜生长,C正确;距海近不是灌溉的条件,海水不能提供灌溉,D错误10.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地区工业区位因素的差异。【解题思路】从图上信息看,C地位于内蒙古草原,该地区草场资源丰富,适宜乳畜业的发展,为乳制品生产企业提供丰富的原料供应;D地位于上海附近,是为上海市场提供乳制品,所以企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主要是接近市场。11.A【命题立意】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是高考试题地球运动部分的重点,理解和掌握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差异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本题以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计算能力。【解题思路】从图中可知春分之后某一天(设直射点位于X°N),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可知甲乙两地关于X°N南北对称;该日之后,(H甲-H乙)一直变小,因此可知H甲变小H乙变大,则甲在X°N以南,乙在X°N以北。而夏至日之后,(H甲-H乙)一直变大,则可知(H乙一直变大,说明乙的纬度大于等于23.5°N。读图可知,在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H甲-H乙)维持不变为40°,可知,甲的纬度应低于23.5°S。由此可推断答案为A。二、综合题(56分)36.【解题思路】本题要根据图中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