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贡体系对于朝鲜之影响摘要:朝贡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王朝同边疆地区、中华帝国同周边各国之间互动的方式之一,并且是其中的重要方式。在密切中央与地方,中国与藩属的关系方面效果显著。同时朝贡体系的建立,不但有利于中原文化对周边国家的传播,而且也是中原文化对其他文化吸收和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层次的影响是相对长远的,而政治经济领域则是可以当时看出成效,双方对于其利用和影响在当时也会更大。关键词:朝贡体系朝鲜明朝朝鲜国起源于古朝鲜,与中国联系一直颇多。而中国明朝灭元之后,重新建立了汉族王朝,而高丽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以中国自居,向来对蒙元有所鄙夷。李朝向明朝的朝贡是明朝藩属国中次数最为频繁的,从高丽时期,这样的朝贡就已经开始了。高丽向明朝的朝贡始于洪武二年(1369)八月甲子,“高丽国王王撷遣其礼部尚书洪尚载等奉表贺即位,请封爵且贡方物,中宫及皇太子皆有献,赐尚载以下罗绮有差”1。接着在九月丙午,高丽国王又“遣其总部尚书成惟得、千牛卫大将军金甲雨上表贡方物谢恩,并贺天寿圣节,中宫及皇太子皆有献”2。十二月甲戌,高丽国王再“遣其臣张子温等,上表谢封爵并贺明年正旦,贡方物,中宫东宫皆有献”3。这是高丽最初对明朝的几次朝贡,有贺即位、贺天寿圣节、谢封爵并贺明年正旦等。洪武三年(1370)八月庚申,高丽派遣官员“上表谢赐冕服,贡方物并纳元所授金印”4。接受明朝的冠服,并把元朝授予他们的金印上缴明朝表明对明朝的臣服。洪武二十五年(1392)闰十二月,高丽王朝由李氏朝鲜取代。李氏朝鲜建立以后,更是奉行对明朝“事大以诚”的外交政策,保持两国历代的朝贡关系。明朝与李朝之间的交往远远超过高丽,使节之间的往来情由主要有:颁诏、封典、告哀、进贺(登极、尊号、尊溢、册立、贺正、冬至、圣节、千秋节)等。关于贡期,明朝要求三年一贡,这是洪武五年(1372)九月制定的,当时因“高丽贡献使者往来烦数”,派遣官员前往高丽颁布谕旨。高丽仍要求“每岁人贡”。此后高丽基本遵从每年一贡的规定。李朝建立以后,对朝贡次数的要求更为强烈,提出一年三贡,即贺正、圣节、千秋节,后来又改成一年四贡,在前三贡的基础上,加上冬至节的朝贡。这四贡属于正规的朝贡,实际上,两国使者的往来次数远远超过规定的次数。永乐年间(1403一1424),由于明成祖奉行“锐意通四夷”的海外政策,朝鲜的朝贡次数更是成倍增加。在永乐22年的统治期间,朝鲜朝贡91次,平均每年4次。终明朝之世,朝鲜朝贡最频繁的时期是洪熙、宣德年间(1425-1435),n年时间,朝鲜共朝贡67次,平均每年6次之多。此后,朝鲜的朝贡次数略有减少,但一般不少于一年三贡。明朝末年,改为一年一贡。从朝鲜的贡物来看,一般为本国土产,尤其是马匹的数量较大,这是明朝巩固边防的一项重要措施,不仅朝贡时接受朝鲜的贡马,而且还多次以朝贡贸易的形式,用绢、布等纺织品与朝鲜换取马匹。明朝对李朝的册封与回赐也是明代中朝朝贡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回赐的原1明太祖实录2明太祖实录3明太祖实录4明太祖实录则是:“四夷朝贡到京,有物则偿,有贡则尚(赏)。”明朝对朝鲜国王的赏赐物品是:洪武年间有国王金印、《大统历》、庙社乐器、锦绣绒绮、彩缎纱罗;永乐年间有冕服九章、圭玉、佩玉、四书五经、《春秋会通》、《大学衍义》、经丝纱罗、珠翠七翟冠、红经丝大衫、素经丝圆领、霞被金坠、续绢茄兰香帽珠、镀金银匣、象牙犀角、《通鉴纲目》、《列女传》等书,脑、赓、沉、檀、白花蛇等药。正统年间有远游冠、绛纱袍、翼善冠、龙衰玉带等。对朝鲜进贡使臣及成员的赏赐物品是:赏进贡陪臣织金经丝衣1套、彩缎4表里、绢5匹;赏书状、通事、押物等官每人素经丝衣1套、彩缎2表里、绢2匹、布1匹;赏从人绢衣1套、布1匹、靴袜1双。5在朝贡制度中,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即册封制度。明朝对朝鲜的首次册封是洪武二年(1369)八月,当时还是高丽政权统治朝鲜半岛,明朝派遣符宝郎契斯“贵诏及金印浩文往高丽,封王撷为国王”。以后的每位朝鲜国王即位、册立王子、王妃等,都有明朝皇帝的册封才能确立。在以上的往来关系中由于厚往薄来的理念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在朝贡物品和回赠的比较上朝鲜方面占较大的便宜,同时还会有携带大量的商品进行贸易,而由于朝鲜在藩属国中的特殊地位也使其多有盈利。但是,我们再来看看其册封和朝贡多朝鲜方面的不利因素,其中由于洪武年间辽东不在明朝的控制之下,而明朝都城又设于南京,所以高丽人贡多由海路而至,多由山东的登州和莱州登岸。洪武四年和五年发生多次朝鲜贡使与海上翻没事件,到洪武二十二年(1389)以后,辽西骚路开通,明朝允许朝鲜使用辽东释路朝贡。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朝鲜基本改为陆路人贡,其贡道由鸭绿江经辽阳、广宁人山海关,然后抵达北京。这其中对于人员物资的损耗之大完全超过一两次朝贡所得之利。而该由陆路之后,道路也不甚平靖,但收益大于风险。而对于册封来说,有明一代对于朝鲜的的使臣由宦官担任,是明朝使臣出使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宦官出使朝鲜不仅有损天朝的威名,也给朝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终明之世,这一弊政却难以革除,原因在于这些宦官都是朝鲜出身,在朝廷有相当的势力,他们把持朝政,对朝廷大事都有发言权,何况出使其本国。6那么朝鲜从整个朝贡贸易体系中得到的仅是相对丰厚的经济利益吗?朝贡体系在要求周边小国对于明朝的臣服和朝贡之外,也相应的规定了明朝作为宗主国的义务,那就是在其困难时给予经济政治乃至军事上的援助,比如其中著名的就有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明军入朝击退来犯倭寇,维系了李氏政权。而明末也有毛文龙东江军驻辽东朝鲜打击后金势力。除了对于国家危机的协助,其对于朝鲜的作用还在于证明其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我们从明朝的回赠中可以看到主要为,金印、历书、华服、礼器等作为国家统治的权威的象征,并且,朝贡体系中需要宗主国的册封才能确立其国王、太子、皇后等的合法地位。如果其君主没有取得那么他的统治绝缺乏相应的保障和权威。对于正常继位的国王来说不算什么,但是若是王位来路不正,那么就更加需要相应地在法理层面上的合法性来保住自己。明朝向来秉承天朝上国的观念,对藩属国的内政并不多加干涉。明朝对高丽的册封是一种实质性的册封,是政治从属关系的标志,但明朝一般不干预属国的内政,尤其是王位的继承问题,明朝历来尊重5李云泉:《朝贡制度史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体制研究》,第104、105页。6奉使朝鲜,沿途需索,辽东一处,赃私已千余,他处可知。今朝廷于诸蕃国,如占城、安南、及满刺加等处,遇遣使,皆用翰林官,或给事中、行人衔命以往;况朝鲜比之诸国,尤为秉礼之邦,乃独遣内臣奉使,其辱国损威甚矣!闻朝鲜国王久欲请封,畏使臣之婪索,濡迟至此,故其国中有`一次受封,五羊告乏’之语,非所以尊中国服远人。”属国的选择,对朝鲜更是如此,当朝鲜新王即位,请求明朝册封,明朝便派遣使臣携带印玺前往。即使朝鲜发生篡逆王位的事情,明朝也只是以“却贡”相威胁。7而另一方面,朝鲜处于半岛之上,物资相对匮乏,国祚相对长久主要是由于其事大以诚的外交策略,和其北部复杂的复杂的地形军力较弱,对于优良军械,如铁器牛角鱼胶等有较大需要,其除了从朝贡贸易中获取一定份额,还通过走私来补贴国用。朝贡体系的意义不但是一个中原王朝为其虚荣心和天朝上国的观念所形成文化怪圈,而是在体系内的诸多国家以宗主国为核心形成的包含文化政治经济多方面的,多级的封建生产关系下的国际政治格局,对于体系内的国家来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文化认同,也是一个地区长期和平的一种重要保证。7李云泉:《朝贡制度史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体制研究》,第1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