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十二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朝阳区“十二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和区委十届十三次全会精神,为更好地服务于朝阳“新四区”建设,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际,在深入分析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的基础上,制定朝阳区“十二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十一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成就“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文明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推进、全面发展,紧紧抓住筹办奥运、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历史机遇,创新工作理念、完善体制机制、科学统筹规划、形成共建合力。通过强力推进人文奥运建设、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基础不断夯实,区域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人文环境更加优化,区域的社会凝聚力、特色文化的感召力、建设者的创造力和对境内外资源要素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发展品质和品位逐步提高。圆满完成2008年奥运和国庆60周年保障任务。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文明软实力的提升为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1.人文奥运模式彰显特色。作为奥运会主场馆所在地,朝阳区充分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突出“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主题,大力推进人文奥运“五进”工程、实施“五大文明行动”,对41.5万人次进行了奥运培训,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形象进一步提升。培育出商业服务“4C”、车辆“22”排队等“十百千”品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人文奥运朝阳模式。充分发挥朝阳志愿者联盟和43个基层志愿者协会作用,探索“数字化管理、专业化培训、社会化运行”的志愿者工作模式,完善社区志愿管理服务平台,规范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服务和成长激励。数十万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向社会提供百万余小时、上千万人次的服务,为赛事成功举办作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朝阳11万名志愿者弘扬奥运精神,提供了380万小时的志愿服务,成功完成了的服务保障工作。2.精神文明创建日趋活跃。“十一五”期间,创立文明创建申报制,全区各单位高度重视,变“要我创”为“我要创”,真正将精神文明建设“虚功实做”,极大的调动了基层创建的积极性。八大工委积极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系列活动,各街乡以公益文化、社区服务等为载体,扎实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全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协作组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志愿者联盟联席会制度。在各街乡设立了精神文明专职干事。推进“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签名寄语活动和“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文明引导行动。实施公益品牌行动。学校、社会、家庭联手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工作有序推进。3.文明城区创建扎实推进。按照“奥运筹办推动文明城区创建,文明城区创建促进奥运筹办”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三年规划(2006-2008)》,完善了《朝阳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测评体系》,编写《朝阳区创建工作指南》和《朝阳区创建工作先进评选办法》。建立“街乡发现问题、部门解决问题”的反馈机制,扎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按照《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体系》要求对朝阳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档案进行整理,其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特点得到测评组的充分肯定。2008年朝阳区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先进区称号。围绕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区委、区政府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载体,借鉴奥运、国庆服务保障工作机制,构建了“1+10+43”创建组织体系。出台了《朝阳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意见》和行动方案。坚持“为民创建,创建惠民”,推进“十项文明行动”。建立了人大政协监督、第三方测评、舆论监督和市民巡访立体化监督体系,实时公布测评结果。强化媒体宣传、社会宣传,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分层次开展了创建业务培训,凝聚全区干部群众共识。加强市民文明礼仪教育,加强窗口行业文明培训,深化排队日等活动。举办“十场专家经典、千场百姓沙龙”系列讲座。制定《朝阳区促进社会和谐模范区建设行动计划》,着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社会建设、社会组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提升社会和谐程度。切实解决事关区域发展和百姓生活的突出问题,管理文明、公共文明、文化文明和生态文明普遍提升,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和浓厚的创建氛围。随着社会建设的逐步推进,市民的公民意识越来越强,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也在逐步加强,参与社会事务和公益服务事业的市民越来越多,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源泉。4.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围绕“四带四促进”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活动;开展军民联片共建试点活动;完善“三联”工作模式,在朝阳公园景区等八大重点地区深入推进公共文明示范地区创建活动。建立街道“一站式”服务大厅、社区居民事务代办站,形成街道社区两级为民服务体系,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开展创建国际“安全社区”工作,推进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实现派出所、城管和街道在同一平台联合办公,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的人性化、国际化水平,生活环境更加舒适。推动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实施绿色朝阳工程,全区城市绿地总面积达11560.11公顷,绿化覆盖率44.2%,人均绿地63.9平方米,形成“社区建在公园里,公园景观进社区”的绿化美化格局。实施“清水朝阳”工程,全区实现河流不浑浊、无臭味、无漂浮物,重点地区水域达到四类、五类以上水体标准。实施蓝天工程,治理大气污染,实施8个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开展燃煤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施工道路扬尘、工业污染等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施“宁静家园”工程,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整治“城中村”,“装修”航空走廊,拆除不规范户外广告牌匾、推进“进京第一印象”环境治理,整治重点村,建设9个郊野公园。全区环境保护实现了从污染源末端治理到全面环境质量改善的转变,全面提升了环境条件。“十一五”期间,朝阳区荣获“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先进区”、“全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并连续保持“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全区2家单位分别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先进)乡镇”。(二)“十二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期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阶段,市委、市政府对朝阳提出了建设“新四区”的战略要求。朝阳区作为国际功能聚集区,国际资源丰厚,国际交往活跃,国际氛围浓厚,国际元素丰富,国际人才集中,国际资本雄厚,在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历史进程中承担着光荣的使命和责任。“十二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更需实化推进、深化发展、强化建设,为“三个北京”和“新四区”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良好的人文环境。1、发展机遇“三个北京”建设战略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指明方向。服务于“三个北京”建设,是朝阳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要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做出贡献,必须把朝阳区建设成为最具人文关怀品质,有高度文明素养,文化教育高度繁荣,社会更加安定祥和的城区;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走在全市乃至全国的前列;就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区。“新四区”发展战略为精神文明建设确立新的目标。“新四区”发展战略体现了朝阳区的特色和优势,明确了朝阳在首都整体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和未来发展的重点,是朝阳区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战略任务。精神文明工作,要坚持科学建设,不断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发展方式转变,让城市的实力增强和资源友好、环境节约形成良性循环;坚持全面建设,与国际接轨,不断创新政府管理与服务机制,建设首都核心价值体系、开放多元的文化体系和公民社会法治体系,为国际要素流动提供稳定、透明、公平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服务世界城市建设;坚持全域建设,缩小城乡差别,以功能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为民建设,突出惠民利民,不断解决事关发展和百姓生活的突出问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要不断增强发展硬实力,提升文明软实力,真正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齐头并进,让市民“全方位”得到实惠,生活的满意度和舒适度得到整体提升。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使精神文明建设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国文明城区是集中反映一个城区整体文明、和谐程度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目前中央对一个城区评价的最高荣誉。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推动了朝阳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四个转变”,即由突击建设向长效建设转变,更加注重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效;由局部建设向全域建设转变,坚持城乡统筹、同步推进;由文明要素建设向文明体系建设转变,全面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各领域;由行政组织向社会动员转变,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参与,最终实现共建共享。“四个转变”标志着朝阳精神文明建设迈入了全新发展的历史阶段。2、面临的挑战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和政治环境,朝阳区作为首都功能拓展区、国际资源聚集区,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口急剧膨胀,资源瓶颈明显暴露,人与自然的矛盾逐渐显现,城市承载力步入极限,外力拉动型发展模式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发展已进入高成本时代。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更大挑战。朝阳作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区域,随着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进入结构性调整和相对低速增长期的到来,将越来越多的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如何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树立破与立的胆略,试与创的气魄,闯与干的精神,直面思想束缚,研究和破解发展难题,用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科学严谨的态度,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促进区域发展强劲动力,不断丰富其思想内涵和实践形式,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新挑战。人口土地、资源环境、城乡差别、贫富差距等矛盾制约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区域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老城区市民的迁入迁出、流动人口的“定居”、国际机构的进驻,使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维稳形势严峻。市民对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如何实现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大发展瓶颈。市民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抓手。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市民对均衡化的公共服务有了更多、更高的期待,如何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需求,是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质量的重大挑战。公共服务是缩小文明差距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完善的、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信息技术、互联网以及手机等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使精神文明建设要面临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既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也给如何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尤其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出了新的课题。互联网具有信息来源广,信息传播快,信息量大,交互性强、无国界等特点,各种思想文化交织在一起,网络文化环境日趋复杂;网络匿名、虚拟等特点,使一些垃圾文化泛滥,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现象难度加大。如何适应网络时代的形势,增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着力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总之,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需要世界文化体系支撑,我们必须以谦和、平等、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同时,还要进一步巩固人文奥运成果,不断强精神文明阵地建设,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世界文化的有机融合。朝阳区人口结构复杂,市民素质参差不齐。在公共环境和秩序、人际交往和社会参与等各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进一步提升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文明城区,展示世界城市试验区新形象,精神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二、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深入持久地开展“爱首都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