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小抄电大《教育学》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横线上。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ABD)A.学校即社会B.教育即生活C.教师中心D.儿童中心E.书本中心。2.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B)A.卢梭B.杜威C.斯宾塞D.陶行知E.蔡元培。3.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出来,标志教育学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A.《普通教育学》C.B.《大教学论》《教育论》E.D.《教育漫话》。4.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E)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E.教育规律5.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有(D)等A.孔子B.柏拉图C.培根D.夸美纽斯6.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有中国的《论语》和《学记》(A)不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A.苏格拉底和柏拉图B.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C.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D.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7.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四阶段是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标志是教育学出现繁荣发展的特征,表人物。A.桑代克B.马卡连柯C.赞科夫D.陶行知8.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AC。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B政治因素C生产力发展水平D文化因素。9.《礼记学记》中明确提出:“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的(A)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人口功能D文化功能。10.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反映了教育的(A)A人口功能B文化功能C政治功能D经济功能。11.教育可以把潜在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反映了教育的(D)A人口功能B文化功能C政治功能D经济功能12.教育活动既然以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检查学生学习成绩和发展程度,都要以教育目的为依据。这就是教育的(C)功能。A.激励功能B.调控功能C.评价功能D.定向功能13.教育通过对人类文化的选择和整理,使之成为与学生发展相一致的力量——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从而传递给年轻一代,实现文化的代际延续。这体现了教育的(C)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14.“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这体现了。教育的(B)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15.受教育者因为有了目标,可以树立信心,坚强地排除各种困难,争取实现目标,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功能。A.激励功能B.调控功能C.评价功能D.定向功能16.《礼记●学记》中明确提出:“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言明教育乃是治国安邦的关键,是“化民成俗”。这体现了教育的(A)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17.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充分发挥教育目的的(B)功能,是学校、家庭、社会围绕教育目的发挥积极作用,共筑教育合力。A.激励功能B.调控功能C.评价功能D.定向功能。18.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B)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互补性E.不均衡性19.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D)进行教育。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E.稳定性20.“双因素说”理论认为,智力由(D)与(D)构成。A.理解能力与推理能力B.思维的材料与思维的结果C.记忆能力与知觉能力D.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21.教育的目的主要受(D)因素的制约。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22.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它的功能有(ABCD)A.定向功能B.调控功能C.激励功能D.评价功能E.衍生功能。2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ABCD)A.学前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研究生教育。24.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在类别上包括(ABCDE)A.基础教育体系B.职业技术教育体系C.高等教育体系D.成人继续教育体系E.特殊教育学校系统。25.从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来看,美国的学制属于(B)A.双轨制B.单轨制C.分支制D.双轨制、单轨制并行。26..从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来看,德国的学制属于(A)A.双轨制B.单轨制C.分支制D.双轨制、单轨制并行。27.从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来看,现行我国的学制属于(C)A.双轨制B.单轨制C.分支制D.双轨制、单轨制并行。28.按照评价的不同目的,课程评价可分为(CDE)A.诊断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决策性评价D.研究性评价E.工作性评价。29.地方课程开发中应把握的特征包括(BCDE)A.权威性B.地域性C.针对性D.社会性E.探究性30.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E)的制约。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3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ABCD)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读书指导法E.参观法(B)认为,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知识、既能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往往是一个32.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A.实践说B.发展说C.特殊认识论D.多本质说(B)认为,教学过程是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一,换言之,教学活动本身的内在属性即实践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必要33.的实践活动才能完成一定的任务。A.发展说B.实践说C.特殊认识论D.多本质说34.从认识论出发,把教学过程看做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发展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这是典型的对教学过程本质认识的(C)观点。A.实践说B.发展说C.特殊认识论D.多本质说35.在德育教育中,“抑其所短,扬其所长”是(B)德育原则的要求。A.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B.长善救失C.疏通引导D.知行统一E.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36.“严而有格,严而有方”暗含的德育原则是(A)A.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B.长善救失C.疏通引导D.知行统一37.人在社会中生活,必然要进行多方面的活动和交往。正是通过多方面的活动和交往,人们才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认识自己,并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同时,人的品德又总是通过多方面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并得到检验。这种情况表明,德育过程具有(B)的特点。A.渐进性和反复性B.社会性和实践性C.引导性和规约性D.协调性和整合性38.德育实施的过程中,除了以一定的价值性内容影响学生外,还要对各种关系和影响加以协调和整合,这反映了德育过程具有(D)的特点。A.渐进性和反复性B.社会性和实践性C.引导性和规约性D.协调性和整合性39.德育作为社会培养人的重要手段,总是以其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连续不断地对人施加多方面的影响,进而促使品德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但这种发展和提高并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呈现一种螺旋反复、逐步上升的轨迹。这种情况表明,德育过程具有(A)的特点。A.渐进性和反复性B.社会性和实践性C.引导性和规约性D.协调性和整合性。40.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教师职业形象有(BCDE)A.独奏者B.伴奏者C.协助者D.领导者E.促进者。41.“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C)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E.多重收获性。42.以下哪条反映了教师具有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特征的职业形象(B)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教师是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C.“我是教书匠”D.“我是人民公仆”。43.以下哪条反映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形象(A)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C.“我是教书匠”D.“我是人民公仆”。44.以下哪条反映了教师传统的职业形象(C)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教师是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C“我是教书匠”45.“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C)特点。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E.多重收获性46.心理学家所说的“心理断乳期”指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D)时期。A.婴儿期B.幼儿期C.儿童期D.少年期E.青年期47.(C)是智力平常者(大多数人)的智商。A.120-140B.110-120C.90-110D.低于8048.引导学生全面提高素养,为未来成长打下基础。这是(A)学生的教育第一点。A.青年初期B.少年期C.童年期D.幼年期49.把学生的健康和体质增强作为主要任务。这是(C)学生的教育第一点。A.青年初期B.少年期C.童年期D.幼年期50.教师要针对学生生理变化,加强青春期教育。这是(B)学生的教育第一点。A.青年初期B.少年期C.童年期D.幼年期51.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讲求效益,做到低消耗、高质量、高速度,力求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取得尽可能好的工作效果,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B)的要求。A.导向性原则B.有效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E.规范性原则52.学校管理工作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经验与现代管理科学之间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D)的要求。A.导向性原则B.整体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E.规范性原则53.学校管理要把学校工作视为一个整体,从学校整体出发,统一指挥,合理组织各个部门几个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提高整体优势。这是体现(A)。A.整体性原则B.导向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54.学校管理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学校工作做好。这。是体现(C)A.整体性原则B.导向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55.学校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和。“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这是体现(B)A.整体性原则B.导向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二、辨析题(除去判断“对”或“错”外,请写出理由。每小题6分,共18分)1.教育是人类和动物都具有的一种现象。错。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不是人类的独有现象,动物中也存在。错。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3.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错。社会和教育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4.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错。人的素质既不是先天遗传的,也不完全是后天影响的结果,而是在先天的生理机能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特质。5.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这个阶段,在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中,属于形式运算阶段。错。属于具体运算阶段。6.教育目的体现了人类发展的总体方向,可以超越国家、社会、历史而存在,不具有时代性。错。教育目的不是一个超社会、超历史的永恒范畴,它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总是反映着一定时代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关系因素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7.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目的。错。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方针的规定。8.教育目的的体现了“社会本位论”忽视了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错。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的统一出发,单纯从社会出发或单纯从个人出发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都是不正确的。9.义务教育即强迫教育。对。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10.学制即指修业年限。错。学制,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