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模拟试卷第1页共8页2012-2013学年度江南中学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卷2013.5审题人:沈伟命题人:陈凌云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3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眼花缭.乱(liǎo)暇.疵(xiá)B.谈笑风声.(shēng)风靡.(mǐ)C.轻妆.淡抹(zhuāng)迸.溅(bìng)D.威.言耸听(wēi)翩跹.(xiā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接连出现的雾霾天气告诉我们,空气污染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B.岁月行云流水....般静静流逝,白发悄悄爬上了王老师的鬓角。C.一幅大师未竟之作,遭盗贼窃出后找人狗尾续貂....,流入市场变卖又回到大师手中鉴别真伪。D.坚决制止随意丢弃死猪的行为,是我们每个人责无旁贷....的责任。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A.面刺:当面指责。B.过:错误,过失。C.市朝:公共场合。D.闻:听到。4.对下列文字表达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997年在香港首次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当时的致病病毒为H5N1型。而这次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也是甲型流感中的一种亚型,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这次又出现了“例外”!H5N1型禽流感出现后,医学专家经过研究认为,这可能是病毒发生了基因重组和突变,才导致可以传染给人。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否也是这样,还需要专家进一步判断。不过,禽流感不同于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迄今为止只能通过禽传染给人,不能通过人传染给人。A.禽流感一般不感染人,H5N1型和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是特殊情况。B.经医学专家研究,H5N1型和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发生了基因重组和突变,才导致可以传染给人。C.SARS病毒可以人传染给人,而禽流感病毒迄今为止只能通过禽传染给人。D.根据禽流感病毒的特征,预防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接触和食用无检疫证明的禽类。语文模拟试卷第2页共8页5.根据文意排列下面句子的顺序,选择排列最恰当的一项()(3分)有人说:世界上最难回答的问题往往是孩子提出的问题。因为他们的问题是真正的心灵问题、哲学问题。。①哲学最终成了极少数对问题穷追不舍的人的专利。②大人们往往回避问题,或只分析问题。③于是,哲学思想便在这种环境中很快地夭折了。④而孩子们往往因为大人们没有给出答案而沮丧,放弃了对问题的追问。⑤孩子们的问题往往把真理性问题一丝不挂地揪出来,让大人们很尴尬。A.①⑤②④③B.②⑤④③①C.②④③⑤①D.⑤②④③①二、阅读与欣赏(49分)(一)(12分)记游定惠院①苏轼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②瓜李,遂夤③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丛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注:①苏轼元丰三年被贬至黄州,二月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据《志林》,作者这次游定惠院是元丰七年三月三日事。②瀹yuè:浸,渍。③夤yín:循沿。6.下列句中的“之”与“往憩于尚氏之第”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汝心之.固,固不可彻B.益慕圣贤之.道C.何陋之.有D.无案牍之.劳形7.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写作本文时,作者已贬至黄州五年。在这五年中,他每年都到定惠院东小山来赏海棠,边赏海棠边饮酒。B.此次之游,他不仅观海棠、赏枳木、听琴声、品油酥,甚至还有雅兴向人索求丛橘回雪堂栽种,表现了他的乐观旷达。C.作者今年来赏海棠,发现园子主人已换成市井之人,此人不懂欣赏海棠与枳木,作者感到遗憾。D.从文中看出,作者不仅对当地风物十分熟悉,而且与当地居民关系融洽。文中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与乡土气息。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往憩.于尚氏之第②而予忽兴尽,乃径.归③时何氏方作.堂竹间④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语文模拟试卷第3页共8页9.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2分)译:⑵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2分)译:(二)(4分)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10.阅读上面的一首诗歌,回答问题。(4分)⑴“寒塘坐见秋”中的“寒”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说说好在哪里?(2分)答:⑵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三)(4分)①100多年前,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②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③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④针对这种情况,美国近半数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文章有改动)11.第②段中加点的“据科学家测试”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2分)答:12.如何理解“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2分)答:语文模拟试卷第4页共8页(四)(5分)①时代呼唤的创新型人才。②当前的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科研、军事、文化等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们要求创新型人才首先应当是最具创意和活力的。他们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激情,富于怀疑性批评性的追根究底的求索精神,而又有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回溯科学史,没有对托勒密宇宙体系的背叛,哪来伟大的哥白尼变革?没有对亚里士多德物理理论的怀疑,哪来伽利略在运动学上的重大变革?没有对牛顿经典力学的超越,又怎么会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③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整体化及人文科学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加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适应性需求日益增强,人们要求创新型人才也应当是多功能的。他们不仅一专一能,而且多专多能,具有多才多艺的特点。早在十多年前,日本就提出“四合一”人才计划,要求培养有“科技内涵、艺术气质、经贸才干、外语本领”的人才,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人类社会活动全球化的需要。④经济全球化时代,既充满激烈竞争,又亟待协调与合作,人们要求创新型人才还应当是善于协作的。他们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具有兼容并包的胸怀和团队拼搏的精神,同心协力应对各种严峻的挑战。这样,才有可能赢得机遇,竭尽潜力,不断创新,不断前进。(文章有改动)13.根据全文内容,在第①段的横线处补入准确的文字,使第①段成为全文的中心论点。(3分)答:时代呼唤的创新型人才。14.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2分)答:(五)(14分)走进春天的怀里①头一次看见骆驼是在五岁。也许沙漠里的动物不适应滨海和平原地区的气候吧,我看见它们的时候,又正是骆驼褪毛的季节,一块一块半褪落的毛,挂在身上,远看像落魄的穷汉,穿着破衣在路上颠踬着;它们很憔悴,又怪又丑,给我极深刻的记忆。那些经过我家乡的骆驼,不久便离开了。它们颈下的铜铃,摇响在暮春沉迟的大气里,像是一首难以理解的凄凉的歌。那声音,曾在无数个夜晚,伴随过我童年的远梦。②后来,大的战乱来了,无数安守家宅的人流离道途,破衣在风沙里飞舞,饥饿、疲困、丧家失子的惨痛,把人们变成苦忍的骆驼,在无尽的长路上跋涉着。等到看惯了战乱中的人脸,反而修正了我早期的印象.....,觉得那些骆驼并没有那么怪、那么丑,它们比人更能默默的忍耐,更能吞饮一切的痛苦。③迎着风沙朝西走。在深浓的夜幕中,辽阔的原野上,我走着,心里摇响着驼铃声,幻想自己成为一只骆驼,忍着饥、忍着渴、忍着苦。在风雨霜雪的路上,我想念过骆驼;在饥饿干渴中,我想念过骆驼;当脚底起了流浆水泡,走路像针刺的时刻,我忍住泪,更想起那些负重的驼群了。如果有一天,我真能走到骆驼们生长的家乡,我真会诚心诚意和它们做朋友呢。④但我一直没有机会进入想象中的沙漠,偶尔见到几只骆驼,也都是寂寞的流浪者,为那个时代默默的负重奔走。后来转到南方,连一只骆驼也难见了,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一只骆语文模拟试卷第5页共8页驼,在人生的道路上,默默行走多年了。这不只是一种空无的幻觉。我曾在长途的饥渴中,咀嚼..自己蓬勃的、嫩草般的青春,当我在深夜的灯前,打开稿笺,让我的精神在格子上一步步行走时,人世便变为广阔无涯的瀚海,永远也走不到边了。⑤我多么希望我的作品,响成一片叮当的驼铃,除了安慰我半生行走的寂寞,也能为在人生旅程上行走的人们,带来一丝慰藉和盼望。从纯美的感情世界里走出来,从沉重的依乡恋土的情怀里走出来,从一长串战乱的时光里走出来,临波顾影,已两鬓星霜了。我真的是一只憔悴的骆驼,日以继夜的走着,走着,年轻的孩子看我,就像我童年看骆驼一样,怕是又老、又丑、又怪吧。但道路给我智慧和耐力,使我不呻吟,不叫喊,不颓丧。尽管已再没有大把的青春让我咀嚼了,我还会走下去的。只要苍天给我呼吸,我就拼命的前进,每走一步,我笔下便会扬起一串驼铃的叮当。⑥一群走过中国大地的骆驼,竟然影响了我一辈子,使我一生行迹,像骆驼行走在沙漠上一样,处处都有饥饿寒冷,都有风雨霜雪。把历史的苦难和现实的苦难,都驮负在背脊上,何止我这一匹骆驼呢?⑦据说骆驼队行进时,都让最老的、熟识道路的、有过无数跋涉经验的骆驼走在最前面;小的骆驼,走在中间;像我这种半老不老、又不强壮的骆驼,只能殿后了。希望先辈的姿影作为引导,年轻一辈的勇锐行姿作为激励,使我勉力跟上而不落队。让我们在驼铃的交响中,走到春天的怀里去,一直走到春来雨润的绿洲。15.第②段加点的“我早期的印象”指的是对骆驼怎样的印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印象?(3分)答:16.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答:17.第④段中加点词“咀嚼”很耐人寻味,请结合句子品析。(3分)答:18.文章以“走进春天的怀里”为题,有何用意?(4分)答:(六)(10分)19.根据课文默写。(10分)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诗经关雎》)②,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八则)③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④吴楚东南坼,。(杜甫《登岳阳楼》)⑤晴川历历汉阳树,。(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