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基本要求1.了解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2.初步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3.理解参考系概念,知道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4.理解坐标系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佗置的变化。发展要求1.根据选择的参考系描述物体的运动,根据对运动的描述判断所选择的参考系。2.会用二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说明1.不要求在二维坐标系中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2.不要求理解与掌握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工作原理。3.对运动描述的转换只要求参考系与物体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第二节时间和位移基本要求1.了解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会识别时间间隔和时刻。2.理解位移概念,知道位移是矢量,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3.知道矢量与标量运算的差异,会进行一维情况下的欠量运算。4.了解位置、位移、路程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5.知道时间间隔与位移、路程,时刻与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6.理解x-t图象的物理意义,会利用x-t图象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发展要求掌握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的条件。说明本章只要求一维情况下的位移矢最运算。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基本要求1.理解速度概念,领会速度概念的比值定义方法。2.理解平均速度概念,会利用甲均速度的定义式汁算物体的平均速度。3.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4.理解速度的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5.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发展要求1.体会平均速度概念的等效思想力方法。2.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程中,体会近似处理的思想方法。说明1.不要求用极限的方法定义瞬时速度。2.不要求计算多过程和多物体运动中需要联立方程求解的问题。3.不要求选用变速运动物体作参考系求解问题。4.不要求引入平均速率概念。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基本要求1.知道电磁打点(电火花)计时器的作用、结构及名称。2.知道打点计时器打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掌握电磁打点(电火花)计时器的使用方法。3.能设计“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记录表。4.会根据纸带上点迹的疏密判断速度的大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5.理解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所采用的思想方法,会用该思想方法计算瞬时速度。6.能运用实验数据描绘v-t图象,并会根据画出的图象说明物体运动的快慢。发展要求在计算瞬时速度时,会合理选取时间间隔。说明1.不要求了解电磁打点(电火花)计时器的内部结构和技术细节。2.不要求理解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的原理。3.不要求理解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研究运动的原理。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基本要求1.知道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2.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3.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速度与加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判断运动性质。4.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得出过程,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5.会利用加速度定义式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发展要求1.会利用v-t图象计算加速度的大小和判断加速度的方向。2.理解加速度概念,区别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说明1.不要求用极限的方法求加速度。2.不要求引入平均加速度的概念。3.不要求讨论加速度变化的问题。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问变化的规律基本要求1.知道实验目的,说出实验中各器材的作用,正确布列器材进行实验操作。2.会选择点迹清晰的纸带,标出合理的测量点(计数点),测量各测量点(计数点)间的距离。3.会近似计算各测量点的瞬时速度。4.能建立标度合适的v-t坐标系,并正确地描点,能用一条曲线(包括直线)拟合图象中的点。发展要求1.能根据图象说出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能根据小车速度变化的情况预测图象的基本特点。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基本要求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2.识别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线。3.能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4.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atvvt0解决简单问题。发展要求1.能用v-t图象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2.能根据v-t图象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并计算物体的加速度。说明1.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不作要求。2.不要求运用v-t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基本要求1.知道v-t图象中“面积”与位移的对应关系。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理解公式的意义和正、负号的含义。3.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2021attvx解决简单问题。发展要求1.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体会无限逼近的方法。2.会用v-t图象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说明1.追及、相遇问题不作要求。2.不要求理解光电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技术原理。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基本要求1.会从atvvt0、2021attvx推导axvvt2202。2.理解axvvt2202的意义及正、负号的含义。3.能用axvvt2202解决简单问题。发展要求根据已知条件,会选择公式或联立方程求解相关问题。说明不要求用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分析解决问题。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基本要求1.经历自由落体运动模型建立的过程,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2.通过分析打点计时器记录的纸带信息,判断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3.知道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知道自由落体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4.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公式。5.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简单问题。6.知道用频闪摄影研究运动的基本原理,会根据频闪照片分析自由落体运动。发展要求1.知道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的差异。2.体会实验在物理问题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说明只要求解决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问题。第六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基本要求1.了解伽利略研究落体运动的思路和方法。2.知道伽利略在力学上的主要贡献。3.认识伽利略利用斜面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发展要求初步领会“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和合理外推”的科学研究方法。说明不要求掌握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进行实验研究的具体细节。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基本要求1.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2.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区分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知道力的作用效果。3.知道重力的定义,知道重力的方向,掌握重力大小的计算和测量方法。4.理解重心概念,知道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位置。5.初步了解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等概念。发展要求1.理解悬挂法测重心位置的原理。2.运用重力、重心等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说明1.万有引力与重力的相互关系本章不作要求。2.对四种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不作要求。3.不要求掌握重心与稳度的关系。第二节弹力基本要求1.知道形变和弹性形变,能识别常见的形变,知道常见的弹力种类。2.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3.知道胡克定律的表达式,了解劲度系数的单位、符号,能运用胡克定律进行有关计算。4.知道胡克定律的图象表示,掌握利用图象计算劲度系数的方法。5.知道:‘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发展要求1.会用简单器材显示微小形变,体会放大法的实验思想。2.理解劲度系数的物理意义。说明多个弹簧的串、并联问题不作要求。第三节摩擦力基本要求1.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2.通过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掌握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及变化范围。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4.知道动摩擦因数无单位,了解动摩擦因数与哪些因素有关。5.会运用F=tz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6.能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发展要求1.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2.能够分析生活中既常见又较简单的问题中的摩擦力。说明1.不要求引入静摩擦因数。2.不要求判断不在一直线上做相对运动时的滑动摩擦力方向。3.不要求了解滚动摩擦产生的原理。4.不要求掌握影响流体阻力大小的因素。第四节力的合成基本要求1.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知道什么叫力的合成。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合力。3.知道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4.知道共点力概念,会计算在同一直线上的几个力的合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两个力的合力。发展要求会定性判断合力大小与两个分力夹角之间的关系。说明不要求用计算法求解两个分力成任意角度时的合力。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基本要求1.知道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弹簧秤的使用方法。2.知道实验的步骤及操作要点。3.理解探究实验的原理,认识“等效代替”的方法。4.会确定力的大小和方向,作出力的图示。5.通过探究,知道分力与合力之间关系所遵循的规则。发展要求知道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五节力的分解基本要求1.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2.知道力的分解所遵循的规则,体会确定分力方向的方法。3.掌握用作图法求分力的方法,并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分力。4.能进一步区分矢量和标量,知道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相加的普遍法则。发展要求1.初步掌握力的正交分解法,会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简单的问题。2.了解三角形定则,知道其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本质一样。3.能运用三角形定则定性分析简单的力的动态变化问题。说明1.不要求用相似三角形知识求分力。2.不要求用求解斜三角形的知识求分力。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基本要求1.了解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及存在的错误。2.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实验的作用。3.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4.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现象。5.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6.运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发展要求1.了解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角度的差异。2.会识别惯性系与非惯性系。说明1.不要求区分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2.不要求分析非惯性系中物体的运动情况。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基本要求1.认识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力和质量。2.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会作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象。3.能根据图象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4.体会“控制变量法”对研究问题的意义。5.知道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和判断摩擦力是否平衡的方法。发展要求1.体验实验探究过程: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思路、制定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2.初步认识数据处理时变换坐标轴的技巧。3.初步了解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可测物理量”的实验方法。4.会对实验误差作初步分析。说明不要求运用Fa图象和ma1图象分析与解决问题。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基本要求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知道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方法。2.知道公式中的F是指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知道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理解G=mg。4.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发展要求1.理解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力之间的关系。2.用正交分解法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说明连接体问题限于各物体加速度相同的情形。第四节力学单位制基本要求1.知道物理公式既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又确定物理量单位间的关系。2.知道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单位制,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3.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计算中应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发展要求1.会利用物理公式导出单位之间的关系。2.根据物理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判断运算结果中表达式是否错误。说明不介绍其他单位制。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基本要求1.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找出任一个力对应的反作用力。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知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