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学年第一学期杭州二中高二年级历史期末试卷一.选择题(35题*2分=70分)1.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其“决定性意义”主要在A.是英德海军间最大规模的交锋B.发生在主要战线——西线C.前后持续时间最长D.宣告德国“速战速决”战略计划的破产2.奥匈帝国是1867年由奥地利和匈牙利组成的二元制帝国,奥地利皇帝同时也是匈牙利国王。奥地利和匈牙利同为主权国家,有各自的议会和政府,外交、军事和财政共有。1918年11月,奥匈帝国解体。下列有关奥匈帝国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首先是由奥匈帝国挑起的B.一战期间奥匈帝国参加了同盟国作战C.一战后期奥匈帝国境内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加速了大战结束的进程D.一战结束后,除了对德和约外,战胜国还与奥匈帝国签订和约。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直接原因是A.列强忙于欧洲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亚洲非地区的控制B.列强减少了对亚非地区资本和商品的输出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激化了亚非国家同帝国主义之间矛盾D.亚非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民族自主意识增强4.结合二战相关知识,对图所示战役的分析正确的是①该战役是在雅尔塔会议上决定的②该战役代号为“霸王行动”③该战役发生在1943年6月,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指挥④该战役使德国处于两线作战局面,加速其走向灭亡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③④5.下列说法错误的有:⑴美国的中立政策禁止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是公正的政策⑵英法为首的国联宣布意大利是侵略国,对它实行制裁,对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战有极大的帮助⑶绥靖政策的实质是自私自利、姑息养奸⑷西班牙人民孤军奋战,抗击叛军和德意法西斯A、⑴⑵⑶⑷B、⑴⑵⑷C、⑵⑷D、⑵⑶⑷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是A.《凡尔赛和约》B.《五国公约》C.《非战公约》D.《洛迦诺公约》7.《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包括①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②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③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④增强普遍和平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以下关于“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形成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体制C.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将郡县制度全国推广D.秦律的颁行不能改变秦朝仍是人治社会的现实29.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科举制的推行D.三省六部制的设立10.将下列四段历史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进行排序,正确的是:()①“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②“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③“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④“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连城数十……”A、①②④③B、④①②③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11.《史记·蒙恬列传》载:“秦已并天下,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贾谊《过秦论》载:“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下列关于秦长城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由大将蒙恬主持修筑②是把韩、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扩建而成③在当时有利于中原经济的发展,在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④真正起到了阻止匈奴南下掠夺中原的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2.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A.②③①⑤B.②①⑤⑥C.①③⑤④D.④③⑤⑥13.北宋初,大将符彦卿驻军大名府,专横一时,目中无人。963年,太祖任命京官周渭为永济知县。周到任时,符彦卿心中不满但也无可奈何。符彦“无可奈何”的原因主要是A.周渭身为高官,身份特殊B.节度使的权位在知县之下C.地方权力分离,双方无隶属关系D.地方行政长官掌握地方将领任免权14.人们常常把历史长河中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称之为“大变革”。下列不能称为“大变革”的是A.商周之际,属国变为封国B.春秋战国,分封变为郡县C.三国时代,统一走向分裂D.清末民国,专制变为共和15.有人说,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A.《南京条约》使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的特权B.《南京条约》附件使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的特权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16.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是主要是指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17.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l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A.以鸦片换取白银B.以鸦片换取丝茶C.以白银换取丝茶D.以白银换取棉布318.1837年6月,《中国时报》发表文章称,假如设在广州的领事得以立足,“那么一俟机遇来临,如碰上革命或事态逐渐变迁,他就能抓住时机,一举而推开中华帝国的大门。”这里的“机遇”是指后来发生的A.清政府废除闭关锁国政策B.清政府派林则徐查禁鸦片C.清政府派琦善为议和大臣D.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起义19.中国近代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扩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的特权20.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是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了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1.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以“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原点,按由近及远排列正确的是: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A.④①②③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D.③②①④22.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的由中国共产党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公告合作宣言》:“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表明A.国民党放弃了反共战场B.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开始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抗日战争双方进入相持阶段23.国共合作共赴国难、两大战场相互支持,是我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特点。下列选项符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的国共合作表现的是A.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B.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建立C.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D.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24.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在武昌起义前写给总税务司安格联的信中说:“毫无疑问,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不能说他们是革命党,但是他们对于推翻清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我看在不久的将来,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的。”由此可知当时A.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B.民心的丧失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C.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海关税务司对革命持支持态度25.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D.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26.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B.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27.五四运动爆发、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三者最重要的基本条件是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B.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剧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28.1925年9月,《现代评论》杂志刊文指出:现在社会里面——尤其是在知识阶级里面,有一个流行名词,专用以加于政敌或异己者。只这三个字便可以完全取消异己者之人格,否认异己者之举动。这个名词应该是4A.卖国贼B.反革命C.顽固派D.“走资派”29.如对学生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爱国传统教育,你认为下列哪条路线最合适?A.虎门销烟历史遗迹——北京故宫——孙中山先生纪念馆B.北伐战争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西柏坡——北京天安门C.山东曲阜孔庙——圆明园遗迹——革命圣地延安D.虎门销烟历史遗迹——邓世昌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30.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这是为了A、消灭国民党的主力B、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C、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D、奠定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31.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其中的“发展”表现在①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④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2.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这一方针出台背景是①中美关系的改善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②世界形势缓和,战争威胁消失③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④“一国两制”成为海峡两岸的共识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③D.②③33.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的退回。这表明新中国A.合法性得到美国承认B.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C.拒绝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D.不承认美国与国民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34.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是A.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B.加强与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合作C.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D.重视和发展与欧美国家的关系35.下列关于我国积极推进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说法正确的是A.加强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B.中国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C.是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地区性国际组织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二.非选择题(共2题,各15分,共30分)36.(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九品中正制度……其创始的用意在谨慎选才……但末流所及,仍为权门所把持……权贵子弟依侍家庭地位、经济势力及社会关系,本易获取声名,膺列上品;而若干不肖中正更逢迎权责,徇私舞弊……这制度演变到最后,终于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隋文帝于开皇中取消九品中正制――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材料二: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缓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一王定保《唐摭言》进士科始盛于高宗时,至玄宗开元以后,益为社会所尊崇。由于参加的士人,不拘资格,因此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开元以前,朝中名士,杂出他途者尚多。开元以后,进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玄宗时,进士考试始尚诗赋。――摘编自傅东成《隋唐五代史》5材料三: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1901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决定――――是否废除科举制,下表中所列因素供你决策时参考朝廷尊崇儒家思想,以仁义礼孝等思想治天下和教育臣民科举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考查范围,以八股文为样式全国有几百万人自儿童时代就开始学习科举技能,以此为人生目标近千年来,科举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新政”开始推行各地纷纷创办新式学堂,但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