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区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2月学习能力检测语文试题一、(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妖娆.(ráo)宿.愿(sù)强聒.不舍(kuō)怫.然(fǘ)B.襁.褓(qiǎng)枘.凿(ruì)心无旁骛.(wù)缟.素(gǎo)C.扶掖.(yè)单.于(chán)恪.尽职守(gè)脚踝.(huái)D.亵渎.(dú)骈.进(pián)佝偻.承蜩(lǚ)瑟.索(sè)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3分)A.红装素裹气吞斗牛断章取意鳞次栉比B.廓然无累涕泗横流怀古伤今通霄达旦C.怒不可遏根深蒂锢自知之明睡眼惺忪D.蹑手蹑脚豁然贯通周道如砥重蹈覆辙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份卷子中第一小题他花了10分钟的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B.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汲取教训,加紧训练,提高技艺。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D.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我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B.听到几位华人拾贝者在英国遇难的消息,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C.伊拉克局势能不能稳定下来,是联合国工作人员返回巴格达工作的基本条件。D.“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不朽盛事。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A、.《我的叔叔于勒》文章采用第二人称人称作为叙事主体贯穿全篇。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组成令人惊叹的情节波澜,表现世态的炎凉,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B、《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同志的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全词融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同志诗词的豪迈风格。C、《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本文是一篇演说,全文贯穿着民主、自由、和平的精神,是对人类先贤的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全文为了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点,提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个正面论点。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1)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2)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笑从双脸生。(晏殊《破阵子》)(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李清照《武陵春》)(4),。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7.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横线处与前后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填写序号)(3分)我的窗前是一片浓浓的绿阴,,。。。①清风徐徐,树枝摇曳,斑驳的光影洒落在地上和小狗的身上②绿阴下是一间小小的柴房。③这就构成一幅盛夏城郊小院图,生动而又富有情趣④柴房前,主人在吸着烟斗,一只小狗闲适地躺在旁边8.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3分)在2008年奥运会总共700余万张的可售门票中,北京奥组委专门为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计划预留了百分之十四的门票,将定向销售给全国中小学生以及青少年运动员。这部分门票价格极低,预赛票价仅有5元,决赛票价也只有10元。此举最大限度地为中国青少年观看奥运会提供了机会。9.下面这段文字在标点使用、语言结构(或者语病)、用词得体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3分)喝酒为什么叫灌黄汤呢?因为苏州人喝的是黄酒,即绍兴酒,用江南上好的白米酿成,一般的是大约二十度左右,在中国酒中算是极其温和的,一顿喝两、三斤黄酒恐怕还进不了酒鬼的名次。①;②;③10.从下面备用词语中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描写学校每周一升国旗的情景。(80字以内;请你在所写内容中用下划线标明你所选的词语。)(3分)静穆凝成端凝热血沸腾油然而生鹤立鸡群猎猎作响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9题。(30分)(一)男孩的十四岁(14分)张俊杰①男孩终于鼓起勇气向父亲坦白了自己的想法:“我要退学,我一天都不想在教室里待了,我一进学校就烦!”②男孩想,父亲会揍他一顿,至少会骂他个狗血淋头。奇怪的是,父亲非但没有揍他,甚至连骂都没骂一声。父亲只是靠着门框蹲着抽烟,一支接一支,弄得满屋烟雾弥漫,如同战争打完硝烟弥漫的战场,宁静而可怕。③终于,父亲吐出一口烟雾,重重的说了声“好吧”,然后就上床睡觉了。简短而有力的话语,如一块石头在男孩的心窝上砸了一个坑。男孩知道,父亲默许了,默许的很沉重,让男孩想反悔都反悔不起。④尽管如此,男孩还是很庆幸,少年的恐惧是很快就会被胜利的喜悦冲淡的,终于不上学啦,不用早起啦,男孩想。但男孩想错了,第二天天刚亮,父亲便喊男孩起床。出门前,将男孩母亲平时用的锄递给男孩说:“你不上学啦,以后就别让你娘下田啦。”⑤那时,麦子刚收割完,天气干燥,田里极旱。父亲说:“锄第一遍麦茬地很关键,锄好了整个夏天都不会长草。”于是,男孩便跟着父亲的背后锄地。不干活时男孩怎么也不会想到,麦茬地比柏油路还硬,不动脑筋的活并不好干。第一天下午收工,男孩手上磨出了好几个晶莹剔透的水泡,手心像是着了火,生疼。第二天下午收工,男孩的双手已经麻木。夜里一觉醒来,手皮发紧,手腕发酸,连拳头都不住了。⑥第三天早起,男孩伸出肿胀的双手让父亲看,希望能引起父亲同情放自己一天假,哪怕不放假夸自己一声也好。但父亲看了看说:“刚开始干农活都这样,慢慢就好了。”父亲将“农活”二字咬得很硬,目光像钉子,声音如冰雹,冷漠而坚定。母亲在一旁看着这一切,想上前说话,但她观察了好几次父亲的脸,终于没有说出来。⑦第一遍地锄完了。男孩想,终于可以松口气啦。可是丢下饭碗的父亲抬起头看了看西边的红霞说:“准备浇地吧,看来一段时间天不会下雨啦。”⑧天旱河水也紧缺,河经常断流。白天浇不完,夜里不得不睡在河边等水。男孩迷糊着惺忪的睡眼来到西边地头,离地头不远处有一座坟,坟上堆着干燥的麦茬。月光皎洁,水流泛动着月光,离坟还很远。男孩便坐在坟上等水,等着等着不知不觉就躺下了,连日的疲劳铺天盖地地袭向男孩……当夜,男孩病倒了,发高烧,说胡话。⑨第二天醒来时,母亲坐在床边抓着男孩起泡的手流泪。见男孩醒了,母亲说:“你昨夜发高烧,不停地说胡话,说什么我明天还要上学,娘你早点喊醒我,别让我迟到…..”(10)男孩一听,大哭起来。其实,男孩几天前就后悔了。饭桌上,父亲说,想上学可是你自己说的,要上就得上出个名堂,不准再打退堂鼓。这一次,父亲的话多了点,声音沉重而坚定,不容商量。(11)两年后,男孩考上了县里的高中。三年后,男孩考上了大学。临走前一天的晚上,一家人坐在饭桌旁说闲话,无意中又提到这件事,母亲说:“你爹的心真硬。”(12)父亲抽了两口烟,长出一口气,说:“哪个当爹的不疼自己的儿子呀。”顿时,男孩感动的眼泪抑制不住地落下。(13)那个男孩就是我,那年我14岁。(选自《读书文摘》2010年第11期)11.阅读全文,说说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3分)□□—□□—后悔—□□12.文章第三段“简短而有力的话语,如一块石头在男孩的心窝上砸了个坑”一句如何理解?(4分)13..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14.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4分)(二)读书养气(16分)①说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②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③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④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⑤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无论如何也游不好。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15.选文论述的观点是什么?(3分)16.第③段列举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例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目的是什么?(3分)17.第⑤段“厚积而薄发”中“厚积”指的是什么,“薄发”指的是什么?(2分)18.下面是几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如果要在本文中引用,可以引用哪一句?并说说理由。(4分)①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③任何一个有学问的人,在他的一生中都阅读过大量的书。(列宁)④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位益友。(臧克家)19.“读书可以养气”,“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结合你课外阅读的感受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林林总总的书?(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回答第20-24题。(20分)范元琰弭①盗有方/于令仪济盗成良(一)范元琰(yǎn),字伯珪,吴郡钱唐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敬,不以所长骄人。家贫,惟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②,元琰遽③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④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选自《南史·隐逸下》)(二)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⑤人也,长厚不忤⑥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尔素寡过⑦,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资衣食。”如其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惧。语之曰:“汝贫甚,夜负十千⑧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注】①弭(mǐ):平息,消除。②菘:白菜。③遽:急忙。④启:说出。⑤市井:原指做买卖的地方,后用来称商人。⑥长厚:年长而厚道。忤:不顺从。⑦寡过:很少有懊悔,意为很少做错事。⑧十千:指一千铜钱。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向.所以退,畏其愧耻(方向)B.自是.盗者大惭(这,这样)C.尔素寡过.(犯过错)D.既去.,复呼之(离开)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母问其.故安陵君其.许寡人B.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