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数学课堂的的朴素追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苑探索本真——数学课堂的的朴素追求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也使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反思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你就会发现:我们的数学课在某种程度上被一些形式化的东西弄得变了味。存在诸如使用教材随心所欲,设计教学活动崇尚花样,运用教学媒体弃旧崇新等等做法,追求外在表面的变化,没有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由此冲淡了数学课的数学味,削弱了重点、难点,降低了时效性。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向着“简单常态、朴实有效”的方向发展,使数学课从“花哨”回归“本真”。一、情境创设——莫“反客为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新课的引入要体现生活性、故事性、趣味性,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开始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且下大力量创设各种形式的问题情境,有的利用讲故事,有的利用动画……但是效果却不十分理想。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来引入新课,课件出示动画片西游记片断:“孙悟空找到一个西瓜,八戒高兴得拿起来就要吃,悟空说,慢着,这个西瓜得我们四个人分着吃,给你四分之一,八戒忙说,不够、不够,我要八分之一,师徒三人听后哈哈大笑。”教师问:“他们笑什么?”这个动画情境中的确蕴含着分数的数学问题,但是这样精彩的故事情景过后,学生表现对动画片的欣赏意犹未尽,而把其中的数学问题放在了次要位置。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好奇心、求知欲,但是,如果我们过分的渲染情境,或者是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那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失去重心,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我们在通过各种渠道创设问题情境时,不要过度的渲染情境,避免学生在精彩的情境中迷失。二、联系生活——莫“喧宾夺主”“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时下颇为流行的提法与做法。但是在实践中,教师常常不能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做法。有的牵强附会,或生拉硬拽;有的不加选择,照搬生活场景,追求原汁原味的生活味;有的将二者混为一谈,将“数学课”上成“生活课”。在这些课堂上,教师热衷于联系生活,课始创设生活情境,课中联系生活实际,课末解决生活问题。生活的气息,大有“喧宾夺主”之势,仿佛数学课堂的主角不再是“数学”!如有一篇《乘法分配律》的数学案例,作者这样联系生活:1、歌谣引路(播放录音)“同学们,我叫小青。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每天早晨,喊我起床的是妈妈,给我买早点、冲牛奶的也是妈妈。送我上学的是爸爸。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爸爸妈妈”。2、认识规律出示:6×18+6×7○6×(18+7)20×15+20×9○20×(15+9)师:先计算左右两边的算式,再比较他们的大小,你发现什么?生:左右两边结果相等。师:联系上面的故事,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这两个等式就是小青唱的那首歌:“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爸爸和妈妈。师:真的吗,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生:第一题中,6是我,18是爸爸,7是妈妈,爱就是乘。6乘18就是我爱爸爸,6乘以7就是我爱妈妈,6乘18加7的和就是我爱爸爸和妈妈。师:说得太精彩了!教学例题:(18+7)×6○18×6+7×620×(15+9)○20×15+20×9师:这两个等式是否也能用小青的唱的那首歌来表示呢?生1:只有第二小题能用,只不过变成了:“我爱爸爸和妈妈,我爱爸爸,我爱妈妈。”生2:第一题也能用!“爸爸和妈妈爱我,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师:好极了!3、巩固规律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找爸爸,找妈妈,找自己”的练习。(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43+25)×2=()8×(7+6)=()8×47+8×53=()3×6+6×7=()师:找准了“爸爸、妈妈和自己”,你能写出等号后面是什么吗?4、全课总结师:那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呢?生1:乘法分配律就是“我爱爸爸和妈妈,等于我爱爸爸,我又爱妈妈。”生2:也可以说成“爸爸和妈妈都爱我,等于爸爸爱我加上妈妈也爱我。”从上面的描述中不难看出:这堂“生活味”极浓的数学课,如果去掉“爸爸、妈妈和我”这个生活例子,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还剩什么?在这堂课上,“数学知识”成了生活例子的附庸,离开了歌谣的注解,学生无从表达乘法分配律的含义,数学能力的培养成了一句空话!“数学”与“生活”虽然关系密切,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适度而恰当地联系生活,对于数学教学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如果数学教学一味地追求生活化而迷失了自我,是得不偿失的!数学课的“主角”永远只能是数学本身。数学教学可以吸收生活中有趣、有益的例子来为数学教学服务,可以走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但不能“走失”了自己!三、学习方式——莫“形式至上”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新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自主探究这种学习方式,几乎在每一节优质课上都能见到。如果没有探究或者探究得不深,可能就会得到一个“教学理念不新,没有放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的评价。所以,优质课上探究的花样翻新,探究的力度加大,探究的范围扩大。不管什么数学知识,都要通过探究才能得到,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时,通过猜想、讨论、验证等活动不断地让学生感受、体验1克、几克、几十克、几百克的物体的质量,还没等学习千克,40分钟的时间已经到了。应当说,尝试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单位质量的观念是对的,但是要想通过一节课的时间,通过几个活动就让学生对1克、几克、几十克、几百克等有准确的把握是不可能的,。而追溯其原因,莫不是因为颠倒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不是根据教学内容去迎合形式的需要。这种“形式至上”的课堂演绎,只会使课堂徒有其表地热闹。四、教学媒体——莫“弃旧崇新”现代信息技术以独特的优势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和良好的学习工具,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不是要彻底地抛弃传统教学手段。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只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仍应该继续使用。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往往很难掌握。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声音、动画的渲染,引发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电脑,用重合的方法比较出等底等高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再让学生动手剪拼和操作电脑结合,学生观察比较得出沿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剪开,然后平移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学生根据直观判定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时让学生通过操作电脑、观察讨论得出不同的剪拼法推出共同的结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和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相等。如此教学,教学重点、难点在动态演示和动手操作中得以化解,学生不仅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从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学过程中要科学的处理好传统教学媒体的合理继承和现代教学媒体充分应用关系,实行多“体”并存,新旧整合,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总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我们的数学课真正成为扎实的、丰实的、平实的课,回归“本真”,这就是数学课堂的朴素追求。教苑探索教学论文本真——数学课堂的的朴素追求单位:陈埭镇溪边小学姓名:苏清丽联系电话:13959859954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