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自主合作学中得乐—高中政治课堂中小组合作策略研究姓名王杰学号114020131院、系哲学与政法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职称/学历)周丽副教授/博士2014年11月2日自主合作学中得乐——高中政治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各行业之间的竞争的越来越激励,想在激励的竞争中获得获得胜利,单靠个人能力是越来越不可能的,分工明确,却又相互促进的团队合作形式,正好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渐渐成为了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亲睐。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团队合作最基本的形式,有其独特的时代意义。在随后的发展中,小组合作学习开始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推动了课堂教学由单一向多元发展,促进知识的多元理解,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关键词】合作学习小组活动课堂教学问题策略研究一、前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把素质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达到迈入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新高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与深入开展,我们看到:受传统教学观念、教学习惯、自身知识结构以及高考模式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影响了课程效率的提高。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因此,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时期,我认为,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就必须走出目前的困境,寻找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所以,以合作探究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作为高中政治教学中强有力的教学方法对提高高中政治课程的高效和培养学生兴趣、合作意识具有积极作用。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各小组围绕某一个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通过讨论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思想政治课内容观点的理解、认知和学习,同时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下面,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给以的启示及改进策略几方面,通过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对这一教学活动做初步探索,以求抛砖引玉,引起广大政治教师共同研究、探索。二、课题研究的发展现状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引”。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理念,很早就存在,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记载,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然而,这一概念只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才正式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活动,由此引发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我国较早尝试运用合作学习小组教学的是浙江省的杭州市。这一尝试是由原杭州大学教育系与天长中学、杭州第十一中学合作进行的。实验班的教师认为:“采用小组教学后,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气和活力”。1993年,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主持的中外合作项目《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开题。该课题实验单位涉及山东、广东、河南、浙江、北京、天津等9个省市的百余所学校,历时长达6年,实验学科以语文、数学、外语为起点,逐步向其他学科推进。通过研究与实验,首次提出了合作教学的性质、原则、模式、策略以及合作教学技能等概念体系,为我国的合作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推动了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并对合作学习给予了高度重视,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接着,各科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倡导合作学习的方式。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我国已被广泛运用于中小学的各科教学中。但由于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仍属于新鲜事物,要想真正科学有效的运用,还需更多的研究者们一起来共同研究、探索,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的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国外的发展现状在西方,公元1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教中受益。18世纪初,英国牧师倍尔和兰咯斯特在英格兰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了广泛的实验,他们的观念于19世纪初传到美国,深受欢迎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一时期,最杰出的合作学习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家帕克,他在担任马萨诸塞洲昆西学校的管理者时(1875-1880),每年平均有30000多名来访者,检验他对合作学习法的运用情况。帕克以后,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小组,并将之作为其著名的设计教学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教育学史上,真正的、科学的、系统的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实践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出主要有两个两个背景。第一寻求机会均等的尝试,当时美国社会反种族歧视的呼声不断高涨,改善处境不利的少数民族的(主要是黑人)的地位,改善不同种族的学生在学校、课堂中的人际关系的呼声也不断高涨,为此,合作学习的倡导者认为,仅在教材中增加有关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在校内、班内建立起不同种族间学生积极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消除种族间的隔阂、歧视和冷漠等现象。第二是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班级授课制在发挥自身自身优势的同时,也显示出某些不足之处,在这种情况下合作学习者主要关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体现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最终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了现在合作学习理论,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此期间,美国有三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开始了课堂情境中合作学习的开发与研究。他们从小组教学,能力分组教学等教学实践中得到启示,从社会心理学中寻找理论依据,初步形成了一些关于合作学习的策略(如“小组一游戏一竞赛”);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的理论日趋成熟,其影响也逐步扩大,合作学习的研究者们从各种实验研究中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如:1、“拼接式”小组合作学习法,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提出。2、小组调查法,最初由西伦提初,最后由特拉维夫大学的沙诺和他的同事拓展并重新界定了这一方法。3、“思考、配对、分享式”,这一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由马里兰大学的弗兰克.莱曼和他的同时提出。4、小组竞赛法,由霍普金斯大学的迪沃里斯和斯莱文共同提出。在此之后,小组合作学习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开始成为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教学方法开始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现在,小组合作学习已大范围应用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等国的中小学教学,对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随后,在皮亚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过程中学习者自身认识结构给出了以下基本结论:(一)、学习是通过同化与顺应机制实现的主动建构过程(二)、学生的自主性在意义建构中起决定性作用(三)、建构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产物(四)、个体的意义建构可以通过与社会交流而发展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进行认知建构学习的自主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学习中的人际交流,从而加速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本课题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在建构主义看来,教师的价值就体现在能否激励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辅助者或咨询者、学习的资料提供者。教学活动体现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传统中教学大多成了一种管理活动,强调规范和纪律,而学生的学习反被淹没了。教学要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面对教学问题,刺激他们思考、探究,另一方面营造人际互动、互激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四、结语虽然国内国外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都很多,而且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专门针对高中政治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比较少。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结合自己在政治教学中的发现的问题以及对文献的研究和案例的分析,结合自身特点,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此选题主要依据高中课堂教学和专业学科性质,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在总结借鉴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探究,从一般到特殊的方式,由小及大逐步推进将社会中的真实应用于写作当中,增强论据的说服力。具体的分析高中政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研究策略。将探究的理论成果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对提高政治课堂的高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美)SandraF.RirfJulieAHeimburge著牛芳菊译.全纳课堂的有效教学—满足不同需求的方案、课程及活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205—215[2]约翰逊(Johnson,D.W)等著,刘春红,孙海法编译.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8:134-145[3]沙伦著,王坦、高艳译.合作学习论[J].山东教育科研,1996,10(5):16-18[4]盛群力.小组合作互助合作学习革新评述[J].外国教育资料,1992,21(1):1-7[5]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J].高校伦理战线,G40-012[7]张天宝王攀峰著.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1:89—91114—121[8]任辉著高效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133—149157—165[9]潘洪建主编.有效学习的策略与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22—28[10]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2006-08-16[11]周政黄玉霞著.混龄合作与互动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7—10[12]张雪龙著.学会参与走向未来[M]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