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乡土资源与《人杰地灵诵江西》课程的有效整合萍乡市湘东区腊市中心小学欧阳长国主要内容:《人杰地灵诵江西》课程是以江西本土自然、历史、民风民俗、人文资源作为课程研究、开发、教学的主要内容,其本身就是我省的一部省情地方教材。积极推行本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了解我省的基本省情,领略我省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我们在开展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精心搜集萍乡本土的相关信息,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将本地乡土资源与《人杰地灵诵江西》实现无缝链接,达到有效整合。关键词:人杰地灵诵江西本地乡土资源有效整合课程研究《人杰地灵诵江西》课程是以江西本土自然、历史、民风民俗、人文资源作为课程研究、开发、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全国范围而言,其本身就是我省的一部地方教材。我们在实施本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早就意识到,要想将该课程在我校得以有效实施,那就必须将本土资源与该课程实现有机结合,让课程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所处环境和所熟悉的生活,让学生在了解和充分认识本土经济、社会、文化、自然、历史、民风民俗、人文资源的基础上进而学习了解江西的相关知识,以期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从而了解江西、认识江西、热爱江西,教育学生树立起建设家乡、建设国家的崇高理想。基于此,我们在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本着以教材为主线,突破教材,大胆尝试,广泛搜集本土相关信息资料,不断研究与实践,将本地乡土资源与《人杰地灵诵江西》课程进行整合,取得了一些成绩。一、本地乡土资源与《人杰地灵诵江西》课程整合的必要性《人杰地灵诵江西》作为我省的一部地方教材,有许多资料都与各地市(以及各县区)相关。《人杰地灵诵江西》课程实施的好与差,关键在于各地各学校是否将本地的乡土资源与课程教材内容进行了嫁接,如果我们只是一成不变地依照教材教学,那本课程的实施就失去了她应有的生命力,就会变得枯燥而乏味,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该课程编写组在课程编写说明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多重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构筑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显然,教材的编委们在编写之初就有明确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要求。江西的省情与各地市、各县区息息相关,生活在赣鄱大地的每一员都与江西的荣辱兴衰休戚与共。这一片红色的沃土是孕育了新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有4400万英雄的江西儿女,这里有广袤的森林和田野,有丰富的自然矿产资源和具有悠久历史的优秀人文文化。江西每一个地方的本土经济、社会、文化、自然、历史、民风民俗、人文资源构成了我们江西绚丽多彩的画卷。将本地乡土资源与《人杰地灵诵江西》课程进行整合,将会对本课程的实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我们在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研究发现,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在学习此课程之前,其实对我们江西的省情知之甚少,即使是本地的市情、县(区)情也不甚了解。因此,在本课程教学同时将本地乡土资源让学生学习了解非常必要。二、本地乡土资源与《人杰地灵诵江西》课程整合的可行性本地乡土资源与《人杰地灵诵江西》课程进行整合,既有必要,也很可行。1、凡涉及学生心理、安全、养成教育的知识与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当地实际教育相吻合,并不冲突。2、凡涉及江西及各地经济、社会、文化、自然、历史、民风民俗、人文资源的知识部分,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张力。本课程的教学实施需要我们必须从当地乡土资源的教学入手,这也是非常可行的,因为这是遵循教学规律的。3、本地乡土资源与《人杰地灵诵江西》课程的有效整合是课程编写人员的最初意愿,将两者进行有机整合,将会大大拓展该课程的内涵与外延。通过我校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证明,本地乡土资源与《人杰地灵诵江西》课程整合具有毋庸置疑的可行性。三、本地乡土资源与《人杰地灵诵江西》课程整合的基本方法《人杰地灵诵江西》课程应该纳入现行学校校本教研地方课程之列。学校对该课程的实施不但要加以宏观调控,还要进行微观监测与研究,力求课程开设达到预期效果。在我校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学校成立了本课程的开发领导小组,由业务校长担任组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及相关教师为成员,具体负责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详细制定了课程实施的指导意见,要求任课教师严格按照指导意见的基本规范操作。1、通读教材,建立对教材的整体认知。《人杰地灵诵江西》全套共有六册,对应小学六个年级进行教学。每册都有独立、系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学习内容不同,学习目标与要求也不同。教材仍然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编排设计,将六个分册综合起来,就组成了适应小学生学习的包含历史、地理、经济、社会、教育、交通、艺术、工业、农业、自然景观、民风民俗、人文文化等各种知识的读本。按照学校教育分类,可以分为现代生活知识、卫生知识、安全知识、少儿养成教育知识、文明礼仪知识、人文与历史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等种类。我们要求,作为教师,要教好本门课程,必须像教好其他部颁课程一样,按照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做好教材的钻研,首先一定要对教材进行通读。这里所谓的通读,不是你教哪个年级的课就只读哪个年级的教材,而是要求但凡担任了本课程教学任务的老师必须将全套六册课本全部通读,既要明晰每册的教学任务与要求,又要掌握册与册之间的内在联系,更要领会教材编排的实质意义,这有助于我们的教师在课程教学之中能够站在比较高的位置上全局性把握教材,也有助于教师对课程进行开发与研究。2、广泛调查、搜集、研究本土与教材相关的资源信息。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按照课时要求,根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目标,我们必须要做好调查、搜集、研究乡土资料的有关工作,这是一项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要将本地乡土资源与本课程达到有效整合,这一工作必不可少,否则,整合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课堂教学也就逊色不少。如何做好这一项工作呢?我们的做法是:(1)、读教材。(2)、分析教材教学中可能用到的乡土资源信息。(3)、走访调查,搜集资料。(4)、钻研教材,有选择地对资料进行取舍。(5)、备课,制作相关资料的图片或电子课件。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搜集到的资料一定要有鉴别地进行取舍,要有效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另外,资料的搜集、调查不仅仅是老师的工作,我们要学会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综合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资料,需要老师提前做好安排与要求,要求必须明确具体,而且适合学生完成。对于一定要外出搜集调查的工作,教师必须要做好安全教育与防范,切忌出现安全意外事故。3、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完善实施整合的有机统一。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本地乡土资源与《人杰地灵诵江西》课程的有效整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达到真正的落实。要实施好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备好课,做好一切必要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学中要目标明确,程序清晰,资料充实,举例正确,引导得当。当然,最重要的是必须将学生和教师搜集到的本地乡土资源资料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本教材六年级第九课是《江西采茶戏》,课文对江西采茶戏的起源、分布和流派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在做该戏种的成就介绍时,着重介绍了赣南采茶戏、吉安采茶戏、高安采茶戏的情况,而对其他地区的采茶戏几乎没有提及。就萍乡地区而言,现在的学生知道采茶戏的肯定很少,而萍乡采茶戏其实也有其辉煌的历史和骄人的成绩,并且教学传承也发展得相当不错,不仅在萍乡,在全省乃至于全国都非常有名气。2005年,萍乡采茶戏团一部《榨油坊风情》红遍大江南北,荣获中宣部当年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和戏曲大奖“文华奖”,近几年来,萍乡采茶戏剧团经常活跃于萍乡各个地方,为广大市民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为萍乡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因此,我们的教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对课文进行基本教学后,做了三步工作:(1)、请学生说说对萍乡采茶戏的了解(学生肯定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2)、将萍乡采茶戏相关资料的课件用多媒体播放出来,供学生欣赏。(3)、请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分小组说说观后感,讨论我们要如何传承和弘扬萍乡地方采茶戏。经过这样授课以后,萍乡的学生对采茶戏就有了一个比较立体的感知,同时也激发了萍乡学生热爱萍乡、建设萍乡的热情和理想。把本地乡土资源与《人杰地灵诵江西》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整合,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教学参与意识和富有责任的教育奉献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端正教学态度,积极研究教材,积极搜集资料,心中装着学生,心中装着教材,心中装着家乡,将学生、教材、家乡三者融为一体,教学才能显出成效。4、建立本课程教研与评价的长效机制,形成学校校本教研特色。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我们的责任是要将本课程的教学与乡土资源有效结合落到实处。作为学校,就是要对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作出规范的管理,那就是建立本课程教研与评价的长效机制。第一,将其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范畴,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第二,制定本课程课堂教学研究的评价体系和本课程学校校本教研的管理、评价体系,促使课程管理与实施常态化、规范化,并因此形成学校校本教研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