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陈诗达应建民吴玮*[摘要]本文基于对浙江非公企业人才资源总量、结构和素质及其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剖析浙江战略支柱产业与相应的人才结构之间存在的错位问题,重点研究“十二五”期间,浙江非公企业人才的发展路径、发展趋势和发展局面。提出,当前浙江经济面临的出口不振、工业下滑、消费不旺、企业困难、三产滞后等看似孤立的现象,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的。以实施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发展战略为突破口和新的战略引擎,加快转型升级,有望寻找到解决诸多困难和问题的方式,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关键词]浙江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发展战略一、前言:人才是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核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经济优势的背后往往是人才的优势,而人才优势的背后是体制机制的优势。浙江陆地面积和人口仅占全国的1.06%和3.6%,2010年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却占到全国的7.5%左右,人均GDP为51800元(居于全国各省区第一),高出全国平均数77.4%。“浙江奇迹”的谜底正是在于浙江市场化进程中的创业精神弘扬与创业环境改善①。改革开放30多年,浙江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解放人才,充分调动各行各业不同层次人才的创业致富热情,通过大规模的人才创业创新行动,取得了浙江先发优势和独特的发展模式。浙江模式更是非公企业人才开发的主动选择。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全省经济总量的75%、税收总额的60%和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浙江私营企业达63万多户,个体户230万人。同时,根据调查,2010年浙江非公有制企业人才总量为397.13万人,占全省人才资源总量的65.25%。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并呈现出民营经济大省、“零资源”经济区域、块状经济特色、专业市场大省等特征,是具有浙江特色的人才队伍决定的。可以这样说,浙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三支队伍:敢为天下先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善于模仿不断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能工巧匠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回溯发展轨迹,浙江模式的成功,是人才与经济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结果。浙江非公企业人才获得良好的成长,浙江经济取得卓著的成绩,企业主体和各级*作者:陈诗达,浙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所长;应建民,浙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吴玮,浙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研究员。①姚先国:《解读浙江“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富民路线图》,政府在人才开发中,深刻体会到:人才是浙江非公企业发展的基础、核心和灵魂。二、浙江非公有制企业人才现状分析本文立足调查结果,对全省非公企业人才资源总量、结构和素质及其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探索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一)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调查方案及实施1、调查方案(1)调查范围本次浙江省非公企业人才调查范围是在注册于浙江省内11个市中处于开业状态的非公有制企业,包括:内资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人员,不包括个体工商户。调查对象包括上述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调查时间截止到2010年12月。(2)调查方法及调查方式浙江非公企业数量众多,2010年末,私营企业就达63万多家,故调查采用机械抽样法(Systematicsampling)对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抽样,此外,还对某些特定行业的非公有制企业采取了重点调查(Majorsurvey)与典型调查(Typicalsurvey)的方法,并对重点发展产业中典型非公有制企业采用重点入户访谈的调查方式。2、非公企业人才调查实施调查共发放企业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13份,回收率为82.6%,其中有效问卷355份。被调查的非公有制企业单位广泛分布于18个行业,调查结果发现相对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等五个行业,抽样的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结构与我省非公经济实际3分布结构接近,这为预测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对调查对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结构性访谈。每种行业类型抽取5-10家代表性企业进行入户走访。就企业的人才结构、人才政策、人才流动、急需人才以及对政府的期望进行了访谈。(二)非公有制企业人才现状1、人才总量及密度(1)根据抽样所得的非公企业人才总量为便于统计,抽样调查采取以学历和职称为基础,岗位和职业相结合,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定义人才。抽样结果显示:2010年末335家非公企业的人才总量为2997人,采用比率推算公式计算得到,2010年浙江非公企业人才总量为397.13万人。(2)根据历史人才密度所得的非公企业人才总量查阅统计资料,得到2005—2010年全省的就业及同比口径人才数量,计算得到同期人才密度,表述如下(表1、表2)。按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占比的平均增速推算,2010年底浙江非公经济人才总量为401.84万人,扣除个体工商户中的人才46万②,则2010年浙江非公企业人才总量为355.84万人;按非公经济人才的年平均增速推算,2010年底浙江非公经济人才总量为436.55万人,同样,扣除个体工商户中的人才46万,则2010年浙江非公企业人才总量为390.55万人。值得注意的是,前一种推算方法得到的人才密度高于后一种,但非公企业的人才总量却低于后者。表1非公经济人才总量现状(2010年按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占比推测)年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总数(万)其中:非公经济从业人员总数(万)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占比(%)城镇单位人才总量(万)人才密度(%)非公经济人才总量(万)非公经济人才年增速(%)2005531.12320.6360.37232.6443.80140.442006610.84395.6964.78259.2542.44167.9419.58②根据表2-3,2010年浙江城镇单位人才密度为60%左右,但个体工商户的技能和技术人才非常少,按文献资料及经验数据,我们假设其人才密度20%。同时,2010年浙江个体工商户为230万人,因此我得到其人才总量为46万人。42007666.69447.1967.08301.5145.22202.2420.422008741.2513.4169.27399.4753.90276.7036.822009811.23586.0072.24464.5657.27335.5821.282010881.25662.7375.20534.3360.63401.8419.74注:①非公经济人才总量为笔者按比例推算;②2009、2010年的数值由比例推算得出数据来源:2010年浙江统计年鉴表2非公经济人才总量现状(2010年按非公经济人才增速推测)年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总数(万)其中:非公经济从业人员总数(万)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占比(%)城镇单位人才总量(万)人才密度(%)非公经济人才总量(万)非公经济人才年增速(%)2005531.12320.6360.37232.6443.80140.442006610.84395.6964.78259.2542.44167.9419.582007666.69447.1967.08301.5145.22202.2420.422008741.2513.4169.27399.4753.90276.7036.822009811.23577.6771.21455.0856.10347.5525.612010881.25641.9372.84510.6957.95436.5525.61注:①非公经济人才总量为笔者按比例推算;②2009、2010年的数值由比例推算得出数据来源:2010年浙江统计年鉴分析两推测值可以发现: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的增幅较为平缓,而其中人才的增幅大大高于普通人员的增加速度,这也说明,近年非公经济在发展的同时已高度重视引进和培养人才。据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截止2010年末的浙江非公经济人才总量应在380万人左右。而且,这一推算也印证了课题组按抽样数据得到的推测结果(397.13万),两者基本一致。总的看来,浙江非公企业人才趋于稳步增长,人才密度逐步提高,这得益浙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政策。2、人才的产业及行业分布(1)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人才分布比较非公有制企业人才主要分布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2010年分别占58.83%和22.07%。具体分布情况见表3。5表32008—2010年非公人才总量在不同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中的分布及比例注册类型私营其他内资港澳台商投资外商投资年份200820092010200820092010200820092010200820092010人才总量(万)162.01191.70233.6328.5026.6234.9138.8838.7243.4551.9372.8085.14比例(%)57.5958.1258.8310.138.078.7913.8211.7410.9418.4622.0721.44数据来源: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整理得出。从近三年相关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私营企业的人才占比保持稳步增长,而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的人才占比则稳中趋降,说明浙江经济的内生力量在逐步增强。2010年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非公企业人才分布如下图所示,由私营企业和其他内资企业人才是外资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人才的2倍。说明以民营(非公)经济为主体的浙江经济,特色鲜明,非公企业是人才的主力阵地。2010年人才总量(万人)及其占比私营,233.63万59%港澳台商投资43.45万11%其他内资34.91万9%外商投资85.14万21%图12010年浙江非公企业人才总量(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布)(2)产业人才分布比较通过采用比率推算得知,2008-2010年各产业中人才分布和变化有一定差别。第一产业中非公有制企业2008—2010年的人才总量分别为24.56万人、26.95万人和23.24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02%。第一产业非公有制企业人才主要分布于私营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两者人才占第一产业非公有制经济人才总量的70%。6第二产业中非公有制企业2008—2010年的人才总量分别为186.95万人、207.63万人和253.75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6.64%。他们在各企业类型的分布相对均匀。第三产业中非公有制企业2008—2010年的人才总量分别为69.81万人,95.26万人和129.15万人,年均增长率为31.29%。第三产业中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年增长幅度最快。从企业注册类型来看,私营企业人才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都比较大,但在第一产业中增幅呈下降趋势,在二三产业中的增幅上升明显;其他内资企业人才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人才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但在第三产业中人才增幅较快。分布具体情况见表4。表4人才在不同产业、企业类型的分布及比例单位:万人经济类型年份产业类型人才总量第一产业比例(%)第二产业比例(%)第三产业比例(%)私营200822.9414.1690.2955.7348.7830.11162.01200925.0913.09107.4956.0759.1230.84191.70201021.549.22137.6658.9274.4431.86233.63其他内资20080.000.0028.50100.000.000.0028.5020090.000.0022.0782.924.5517.0826.6220100.000.0026.7976.758.1223.2534.91港澳台商投资20081.624.1626.7468.7910.5227.0538.882001.854.7925.7666.5311.1128.6838.727920101.693.9030.4270.0211.3326.0843.45外商投资20080.000.0041.4279.7510.5220.2551.9320090.000.00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