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章节主要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一章生物科学与农业第2节.植物病虫病和动物疫病的防治P10@植物病虫病防治的方针是什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P11@农作物病虫病的综合防治方法主要有哪些?1.病虫害的调查P11!按调查目的、要求和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情况调查、定点系统调查和病虫害防治效果调查等。!调查一般按取样的方式进行,取样方法有棋盘式、对角线式、直行式、“Z”字形式等。!发病率=发病单位数/调查单位数×100%(目的:初步了解危害的情况)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100%(目的:知道防治后的效果)!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就是根据观察、调查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推算出病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危害程度并及时发出预警,以便有关部门抓住有利时机开展防治。2.植物检疫P12!检疫的目的: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检疫的对象:种子、苗木及农产品。!检疫包括国际检疫和国内检疫两个方面。3.农业防治!指采取抗性品种的选育(如抗虫烟草)、合理耕作制度的制订(如减少农药使用量)、科学肥水管理的建立等措施,直接或间接地消灭或抑制病、虫、杂草的发生和危害。4.物理机械防治!指利用各种物理手段(如光波、超声波、紫外线、红外线等)或机械设备(如诱杀灯:诱杀力强,又不污染环境)防治作物病虫害的技术。5.生物防治!概念:利用有益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杂草等的方法。!手段:有利用天敌昆虫(“以虫治虫”),如瓢虫、草蛉、寄生蜂等;或利用微生物防治(“以菌治虫”),如用白僵菌孢子粉防治玉米螟和松毛虫等。!优点: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防治效果好的特点,且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对植物也无害。6.化学防治(目前仍为植物综合防治中的主要措施)P13!概念:利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害、杂草等的方法。!优点:高效、速效、操作方便、适宜推广、经济效益显著。!缺点:使用不当会污染环境,可能造成人、畜中毒。!核心:科学地使用农药(对症用药、适时用药、准确施药、安全用药;掌握好农药安全间隔期,在作物生长后期,要选用安全间隔期较短的农药。)@动物疫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P14!动物疫病主要指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传染病是对养殖业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动物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防治动物传染病的主要措施: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分为平时的预防措施(如注射疫苗)与疫病发生时的扑灭措施。!疫病发生时,首先要及时诊断并上报疫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分一般性传染病和烈性传染病(立即扑杀一定范围内的畜禽,更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动物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吸虫、绦虫、线虫和昆虫等。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采取养为基础、检为依据、治病灭源的防治原则。P17第4节.绿色食品的生产P30@绿色食品的概念?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类食品。我国独创的概念。@绿色食品的类型?区别?标志?!类型:A级和AA级。!区别:(1)生产过程中是否禁止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2)标志不同:AA级为绿字白底;A级为白字绿底。!标志含义:上方的太阳(代表:生态环境);中心的蓓蕾(代表:生命的希望);下方的植物叶片(代表:植物生长);整体为圆形(代表:保护、安全)。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产品包装上以白底印绿色标志,防伪标签的底色为蓝色,编号以双数结尾。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另外A级绿色食品产品包装上以绿色底印白色标志,编号以单数结尾,其防伪标签的底色为绿色,产品包装上亦以绿色印白色标志。@绿色食品生产过程P33!生产的最大特点: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包括生产、加工、包装、贮运及销售等环节的监控。!生产标准体系包括: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包装标签、储运标准等四个方面。!人们的消费观念已从消费热量食品转向消费安全、卫生、营养保健食品,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P36第二章生物科学与工业第1节.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含活动:培养酵母菌;除去:发酵食品的生产)P40@发酵工业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1.原始阶段:古人进行了酿酒、制作面包等实践,但完全凭经验利用微生物的作用进行生产。2.传统发酵工业阶段:开始了解发酵现象的原理,采用传统的发酵方式,生产过程较为简单,对生产设备要求不高,规模一般不大。如酒精、乳酸、柠檬酸、淀粉酶和蛋白酶等的生产。3.现代发酵工业阶段:随着无菌技术的发展和大型发酵罐的设计成功,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大规模的发酵生产。如氨基酸、核苷酸、单细胞蛋白及抗生素、有机酸、酶制剂等的生产。4.技术产业阶段: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基因工程菌,再通过工程菌的发酵培养进行生产。!发酵:一定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大量生成和积累特定代谢产物或菌体的过程。!发酵食品:把农副产品原料利用发酵方法生产和加工制作的食品。@面粉的发酵过程?条件?产物?P41活动:培养酵母菌(了解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结论)!条件:适宜温度;蔗糖是营养;!产物:CO2、乙醇和少量乳酸。@传统发酵技术的重要作用:一是防止食物腐败;二是使口感平淡的原料发生感官的、物理的和营养方面的变化,使口感更好、营养更好、更易消化。@利用现代发酵技术生产食品,如味精、啤酒等,产品质量更易受控制、也更加稳定,同时也更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P44第3节.生物工程药物和疫苗(除去:细胞工程药物)P57@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原理、过程分别是怎样的?!原理:重组DNA技术(宿主细胞: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过程:获得目的基因、重组质粒、构建基因工程菌、工程菌大规模培养、分离提取目的产物等步骤。!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的过程:见P58图2-10。人工合成目的基因、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大规模培养、分离提取药物。@基因工程疫苗P61!疫苗:是一类接种后能激发人体免疫反应来抵抗某些传染病的生物制品。!传统疫苗:分减毒疫苗(用减毒或无毒的活细菌或病毒制成;特点:一般只需要接种一次,且接种量少,而免疫持续的时间长,效果好;如卡介苗、SARS疫苗)和灭活疫苗(用抗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灭活后制成;特点:接种量较大且需多次接种,免疫力较差;但制备简单,保存时间较长,且相对较安全,如伤寒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基因工程疫苗的生产?如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是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基因工程疫苗。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基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转移到酵母细胞中,生产出具有免疫活性的表面抗原蛋白,制成相应的疫苗,即基因工程疫苗。目前尝试将目的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内,人体通过直接食用转基因食物,可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续2)(续1)第三章生物科学与健康第2节.疾病治疗中的生物科学(除去:基因治疗)P76@细菌的耐药性及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细菌的耐药性:指细菌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细菌的耐药性来源:基因突变(自然条件下频率低,经选择后频率升高)。!青霉素(最早发现的抗生素)抑制细菌的原理: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耐青霉素细菌的原因:改变细胞壁或细胞膜的结构,使青霉素不能进入菌体发挥作用;或能产生使青霉素失去作用的酶。P77!耐药性的类型:天然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有些不可遗传,有些可遗传)@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表现?1.剂量不正确2.任意减少用药时间@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后果:菌群失调和毒副作用。1.菌群失调:如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抗生素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也杀死一些有益的细菌,破坏正常菌群间的平衡,造成菌群失调。P792.毒副作用:一是某些人对青霉素的过敏反应(使用青霉素前要先做皮肤试验);二是产生较强的毒副作用,如庆大霉素对内耳和肾脏的毒副作用,损害人类听力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三不原则”?1.不自行购买。要凭医生处方购买。2.不主动要求。3.不随便停药。要等疗程结束方可停药。@器官移植成功的关键?HLA(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受控于称作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基因簇。HLA定位于第6染色体短臂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一群存在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分子,引起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1.获得合适的移植器官。要进行组织配型(原因:人白细胞抗原HLA的不同或相近程度)。2.器官保存和移植手术。器官保存采用低温灌洗保存技术;移植手术成功离不开血管缝合技术。3.防止免疫排异。一般采用服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菌素)的方式解决。P84第3节.生殖健康(除去:人类辅助生殖技术)P91@人类怀孕的几大基本环节?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运输及结合(输卵管)——子宫内膜着床――形成胚胎、胎儿@避孕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哪些?1.阻止精子和卵子结合。方法:器具阻隔(如阴道隔膜、宫颈帽和避孕套等)、体外射精、安全期避孕(安全期指月经周期的第14天后,相对安全)和绝育手术(输精管或输卵管结扎)等方法。2.抑制排卵和精子的形成。方法:避孕药(女性:雌激素或类似物;男性:棉酚)3.阻碍受精卵着床。方法:放置宫内节育器(作用:改变子宫腔的内部环境,影响子宫内膜的形态,干扰受精卵的着床,起到长期的避孕效果);探亲避孕药(加快受精卵在输卵管内正常运行的速度,提前到达子宫)第四章生物科学与环境第1节.生物性污染(除去:变应原污染)P103@常见的生物性污染分几种?病原体污染、变应原污染、生物入侵等。@科赫原则(确定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的四条标准)是什么?1.在所有的患者身上都能找到这种病原体,而健康人没有;2.从患者身上分离出来的这种病原体能够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和繁殖。3.把实验室中分离出来的病原体再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可使该动物患与人同样症状的疾病。4.从患病实验动物体内分离出这种病原体,证明这种病原体还能够在实验室中继续培养。@流行病学研究在人群中发生某种疾病病例数上升的情况及其原因和控制的方法。早期是以患病个体为研究对象的。(以甲型肝炎为例说明)P106@人类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相应的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分别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隐性感染:指某些感染病原体(如HIV感染)的人,表现出典型患病症状的人只占极少数,多数不表现。这种现象也称“冰山现象”。传播途径:分直接传播(不经环境媒介物,如性行为、母婴传播和血液)和间接传播(经空气、食物、水、蚊蝇等媒介)二种。免疫屏障:传染病在人群中反复流行多次后,流行范围和危害程度会明显减小。因为受病原体侵染过的人能够获得对该病的特异性免疫力,这种有免疫力的人上升到一定值(一般为40%-60%)时就对该病能构成免疫屏障。@我国将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为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患者、疑似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必须住院隔离),乙类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患者必须住院隔离),丙类为监测管理的传染病。P107@控制病原体污染的有效方法有哪些?P1101.“预防胜过医治”的公共卫生政策2.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3.加强对有关传染病知识的宣传以及理解和关爱患者(如HIV感染者)4.提高公民的公共卫生意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区别外来物种、入侵种和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途径传播到另外地方,损害入侵地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并影响当地的农、林、牧、渔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的过程。(!危害)入侵种:指导致生物入侵现象的外来物种。外来物种不一定都是入侵种,有些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是有益的。!外来物种的入侵途径有三种:一是人为有意引入;二是人为无意引入;三是自然入侵。@生物入侵的一般过程分哪几个阶段?(结合P120图4-15)1.外来物种引入阶段:新物种来到一个新的生态环境。2.初期建群阶段:形成一个小种群(这个阶段是种群的瓶颈阶段)3.迟滞阶段:种群增长缓慢(原因:入侵时间短、个体基数小),但适应能力有所增强。4.扩散和暴发阶段:基本适应环境,种群有一定数量,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有生物学家将生物入侵过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