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学美术第5册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小学美术第5册备课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重点周次日期教学内容(一)重点:1.想象画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绘画练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3.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4.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培养美术兴趣。(二)难点:1.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2.在绘画、工艺教学中,使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空间想象力也有所发展。19.1——9.4始业教育29.7——9.11自制棋子39.14——9.18我驾神舟游太空49.21——9.25我们爱劳动59.28——10.2绿化家园610.5——10.9/710.12——10.16立体造型810.19——10.23自行车的故事910.26——10.30四季歌1011.2——11.6美丽的孔雀1111.9——11.13山外山1211.16——11.20灵壁奇石1311.23——11.27飞流直下三千尺1411.30——12.4字的创意设计1512.7——12.11图形联想1612.14——12.18图形拼摆1712.21——12.25黑白撕贴画1812.28——1.1中国民间玩具191.4——1.8机动201.11——1.15考试2始业教育一、教学目标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民间雕刻,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直观地了解传统雕刻工艺的造型、色彩特点与制作方法。2.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3.进行始业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二、教材分析本册选取了传统雕刻工艺,有商朝的象牙雕杯,有明朝的犀牛角雕云龙杯、紫檀九龙纹笔筒,清朝的竹雕龙柄杯和象牙花插。这些雕刻工艺品色彩鲜艳、造型独特、做工精致,是我国工艺品中的珍品。中国的雕刻工艺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居住在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以象牙雕刻作为装饰品而随葬。千百年来无数工艺美术大师创造了数不清的作品。传统雕刻工艺有三大门类:竹雕、木雕和牙雕。这些工艺由于材料特殊、贵重,技术难度大,一般以制作欣赏品为主,俗称“特种工艺”。“竹雕”是指以竹为材料(如:竹笔筒、对联片、书橱、竹椅等)进行的雕刻。我国南方较为流行。竹雕的表现方法有镂雕、阴刻、浮雕等多种。还有一种以老竹根作原坯,对其稍作雕刻,创造成意象的人物、动物等各种造型。这些作品作陈设用。“木雕”是在上好的木料上进行雕刻而创作出的一种工艺美术品。如书中的明代紫檀九龙纹笔筒,因紫檀木质地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润,故雕刻精美,堪称笔筒中的精品。另外,我国的黄杨木雕也非常有名,一般用于建筑和家具的装饰,陈设作品多采用圆雕的形式。“牙雕”泛指兽牙、兽角的雕刻制品,有时也叫“牙角雕”。象牙天生丽质,色泽洁白、柔和,雕成器物更是充满艺术魅力。犀角则因其珍稀而名贵。其技法与竹、木雕刻大体相同,器物造形也以笔筒、镇尺、笔架、屏风等为多。书中的商代象牙雕杯采用了镶嵌的工艺,被称为牙雕绝品。三、教学过程1.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这些是什么材料制作的雕刻工艺品?你喜欢吗?自己欣赏,并与同桌同学交流。2.教师作适当的介绍。3.始业教育上课纪律(含上下课途中)教室卫生课前准备(工具与材料)作业要求315.《自制棋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棋文化,培养学生对历史悠久的棋文化的热爱之情。2.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立体的棋子。3.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的感受、设计和表现能力。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弈棋是一项有对弈双方进行智力竞赛的体育项目之一,它比智力、比战术、比意志。棋的变化复杂、趣味浓厚,工作和学习之余参加棋类活动,不仅能丰富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锻炼思维能力,培养机智沉着、灵活应变的意志品质。对于孩子来说,手举棋子双方对弈,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而且是一项开发智力的有益活动。学过棋的孩子与未学过棋的孩子在智商、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等4个方面的差别很明显,其中注意力与观察力方面的进步犹为明显。棋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军棋、跳棋等很多种,其中尤以中国象棋和围棋最为普及。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较充分地感受棋文化以及棋子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时期棋子的造型变化及棋子不同角色的个性化表现,有意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棋子角色进行造型设计表现与应用,用充满想象力的独特的造型和色彩展现棋子的美。教材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弈棋图和立体造型的棋子,如唐朝绢画、汉朝弈棋俑、宋朝的象棋棋子以及现代的立体象棋棋子等等。还展示了现代游戏棋以启发学生产生更多的设计表现方式,尽情地表现自己设计的棋子造型。本课为设计·应用类型的课,安排2课时完成,有着不同的侧重点。第1课时主要了解棋文化和棋子的制作工艺,并设计自己喜爱的棋子造型;第2课时完成棋子制作,并运用于下棋的游戏中,体验下棋的乐趣。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做好相互间的衔接。2.重点、难点。重点:对棋子立体造型的观察、设计与表现。难点:对棋子不同角色特征的把握与表现。三、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泥巴或橡皮泥、水粉颜料、雕刻工具等,收集有关棋文化资料(教师)尽可能收集各种棋的图片资料、范作、各种制作工具和材料等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安定学生情绪。42.揭题。这是什么?出示棋子。揭示课题:《自制棋子》3.引导思考。(1)你喜欢下棋吗?喜欢下哪种棋?(2)下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锻炼思维能力,培养顽强沉着、机智勇敢的意志品质……)(3)你印象中的棋有哪些棋子组成?使学生认识将帅、兵卒、车马炮和棋盘等。(4)你知道棋的来历吗?引导学生感受棋文化。4.引导探究。(1)书上的棋子在造型上有哪些特点?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大胆地说出棋子的造型、色彩特征等。(2)让学生尝试制作自己喜欢的棋子。相互评点、交流感受。(3)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不同材料及不同的表现方法。5.作业要求:用泥塑的方法,表现独一无二的棋子。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1)棋子的整体造型;(2)表现方法;(3)个性体现。7.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再让同学评议,教师小结。8.延伸部分: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表现棋子吗?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尝试。1.《我架神州游太空》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遨游太空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自古以来,太空对于人类总是神秘莫测的,人类渴望探索太空的奥秘,却苦于没有方法,直到1961年前苏联的航天员加加林第一次登月成功,终于为人类揭开了太空的神秘面纱。美国也随后实现了多次登月计划。而中国,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泱泱大国,同样热切盼望着在太空中的某个星球上留下中国的国旗,烙下中国人的脚印。2003年10月15日,宇航员杨利伟驾我国自行设计的“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升入太空,成功地完成了我国5第一次载人宇宙航行,为我国探索太空书写了历史新篇章。本课以《我驾神舟游太空》为题,通过了解太空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神游太空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及动手创造能力。教材选了杨利伟驾“神州五号”宇宙飞船航行太空的图片及其他飞船、卫星图片等,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科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亲近科学的情感及了解太空的欲望;另外,教材也选择了一些学生作品,更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触动学生创作(可以用手工或绘画的形式)灵感,使学生在激情昂扬中想象自己驾神舟游太空的情景。2.重点、难点。重点:能绘画或制作出一幅太空遨游图。难点:有创意地进行飞行器的设计。三、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蜡笔水彩画的工具,分创作组(4人一组),收集太空的有关图片资料(教师)课件、范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准备太空飞行器的模型等教学过程1.提问导入。(1)世界上除了鸟儿会飞外,还有什么东西会飞?(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2.了解太空。(1)学生分组交流自己事先收集的有关太空的图片资料。(2)教师补充小结并板书:宇宙飞船、宇航服、太空、星球。3.欣赏图片。(1)提问:说说宇宙飞船的组成部分并简述其设计的注意点。(2)教师小结,板书欣赏要点:①形状;②色彩;③结构;④其他因素。4.学生创作。(1)主题:我驾神舟游太空。(2)提问:在太空遨游时你希望驾怎样的飞行器?穿怎样的宇航服?最想到哪个星球上去探险?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3)学生创作作品,教师指导。(4)启发:①构思:与众不同,富有创意;②构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③创作:掌握技法,熟练表达。5.作业讲评。(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互评。(2)有时间的学生进一步修改作品。62.《我们爱劳动》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生活中的人物动态千变万化,在劳动时则会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动作。各项劳动都有各自的运动规律,身体各部分之间为保持平衡也会发生相关动态。因此,在劳动时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的动态美。比如画家王文彬的油画《夯歌》是描绘一群姑娘在打夯。在夯悬于半空,若起若落的最紧张的瞬间,表现了年轻姑娘蓬勃的朝气和建设新农村的崇高理想。画面构图以倾斜的不稳定形式来加强打夯的动势,生动地表现出劳动的美感。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动态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描绘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工具以及周围环境,不仅可以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还能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这也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价值之一。教材还重点展示了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作品《拾穗》,目的是使学生在中外画家对劳动动态美的不同风格的描绘作品中进行比较、欣赏。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素描、速写和版画作品,为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教材还演示了不同动作的动态线,让学生对人体的动态有直观的感悟。“试一试”和“提示”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一化解。“学生作业”的展示和“学习建议”都提示了对学生创作的要求。2.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三、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的图片资料等教学过程1.欣赏揭题。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书中作品《夯歌》、《拾穗》,设问:欣赏了这两张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出示课题《我们爱劳动》。2.讨论研究。(1)欣赏书中第5页的4幅示范图,小组内讨论:画中的劳动者是怎样的动态?7(2)交流讨论意见,教师小结:人体运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3)学生模拟某一劳动动作,其余学生观察人体各部位的变化,教师适当示范动态线。3.作业要求。尝试描绘自己从事过的劳动。(本课时完成人物的描绘)4.交流评价。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同学互相评价并提出建议。5.教师小结。3.《绿化家园》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学会用绿色装扮家园、社区。2.学习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现各种树的外形,感受不同树的造型美感。3.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剪纸造型的乐趣。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新美术教育理念让我们认识到,小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会欣赏美,会运用美术知识去美化生活,会实践创造的新一代。本课就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美术应用能力及剪纸能力的造型活动课。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感知不同树的造型美感,通过折剪、组合、美化等形式,装扮家园、社区。2.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欣赏和学习折剪纸材树,培养学生有爱绿护绿的兴趣和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难点:掌握折剪树的各种具体制作方法。三、教学设计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