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浦口区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变化,加快落实“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战略要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从外部发展环境来看,我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成为国家战略,江苏如期实现“两个率先”战略目标,我市举办“亚青会”以及“青奥会”等重大国际活动,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从我区来看,未来五年,新城建设将加速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不断优化,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同时,我区也将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进入凸显期等挑战。“十二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小康社会建设、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主要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围绕“六个注重”、“五个坚持”、“四个更大突破”的总体要求,立足建设“生态、现代、和谐”新浦口,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有机统一,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加快建设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新市区。二、总体目标按照南京要在江苏“两个率先”中带好头的目标要求,结合区委、区政府关于“浦口区跨越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初步目标任务发展愿景——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城市的先行区。抓住南京作为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城市、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重大机遇,发挥浦口大学汇聚、人才荟萃和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国家级创新平台众多、软件企业密集的资源品牌优势,加快构建政策体制、大学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孵化平台、风投基金为一体的政产学研金区域创新体系,率先探索出一条依托科技优势、引领创新发展、在全市全省具有典型示范价值的有效途径。——着力打造高端产业集聚的特色区。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与新城建设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制造业和传统产业,经过五年努力,使浦口初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高端服务业为主体、高附加值制造业为支撑、高效农业为基础、优势产业为特色的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立足全域范围重整资源要素,在着力打造东部桥北城市组团、中部浦口新城组团、西部桥林新城组团的基础上,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引领,实施区镇(街)联动,进一步加大重点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力度,协调推进新城区建设、老城区改造、新农村发展,在全市率先基本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走出一条具有浦口特色的全域统筹、一体发展新路。第三篇“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第一章“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环境第二章“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第三章统筹城乡发展水平第四章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五章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第六章着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第七章加强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第八章提升改革开放水平序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我区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变化,加快落实“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战略要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第一篇“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回顾“十一五”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跨江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过去的五年,是江北新城建设全面启动,城市框架开始拉开的五年;是跨江通道加快建设,浦口区位优势逐步形成的五年;是重大产业布局逐步形成,组团发展拉开框架的五年;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农村面貌不断变化的五年;是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全面小康基本实现的五年。一、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十一五”末,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2.5亿元,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6.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亿元。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高效设施农业种养殖面积达24.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57.4%,雨发、林大等六大农业园区入选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现代都市农业框架初步形成。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十一五”期间累计下降71%;国家级南工大科技产业园、国家级孵化器鼎泰药物检测平台等众多特色产业发展平台不断搭建,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支柱作用进一步凸显,规模企业实力不断增加,截至2010年,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119家,比“十五”末增加70家,其中行政区第二产业增加值比“十五”末增长1.76倍,年均增幅22%以上。江北商贸集聚区已经成为南京知名品牌汇聚、在建和已建成经营面积最大的商业街区之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区总量50%以上;积极推进“一山三泉”环境综合整治改造工程,不断开发旅游新项目及赛事活动,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十五”末增长1.5倍,年均增幅20%。三、重点项目支撑明显。“十一五”以来,先后开工建设了一批对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的重大项目。石桥、永宁、乌江等镇街的特色农业建设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种植业模式,直接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华东茂、鼎业金陵酒店、江北钢材城等一批有影响和带动性的重点项目推动了服务业层次的提升。南汽MG、奕淳武家嘴船舶、三乐科技、大吉铁塔搬迁项目等相继建成投产,信宁水泥、立业电力变压器易地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区工业发展基础不断壮大。行知基地、区中心医院以及基层卫生院、社区、文化站等一批民生项目的建设,有力推进了城乡公共服务的统筹发展。四、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突出规划先行、建管同步,完成浦口区域城乡总体规划、浦口新城总体规划以及桥林、永宁等7个镇街总体规划,编制了32个村庄平面布局规划,规划对城乡建设的调控引导作用逐步显现。新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发展框架不断延伸,积极推进老南门片区改造,加快实施桥北片区、文德东路、凤凰大街等区域综合环境整治,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速,完成柳洲路东延、沿山大道、中心大道等骨干道路建设,长江隧道实现通车,地铁三号线、十号线及纬三路过江隧道开工建设。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完成镇村水泥路建设309公里,新建和改造农村客运站7座,永宁镇侯冲村成为中宣部推荐全国新农村建设典型,农民集中区建设成效显著。水利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完成滁河应急治理、水利血防、重点翻水线改造等水利重点工程。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设立行政管理服务中心,实行窗口式集中办理,规范创新审批行为。建立并完善浦口区政务信息平台,实现网上办公。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开展政府机构改革,规范机构设置,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医疗、文化教育等社会领域改革在稳步推进。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区属企业改制面达90%以上,镇街原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面达99%,完成8家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深入推进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建立19家土地股份合作社,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34个村集体和社区推行了资产股份制改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54家。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出口创汇总额累计达48亿美元,累计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48个,总投资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发展取得新成效,成为江苏省科普示范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区。教育事业取得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被评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省级社区教育试验区、省幼儿教育先进区,行知基地被全国关工委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引进一批优质名校,实现了教育跨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跨越,全面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全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4个卫生服务站通过市级达标验收。文化工作再上台阶,手狮舞、扬剧、书法艺术等特色文化得到弘扬,我区已成为全国民间文化(书法)艺术之乡、省文化先进区。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世代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覆盖。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社会福利水平稳步提高,城乡社区建设有序推进,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妇女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体育、就业、住房保障、广电等其他社会事业同步推进。七、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推进城乡统筹就业,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实现充分就业区创建工作,年新增就业岗位8000个,年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5000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12983元提高到26372元,年均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6228元提高到11070元,年均分别增长12%以上。居民消费意愿增强,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十一五”末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9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7倍,年均增长22%。八、环境建设卓有成效。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了老浦口市民广场改扩建、求雨山文化园、凤凰山公园二期改造等工程。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超额完成。实施水环境治理“2234”工程,完成朱家山河、七里河、城南河、石碛河等通江河道环境整治清淤工程,全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3分。大力推进“绿色浦口”工程,完成16.6万亩绿化建设,森林覆盖率达33.7%,城市绿化覆盖率实现41%;全区人均公共绿地水平明显提高,绿化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启动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西江口升级为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绿色社区建设成效显著,国家生态区建设成果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总体来看,浦口区“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良好,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我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相对偏弱,缺少产业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柱型产业尚未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整体不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只有2%左右;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仍待提高,城市品质、建设档次、管理方式距离新城目标差距较大;民生需求与有效供给还不够平衡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加以解决。第二篇“十二五”期间发展环境和目标第一章“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从外部发展环境来看,我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成为国家战略,江苏如期实现“两个率先”战略目标,我市举办“亚青会”以及“青奥会”等重大国际活动,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从我区来看,未来五年,新城建设将加速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不断优化,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同时,我区也将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进入凸显期等挑战。一、发展机遇基于以上总体环境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区将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一是面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一时期,全球生产要素重组、产业转移加快的趋势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没有改变,这为浦口吸纳国际高端产业转移和提升国际化水平提供了机遇,为我们更好地发挥科教人才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二是长三角区域规划实施的整合发展期。今年国务院颁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中南京被确定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长江航运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发展的重要门户”,这是在《规划》中唯一以“门户”作为定位表述的城市。浦口作为这个重要门户“北上西进”、联系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桥头堡,一定会成为要素和资源汇聚的主要承载区。三是“跨江发展”重大战略的深入推进期。随着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要》的实施,浦口不仅成为南京发挥中心城市优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战略需要,更成为改变南京城乡二元结构、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