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一、传动系统的功能传动系统是连接原动机和执行系统的中间装置。其根本任务是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按执行系统的需要进行转换并传递给执行系统。传动系统的具体功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减速或增速;(2)变速;(3)增大转矩;(4)改变运动形式;(5)分配运动和动力;(6)实现某些操纵和控制功能。二、机械传动的分类和特点1、机械传动的分类1)按传动的工作原理分类2)按传动比的可变性分类机械传动动啮合传动摩擦传动有中间挠性件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螺旋传动齿轮系传动定轴轮系传动周转轮系传动链传动同步带传动普通带传动绳传动摩擦轮传动2、机械传动的特点(1)啮合传动的主要特点优点:工作可靠、寿命长,传动比准确、传递功率大,效率高(蜗杆传动除外),速度范围广。缺点:对加工制造安装的精度要求较高。(2)摩擦传动的主要特点优点:工作平稳、噪声低、结构简单、造价低,具有过载保护能力。缺点:外廓尺寸较大、传动比不准确、传动效率较低、元件寿命较短。三、机械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常用部件1、传动系统的组成减速或变速装置起停换向装置制动装置安全保护装置2、常用机械传动部件1)减速器减速器是用于减速传动的独立部件,它由刚性箱体、齿轮和蜗杆等传动副及若干附件组成,常用的减速器如图1所示。2)有级变速装置①交换齿轮变速装置②离合器变速装置机械传动定传动比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螺旋传动链传动带传动有级变速传动变传动比传动无级变速传动摩擦轮无级变速传动带式无级变速传动链式无级变速传动③塔形带轮变速装置3)无级变速装置类型传动简图传动比特点及应用圆柱齿轮减速器单级图1调质齿轮:i7.1淬硬齿轮:i6.3(较佳:i5.6)应用广泛、结构简单。齿轮可用直齿、斜齿或人字齿。可用于低速轻载,也可用于高速重载两级展开式图2调质齿轮:i=7.1~50淬硬齿轮:i=7.1~31.5(较佳:i=7.1~20)应用广泛、结构简单,高速级常用斜齿。齿轮相对轴承不对称,齿向载荷分布不均,故要求高速级小齿轮远离输入端,轴应有较大刚性两级同轴式图3调质齿轮:i=7.1~50淬硬齿轮:i=7.1~31.5(较佳:i=7.1~20)箱体长度较小,但轴向尺寸较大。输入输出轴同轴线,布置较合理。中间轴较长,刚性差,齿向载荷分布不均,且高速级齿轮承载能力难于充分利用两级分流式图4调质齿轮:i=7.1~50淬硬齿轮:i=7.1~31.5(较佳:i=7.1~20)高速级常用斜齿,一侧左旋,一侧右旋。齿轮对称布置,齿向载荷分布均匀,两轴承受载均匀。结构复杂,常用于大功率变载荷场合类型传动简图传动比特点及应用锥齿轮减速器图5直齿:i≤5斜齿、曲线齿:i≤8用于输出轴和输入轴两轴线垂直相交的场合。为保证两齿轮有准确的相对位置,应有进行调整的结构。齿轮难于精加工,仅在传动布置需要时采用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图6直齿:i=6.3~31.5斜齿、曲线齿:i=8~40应用场合与单级圆锥齿轮减速器相同。锥齿轮在高速级,可减小锥齿轮尺寸,避免加工困难;小锥齿轮轴常悬臂布置,在高速级可减小其受力蜗杆减速器图7i=8~80大传动比时结构紧凑,外廓尺寸小,效率较低。下置蜗杆时润滑条件好,应优先采用,但当蜗杆速度太高时(v5m/s),搅油损失大。上置蜗杆式轴承润滑不便蜗杆—齿轮减速器图8i=15~480有蜗杆传动在高速级和齿轮传动在高速级两种形式。前者效率较高,后者应用较少图1常用减速器四、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1、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的过程和基本要求1)方案设计的一般步骤机器的执行系统方案设计和原动机的预选型完成后,即可进行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确定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选择传动的类型、拟定总体布置方案并绘制传动系统的运动简图。分配传动比。即根据传动布置方案,将总传动比向各级传动进行合理分配。计算传动系统的性能参数,包括各级传动的功率、转速、效率、转矩等性能参数。通过强度设计和几何计算,确定各级传动的基本参数和主要几何尺寸,如齿轮传动的中心距、齿数、模数、齿宽等。2)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传动方案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多方案分析比较,才能设计出较为合理的方案。通常设计方案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传动系统应满足机器的功能要求,而且性能优良;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便于操作、安全可靠;可制造性好、加工成本低;维修性好;不污染环境。2、机械传动类型的选择选择机械传动类型时,可参考以下原则:1)与原动机和工作机相互匹配;2)满足功率和速度的范围要求;3)考虑传动比的准确性及合理范围;4)考虑结构布置和外廓尺寸的要求;5)考虑机器质量;6)经济性因素。3、传动系统的总体布置1)传动路线的确定传动路线的型式2)传动顺序的安排传动顺序通常按以下原则考虑。1)斜齿轮与直齿轮传动——斜齿轮传动应放在高速级;2)圆锥齿轮与圆柱齿轮传动——圆锥齿轮应放在高速级;3)闭式和开式齿轮传动——闭式齿轮传动应放在高速级。4)链传动——应放在传动系统的低速级;5)带传动——应放在传动系统的高速级;6)适宜放在传动系统的低速级的传动或机构——对改变运动形式的传动或机构,如齿轮齿条传动、螺旋传动、连杆机构及凸轮机构等一般布置在传动链的末端,使其靠近执行机构。7)有级变速传动与定传动比传动——有级变速传动应放在高速级;8)蜗杆传动与齿轮传动——若蜗轮材料为锡青铜,为提高传动效率,则应将蜗杆传动置于高速级;——当蜗轮材料为无锡青铜或铸铁等材料时,因其允许的齿面滑动速度较低,为防止齿面胶合或严重磨损,蜗杆传动应置于低速级。此外,在布置各传动的顺序时,还应考虑传动件的寿命、维护的方便程度、操作人员的安全性以及传动件对产品的污染等因素。串联单流传动并联分流传动并联汇流传动混合传动注:□—原动机;○—传动;—执行机构。串联单流传动并联分流传动并联汇流传动混合传动串联单流传动并联分流传动并联汇流传动混合传动4、传动比的分配分配传动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通常不应超过各种传动的推荐传动比;2)分配传动比应注意使各传动件尺寸协调、结构匀称,避免发生相互干涉。3)对于多级减速传动,可按照“前小后大”(即由高速级向低速级逐渐增大)的原则分配传动比,且相邻两级差值不要过大。4)在多级齿轮减速传动中,低速级传动比小些,有利于减小外廓尺寸和质量;5)在采用溅油润滑方式时,分配传动比要考虑传动件的浸油条件。6)在蜗杆—齿轮传动中,将齿轮传动放在高速级时,可得到较高的传动精度。7)对于要求传动平稳、频繁起停和动态性能较好的多级齿轮传动,可按照转动惯量最小的原则设计。五、机械传动系统的特性及其参数机械传动系统的特性包括运动特性和动力特性。运动特性如转速、传动比和变速范围等;动力特性如功率、转矩、效率及变矩系数等。1、传动比对于串联式单流传动系统,当传递回转运动时,其总传动比i为kcriiinni21其中,nr为原动机的转速或传动系统的输入转速(r/min);nc为传动系统的输出转速(r/min);i1,i2,…,ik为系统中各级传动的传动比。在各级传动的设计计算完成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系统的实际总传动比i常与预定值i不完全相符,其相对误差ri可表示为''iiiri2、转速和变速范围传动系统中,任一传动轴的转速ni可由下式计算:21iinnri其中,21ii表示从系统的输入轴到该轴之间各级传动比的连乘积。有级变速传动装置中,当输入轴的转速nr一定时,经变速传动后,若输出轴可得到z种转速,并由小到大依次为n1、n2、…、nz,则z称为变速级数,最高转速与最低转速之比称为变速范围,用Rn表示,即minmax1iinnRzn其中,zrrnninnimin1max,。输出转速常采用等比数列分布,且任意两相邻转速之比为一常数,称为转速公比,用符号Φ表示,即12312Φzznnnnnn公比Φ一般按标准值选取,常用值为1.06、1.12、1.36、1.41、1.58、1.78、2.00。变速范围Rn、变速级数z和公比Φ之间的关系为:1-z123121ΦzzznnnnnnnnnR变速级数越多,变速装置的功能越强,但结构也越复杂。在齿轮变速器中,常用的滑移齿轮是双联或三联,所以通常变速级数取为2或3的倍数。3、机械效率各种机械传动及传动部件的效率值可在设计手册中查到。在一个传动系统中,设各传动及传动部件的效率分别为1、2、…n,串联式单流传动系统的总效率为=12…n4、功率机器执行机构的输出功率P可由负载参数(力或力矩)及运动参数(线速度或转速)求出,设执行机构的效率为,则传动系统的输入功率或原动机的所需功率为PPr原动机的额定功率Pe应满足Pe≥Pr,由此可确定Pe值。设计各级传动时,常以传动件所在轴的输入功率Pi为计算依据,若从原动机至该轴之前各传动及传动部件的效率分别为1、2、…i,则有iiPP21'其中,P表示设计功率。对于批量生产的通用产品,为充分发挥原动机的工作能力,应以原动机的额定功率为设计功率,即取P=Pe;对于专用的单台产品,为减小传动件的尺寸,降低成本,常以原动机的所需功率为计算功率,即取P=Pr。5、转矩和变矩系数传动系统中任一传动轴的输入转矩Ti(N•m)可由下式求出:iiinPT31055.9其中,Pi表示轴的输入功率(KW),ni表示轴的转速(r/min)。传动系统的输出转矩Tc与输入转矩Tr之比称为变矩系数,用K表示,由上式可得:inPnPTTKcrrcrc其中,Pc表示传动系统的输出功率。参考文献1.吴宗泽.高等机械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1:5-24.2.濮良贵,纪名刚,陈国定等.机械设计(第八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邱宣怀.机械设计(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4.余俊等.机械设计(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5.吴宗泽.机械设计.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